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契丹钱币揭秘之一

契丹钱币揭秘之一:

千年契丹只象征性地铸了三种行用钱




































































































〖编者按〗笔者在编纂旷世奇书《契丹编年钱谱》的过程中,由于全国近百位契丹钱币收藏家的积极投入与贡献,有幸亲眼看到契丹近一千五百年生存史上的数万枚各色钱币,对契丹货币体系及货币制度,以及主辅币在经济贸易中的大致比例和真实数量,有了个初步的了解,廓清了两千年来加在契丹身上的重重迷雾,解开了许多以前根本无从知晓的契丹历史和契丹钱币之谜,使真实契丹的轮廓逐渐清晰。为使《契丹编年钱谱》的读者能更好地读好它读懂它,笔者拟在钱谱编辑出版的同时,为大家提供两本参考性读物,一本叫《契丹史解谜》,一本叫《契丹钱币揭秘》,通过钱眼中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崭新契丹形象,通俗地诠释真实的契丹历史和契丹钱币,使光耀千古的契丹文明再次重现中华大地,为炎黄子孙的史册再增风彩。下面的小文即是《契丹钱币揭秘》一书的开篇,请大家慢慢看来。这里要说明的是,因笔者不通粟特文回纥文阿拉伯文,不识西辽行用钱,所引网上图片可能存在错误,希望大家鉴谅并指出,以便日后更换。

                                                         

如果您对契丹一千多年钱币铸造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你就会发现一个肯定会令世人大跌眼镜的现象,那就是:在一千多年里,契丹人只象征性地铸了三种专门用于经济贸易的行用钱。它们就是“契丹遥撵汉国”铸制的汉文“通行泉货”系列钱;“大中央契丹辽国”(大辽) 铸制的汉文“千秋万岁”系列钱;“辽契丹国”(西辽)铸制的粟特文及阿拉伯文方孔或无孔的铜币“第纳尔”。说它们只是“象征地铸造”,是它们的铸造数量实在太少,它们各自仅占本国流通钱币的1-3%左右,根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起不到任何重大影响。

这些行用钱的作用,只是宣示契丹国家的存在,宣示契丹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经济贸易中,大量使用的始终是契丹境外国家历代新旧钱币。在境外国家历代新旧钱币不敷使用的情况下,契丹国家不惜动用贵重的战略物资铜铁,来翻铸这些国家的钱币来补充行用钱的不足。契丹人这种有意识地控制本国行用钱数量,人为提高本国行用钱地位,甚至不惜通过翻铸周边国家的钱币来补充行用钱不足的作法,其实是契丹国教萨满教“万物皆灵”教义的反映。契丹行用钱是国家铸造,契丹是天神缔造之国,它造的钱币自然是“神物”、“圣物”了,岂是其它国家普通钱币所能比的?这是契丹行用钱所见稀少,并多被人收藏的重要的重要原因。

2000年承德一次罐藏出土400枚“通行泉货”钱(2012年吉林省钱币学会“辽金钱币座谈会发言”);1989年辽宁阜新一次罐藏出土386枚“千秋万岁”大小钱(1995年辽宁省文物民间收藏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阜新代表发言);1992年原西辽故地(今吉尔吉斯斯坦国克拉斯诺列琴斯基镇北部地区)发现一瓷罐,内盛西辽锒银边铜币“第纳尔”250枚(国内外上千家媒体都报道了此事)。都证明了契丹行用钱与众不同的地位,和被使用被收藏的真实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契丹行用钱在契丹经济生活中,只是充当了凑整找零的辅币角色,金银、布帛、大额信用货币(钱凭、钱牌、大额行用钱、金银钱),才是契丹经济生活中主体货币、担纲的角色。仅依据契丹自铸行用钱,是推测不出契丹经济的真实状况与经济实力的。只有全面掌握契丹货币体系及货币制度,特别是其主辅币在经济贸易中的确切比例和真实数量,才可能得出客观公正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而几百年来的契丹经济与货币研究者,竟无一人识得此迷津,所以对契丹经济与货币制度,始终处于盲人说象阶段,距离历史的真实甚远。

今天笔者将契丹钱币第一秘揭示出来,就是要诠释契丹货币体系及货币制度的奥秘,为大家了解真实的契丹廓清道路上的雾霾,让契丹钱币的美丽姿容尽早完美地呈现给世人。下面就将契丹的三种专门用于经济贸易的行用钱再现给大家,供朋友们鉴赏研究。

一、“契丹遥撵汉国”铸制的汉文行用“通行泉货”系列钱。

契丹遥撵汉国,是契丹民族经过近八百年血与火的奋斗,建立的具有完全意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汉国成立后,统一货币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在坚持金银布帛主币地位的同时,废除行用七百余年明显过时的,嘎拉哈“贴字钱”、“奔马币”钱凭旧主币。创新铸造了符合“宝钱制”的方孔圆钱“折直三钱”新钱凭主币。与此同时,还象征性地第一次自主铸造了国家行用钱“通行泉货”辅币,与“折直三钱”主币配套。“通行泉货”与“折直三钱”系列钱铸量都不很多,它们只是契丹遥辇汗国政治独立经济自主的象征,宣示契丹遥辇汗国已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而已。历代旧钱充当主要辅币的角色并没有因此有丝毫改变。

1、“折直三钱”钱凭,行用钱主币。它是由“权直万通”,“折直千通”,“行直百通”青铜质三等三枚方孔圆钱组成,分别是兑换万枚、千枚、百枚“通行泉货”辅币的凭证。当然,也可兑换相同数量的历代旧钱。它们是“宝钱制”实行后,第一批标明折当的钱币;亦是中国钱币史上第一批以国家信用保证足额兑换行用钱币的国家凭证;更是中国钱币史上第一批标明价值可随时兑换现钱的大额凭证式实钱,可说是近现代“纸币”、“现金支票”的源头和滥觞;也是中国首次真正实行主辅币系列钱制度的传世实物。

⑴“'权直万通’大铜钱凭”(见图a1、),材质为即山铸钱的高铜钱,包浆老道,浆色真实,制作不精但不粗糙,直径43.5毫米,厚3.6毫米,重32克。钱文雄稚拙朴,潇洒自如,舒放随意,无章无法,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钱文读序一反常态,即不是左右旋读,也不是顺读、对读、反读,而是一种特殊的、只存在于少数民族文字钱币中的“左升读”。即把穿左之字提升为读序第一字,再依次右旋读。钱文读作“权直万通”,大意为:“以钱权确定此钱价值一万枚'通行泉货’一文钱”。这里“权”为“钱权”;“直”,为“价值”;“万”,为“一万”;“通”,为当时流通钱“通行泉货”的简称。目前,这种'权直万通’大铜钱凭”发现数量极其罕少,目前所见不多于三枚,极为珍贵。市场参考价:特级 无定价。

⑵“'直折千通’大铜钱凭”(见图a2、)材质、包浆、制作、钱文书体与“权直万通”一致,可证它们乃同一时间产品。钱42毫米、厚3.4毫米、重30.4克。读序亦为“左升读”。大意为:“此钱价值折合一千枚'通行泉货’一文钱”。这里 “直”,为“价值”;“折”,为“折合,折当”;“千”为“一千”;“通”,为当时流通钱“通行泉货”的简称。目前,这种'直折千通’大铜钱凭”发现数量极其罕少,目前所见不多于三枚,极为珍贵。市场参考价:特级 无定价。

⑶“'行直百通’(亦可读为“直百通行”)大铜钱凭”(见图a3、)材质、包浆、制作、钱文书体与“权直万通”、“直折千通”如出一手,可证明它们乃同一时间产品。钱47.3毫米、厚3.4毫米、重30.4克。读序亦为“左升读”。大意为:“行用时此钱价值一百枚'通行泉货’一文钱”。这里“行”为“行用(时)” ;“直”,为“价值”; “百”为“一百”;“通”,为当时流通钱“通行泉货”的简称。读作“直百通行”时,大意为:“此钱价值一百枚'通行泉货’一文钱”。目前,这种'行直百通’大铜钱凭”发现数量极其罕少,目前所见不多于三枚,极为珍贵。市场参考价:特级 无定价。

2、“通行泉货”系列钱,行用钱辅币系列。材质以青铜为主,因含微量成分不同,铜色呈紫红、暗红、青黄、褐黄等色。另有部分金、鎏金、银、铁同模铸造钱存在。形制有小平(见图a4、)、折三(见图a5、)、折五(见图a6、)、折十(见图a7、)四等钱。小平一般直径在21-25毫米间,厚在0.9-3毫米间,重1.9-6克左右;折三钱一般直径在28-33毫米间,厚在1.5-2毫米间,重5-8.5克左右;折五钱一般直径在34-38毫米间,厚在2-2.5毫米间,重8-25克左右;折十钱一般直径在40-48毫米间,厚在2-3.5毫米间,重15-40克左右。

通行泉货系列钱,制作精粗不一,时见背错范平夷者,轮郭有宽有窄。总体看,该钱形制摹仿唐钱痕迹明显。钱文右旋读,文字隶兼七分半楷书,朴拙浑厚,极富北方草原民族纯朴豪放的神韵。通行泉货小平、折三钱,版式较多,大版式已发现七八种,小版式应有十种以上。从形制上分,有大样、小样、厚版、薄版、宽郭、宽缘等;从纹饰分,有面星、背月、背双月、背星月、光背等;从文字分,有阔通、狭通、小通、扁通;正行、撇行、捺行、大行;阔泉、小泉、歪头泉、斜泉;阔货、大货、隶足货等。

金钱一般价值在当时是同模铜钱的百倍左右;是同模银钱的十倍左右;是同模铁钱的千倍左右。银钱一般价值在当时是同模铜钱的十倍左右;是同模铁钱的百倍左右。铜钱价值在当时是同模铁钱的十倍左右。通行泉货至今仍是契丹钱中的名誉品,尽管存世数量不少,但市场价格仍旧不菲。(以上内容摘自拙文《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币通览》)

二、“大中央契丹辽国”(大辽) 铸制的汉文行用“千秋万岁”系列钱。

  “千秋万岁”钱,铸于907年春正月,阿宝机登上“天皇帝”宝座之时,是中国钱币史上唯一一种钱文全部为祈祝语的行用流通钱,也是中国钱币史上最早的一种钱文同时用两种(契丹文与汉文)文字铭铸的国家正用钱币,还是继秦汉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后又一种持续流通超过两百年的国家行用流通钱,亦是中国古钱币中品种、形制、用途最多的钱币。

阿宝机取代遥撵汉国痕德堇可汗,于907年荣登“天皇帝”宝座之时,立即把“国家名片”国家行用钱更换,废遥撵汉国行用钱“通行泉货”,铸行自己的行用钱“千秋万岁”。是他认识到行用钱巨大的政治宣传作用,行用钱可以把他要建立集权制帝国的“王信”及时地传达给所有契丹臣民,他盼望通过同时铸造的“万岁三钱”(天朝万岁,皇帝万岁,千秋万岁)所蕴涵的巨大的激励、劝诫、警示、感化作用,实现从“会议制”到“集权制”;从“世选制”到“世袭制”的和平过渡。虽然他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万岁三钱”的惊人的宣传感化作用,仍成功地把诸弟叛乱集团孤立于契丹大多数臣民之外,使太祖得以靠腹心部顺利地将叛乱镇压,稳定了政权。其中,行用钱“千秋万岁”的功劳最为显著。

“千秋万岁”钱是行用钱的事实,既有天显年铸造的“千秋万岁”钱中钱(见图b0、)实物可以证明,又有距太祖元年191年后的辽道宗寿昌四年(北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宋朝人仍在说:“常岁虏使入贡,人多博易得耳。”(宋 李孝美《历代钱谱》)的史载印证。宋人通过贸易就可以较容易地得到“千秋万岁”钱,说明道宗末年“千秋万岁”钱铸量仍较大,而且仍担负着行用流通钱的重任。

辽太祖后的契丹八代皇帝都铸造了“千秋万岁”流通钱。这一事实,可从宋人李孝美的记述得到验证。契丹九代皇帝、连续铸造二百余年,由于时代、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与当朝皇帝本人的好恶,使契丹行用钱“千秋万岁”钱,风格、形制、文字呈现出多姿多彩,迥异不一的情况,是情理之中的正常现象。

“千秋万岁”钱钱文的寓意,不仅是表示钱币本身要千秋万代流通下去,宣示契丹天朝江山永固万代存续,更重要是表达契丹天朝要想万世长存,必须“万岁皇帝”与“千秋重臣”同气相求、水乳与共、精诚惟一、共进共荣。只有皇帝重臣的患难相知,精诚合作,天朝才能万岁、皇帝才能万岁,契丹帝国的江山才能千秋万岁永不倾覆。西安小雁塔金代明昌(1190-1196)年间铸造的大铁钟铭文:“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太民安,法轮常转”,就是对“千秋万岁”钱最恰当的诠释。

“千秋万岁”的钱文,有两种形态,一种豪放舒展,看似“七扭八歪(卫月望语)”;一种较为规范,笔画端庄瑰丽,具有唐楷之风。前一种应该就是《五代会要》卷29所记“契丹本无文纪,唯刻木为信,汉人陷蕃者以隶书之半,就加增减,撰为胡书。”的“胡书”。它们和神册五年9月颁行的契丹大字有随意与规范之别。“胡书”虽看着“七扭八歪”,但说到底仍是汉字,仅是部首、偏旁、笔画,增减、变异、夸张而已。后一种应该是契丹汉学高手所书。

“千秋万岁”行用钱,是中国方孔钱中最早的一种钱文同时用两种书体文字镌铸的大国行用钱。它的出现和阿宝机“一国两制”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千秋万岁”钱因为是行用流通钱,它要通行天下,无论契丹族等部族聚居地区,还是汉族集中地区,它都要去流通去行用。所以,它使用了两种文字同时铸造。使用“胡书”,既有适应契丹人多年使用“胡书”习惯的意图,也有方便汉族人辨认易懂的愿望。汉文选用隶楷相间书体铭铸钱文,也有方便契丹族人辨认的原因,因为契丹人长期与魏碑体隶书打交道,养成了对隶楷相间书体的偏爱。汉文“千秋万岁”钱,早期钱文多魏碑体隶楷相间书体及唐楷风韵的原因就在于此。

“千秋万岁”汉文钱,真实地记录了唐末、五代、北宋时期,汉字在中国北方的发展变化,以及汉字书法在少数民族地区认同、掌握、发展的全过程。一套契丹九帝连续铸造的汉文“千秋万岁”钱,就是一部契丹汉字书法史。既有早期雄浑厚重碑隶味浓烈的隶变时的楷书,也有承唐楷传统具有较强颜真卿、柳公权遗风的楷书,亦有书法纵逸遒劲、笔力千钧,结构庄严整肃,字体淳健浑雅的上乘楷书.除楷书外,亦有篆书“千秋万岁”钱存世。“千秋万岁”行用钱形制,早期粗犷雄浑,厚重恣肆,面或背多有决文,原铜铸制较多.中期形制规整,缘郭庄肃,铸材多为青铜.晚期形制薄窳,制作粗率,材质多为契丹铜. “千秋万岁”行用钱,主要为光背和少量背日月纹钱.形制极其细琐,

目前已发现半文钱(小平小型)(见图b1、)、小平钱(见图b2、)、折二钱(见图b3、)、折三钱(见图b4、)、折五钱(见图b5、)、折十钱(见图b6、)、当百钱(见图b7、)、当千钱(见图b8、)、当万钱(见图b9、)、特大型钱(见图b10、)共十个等级。可能铸作时间较长的缘故,每个等级又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百千万三级钱属主币,是信用货币,多在牧猎地区使用;折十以下六级钱是辅币,是行用实钱,多在农业地区使用。

 半文钱(小平小型),一般钱径在8-18毫米,1.5-3;小平钱,22-25.5毫米,3.5-6;折二钱,26-30毫米,8-15;折三钱,30-36毫米,12-25;折五钱,36-38毫米,18-38;折十钱,39-44毫米,25-43;当百钱,44-53毫米,35-58;当千钱,55-70毫米,60-85;当万钱,70-150毫米,100-256。特大钱直径在90毫米以上,重在200克以上者都应包括在内。

 “千秋万岁”行用钱是中国钱币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契丹文明的象征和契文化的宝贵载体.对于一种与契丹帝国共始终的行用流通钱,其是一个正待挖掘的宝库,其中蕴涵的有关契丹文明宝贵信息,对鉴史知今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作用.

三、“辽契丹国”(西辽)铸制的粟特文及阿拉伯文方孔或无孔的金银铜行用钱。

西辽是辽太祖八代孙耶律大石,以中亚七河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全部继承了大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成熟制度,对多民族多宗教统治阶级占少数的“辽契丹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和统治。立国88年(1130-1218)中,西辽坚持了契丹的传统货币制度和货币思想,并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西辽独特的货币制度。除在直辖地铸造部分汉文钱用于祭祀、聘享、赏赐、纪念外,还先后象征性地铸造了用粟特文和阿位伯文作为钱文的两种方孔圆钱,与一种用阿拉伯文铭钱打制的金第纳尔、银迪尔赫姆、铜费尔斯系列行用钱用于流通。《西使记》载“过孛罗城迤西,金银铜为钱,有文而无孔方。”《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也记载中亚“市用金钱,无轮孔,两面凿回纥字”。

这几种西辽行用钱都很稀少,特别是前两种方孔圆钱存世都以枚计,珍罕异常。后打制的金第纳尔、银迪尔赫姆、铜费尔斯系列行用钱,发现也很珍稀。金第纳尔可能只发现数枚,银迪尔赫姆(说是银币,其实只是镶嵌了银边的铜币)虽然一次出土了250多枚,但数百年来亦仅此一次而已。零星出土,间或有之,应如凤毛麟角般珍贵。铜费尔斯虽有大量出土,但因常和西辽属国喀喇汗王朝同名铜币混在一起无法区分,多数被当作喀喇汗王朝铜币处理,以至寻找一枚真正的西辽铜费尔斯币现在都相当困难。

西辽这些行用钱有其独有特点,即方孔钱钱文仅铸国王姓名,无孔钱钱文镌古阿拉伯文纪年、菊儿汗姓名、打制地名。粟特文方孔钱目前发现了折一型(径20-23毫米,重2-4克)(见图c1),折二型(径25-28毫米,重4-6克)(见图c2),折五型(径33-36毫米,重8-12克)(见图c3)三种形制,钱文均环读。阿拉伯文方孔钱仅发现一种类似小平型(径22-24毫米,重3-5克)(见图c4-6、)的形制。打制的金第纳尔(见图c7)、银迪尔赫姆(图暂缺)、铜费尔斯(见图c8系列行用钱形制不一。金第纳尔、铜费尔斯形制单一,形制都类径22-25毫米大小,金钱重约6-8芫,铜钱重约2-4克。迪尔赫姆(只是镀银或镶嵌了银边的铜币)形制大约有一迪尔赫姆(径42毫米,重量6-8克),二分之一迪尔赫姆(径20毫米,重量3-5克)、三分之一迪尔赫姆(径14毫米,重量2-4克)三种。

2004年在中国新疆发现一枚旋读方孔阿拉伯文西辽铜钱(见图c4),中亚库菲体阿拉伯文方孔钱币上面的文字经专家解读。正面:上“malik ,即“国王”,右“aram”,即“伟大”,下“yinal ”,即“移涅”(耶律),左“chig”(人名。疑为西辽某位皇帝名)。对“chig”的释读,目前似乎还有争议。但其西辽钱的身份确定无疑。本文今天展示的三种阿拉伯文西辽方孔圆钱(见图c4-6、),钱文除人名不同外,其它均相同,说明它们是不同时代,铭铸不同西辽皇帝的钱币。

西辽自铸行用钱的发行意义重大,它不但宣示了辽契丹王朝的存在,宣扬了先进的中华文明,而且率先垂范润物细无声地把契丹的货币制度和货币理念传播给了中亚各囯,促进了中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西辽自铸行用钱的发行,使黄金白银(金银币),成为重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金银不仅成为缴纳税贡的支付手段,更成为了大宗的价值更大的商品的购买手段。它说明西辽国内外贸易的繁荣,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西辽行用钱制度的推广与普及,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着西辽与各国乃至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货币交换。加强了东西方以及中亚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密切往来和不可分割的历史的融合。其功至伟,实应大书特书,研究透彻。

契丹国家三种行用钱共行用483年(通行泉货172年,千秋万岁218年,西辽回纥文及阿拉伯文钱88年),这是继“半两”、“五铢”、“开元通宝”后,又三种流通行用时间最长的行用钱。契丹人在行用钱体系中推行的主辅币、信用货币、金银铜同模三铸等货币理念与制度,都是创造性的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是契丹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光照千古契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的行用钱思想及其制度,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研究、去继承、去发展。

泉痴山人2014/5/8于京东病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金古钱千秋万岁花钱赏析 ? 民族之魂钱币收藏网
辽钱大珍(23)“千秋万岁”钱(五)
契丹辽钱 千秋万岁.背日月十万 花钱
古币鉴赏堂 五
秦代古币
裴元博先生对辽代钱币的等级划分20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