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耀州窑:如何完美取代越窑,称霸一方?

在中国漫长的瓷器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知名的窑口,有越窑、景德镇窑、汝窑等等,它们都有独立的发展道路,但不免也有撞车的时候。

比如说:耀州窑。

耀州窑主要烧制青瓷,好巧不巧,越窑也是靠青瓷发家。


左边唐代越窑,右边五代耀州窑

越窑是耀州窑的母亲窑

据禚振西老师介绍,在宋代的耀州窑神庙中,一直以来,始终敬奉着一位对耀州窑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柏林。
史料中也曾经提到过这个人,禚振西老师推测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从越窑请来的技师。
耀州窑跟着越窑烧青瓷以前,它还是一个广泛烧制黑瓷,白瓷、唐三彩以及其他黄釉瓷等多品种瓷器。
到了中唐学习了越窑,烧造青瓷,因为越窑青瓷到了唐代,代表着全国青瓷的最高水平,最好的例证就是在我们法门寺,在我们陕西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那就是这个最高水平的代表。

唐代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隋唐时期,瓷器进入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就是北方是以烧白瓷为主,南方是以烧青瓷为主的这样一个格局。
但是耀州窑身处北方,按说应该烧白瓷,是吧!
但是耀州窑限于它自身原料,含铁量特别高,它如果烧白瓷的话,烧的白瓷不是白瓷,而是带有乳黄色。

唐 耀州窑青釉荷叶盖水盂


当时北方也有个别的窑,你比方说河南登封窑,它们坯胎比较厚,但是它们有好的白色化妆土,另外它们有好的透明釉,就是说它胎子不好,可以拿白色化妆土掩饰,说烧出来也许很雪白。
后来对比了这几个窑口发现,耀州窑就是它是胎子含铁量比较高、化妆土含铁量也高,而且透明釉含铁量也高,所以这么个三高,它最后烧出来的白瓷,应该说是北方质量最差的白瓷。

唐代耀州窑白釉双系瓶
上下图对比一下就知道,耀州窑自身会扬长避短

所以我觉得耀州窑匠人很聪明,他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头,他没有受大环境的局限,他不甘心于自己老制作很粗糙的白瓷,他就学习了越窑,所以我感觉到耀州窑之所以走向名窑,跟它学习越窑烧造青瓷很有关系,特别是越窑的烧造技术。
耀州窑在五代、宋代、金代这三个朝代是贡瓷,给宫廷烧贡瓷的,是供养。这一点是学了越窑,都是烧造贡瓷的。这个窑到金代晚期开始走向衰退。
当然,我们史书上记载是因为金元相交的战火。但,是不是这样呢?

五代耀州窑青釉剔花牡丹纹执壶

耀州窑当时虽然烧贡瓷,但是它主要是以销售商品为主,本人认为是龙泉窑兴盛之际就是耀州窑走向衰退之时。
由于龙泉窑的大兴盛,耀州窑它就比不上龙泉窑了。
因为浙江的龙泉窑,它是集南北烧造青瓷的大成,所以在当时的制瓷竞赛中就败下来了。败下来并不是说它就整个的消失了,只是烧不了高档青瓷,就改烧民间的多种瓷,属于黑釉,特别是北方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金代末期一直到元代,它就变成一个民间的、很有名的民窑。一直到清代和民国,仍然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一个瓷器制作基地。而且到现在,这个窑还在继续烧造。

唐代耀州窑素胎黑花碗

清代耀州窑香黄釉青花黑彩汤盆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五管瓶,1991年9月20日出土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像上图的龙泉窑釉色,耀州窑是怎样也追不上啊?更何况宋室南迁,这兵荒马乱的,窑厂没有倒闭还可以混口饭吃,已经算很不错了。

跟越窑比起来,耀州窑就是个小年轻。
耀州窑出生在唐代,而越窑早在东汉就已经烧制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瓷器。
拼资历,耀州窑失败!
再说知名度,越窑从东汉开始就以烧制青瓷闻名天下,到了唐朝更是发展到了顶峰。不仅开创出独有的秘色,越窑青瓷更是成为皇家贡品,堪称青瓷界的一哥。
再看看耀州窑,在越窑辉煌的时候,耀州窑才刚刚出生。
唐朝的时候耀州窑虽然也烧制青瓷,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唐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

唐 越窑青釉莲瓣双凤纹 “永”字铭盘,高 5.9cm;直径 17.5cm,大英博物馆藏注意看两个盘的工艺,釉色,釉色、釉色取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有铭款,在唐代很少见。

耀州窑早期的青瓷以模仿越窑为主,想要超过越窑,耀州窑需要先从学习入手,猛下苦工倒逼自己。
从五代时期,耀州窑已经可以同越窑青瓷相抗衡。
这一时期的耀州窑烧制出的瓷器虽然青色较为淡薄,釉层还比较厚,但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
南宋诗人陆游评价: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意思是在陆游看来,耀州窑的青瓷同越窑已经没太大区别。

唐代秘色瓷葵口碗,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

五代耀州窑青釉葵口碗
这两个碗长得很像吧?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对?这就是模仿却未能完全超越。

耀州窑青瓷发展的巅峰时刻是在北宋,被称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1、皇家贡品
在封建社会,凡是好的东西,第一个能够享受到的是皇家。
在北宋中期以后,耀州窑烧制的瓷器得以贡品的形式进入皇家。
根据《宋史记载》元丰至崇宁年间(1078-1105),耀州窑向北宋朝廷烧制贡瓷。除了史料还有实物为证,在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金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耀州窑青瓷碎片,上面刻有龙凤(皇家用品)。
北宋灭亡后,耀州窑青瓷成为金国的战利品被带到上京(北京)。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卷枝牡丹纹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2、工匠技艺
到了北宋,耀州窑青瓷无论在煅烧还是装饰艺术上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根据北宋德应侯碑记载:“居人(耀州人)以陶业为利,赖知谋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这小段文字很好的反应了当地人把陶瓷当作谋生以及盈利的行业,烧制好的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这是一种怎样的工艺?体现了匠人高超的制瓷技巧。

北宋耀州窑青釉银扣执壶,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北宋 耀州窑青釉剔花牡丹纹梅瓶,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出土,陕西博物院藏

耀州青釉瓜棱注壶、注碗北宋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到了北宋耀州窑好像拿到武功秘籍,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釉色、工艺做的十分精美,直接俘虏了皇帝和文臣的心!

3、影响巨大
耀州窑的厉害不仅仅在于自身,还有其影响。
身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的耀州窑,在印花、刻花等装饰手法上颇有成就,其装饰艺术风格,引起了当时各大窑口的争相效仿,河南的临汝窑、江西的吉州窑以及广西的永福窑等都纳入了耀州窑的体系。
其产品不仅受到当时国内的欢迎,作为商品也远销海外,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可。
当耀州窑向巅峰迈进的时候,越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并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顾耀州窑的发展,前期曾经向越窑学习,后来耀州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越窑这位老师却已经化为前尘往事了。

 北宋 耀州窑青釉盏托,2001年陕西省黄陵县康崖底村北宋墓出土 陕西省黄帝陵管理局藏

 北宋 耀州窑青釉注碗,1986年山西省平定县官道沟出土 山西省平定县文物管理所藏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围棋罐,1984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卉纹银扣花口钵,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元 耀州窑青釉剔刻花卉莲瓣口葫芦执壶,2019年6月6日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成交价:RMB 30,475,000元

越窑,它是属于浙江的宁绍平原,它应该是属于长江流域的一个文化发祥地。而耀州窑是在陕西省的中部,那它应该是属于黄河流域的一个文化发祥地。
所以这两个窑系,不可避免的都会带有自己的一些个性以及它的文化符号。
由于南北差异,所以它有一些造型、纹饰都不太一样,两个窑都有互相的影响,有耀州窑学越窑的,越窑到后期也有学习耀州窑的,都有相互影响。

由于窑的形状的不同,所以它的产品风格、器型也不一样,由于我们南方是龙窑,它烧还原焰比较好,而耀州窑它是馒头窑。
馒头窑升温快,降温比较慢,所以它的器形不能做的太薄,做的太薄的话容易变形,所以它北方窑,像耀州窑这种北方的风格就比较粗、厚重一些,南方就比较细巧了,这是器形方面。

五代 越窑秘色青瓷龙纹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还有就是刻花纹,南方就比较秀气、比较委婉,北方的就比较粗犷,像耀州窑的刻花,它就比较犀利,那南北就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风格就不一样了。

辽代 越窑青釉刻划对蝶纹盘,内蒙考古研究所藏
这两个蝴蝶刻画得十分细致

北宋越窑青瓷粉盒,上虞博物馆收藏

南宋初期越窑青瓷刻划花牡丹纹梅瓶,高20.2厘米,浙江慈溪匡堰镇寺龙口越窑遗址第六期地层(南宋初期)出土

越窑的釉质特征是温润,这种玉质感不是非常透的,是似透非透。
耀州窑将刻花和釉质融为一体,采取满地装,就是器物有多大,你得刻得满满的。

越窑的衰落,恐怕是跟越国的灭亡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另一段故事了......
  讲述收藏故事  展示收藏臻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瓷百问》基础入门之七
【古玩文化】收藏宋瓷不能紧盯“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也有精品!
北方青瓷的代表(三)是什么因素使得耀州窑能够延续千年窑火不绝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赏
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展
耀州窑 | 宋代刻花青瓷之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