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海水工程化养殖现状与发展
刘鹰 杨红生 张涛 张福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突飞猛进,养殖产量快速增长,建国初期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不足10万t,1980年达到77.75万t,到1990年增加到284.22万t,2000年达1061.29万t,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的比重从1980年的19.9%上升到2000年的41.8%,极大满足了人们对蛋白质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工养殖的的种类包括鱼、虾、蟹、贝、藻、参等海水经济动植物中的主要经济动物。养殖方式有浅海筏式养殖、滩涂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单一品种养殖以及多品种混养等;养殖区域从近岸浅海向远离海岸线的海域外延,形成了一个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并举、立体开发利用海水养殖业的新局面。但是,海水养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养殖水域污染、病害横行、水产品产量与质量逐步下降,甚至使某些品种退出养殖领域等。业内人士越来越强调必须找出路以摆脱当前粗放经营性、资源依赖性的水产生产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效、节水、高密度、对环境污染小的工程化养殖方式日益引起关注。
1、何谓工程化养殖
尽管工程化养殖发展很快,但它的定义尚不明确,诸如集约化养鱼、工厂化养鱼、设施渔业、高密度养鱼等词汇常见诸报刊,并容易混淆。从广义上说,工程化养殖应包括上述所有的养殖方式。
一个完整工程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设施工程系统和养殖技术两大体系,其中设施工程系统又分为养殖和水处理系统。因此,工程化养殖可定义为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实现高产、高效。其措施主要包括流水、水质净化、增氧、控温、杀菌、全价配合饲料、鱼病防治等。
工程化养殖占地面积少、劳动生产率高、养殖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殖用水量大大减少、产品优质健康,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2、工程化养殖的发展现状
工程化养殖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等。目前国内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为:
2.1 流水育苗或养殖
常见的几种养殖类型有:①燃煤(油)锅炉升温+自然海水式温流水养鱼(育苗)场,如山东威海崮山水产养鱼场、山东寻山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养鱼、育苗场、青岛金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场等;②电厂温排水+自然海水式温流水养鱼场,如青岛黄岛电厂养鱼场、威海华能发电厂的华信海珍品公司养殖场和大连湾海珍品养殖场、日照凯乐普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③地下深井+自然海水式温流水养鱼场,如荣成市的丘家渔业公司养鱼场和蓬莱市的鱼类养殖试验场、莱州市的诸多大鲮鲆、牙鲆养殖场等。
以上三种类型的养鱼(育苗)场除了部分供水来源不同外,其他配套设施、养殖品种和养殖工艺都基本相同。如厂房均采用轻钢结构,深色玻璃钢瓦,砖混墙体;养鱼池为砖混结构,池形有圆形、椭圆形、跑道式、方形等,但以方形居多;单池面积为20~100m2,采用周边进水,中央排水孔排水循环运转。养鱼运转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当自然水温达15~25℃时,完全抽取自然海水经沉淀和过滤处理后,进入养鱼池;当冬春季自然水温下降时,使用燃煤锅炉直接或间接加温,使养鱼池的水温维持在10~16℃以上。另一种方法是:适温季节直接抽取自然海水,冬春季低温期则完全使用电厂温排水或温井水,这样可以使冬春季的养鱼水温维持在14~20℃。以上三种方式的养鱼全过程均实行开放式流水,用过的水一般不再回收处理,流水交换量为6~15次/日。现已形成大规模温室型,利用地热、温排水或人工升温的开放式温流水工程化养鱼新产业。
2.2 半封闭循环水养殖  
    和流水养殖不同的是该养殖方式对养殖用水不是完全排放,而是对部分养殖废水(一般在60%以内)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再流回养殖池重复使用,以降低加热新鲜海水的能耗,这在冬季育苗和养殖生产中应用较多。但由于国内专业水处理设备的生产适用性较差,国外产品价高、能耗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养殖方式的大发展。
2.3 全封闭循环水养殖  
目前国内大规模海水工程化养鱼行业中,尚无这种型式的典型实例,仅有部分养殖公司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生产中试,如台湾华信(上海)水产在上海市郊进行的人工配制海水养殖石斑鱼、杭州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杭州市区进行的人工配制低盐度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等。每平方米年均产15~50公斤,日添加新水量约占总水体量的2~10%。这种养鱼方式的特点是养鱼水源可视条件选择,循环使用养殖水。养殖用水经沉淀、过滤、去除水溶性有害物、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要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量的新鲜水(渗漏和蒸发的部分),再重新输送到养殖池中,反复循环利用。整个装置除水处理系统外,还附有水质监测、自动或半自动化控制仪器等。
该养殖方式的优点是:①大幅度提高放养密度和单位水体的生产力;②缩短养殖周期;③降低饵料系数;④大量节省劳动力、水源和生产场地,特别在水源受到限制以及地价高、水域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市郊更显突出;⑤应用范围广,生产管理方便,收获容易;⑥养殖不受地域、气候限制,终年连续生产,实现多茬养成,均衡、反季节上市。
 
3、工程化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3.1 目前我国工程化养殖存在的问题有:
3.1.1 投入大
工程化养殖不同于粗放型养殖,后者除了需投入鱼种的成本外,一般无需其他投入,所养的鱼类大都为常规品种,经济价值有限,养殖水面多为池塘或沿海流放,养鱼过程中无需精心管理,到时只管捕捞收获。而工程化养殖所需的养殖环境要求较高,有的完全是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程序复杂,建造成本高,特别是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鱼系统。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成套封闭循环水养殖设备,引进国外设备既存在售价昂贵,又有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如引进的丹麦工业化循环流水式养鱼系统每套进价120万美元,温室养殖池每平方米造价也在50~100元,从德国引进的高密度室内养虾系统每套进价为160万美元。在现阶段高昂的投入,使得我国很多小本经营的养殖户(单位)望而却步,从而使工程化养殖的推广普及受到了制约。
3.1.2 养殖鱼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下降
有研究表明,工程化养殖的鳗鱼、虹鳟、尖吻鲈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7.19%~30.57%。4.08%,7.62%,均高于非工程化养殖同类鱼的18.7%~21.6%,2.1%~3.4%,0.1%~3.0%。在体色方面,工程化养殖鱼类的体色比野生鱼要显得灰白、浅淡,销售价格也比野生鱼要低。日本正设法改变这一状况,用合成色素改善香鱼、大麻哈鱼、真鲷等鱼的体色,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消费层次与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健康、高档水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而适合养殖的水体是有限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近海、池塘的内源和外源性污染严重,已严重制约了海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工程化养殖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效结合的必然趋势与结果。
3.2 纵观我国海水工程化养殖的发展历史,集成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工程化养殖,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3.2.1 认真对工程化养殖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防止盲目发展。
目前我国对海水工程化养殖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因此,它是高效益、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和自然优势,选准养殖对象、养殖设施和开发基地,发挥当地的自然、技术优势。其中产品的市场分析、采用的工艺路线、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等必须做到科学、严谨、客观、公正,防止养殖品种单一,生产部门一哄而上,造成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等现象。
3.2.2 发展规模经营,注重养殖设施通用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海水工程化养殖发展迅猛,养鱼面积全国已达130万平方米以上。然而,2001年却出现了危机,牙鲆鱼由80~90/公斤跌至50元/公斤以下,已到了亏损的地步,大菱鲆由300元/公斤跌至140元/公斤。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特种水产品的市场高峰期很短,因此选择好适宜的养殖品种后,需开展规模经营,尽快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工程化育苗、养殖设施必须通用性好,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只有依靠先进的养殖设施、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规模效益、依靠营销手段,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3.2.3 加强工程化养殖技术与装备的整体集成,广泛吸收其他行业科研人员参与理论与生产实践研究,发挥多学科优势,克服目前仅靠水产科研人员完成该系统工程的不利局面 。
发展工程化养殖是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养殖对象和技术又有地方性,因此不仅有不少技术需要研究、解决,而且即使是成熟的技术,在当地还需重新组装、综合,并需要产业化。目前不少项目缺乏多学科的互相渗透,跳不出原有的框架。为此必须冲破学科壁垒,集中有关水化学、环境、饵料、育种、病害、养殖、建筑、机电、管理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实行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联合攻关。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学科和生产的快速发展。
3.2.4  大力开发智力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技术人才的培训。
工程化养殖是在人工控制的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饲养。根据养殖对象在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点,对环境、饵料、病害、养殖技术提出各项要求,并控制在最佳状态,促进其快速生长。因此,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技术队伍,是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再好的设施和技术,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3.2.5 因地制宜地探讨不同养殖模式的实施方案,深入研究其运作形式、工艺和经济规律,以节能、降耗和环保为中心来选择养殖模式。
    我国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大多数养鱼单位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引进和全面改造设备,建立理想的系统还有困难,在推进工程化养殖过程中,除要加快步伐建立统一的基本模式外,还要结合各地实际状况,建立适合当地运转的工程化养殖系统,要以提高单位水体养殖密度为中心;以保护水域环境为目的;以设施改造为重点。尤其对现有大多数尚无能力完成系统改造的单位,可把重点先放在水质的前、后处理和充氧、节能降耗方面。
4、我国发展工程化养殖的目标
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养殖品种良种化;养殖产品优质化;养殖方式生态工程化;养殖过程清洁化等,实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发展工程化养殖的目标应是:
4.1 建立标准化、系列化的多功能育苗、养殖工程和附属设施。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大量的育苗、养殖温室(车间),大多都配备有一定的水处理设施、设备。当前,应对各种类型的养殖温室(车间)的各个系统进行分析评估,通过整体选优,提出系列化养殖工程设施的设计规范与工程图纸。同时针对工程化养殖中的水处理关键技术,建立符合国情、高效实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过滤、高效增氧系统。
4.2 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化养殖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通过对养殖品种、生态系统、养殖生理、养殖经济模式的研究,取得养殖对象在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的各项参数,通过整体调试、综合平衡,建立工程化养殖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4.3 研究工程化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养殖池悬浮物生成及转化规律,实现健康养殖。
通过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调节有机体微生态系统,探索健康养殖的工艺流程。同时,要减少饲料投喂后对水质的污染,在鱼苗配合饲料研制成功的基础上,研制适合工程化养殖的新型全价配合饲料。
4.4 建立销售体系,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组建我们自己的销售队伍、网络和销售体系,实现全年按定单、定价销售高质量健康商品鱼,利用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建立自己的品牌,全方位的走向国际市场,创新、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TO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设施渔业
水产各界沉痛悼念“中国扇贝之父”张福绥院士
我国离岸水产养殖设施装备发展研究 【智汇海洋No.77】
精细化水产养殖产生、发展及应用
碳汇渔业
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