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像科医生不应只知道股骨头缺血坏死,其实还有。。。

No.1

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CASE 1

简要病史:男性 5 岁,左髋疼痛一周余

影像描述:左股骨头骨骺略小变扁,骨骺密度增高,骨骺线增宽,关节间隙不窄,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
影像诊断:左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osteochondrosis of femoral hend epiphysis)又称 Legg-Calve-Perthes 综合征、股骨头骨骺软骨炎、扁平髋,是儿童期的特发性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的缺血性坏死。本病原因不明,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股骨头血供障碍有关,血管损伤、血液粘稠度增高和血栓形成、内分泌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股骨头血运障碍。

本病好发于 3-14 岁儿童,男孩多见,尤以 5-9 岁最多见。常单侧受累,亦可两侧先后发病。有本病家族史的儿童发病率高,但无明显遗传规律。本病进展缓慢,从发病至完全恢复大致需要 1-3 年。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膝酸痛、跛行和生长障碍,可有间歇性缓解。疼痛常向膝关节内侧和腰部放射。患侧下肢缩短、轻度屈曲或并有内收畸形,外展与内旋稍受限,晚期患侧肌肉轻度萎缩。成年后往往继发扁平髋、巨髋、大转子高位畸形以及退行性骨关节病。

No.2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CASE 2

简要病史:男性,35 岁,左髋不适半年余

影像表现:图 A:平片示左侧股骨头未见明显异常;图 B-C:CT 冠状位及轴位示右侧股骨头未见明显异常;图 D-E:MRI MRT1WI 及 T2WI 示左侧股骨头内线状 T1 低信号 T2 低信号影,坏死区内为脂肪信号;图 F:T2WI-FS 示左侧股骨头内线状高信号影,坏死区呈低信号,内可见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关节间隙不窄。
影像诊断: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 期)

CASE 3

简要病史:男,35 岁,双髋部疼痛伴行走困难 2 年

影像描述:图 A :X 线示左侧股骨头内可见线状高密度影,骨纹理结构紊乱,关节面光整,未见塌陷,关节间隙未见狭窄,边缘未见骨赘形成;图 B:CT 冠状位示左侧股骨内可见线状高密度影,坏死区内密度增高;图 C-D(同一患者不同层面) :CT 轴位示左侧股骨头内不规则的线状高密度硬化,其内上方为骨坏死区,密度增高,纹理模糊。
影像诊断: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II 期)

CASE 4

简要病史: 男性,33Y,右髋部酸胀不适 7 个月, 加重 20 天余

影像学描述:图 A:右侧股骨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 B-C:T1WI 及 T2WI 示右侧股骨头内线状低 T1 低 T2 信号,坏死区呈不规则状,以低信号为主,内可见小斑片状脂肪信号影;图 D-E:2WI-FS 轴位及冠状位示右侧股骨头关节面尚完整,右股骨头内线状高信号影,坏死区信号混杂。
影像诊断:右侧股骨头坏死(II-III 期)。

CASE 5

简要病史:男性,33Y。左髋部酸胀不适 7 个月, 加重 20 天余

影像学描述:图 A:左侧股骨头略变扁,内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关节面稍塌陷,股骨头略变扁,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变窄;图 B-C:T2WI 及 T1WI 示左侧股骨头内陆图样坏死区,部分坏死呈低 T 低 T2 信号;图 D:左侧变扁略塌陷,关节面下可见新月形液体信号,关节腔内少量积液,边缘未见明显骨赘。
影像诊断:左侧股骨头坏死(III-IV 期)。

CASE 6

简要病史:男性,29 岁,肾病综合征 4 年余,左髋疼痛 1 月余。

影像描述:图 A :T1WI 示左侧股骨头内线状低 T1 低 T2 信号影,坏死区呈三角形,为高 T1 高 T2 信号;及 T2WI 图 C-D:T2WI-FS 示左侧股骨头线状高信号影,坏死区呈脂肪信号,关节间隙变窄。
影像诊断: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IV 期)。

病理诊断: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No.3

骨梗死


CASE 7

简要病史: 男性 58 岁;主诉: 右大腿下段外侧疼痛、流浓水 3 年。3 年前出现右大腿下段红、肿、热、痛,行切开引流术后伤口一直不愈合,流脓。既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T2WI

T1WI、T1+C

+C


影像描述:
X线/CT:双侧股骨内、外侧髁及双侧股骨干、胫骨干内多发小结节、斑点状、片状高度混杂低密度影,边界不清;MRI:双侧股骨内、外侧髁及双侧股骨干、胫骨干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坏死区呈地图样改变,内呈脂肪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周围骨髓未见明显水肿,双侧关节间隙稍变窄。
医学初步诊断:双侧股骨内、外侧髁及双侧股骨干、胫骨干弥漫性骨梗死。

概述:
骨梗死是指发生于干骺端和骨干部位的弥漫性或局灶性骨坏死,其好发部位是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上段。骨梗死常合并骨髓炎,骨髓炎又常常引起骨梗死。
骨梗死的 CT 表现:梗死区骨质疏松和周边部位细微钙化是骨梗死最早出现的征象;随着病变的发展,梗死灶内密度不均,可见小囊状或蜂窝状低密度夹杂钙化,病变不累及骨皮质,皮质无侵蚀变薄或膨胀,周围软组织不受累;后期表现为骨内的花环样钙化。骨梗死的 MRI 表现颇具特征性。梗死灶形态奇特,轮廓似珊瑚状或地图板块样;在 T1WI 上急性或亚急性骨梗死灶的中央部分呈中等或略低信号,而梗死灶的边缘为迂曲匍行的低信号带。T2WI 上病灶中央部分信号强度与相邻的骨髓组织相仿或略高,在高信号之间可见多发低信号环,而周边呈迂曲的高信号带,部分可见双线征,FS 像上常见 「 火焰征 」。
多发对称性长骨骨梗死需要与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鉴别。

No.4

腕舟状骨缺血坏死


CASE 8

简要病史:男性,23 岁,左侧腕舟骨骨折后,现左侧腕部疼痛

影像描述:图 A-B 现左侧舟状骨骨质欠规则,密度不均,内见囊样低密度区,影像诊断: 左侧腕舟状骨缺血坏死

腕舟状骨缺血坏死(osteochondrosis of carpal scaphoid)又称 Preiser 病。几乎所有患者均继发于舟状骨骨折,尤其是舟状骨腰部骨折。非创伤性腕舟状骨缺血坏死是全身多灶性骨坏死的一个部位,罕见,两者的影像学表现相似。舟状骨的血供来自远端,当舟状骨腰部发生骨折时,近端因失去来自远端的血供而发生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腕部疼痛,「 鼻烟窝 」 压痛。

X 线:病变早期腕舟状骨形态尚可,密度略增高,其内可见囊样透亮影;随着病变进展,腕舟状骨塌陷,密度继续增高,周边关节间隙增宽。MR 对早期骨缺血坏死较敏感,当临床怀疑舟状骨缺血坏死时,可行 MR 检查。

No.5

腕月骨缺血坏死


CASE 9

简要病史:男性,58 岁,有月骨骨折病史,现左侧腕部疼痛半年余

影像描述:左侧月骨体积缩小,密度不均匀,内见囊状、带状透亮区与骨质硬化区并存,头月间隙变窄,关节面不光整。
影像诊断:左侧月骨缺血性坏死。

CASE 10

男性,64 岁,左手疼痛 2 月余

影像描述:图 A 左侧月骨内可见一斑片状异常信号影,范围约 0.6x0.7 cm,边界清楚,信号均匀,T1WI 呈低信号 图 B T2W 呈混杂稍高信号,图 C STIR 呈高信号,图 D 为冠状位图像。
影像诊断:左侧月骨缺血性坏死。

在全身性骨缺血坏死中,腕关节发生骨缺血坏死非常罕见,常见部位为舟骨和月骨。腕月骨缺血坏死(osteochondrosis of lunate bone)又称 Kienbock 病、月骨骨软化症、月骨无菌性坏死等,为上肢最常见的缺血坏死。月骨位于近排腕骨中心,活动度最大,稳定性最差,腕部活动受力也最大。月骨大部分由关节软骨所包绕,仅掌、背两侧较小区域为骨膜覆盖,该区域内有营养血管进入。当腕关节被曲 90 度、月骨旋转 30 度时,月骨容易受到损伤,多次损伤后可造成月骨供血障碍,继发缺血性坏死。

本病好发于 20-30 岁手工劳动者,也常见于腕部急性创伤和月骨骨折脱位之后,男性多见,多单侧发病。

早期 X 线平片无可无异常,MRI 上可表现为长 T1 长 T2 信号。典型的月骨缺血坏死表现为月骨轮廓变形、扁平,体积缩小,上下缘趋于平行,骨密度增高,正常骨小梁结构模糊或消失,可伴有裂隙样及囊样软组织密度区。邻近腕骨的密度正常或有骨质疏松,周围关节间隙常增宽,晚期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


作者 | 影像super超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表现及分期
骨科影像诊断之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鉴别诊断之二:类似股骨头坏死MRI影像改变的其他髋部疾病
梗死中的T1高信号就一定是出血?未必!
【巩固病例二】双侧股骨头形态略变扁,见片状异常信号影
[易错与误判] “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一过性骨质疏松)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