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前教育 作者:宜水
清晨,我登山锻炼。在山坳一个比较平坦的场地上,忽见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在几名幼师的带领下正在叽叽喳喳地练习写生。我心头一热,不禁涌起对幼师的一丝敬意。小朋友们置身大自然中真实感受远峰近景和一草一木,是陶冶性情的极佳方式。正当我陶醉在眼前人与自然的美景中无限遐思时,忽听一个幼师阿姨冲小朋友们大声说:“大家都好好画啊,看谁画得像,谁画得就最棒”。听到这话,我心里一凉,刚刚涌起的美妙情绪被兜头泼了一瓢凉水。我们的教育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阶段开始,就被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异化了。大家知道,“画得像”纯粹是一种认同共性、否定个性的垃圾教育思维。因为你画得再像只能是“复制”和“拷贝”原有的东西。只有画出你自己心中的画,才能震撼人的心灵,才具有真正的个性和艺术价值。美国教育特别崇尚个性和素质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孩子们美术时,从来不用现成的样品去让孩子们仿画,而是鼓励孩子们画出每个人心目中的“画”。尽管孩子们画得跟涂鸦似的乱七八糟,但这恰恰是创新教育的原始雏形。案例分析:一个是照葫芦画瓢,一个是天马行空,信手涂鸦;一个是看画得“像不像”,一个是看画得“好不好”,比较看出了差异,比较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习惯成自然,也许我们以前很少思考过我们这种教育方法有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比比画的内容,我们不能不承认,美国孩子的画更富有想象力,更具有新意,其中充满奇思妙想。如果像美国教师那样只给一个画题,不给孩子提供画画的“范本”,我相信很多一个完整而合理的幼儿教育应该包括以下7大范畴:情绪教育、语言教育、生活教育、智能教育、艺术教育、体能教育和科技教育。每一种教育并不是要求孩子在幼儿时期就提前掌握深奥、艰难的知识或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会循序渐进地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和头脑之中。所以,科学的幼儿教育不是“提前教育”,而是“准备教育”,让幼儿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孩子就无从下笔,不知该画什么?怎么画?一位外教到北京一所幼儿园访问,给孩子们上了一次绘画课。当时邻近圣诞节,于是外教就让孩子们画圣诞。结果孩子们都傻眼了,画什么呢?正巧黑板前挂着一幅圣诞树的画,大多数孩子就照着摹画了起来。此外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画的,也不知该怎么画了。如此看来,即使有熟练的技法,可没有“灵魂”的画,意义何在呢?由此,我们看到一个可悲的事实: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在这样的教育中丧失了。对待孩子要像培育小树一样,园丁只负责提供水和肥,让其在大自然里自由生长。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几乎每天都对小朋友要求:“现在吃饭不要讲话”、“现在开始上课不要讲话”、“现在大家坐好不要讲话”……有个大胆的小朋友举手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讲话呢?”一天开餐时,孩子们发现所发的饼干跟往常不一样,有的说饼干的形状像银钱,有的说饼干有桔子味……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议论纷纷。老师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谁再讲就不给谁饼干吃……”更令人反思的是,幼儿园小朋友把守纪律的大红花视为至高无尚的荣誉,为了得到更多的红花,对老师言听计从,不惜把自己的手脚“捆绑”在硬梆梆的板凳上。同样的情景我们很难在教育发达国家的课堂上见到,那里的孩子十分自由,上课可以吃东西、听音乐等等。总之,教师不会在这些方面过多地约束学生,即使需要安静一下,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幼儿园教师,这是我的故事
有多年幼师经验的教师:“我不会让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
教师资格面试结构化真题精选(幼师)
小班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老师,我不睡觉
什么是幼小衔接问题?
女园长持火钳烫伤10名幼儿人性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