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芭蕾舞】 天鹅之死 【大提琴】缠绵往事
《天鹅之死》由俄国舞蹈编导米哈伊.福金在1905年为安娜巴甫洛娃创作。
作曲:圣桑   编导:福金  首演:1905年由安娜巴甫洛娃首演
二十世纪初,俄国著名芭蕾舞演员安娜巴甫洛娃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的邀请,在贵族会馆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表演独舞。音乐选用了法国作曲家圣桑(1835-1921年)《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十三曲,即由大提琴与钢琴演奏的《天鹅》。由于当时的芭蕾作品常用"天鹅"作为标题,故改为《天鹅之死》以示区别。
巴甫洛娃是20世纪初芭蕾舞坛的一颗巨星,她为在全球传播、普及芭蕾艺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她不仅推动了芭蕾在许多国家的诞生和发展,使一些国家濒于死亡的芭蕾焕发出生机,同时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
巴甫洛娃表演过众多剧目:《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子》、《雷蒙达》、《舞姬》、《吉赛尔》、《仙女》、《埃及之夜》等。
芭蕾独舞《天鹅之死》表现了人类与命运,死亡进行搏斗的坚韧顽强精神,表现了人类对生的渴望。《天鹅之死》有着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自1905年在俄国彼得堡初演以来,每次演出都给人以新的感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立起足尖缓缓移步出场,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舞蹈忠实地保持了古典芭蕾的传统,以诗一般的灵感使表演与技巧有机地结合。通过描绘濒死的天鹅渴求重新振翅,孤身只影在平静的湖面上艰难挣扎,最终默默死去时的神情,以象征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与死亡,命运进行不懈反抗的搏斗精神。
《天鹅之死》在它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永远保持一成不变。后世的舞蹈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特长,不断地给作品赋予了新的含义和表演方法。她们的每次表演,似乎每次都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启示,证明了舞蹈不单纯是悦目的艺术,而应该是通过眼睛进入到灵魂深处的艺术。
芭蕾舞 - 【天鹅之死】
大提琴 -【缠绵往事】【殇】
   
杰奎琳·杜普蕾(1945-1987),女,20世纪天才的大提琴演奏家
杰奎琳·杜普蕾于一九四五年出生在英国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当她四岁时,听到收音机里大提琴的声音,就要求要那样的乐器,从此展开了杜普蕾与大提琴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岁就被送去伦敦的大提琴学校跟随老师学琴。七岁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会。十岁的时候,得到苏吉亚奖,成为全英国最受瞩目的演奏家。十五岁那一年,获得了市政厅音乐戏剧学校的皇后大奖,这是专门为叁十岁以内的年轻音乐家所设置的。十六岁那一年(1961),她于威格莫尔大厅举行首次独奏会,并获得大众一致的赞赏,才华与年龄的落差倾倒众生。
一九六五年,由杜普蕾担任大提琴,巴毕罗里(Sir John Barbirolli)指挥伦敦交响管弦乐团,演出英国作曲家艾尔加(E. Elgar)的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这张录音对杜普蕾非常重要,因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台上的地位。
杰奎琳·杜普蕾,她把全部的生命奉献给了大提琴。这种极富男人阳刚之气的乐器,一直是男人们的专属,女性大提琴家少之又少,而有个性、有创见的女性大提琴家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杜普蕾却是例外。这一切都体现在她演绎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中。很多人都喜欢听她的协奏曲录音,在管弦乐衬托下,她全身投入,饱满激情,充满朝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情感演出,从她手指尖的传递出来的琴音,让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热情与音乐诠释所感染。
杰奎琳.杜普蕾(1945—1987),仅仅在世上度过了42个春秋,却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顶尖的大提琴演奏!
提琴的声音那么悠扬,温婉深情,缱绻绵延。一曲《缠绵往事》让你落入难以自拔的往事....
在音乐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让我们静静倾听......
杰奎琳·杜普蕾 - 大提琴【缠绵往事】
杰奎琳·杜普蕾 - 大提琴【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天鹅与大提琴[唯美]
杰奎琳·杜普蕾经典大提琴名曲《杰奎琳之泪》《殇》《缠绵往事》催人泪下
视频: 大提琴曲《往事缠绵》--杰奎琳·杜普蕾
缠绵往事 _____ 杰奎琳·杜普蕾大提琴曲
经典大提琴曲《往事》杰奎琳·杜普蕾
杰奎琳杜普蕾大提琴《缠绵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