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古陶瓷上的纹饰,原来那么有趣(上)


中国陶瓷之所以能够畅销海外,受到众多收藏爱好者的追捧,陶瓷的纹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陶瓷纹饰在一件成品的陶瓷中所占份量是相当重要的。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不同的纹饰有着其独有的韵味和乐趣。

 

以下分两期为各位详细阐述


纹饰是鉴定古陶瓷的内容之一,元代以后尤为重要。


1

纹饰的形式


古代陶瓷器的纹饰,从形式上可分为几何纹与绘画两类。从美学角度讲,几何纹是图案化了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描绘,这在现代派绘画艺术里,以极端化了的形式表现得尤为充分、彻底。


比如三角形可能表达了山,云霄纹中的圈、弧线,可能表达了良然界的云和雷,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弧线三角纹(半山文化)可能表达了狂风、巨浪,等等。

绘画,无论写实写意的,都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察,运用人的感觉、认识、理解来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而最受人的意识(哲学、美学等)的制约,最具社会性、时代性,因此,具有较重要的鉴定意义。



2

纹饰题材


我国几千年陶瓷器的纹饰题材,除几何纹外,绘画类主要为植物、动物、文字,及其他次要的题材。人们在陶瓷器上描画什么,表达了他们对它的一种感情:热爱、希望、追求、吉祥等,总是体现了人的意识。

而人的意识,又无不受每个时代的主导意识(时代的主导意识往往是统治阶级、统治民族的意识,有许多时候就是最高统治者如帝王个人的意识)的影响,也是时代主导意识的反映、折射。因此,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表达不同的内容。


比如,所谓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封建时代用来表达仕大夫(知识分子)个人的气节、风骨,现代多用以表现国家、民族的气概、精神。又如,龟,在秦汉至唐代,均被视为一种吉祥物,是长寿、稳固的象征,元明以后,则是一种秽物。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从绘画纹饰的特征,来判定它们产生的时代,从而借以推断陶瓷的时代。


同一时代各地的风土民情、地理环境不同,可能形成风俗习惯、爱好的不同,反映在绘画纹饰题材上,风格手法上,就有地域差异,如北方人多爱马,南方人多爱牛。北方人性格豪放,绘画风格便粗犷些,南方人醇和,纹饰风格纤细,等等。这样,陶瓷器上纹饰的鉴定,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鉴定器物窑口。


3

几种主要纹饰的时代特征


1、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影响到社会各阶级、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


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 西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


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多为刻花。

唐青釉印花莲纹海棠杯  

五代越窑青釉刻划花莲瓣钵


北宋的莲瓣纹,莲瓣稍瘦,排列紧密,多刻花、划花。 

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五管盖罐


北宋耀州窑莲纹碗


北宋定窑划花莲花纹碗



南宋莲瓣细长、排列紧密,形似菊花。 

南宋 吉州窑 彩绘荷莲长颈瓶 


宋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碗


宋白釉酱地划花一束莲纹碗


元代: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有空隙,瓣中绘有杂宝,有些不可名状。瓣中绘杂宝之风格,明、清尤甚,至今不灭。 

元青花鸳鸯莲池纹大碗



明代:早、中期的莲瓣较宽大,排列渐紧,瓣与瓣间空隙渐小,以至于无,莲瓣完全联在一起。 

明永乐青花折枝莲纹折沿盘-北京故宫藏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碗-北京故宫藏


明嘉靖青花缠枝莲纹缸局部


清代: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莲瓣逐步变形,即所谓异化,图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严格的宗教神圣意义了。 元、明、清的莲瓣以绘画为主,极少有划花、刻花。

清康熙五彩加金鹭莲纹尊-北京故宫


清雍正黄地青花把莲纹盘-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清乾隆青花荷莲纹贯耳瓶-北京故宫藏


2、牡丹:陶瓷器上用牡丹作为装饰纹饰始于唐代,这与唐代人(或说武则天)偏爱牡丹有关,牡丹花象征富贵荣华。 

五代青釉雕花牡丹纹执壶


宋代:花形较写实,花朵硕大,以磁州窑的白底黑花牡丹为代表。四川彭县磁峰窑白釉印花牡丹也硕大写实,多与凤合画,因当地盛产牡丹,即天彭牡丹。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代:青花瓷上多见,牡丹往往画成缠枝花,花瓣不填满色,留白边。牡丹叶多画成葫芦形。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明代:变化多而迅速,各朝几乎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后再给大家详细介绍。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多同各式凤组合成凤穿花,寓富贵无边的吉祥意。 

明洪武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北京故宫藏


明代宣德青花牡丹纹蟋蟀罐

清代:也有牡丹与凤同画的。清代中晚期往往把牡丹插在花瓶里,寓一品(瓶)富贵之意。

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清雍正粉彩牡丹花纹天球瓶


3、菊花:象征长寿,又用以表现人的不屈不挠的气节,此明显从菊花有耐霜雪的特性引申发展而来。 

宋代:形式上刻、画均有,刻花以耀州窑为代表,画花以磁州窑系为代表。宋代的菊花比较写实。 

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菊纹大盘


元代:元代菊花纹以青花瓷上为典型,特点是花瓣多不填满色,留白边。花蕊多,多画成网络状葵花形,或成由里向外旋的螺旋纹。大多菊花画成缠枝花。 

元青花 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明代:明初菊花还用得多,花单独用。明后期多同有关人物画在一起,如陶渊明爱菊图之类。明代菊花的特点是:花瓣变得比较小,花蕊变大作旋涡状。

 

明永乐青花缠枝菊纹折沿盘-北京故宫藏


清代:菊花亦有画者,但无多少特征。雍正粉彩品上所画菊花生动形象,色泽娇艳,大有呼之欲出之态。

清乾隆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北京故宫藏


4、梅花:宋代始多见于陶瓷器上。

宋初钱塘人林逋(967-1028年)中年隐居于西湖孤孤山,调鹤种梅,不趋名利,不应召作官,亦不经商求富,热爱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之间,淡泊无为,品质高洁,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时人把他与梅、鹤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的情景,称之为梅妻鹤子。(林逋确也终身未娶。)宋代陶瓷器上始多见梅花,恐与林和靖爱梅关系重大。因林之爱梅受到仁宗皇帝嘉奖,为一时佳话,故成时尚。


 宋代:多折枝梅花,形式上多刻花,印花。 

南宋吉州窑黑釉贴花梅枝纹梅瓶


元代:花瓣留白边--可见花瓣不满色、留白边,乃元代花瓣一特色。陶瓷器上始见松、竹、梅岁寒三友图。(这恐与元代汉族知识分子不满异族统治有关)又见有月影梅--梅花和弯月组合的画面,寓意清白高洁。 

元 青花梅花纹高足斗笠碗


明代:前期多月影梅、松竹梅。梅花多画成圈状。后期至清代多见喜鹊闹梅。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北京故宫

明代宣德青花松竹梅纹蟋蟀罐


清代:康熙、雍正时,多冰梅纹(开片地梅花),品种有青花、红彩等。

清康熙 青花冰梅将军罐


清雍正珐琅彩黄地梅花纹碗-北京故宫


5、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一种寓意长寿,祥瑞的动物,较早出现于铜器,书画类艺术品中,为艺术家们常用的题材。在陶瓷器上,鹤较多出现,到明宣德时期,有西王母骑鹤图等。之后,明代弘治、嘉靖、万历,至清代康熙渐多。清代瓷器上常见松鹤图,寓意松鹤遐龄,及云鹤图,寓云鹤仙境,均带浓厚道家文化色彩。

西汉三鹤纹瓦当

元 龙泉露胎云鹤花口盘

明嘉靖五彩云鹤纹罐


清乾隆仿木纹釉地粉彩松鹤纹笔筒-北京故宫藏

6、鸡:鸡为六畜之一,虽不很高雅,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为官、民生活必不可少。又鸡多产,又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祈求多子的象征,故也常作为陶瓷器的装饰纹样。最有名的鸡,是成化斗彩鸡缸杯上的鸡。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北京故宫藏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一代名品,从成化后历代多有仿者,以康熙仿得较为成功。清代鸡的形象更多出现于陶瓷上,如五鸡图--寓意人间五伦,及子母鸡等。 现在将成化斗彩鸡缸杯与康熙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作一比较,提供一个鉴别真仿品的鉴定方法、要领的例子。


清康熙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北京故宫藏


现代仿成化鸡缸杯

今天的古陶瓷纹饰特征就分享到这,我们明天继续分享动物方面的纹饰,不要错过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与鉴定
古陶瓷鉴定不得不知的工艺技法(海量图片)
北宋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直口尊
牡丹纹饰古瓷精品欣赏
明万历青花云鹤纹小杯价值动不动上千万
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