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跟痛,用这些药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又叫跟痛症,本病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

药店经常有顾客购买治疗此病的药品,一般都是40~60岁的中老年人。那么药店常销售的治疗本病的药物有哪些,又有什么特色呢?

常用治疗足跟痛的西药

根据病因选择具体药物,跟腱炎的患者可以选择消炎药物治疗;局部骨质增生引起的,选择抗骨增生的药物进行改善。

非甾体类抗炎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常用药品: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药物特色: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临床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推荐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同时结合针灸理疗。

常用相关的中成药

足跟痛中医称为“伤筋”,是“骨痹”中的一种,也称为“跟痹”。一般常分为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湿热内蕴证和寒湿痹阻证等四种类型。

1、肝肾阴虚证

症状:足跟部局部疼痛,行走不利,下肢痿软无力 ,腰背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此类患者较多,一般都是因为年龄偏大,肝肾亏虚造成的。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

药品特色:

六味地黄丸: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成份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本品主要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临床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用于治疗食管上皮增生、肾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前列腺炎、遗尿症等。经常被用来和其他药物配合,治疗一些肾阴虚导致的疾病。本品治疗足跟痛是从基础调理,改善肝肾阴虚的症状。

归芍地黄丸:出自《景岳全书》,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当归、芍药变化而来,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增强了滋阴养血的作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主治肝肾两虚,阴虚血少,足跟疼痛。

2、气滞血瘀证

症状:足跟部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刺痛拒按,日久不愈,胸胁胀闷,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本证的主要症状是“刺痛拒按”。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丸、七厘散等。

药品特色:

血府逐瘀丸:原方叫血府逐瘀汤,是清代著名的中医王清任创立的,治疗情绪不佳,肝气不舒导致的瘀血诸症。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抗炎等药理作用。

七厘散:为理血剂,具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功效。临床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等症。本品即可口服又可外用,外用调敷患处即可。

3、湿热内蕴证

症状:足跟局部灼热疼痛,行走则疼痛加剧,胸脘痞满,大便黏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常用中成药:四妙丸等。

药品特色:

四妙丸:为祛湿剂,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能抑菌、解热、抗炎,临床用于治疗湿热痹、慢性渗出性关节炎等。四妙丸意在清热,关节无红肿灼热的足跟痛,不适合。

4、寒湿痹阻证

症状:足跟局部疼痛,痛有定处,疼痛时轻时重,肢体关节冷痛、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治法:除湿通络、散寒止痛。

常用中成药:小活络丸等。

药品特色:

小活络丸: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主要有镇痛、抗炎、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等属于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者。本品治疗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足跟部位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这6种症状即为肝肾阴虚证高血压
经常口苦如何用药?9种证型 9种用药方案了解下~
补肾中成药 地黄丸8兄弟
肝肾阴虚吃什么中成药
肝肾阴虚吃什么中成药好 盘点五种靠谱中成药
肾阴虚腰酸腿软,吃什么中成药?医生给你推荐常见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