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物饮、四物汤不一样「半数民众不知」 中医师一张表分辨差异

中医师公会记者会谈中医医疗认知行为调查,中药四物汤。(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听到中医可能常常想到长辈补身,但其实现在年轻人也很喜欢看中医调理身体,对中药的认知也有增长,但仍有易混淆的地方。根据中医师公会公布最新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民众分不清中药「四物汤」与食品「四物饮」的差异,恐怕成为新食安危机。

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 日前公布与康健杂志合作「中医医疗认知与行为」网路调查,于2020年4月针对针对1112名民众进行问卷,结果发现,有近八成的人一年之内看过中医,且有3成是每个月至少看一次中医的「中医粉」,进一步分析其中30到39岁最多(41%),其他还有20到29岁(36.2%)及40到49岁(36.5%),显示年轻族群对中医接受度高。

相关调查也针对中医药迷思进行厘清,「肾虚并非指肾功能不好」过去2012年曾经调查有5成民众认知错误,但这次调查仅有2成受访者弄错;而市面常见的四物饮与中药使用的四物汤不同,却有54%民众搞不清。

台湾中医药品质医学会理事长张景尧指出,四物汤和四物饮虽然同样使用当归、芍药、熟地和川芎四种药材,但四物汤是直接以药材煮成汤剂,无添加物,具补血调经功效,属于药品需有医师处方,受医药法规范;四物饮则是药材萃取物,常添加冰糖、结兰胶、柠檬酸等,属于加工食品,受食品法规范。

中医师公会公布四物饮、四物汤差异。(图/中医师公会提供)

张景尧指出,四物饮披着中药的外衣,却列为食品,恐怕让民众药品食品分不清,若「把食品当药品吃伤荷包,药品当食品则伤身体」;药品管理相对严格、严谨许多,但食品则不然,健康食品可于一定范围使用缓解等字眼,部份产品甚至宣称可以天天吃,可能让民众误解混淆,然而四物饮里面中药萃取物并未标示含量,民众并不清楚自己吃了多少剂量,陷入未知风险。

张景尧建议,政府应该对此类产品进行规范,甚至着手修改相关标示原则。至于四物汤属于中药,如果要饮用还是应该透过中医诊断处方比较安全,如果本身为血虚、贫血症状者使用会有改善效果,至于其他体质者使用则不一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四大名医——吴佩衡
失眠就喝酸枣仁汤? 中医: 千万不要自己抓药!
认识郑曼青之十?郑曼青之中医
一百多年来香港中医药的演变
马来西亚将厚朴、麻黄、附子等12种中药列为禁药
中医药在香港的25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