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唐诗人“郑鹧鸪”
晚唐诗人“郑鹧鸪”


“郑鹧鸪”即晚唐诗人郑谷,“郑鹧鸪”是他的别名。郑谷(849—911年),字守愚,也是宜春人,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所以后人称他为郑都官。郑谷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郑史、兄郑启都是当时赣西地区颇有名气的诗赋家。受家庭的影响,他7岁即能诗,自称“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1]。司空图见而奇之,曾

抚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2]。郑谷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举进士,做了近十年的官,于昭宗乾宁年间退隐宜春,与朋友许棠、张乔等过从甚密,诗酒唱和,当时称为“芳林十哲”。

郑谷所处,正是唐帝国崩溃的前夜,他因而对大历后渐趋浇薄的诗风和晚唐诗坛的浮华风气非常不满,唐末重大的政治军事动乱几乎都能从他诗中得到反映。他又特别注重炼字炼句,曾将诗僧齐己《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改为“一枝”,令齐己由衷地叹服。人们也因此而引为典范,称郑谷为“一字师”。

郑谷有诗400多篇传世,最著名的是《鹧鸪》一诗,他于是又有了“郑鹧鸪”的别名。诗说:“暖戏平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伴湘江浦,苦竹丛深春日西。”这首诗除“雨昏”“花落”一联之外,全诗并不太好。金圣叹在《选批唐才子传》中便批评它多用赋体而少比兴,因而余蕴不足。其实,郑谷另有一首《侯家鹧鸪》:“江天梅雨湿江篱,到处香烟是此时。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棠花落旧栖枝。春宵思极兰灯暗,晓月啼多锦幕垂。惟有佳人忆南国,殷勤为尔唱愁词。”唐时人家也囚养鹧鸪,诗人在歌筵上听歌妓唱鹧鸪词,觉得这歌妓也和那失去自由的鹧鸪一样,于是写了这首小诗,如泣如诉地倾说被幽禁的苦痛和思乡的情怀。佳人鹧鸪,两者暗合,比中有比,又天衣无缝,实在比那首使他蜚声文坛的《鹧鸪》诗要好得多。

郑谷诗歌中最有价值的还是那些感喟身世、反映社会离乱的作品。郑谷出身孤寒,又洁身自好。他不肯奔走权门以求腾达,又不甘沉沦,他的这种孤高兀傲的情怀便常常借咏物来表达。如流传很广的两首咏菊诗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的《菊》诗说:“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又如《十日菊》:“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孤芳自赏,兀傲不羁,这菊花正是诗人自我的写照。

郑谷从24岁起开始应试,但屡屡落第。黄巢义军攻入长安时,他33岁。由于战乱,他开始了长期的漂泊生涯。其间曾四次入川,并经常往来于荆楚吴越之间。直到44岁时才回长安应试,并进士及第,历任京兆府参军、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又由于藩镇之乱,他随唐僖宗、昭宗出奔华州、凤翔。郑谷一生,几乎经历了唐末所有的重大动乱。在颠沛流离之中,他目睹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也看到了李唐王朝的衰败,在诗中便和杜甫一样,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类作品占郑谷诗歌的三分之一左右。如写中和五年僖宗因藩镇犯阙而出奔凤翔期间所见所闻的《巴江》:

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

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此外,如“向阙归山俱未得,且沽春酒且吟诗”(《多虞》);“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收兵”(《漂泊》)等等,也都是写得相当真切感人的诗句。这些诗作,既是郑谷个人身世的感喟,也是李唐王朝在藩镇割据中日益衰败的真实写照。

    注解:

    [1] 郑谷:《云台编自序》,见《郑谷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梦入唐诗寻鹧鸪
唐诗中最好的一首鹧鸪诗,诗人凭此扬名诗坛,千年来广为流传
唐朝最后一位诗人郑谷,因一首《鹧鸪》而得名
观唐习律99|郑谷有两首鹧鸪诗,最有名的那首,写得并不好
你知道唐朝时期杜牧、郑谷、崔珏等诗人雅号的由来吗?
人到中年愁当头——这首唐诗告诉你中年的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