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集钱二十年——.铁扇子

我集钱二十年——.铁扇子.

整整二十年前的今天,一列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上有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焦急地盼望着火车早点到达天津,以早点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个年轻人就是我――当时还是一名大学教师,是为了寻访古钱而乘车到天津访古。
我于古钱可算多少是有些家学渊源,我曾祖父曾任京官,古钱是其嗜好之一,也有一定的规模,但他的东西早就在抗战北京沦陷失散光了,仅余两个一尺见方的硬木箱盛放的杂钱。我祖父对古钱不感兴趣,人微言轻,我想看看古钱的请求很少得到大人的批准,所以我只见过箱内的东西五六次。但当时还是小学生,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里面装满了大的小的古钱,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到后来,实在忍不住诱惑,就偷偷抓了一把,具体有什么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有一枚当千大钱(上面满是黑色包浆,我误认我是铁钱)。究竟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到后来这枚钱也在和同学一起玩的时候丢了。但这已经引起我对古钱一定程度的兴趣。198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结合中国钱币学会成立举办了一次钱币展览,当时我在上大四,还去看了,但由于不懂,什么收获也没有。直到1983年在单位偶然看到报纸上全文发表了千家驹千老在中国钱币学会年会上的讲话,我才知道有了学会,学会还办了刊物,我觉得是系统收集古钱的春天来了。于是又是购买《中国钱币》杂志,又是想方设法寻找古钱。83年夏在昆明出差时在东寺街见到有几枚出土古钱在卖,但由于已经有人在和买主商议购买,我就算了。回京后在北京的各个旧货市场和农贸市场转,甚至跑到通县、温泉的市场去问,但一直一无所获,北京的摊主都说北京不让卖古钱。我还到我祖父在世时的街道开证明,去认领文革时被抢走的物资(查抄物资),在三十五中的地下人防工事里还真见到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古钱,但是一格一格单放着,不是我家的(其实真傻,反正没人认,自己认领就行了,总比空手而归强,而且祖父家中被抄走物资清单上瓷器字画很多,查抄物资认领处的各种瓷器铜器字画等古玩可多了,随便认,但当时没动那个心思),后来问伯父,才知道家藏的古钱没有被抄走,而是被我祖父晚上偷偷倒在垃圾堆里了。我还是只能对着谱录杂志在纸上玩钱。1983年我哥哥到天津出差,在长春道见到有古钱出售,就随便帮我买了几枚。我欣喜若狂,天津有卖古钱的,第二天,也就是1983年12月10日是个庄严的日子――我要正式买钱了,正式开始收藏古钱了。那天我正好没有课,就乘上火车去天津了。到了天津就找不着北了,其实即使找到也没用,天津的街都是斜的。好容易问到长春道,一看和我想象的差远了,找半天才见一个半死不活的老头看守个地摊,上面有十几枚破钱,我挑字能够看清的以三角一枚的价格买了5枚,这枚开元通宝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看品相算是很烂的了,但当时已经觉得了不起了。其实到天津的往返火车票就得五元八角,看来是绝对的不划算。但到天津的一个最大收获是从一名天津泉友口中得知北京也有专卖古钱的市场――天桥附近的福长街旧货市场。从此中国钱币收藏界将又增加一名成员,而且自信他将会对中国钱币的收藏和研究产生历史性影响。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80年代,北京有雷姓两兄弟到原先插队的山西收集古钱回北京出售,北京的买卖就由一名小伙子代管。一次在他们家中挑大观小平,发现一枚钱锈很重,仅露出的“大”字非常特别,心想大字起头的钱无非是大定、大义、大观、大齐、大康、大顺、大明、大蜀、大有、大泉五千等几种,一元一枚肯定不吃亏,就是个烂大观也是个新版别。于是就以一元一枚的价格买了十几枚,也包括这枚钱。同时买的还有一枚就是后来孙仲汇在《钱币鉴赏》中刊出的大观小平“大宝”,当时是发现的第一枚,可惜已经不在身边了。回来后清理发现锈太硬还夹杂着铁锈,于是就一把火给烧了,原来是一枚文字奇特的大定,但包浆全给毁了。于是又是翻书又是写信给孙仲汇求教。日本《东洋古钱价格图录》中收有一枚,定名为“长通”,孙仲汇来信说应当是铁母。我看它的品相不是很好,认为铁范铜是比较合适的。于是就在《中国钱币》发表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一枚宣和小平美制大字(降一)的发现

一次,雷姓的弟弟从山西回来,我得知后清早堵住家门买钱。他刚在火车椅子底下过了一夜,困的要死,就把刚得到的钱取出来让我挑。在一捧小宣和中我挑了一枚白铜隶书昂通宝和另一枚白铜隶书钱。回家后同从中国钱币学会复印的《符合泉志》对照,怎么也对不上。再仔细端详实物,非常漂亮,白铜无锈,字口干净,穿孔打磨过,真是令人赏心悦目。我从其特征看最接近美制版,但字体要大,我就称其为“美制大字”(见《陕西金融》三和钱专辑),后来对照《昭和泉谱》,发现确实是“美制大字”。现在也有称其为“美制降一”的,我认为还是美制大字更贴切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次到德胜门钱币陈列馆看钱,看到他们新挑出的几枚标价200元的泰和重宝品相和坑口都是前所未见的,于是想买一枚。馆长“孙二娘”很爽快的一口应道:“给咱们朋友优惠20”,180拿了一枚,但人家已经优惠了,也不好意思再开口多买了。至今也没有看到如此坑口的泰和(近日北京报国寺附近出土的泰和有品相好的,但坑口同这枚比总觉得差一些)。如果当时不用他们优惠,按200元一枚全部买下,也不会有今日的后悔。

后悔为什么不下手再很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83年底的事情

我在天桥福长街市场买钱是83年底的事情了,好景不长,有段时间古钱买卖在各地都得偷偷摸摸的,84年春节后钱币市场就搬到国华商场附近的长西市场去了。当时都没有钱谱,我是86年才从中国钱币学会那里得到的《符合泉志》。一次有个通县来的叫大嘴的拿着一枚品相很好生坑绿锈的圣宋元宝篆书钱来卖,说是多难得,其实也就是狭穿大字,不算很少,但当时没人懂,尤其是版别钱,北京又不是出土古钱的第一现场。这位大嘴竟然交换得到一枚顺治通宝折二钱,于是我就开始留意精美的宋钱。一日在一个摊位上发现两枚圣宋元宝,品相都很好,一枚是容弱隶书大样,另一枚记不清了,好象是正字篆书,都索价二元。当时普通的宋钱都仅2角钱,问他为什么这样贵,他什么也不说,认为就值这麽多钱。说也没用,于是掏2元钱把铜色发白的容弱隶书钱买下。实际上这枚钱确实好,确实值这麽多钱:尺寸大,直径25.8毫米;铜色发白;铸造精美,尤其是背郭规整是其它同版钱绝对赶不上的。很快就有人提出跟我交换,但我一直留存至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崇宁通宝当十短丁的发现

崇宁通宝当十钱现在是热门收藏专题,版别中除了大字外就属短丁版最为著名了。第一枚短丁崇宁通宝是我于1990年在西安发现的。我经常到西安出差,西安人都很热情,在那里结交了不少朋友,但也有个别例外。西华门电信大楼下有个小伙子就是这样,每当一笔生意没有谈成时他就会追在人家后面不干不净的骂。一次我看他的册子中有一枚崇宁通宝当十钱很奇特,四个字都同普通的崇宁不一样,完全没有了瘦金体的风格,但显得遒劲有力。他索价150元,并说是经某教授鉴定过的。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我以50元钱买下。旁边的西安朋友都不理解,因为当时的崇宁通宝大钱也就5角到一元钱一枚(大字崇宁除外),而且是看品相定价,跟文字没有什么关系,还埋怨我把当地的物价给抬高了。但当时我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能听进别人的埋怨。回来后我根据文字特征给其定名为“遒劲”,在《陕西金融》发表了,并给仲汇兄也寄去了拓片。他在《钱币鉴赏》一书中使用了,定名为“短丁”。谁嘴大谁说了算,从此短丁的名称就叫开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看看是多么标准的当十短丁!!!!!

收藏故事。很喜欢

千金买马首的故事

一次在礼士路邮局长安街边的钱币市场上,一位农民拿出一串大钱,都是咸丰、大观、大元、崇宁之类的普通钱。但当时集币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多的趋势,形成狼多肉少的局面,所以大家一窝蜂地围上去,足有三四层,争相传看。我在一边挤不进去,远远的扫了一眼,觉得没有可要的东西就喊了一声:别挤了,除了那个崇宁,别的都是白给都不要的破钱。之后就准备离开。旁边一位泉友不解的问:崇宁是普通钱,值得造假吗?我说那是一枚仿的铁母,说完我就走了。后来才知道我的话提醒了他们,他们看了又看觉得真,遂以30元钱买下。原来这枚钱包浆难看,容易被看成伪的。我远远地没有仔细看就下了结论,最该死的是还提醒了别人,为别人做了嫁衣裳,我那个悔呀,恨不得打自己一顿。后来这枚钱到了顺天斋手中。
一次到西安出差,在电信大楼下见到一枚较厚的崇宁铁范铜钱,开价150元,我觉得这样厚应当是铁母了,就买下了。当时在西安对铁母也没有真正的认识,只认为是崇宁小样。我找到同去的西安泉友一看说这类东西不少,最多值5元钱。我心中心里有点不自在,觉得亏了。谁知这事情传开了,都说崇宁小样卖给北京人能值150元钱,待隔几天我再去时那里些人都从口袋里往外掏崇宁小样。当然绝大多数是铁范铜,但还真有一枚传世的铁母,我同样的150元买下。回招待所后仔细端详,发现尽管磨损严重,但依然能够看出当年的风采,字口深峻,笔画清晰,甚至连通字的走之折笔处的小圈依然可见,色泽黑灰。后经测定,含铅锡80%以上,应当属于锡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最早玩版别钱时非常可笑

最早玩版别钱时非常可笑,连书上的东西都没有弄懂就想“找漏”,比如谱上的元丰折二钱有标一角的,有标四十元的,自己弄不清,也没有地方去问(83和84年时同钱币学会还没有来往)。一次见到一枚淳化,硬是觉得和谱上标三十的一样,必欲得之,也不知卖主怎么看出我的心思了,普通北宋钱都是一角一枚,这枚他非要一块二,我还是买下了。买下之后才想起请熟人看看,连问几个人都说很常见。我不得不死了心。其实谱上标30的那种就是缩水淳化,特征是很明显的,但当时我就是这个水平。

第一枚戴书咸丰当十钱的面世
1986年,雷姓兄弟中的哥哥从山西回来,带回一串二三十枚咸丰当十钱。那天我下班赶到礼士路邮局时已经被人挑完了。

商业部的小孙从中挑出一枚文字特异的钱。其咸字的点点在了横划的外边,外轮和穿孔都修的很尖。我们几人见了都说肯定是枚好钱,但不知其确切的身价,我还带回家做了不少拓片。过几天仲汇兄来京一起商量编纂《中国历史货币大系》两宋卷的事宜,一见这枚拓片,连声赞叹,说是一枚铁母。过几天上海马定祥先生也回信说是发现了一枚好钱, 也说是一枚铁母。并说要将其收入《咸丰泉汇》中去。后来我又给马老寄去几枚当十铁母的拓片,马老就没有这样热烈的反映了。后来看了《泉币》杂志中记载马老1945年从北京携回咸丰戴书当十铁钱一枚一事,当时赢得泉友们的一片赞叹。马老当时还断言肯定会有铁母发现。才知道马老为何对此枚钱的发现这样重视。其实咸丰戴书当十铁母多发现在山东,北京和山西极少发现。其同版铁钱也非常稀少。

第一枚是咸丰宝直局当十钱:十余年前,北京有两位专玩咸丰钱的泉友。年龄大的是位工程师,泉缘一直很好。曾一次以每枚一角的价格挑到两枚广西省光绪元宝,所以我们称其为“广西板”;另一位年龄比我小一点,也对咸丰钱情有独钟,当年从园地老唐处搜罗了不少咸丰钱。一天下午,我偷懒没有去礼士路邮局,恰恰这天一位河北的小伙子带着一铜一铁两枚咸丰宝直当十钱相互印证为母子求售,两枚开价30元。这两位集咸丰专题的伙计那天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他们都在场,但谁也不肯要这两枚钱,反而互相取笑,鼓励对方去买,仿佛谁买谁是傻瓜。直到天快黑了,才由专门收垃圾钱的一位年轻人以10元钱买下。第二天我上手一看,尽管有磕碰,但其厚重精整仍是一望而知的,是一枚开门见山的雕母。我见了两位“咸丰”专家那一通好骂。但我骂的最多的是我自己,为什么我头天不去礼士路?!否则这枚钱肯定在第一时间就会归我了。
第二枚是乾隆通宝宝泉局雕母:这枚钱是当年方若(方药雨)的藏品,三十年代北京的王一新先生由骆泽民引见两人专程从天津购回,由于是大藏家的东西,所以品相之好,不输于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后王一新先生又同几枚先秦钱一起转让给了程先生,程先生因不玩清钱,曾以1500元示价给我,但我当时脑子未开窍,没有要。现在想起来后悔莫及。
第三枚就是前面谈到过的大观通宝小平“大宝”版。其发现经过已经说过,它是第一枚面世的大宝版,也收入了孙仲汇《钱币鉴赏》一书,但定级仅四上,绝对太低。其品相精美,直径26毫米,正面生坑绿锈,背面内外郭包浆磨的较薄了,地章是黑色,看起来黑地章上一方一圆两个金色圈圈。非常美观。后来上海一泉友得到一枚大观小平“俯大”版(也发表在《钱币鉴赏》上),寄来拓片炫耀,我回他一信并附大宝版的拓片给他,让冷静一下。他随即来信说其是徽宗“卫士”,求我转让给他。我这人特别讲义气,既然朋友喜欢,白送都行。于是1991年6月我利用苏州到上海转车去广东的间隙,给他送了一趟,同时还附赠了一枚楷通大字。但至今这两种版别的钱我再也没有挑到,尤其是大宝版连交易都没有碰上过。后来这位“徽宗卫士”干脆不玩钱了,我的明珠暗投了。后悔呀!!!
附带说一句,本人的拓片做的不错吧,绝对的专业水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刚开始买钱可能和多数泉友一样什么都想要。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有限,才慢慢转向专题收藏。我刚开始给自己规定每枚普通钱不超过3角,特殊点的如大崇宁和大观大钱可以花1元到3元,异型钱如刀布类可以花10元钱。后来捡过一两次漏,觉得还是捡漏好,又省钱,又可以炫耀几天,于是就注重捡漏了。我的第一枚漏是圣宋元宝篆书阴起郭,版价2元,我2角挑到一枚。但自己刚起步,泉识太少,有关资料也很难得。所以往往吃亏,好在当时假钱很少,吃亏只是买的不值得,不是买假。如前面说过的淳化元宝的事。一次在福长街觉得一枚圣宋元宝很精美,就花高出市价4倍的价格买下。其实也就是一枚行书阔元,这一版品相都好,数量稍微少些。当时知道钱币学上就制作精美的钱称为“美制”,于是我就称其为美制。真正捡漏是在80年代中期,琉璃厂东街的一家国营文物商店开设了钱币专柜,对国人开放,但收取外汇券。信息见报的第二天一早我就等在门口盼它开门。开门后我冲进去瞪大眼睛看它们的商品。老天有眼,在一托盘宣和通宝小平中我赫然发现一枚宣和元宝小字隶书,价格是6元外汇券。我赶紧掏出事前准备好的外汇券买下。当时的宣和元宝的市场价约为40元,而且广西钱还没有进来,所以宣和元宝非常稀少,我这也算个大漏了。于是有空就到琉璃厂转悠,指望再捡点漏。其实我当时的泉识还是不够,也就是捡点芝麻,当时的好东西太多了,说是捡漏,往往是自己漏掉的更大。一次在韵古斋楼上,见到两名营业员在挑选五铢,我跟她们说好话,5元钱买到一枚破破烂烂的传形五铢。其实当时柜台上陈列着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大钱好几枚,满是镟纹如刚加工完成,厚重精美,标价6元。我也就是看看,觉得不是正经流通钱,没有什么意思。专心收集宋钱是在又一次捡漏之后。那时有位姓曹的泉商,家中有一本《历代古钱图说》复印本,秘不示人,他就凭着这本书到处找钱。经常见他拿着古钱追在别人后面兜售:这枚小崇宁20元,您买了吧!或:这枚宣和背陕铜钱30元一点不贵。但他的工夫还是下得不够。一次我到他家中看钱,他取出一枚宣和通宝篆书钱对我说:这枚宣和很少,别的5角1元都可以,这枚得3元。我也不懂,看看觉得此钱的四字都是歪的,挺怪,没有还价就买下了。过两天带着它到中国钱币学会去同那里的《图说》和《符合泉志》对照,一看,不禁喜出望外,原来《符合泉志》中定名为巨头,《图说》中版价是30元,真把我乐坏了。戴志强老师告诉我其实宋钱是最有玩头的,其制作量大,年号改动频繁,面值复杂,币材不一,都决定了宋钱中有很多的珍品。于是我就搞起宋钱了。

收藏清钱的开始

我在戴志强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专事收集北宋钱,时间不长就纠集了一帮人在一起拿着自己的新得品头论足,引起了广大泉商的关注。到80年代末,我在北京挑钱已经很难了,只要是我挑钱,卖主就涨价。被逼无奈,开始了新路子。我在86年前后得到过一两枚清代母钱。对清朝母钱的形制我是在第一期郑州钱币班教材上看到郭若愚教授的讲义,心中多少知道母钱应当具有什么形制,但总觉得母钱是非常罕见难得的,普通玩钱的是没有这个福分的。一次,从雷姓兄弟处5角钱得到一枚光绪重宝宝泉局当十钱,觉得品相不错。我当时有什么收获都定期到戴老师那里请他品评,所以这枚钱也请戴老师过目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见就说这是一枚母钱,我才知道清钱的母钱实物是这样,也有可能在普通钱中发现。后来又陆续得到乾隆通宝宝泉局大样等一些母钱。90年再上海遇到马定祥先生的弟子陈闵声,相见恨晚。他觉得北京是清朝京师所在,好清钱不少,我应当立足北京,注重清钱的收藏,从此我又转而专集清钱,并且确实收获不小。

极喜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是我的

以下是引用龙银元2006-11-21 10:51:00的发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见就说这是一枚母钱,我才知道清钱的母钱实物是这样,也有可能在普通钱中发现。后来又陆续得到乾隆通宝宝泉局大样等一些母钱。90年再上海遇到马定祥先生的弟子陈闵声,相见恨晚。他觉得北京是清朝京师所在,好清钱不少,我应当立足北京,注重清钱的收藏,从此我又转而专集清钱,并且确实收获不小。

母钱收藏价值高

9楼那2张"泰和"'的片子,看着不太舒服,钱面没有磨痕,匠气太浓了.没见实物猜着说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收集的北宋古钱(清洗后)
家里有这类古钱币的快翻翻,历年拍卖成交价对号入座
中国古钱中最精彩的一种钱文书法(观赏)
徽宗钱的演进——圣宋钱篇
钱币的资本积累!
「30秒懂币」盘点靖康元宝和靖康通宝的主要版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