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院导师授课启示录

                 兴华

1、"夫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尾,接上承下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玄机,宜加察焉。"——<<书法三昧>

 2、临摹是书家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3、如印印泥——线条两端, 力感;如屋漏痕-势感;

4、起笔,行笔, 收笔 ,要走出一个过程,并加以变化,表现人的思想情绪。一幅作品的好坏,其实就在细节之中;

5、没有笔法的字是不入流的,当代人再怎么创新也不能离开笔法;

6、民间书法如何学? 关健要注入笔法意识;

7、最影响我学书的三位书法家: 颜真卿的厚重,米芾的起伏,以及董其昌的娟秀;

8、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这句话不完全对!书法应是点线组合的艺术,或是点线对比的艺术;

9、书法艺术是要去感染人的,而感染人要靠作者的"情绪",表达"情绪"则要靠"节奏";

10、当代书法探索作品不应设条条框框,唯一的条框应是阴阳对比。古代书法家是文人,当代书法家是艺术家。写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写! 

               张羽翔

1、学书法的成名率是最低的,各朝各代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来;

2、当代书法家大多数人象哑巴,没有自己的语言;

3、读帖,首先要学会认招,古代精典作品都不是随便写的,一招一式皆有出处; 

4、心静下来了,才能够吸收东西。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5、学书法方法不对,不会起什么作用。按概念来临摹,做不出,赶紧去医院;

6、线方向——解决笔势向题;线长度——解决基本形问题;线位置——解决疏密问题;

7、提按,决定了一根线条的粗细变化,起笔收笔的动作,可窥见一个人懂不懂用笔;

8、斜线-----破坏稳定分子; 

9、书法家首先要会造字,传统经典法帖,值得我们敬畏; 

10、神是学不到的,只能学到形,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亦学不到。人之气质,各各不同!  

                曾翔

1、珍惜每一次见面机会;

2、当你爱上了书法, 你就注定要痛苦一辈子了;

3、得到多, 失去也多! 一个艺术家太有钱了,他的艺术作品可能成问题;

4、树没有皮就死, 人不要脸就活;  

5、临帖三要素: 稳 准 通;

6、 书法创作, 主题先行;

7、我们要去创造作品, 让别人去收藏;

8、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 这句话太有问题了;

9、官们把艺术观给废了;  板们把艺术价值给废了; 迎合市场把艺术家给废了 ;

10、 写字搞不好 " 关系 " 的人,与人相处也未必搞得好关系! 

                   石开

1、游艺犹如探宝山,百人九九手空还!我以为艺术的真正成功者比中彩票概率还小;

2、天赋是父母给予的先天的不同于他人的特质。非常重要!自然科学类的行业,可以通过努力打开成功之门。唯有艺术不行。

3、艺术是万人在耕耘,只有一两个人去收成收获。可以使一个人暴富,其他多数人没有报酬,甚至一无所有。我是收获的那个人;

4、爱因斯坦说:“ 在正确的方法下用功”;

5、艺术家必须具备的三个能力——判断力、想象力、自信力。判断力 = 适应, 选择想象力 = 衍生,创造力自信力 = 独立人格,自以为是,离经叛道;

6、 "作品中要有传统核心的东西, 还要有传统没有的东西 "-----邱振中。

7、赏有滞后性,创作有前卫性。雅俗共赏容易被外界所接受,但真正留下来的还是有独特风格的,哪怕是当时不被人接受的东西; 

8、一个追求艺术的人,首先要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撑。或作出任何出奇的举动,都能受人追捧,否则,一个没有任何作品建树的人,哪怕你脱光去长安街裸奔,那也就让人谈笑两天随后不了了之;

9、我自己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但对当代艺术的评判还是很客观的,好的东西依然可以肯定;

10、我早年的时候,去看望我的老师,老师七十多岁穷困潦倒在病床上,劝我不要学艺术了,否则以后会“饿死在雪地里”。我说福州不下雪的(我是福建人)。我后来到北京,对雪有了很深的感情,因为年轻时在南方没见过雪,更是老师那句“饿死在雪地里”的残酷劝告,使得我很珍惜今天的滋润的生活。 

                 丛文俊

1、甲骨文大概有4500个字,今天人们只认识1000多个,罗振玉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认识甲骨文最多的人;

2、在中国古代,最权威的文字构成学是<<六书>>,名目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人们不断在造新汉字,有些汉字也不断在"死亡",当代书家如能将"死亡"的字起死回生,便要有古文字学方面的知识积累; 

4、书法家首先应是文字学家;《说文解字》汉、许慎著,<<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古文字类编>>高鸣著,必读! 

5、晋人之书,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6、草书如果没篆籀气,便不耐看; 

7、先写唐楷、二王,再写魏碑,才能带出很好的金石气,刀味; 

8、学书法最大的障碍是我们自己; 

9、完美是童话,也是陷阱; 

10、来中国书法院学习如果不能融会贯通,白来了! 

陈国斌

1.艺术的东西不要问别人,要问古人。学古人不用还债,学今人一辈子都还不完债!

2.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未完成状态;

3.学书不能轻信时人,要听从内心的呼唤 ,用心揣摩古人精典绝作;

4.解开束缚在自己身上的绳索 ,建立自己的修正系统;

5.现代人的心灵都是受伤的! 

 6.要从印章中看到"我"自己,而不是 "我们"

7.刻印过早程式化,易生匠气;

8.写好一方印稿等于完成了80%的工作, 少于刻1000方印, 就别在篆刻界混日子;

9.味道比技法高级 !齐白石的印章几乎是不修改的 ,他的印章在接口处方圆结合,特别有味道。

10.跟我学篆刻是入不了国展的 !   

        徐海

1"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王羲之 

2.不求己为, 但求己知; 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 ;

3.临摹是 " 赚钱 " ,< 赚钱越多越好 >;创作是" 花钱 ",< 花钱要有保障,赚钱多才行>

 4.功力不等于时间,下了功夫怎么没进步呢?因为你练的是毛病,只是重复毛病而已;

5.熟视无睹,是临帖中常见的毛病;

6.人最痛苦的时候就是与自己的习惯作斗争;

7.学书要有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精神, 一般人入了虎穴就会被老虎吃掉, 只有少数人能出来 ;

8.临帖,要重视价值点的捕捉 !a.交叉< 位置 角度 >b.塔接 <长短 错位>c.重心<移动 轻重 >d.转折e.疏密

9.临摹不能到创作阶段,临一辈子也没用;

10.篆刻到了高级层面,是炼字的层面,刻是简单的!、 

       刘正成

1.用笔与结字, 是书法艺术最本质意义的命题;

2.中锋绞转的审美特征是遒劲(古质);侧锋提按的审美特征是姿媚(今研);

3.偷走别人的东西又找不出证据,才是高妙;

4.“风格”不是作者去追求的,而是评论家的事;

5.以书入画从宋元开始;

6.<<兰亭序>> .<<祭侄文稿>> .<<黄州寒食诗帖>> 都能看到作者的生活气息, 当今作者大多是抄录唐诗宋词,很难看到自己的生活气息, 这样的作品进入不了审美的更高层次;

7.董其昌改变了中国书法作品的墨法, 王铎改变了中国书法作品的章法;

8.问: 何为艺术?  答: 生活就是艺术。问: 何为书法艺术?  答: 与生活相联系的作品;

9.由本人担任主编的 <<中国书法全集>> 目前已出版66卷, 还有4卷即将付梓出版, 历时20余年, 网上可以购买;

10.“能耐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妒是庸才!”< 左宗棠 语 >   

          梅墨生

1、当代书画作品展无关乎人们心灵,仅是为办一个展览而已,因此不值得我去关注;

2、现代人都在忙, 在名利场中奔走, 真正能静得下心来的又有几人? 

3、在中国文化里, 愈修为, 愈沉静,艺术从来没有离开过人;

4、评价别人作品, 说好,我难受,说不好,你难受,干脆不说话好了;

5、如果你很在意世俗人的评价,那你还是缺少自信;

6、一万个低俗的人说你好,不如一个高人说你好;

7、搞艺术的人要慎交,慎学,不是什么补品都适合你;

8、临帖如交友,要慎之;

9、所有雕琢的东西, 都是形而下的东西;

10、越简单,越高级! 

       徐正濂

1、艺术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见仁见智; 

2、篆刻最重要的是 " 线条 " , 线条的形态决定印章的气质 , 线条的起始与结尾十分重要; 

3、画可临, 字可临, 印不可临 !-------- 齐白石语 

4、下刀要肯定! 治印贵在痛快淋漓; 

5、黄牧甫治印 ------ 平正中营造奇险;齐白石治印 ------ 奇险中营造平正; 

6、问: 治印如何营造意趣?答:挪动局部 变通篆法线条粗细变化 刀法表现章法利用外框匠心修饰等等 ; 

7、 有印眼, 才活;没印眼, 便死; 

8、非份之想, 常能出人意表; 

9、才大方能胆大!作品与作者的才情、禀赋、性情有很大关系;

10、一方好印的标准 :似曾相识, 无可言状! 

       于明泉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应该分为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一是俗艳,二是含蓄,三是矫情,四是病态;

2、做半个文人,修一颗文心;

3、艺术家的目的不是创造美,而是客观的表现"我";

4、眼腈取象, 心灵会意!征服人的眼晴容易,征服人的心灵难!李叔同的字直指人心,征服你的心灵;

5、赏析墓志,要透过刀锋看笔锋;

6、碑学的金石气,雄浑,古拙,虚穆,是帖学无法有的;

7、书法审美问题:a.抽象b.审美主体宽泛,c.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8、学书要注重写意,功夫是永远练不完的, 没有了想象力便没有了创造力;

9、文人, 永远只是小众!"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 

10、我是歪门斜道进来的,恐怕也要歪门斜道出去! 

       刘彦湖

1、为艺一道,一以心,一以胆,胆愈大而心愈细,有胆则摇山撼岳、惊神泣鬼;有心则会于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心胆具而手眼生。自能视虱如轮,练钢绕指俟。

2、书之奥窍,若一窗纸,凭谁一指点破,此一指也,如庄周所谓之一指一马,达者真能剖判二间,腾踔万象。

3、篆者,书之祖也,阳冰号为中兴,而识者若沈乙盦辈则目为其出而篆法亡。诚哉乙盦之言也,阳冰以前篆随势生形得写意,唐以后篆书则多勉力刻画,至于世传峄山,早为悲盦识为郑文宝抄史记,世人不辩,可笑耳。

4、郑道昭,书之达于道者也。王谢子弟,玩赏于寸缣尺素之间,曷能望其项背也。其书真得江山之助,而与大化流行也。忆余往岁访碑于齐鲁,获睹其书,荡胸生雲,与泰岳同辉也。     

 5、赵悲盦,余素喜之,以为魏书之正灯,及登云峰,游龙门归,始觉其恃才使气,不免伤一薄字,偏师独出,不堪镇守中军帐耳。

6、悲盦才高迈世,人所不能及也,然其短处正在恃才傲物,故其书画每伤刻薄偏执,才而不恃其才,大智若愚者,并世诸贤,唯吾师洗风亭长一人耳。

7、二王前后之书,先有古今质妍之异。“质以代兴,妍因俗异”,质则朴、则大,所谓大朴不雕;妍则巧、则小,所谓雕凿伤巧。书之结势大要,亦以二王为分野,二王以前书用九宫法,中宫虚涵,故局量大;二王以后用米字法,中宫敛结,故局量小。二王后惟鲁公书有篆籀气,宋人刻帖每不见容,则颜书为帖学外之别帜明矣。余书用九宫古法,不能妍巧,或目之为“丑书”代表,奈何…… 

8、作大书之要,一曰气,二曰势,三曰筋脉,气要浑沦,初不可以迹象求之,然微茫之迹与夫濶大之象,无往而不是气也;势要贯,近转折趋向走云连风,行于所当行,而止于不可不止;筋脉则务在圆活,不圆不厚,不活不脱,能圆厚活脱,则于老米沉着痛快之意思过半矣!

9、度人金针,原是铁杵石上,拙钝中磨砺出来。

10、篆者,引书也,作篆须引笔游行,呼吸吐纳,前通后达,斯为得之。

       陈忠康

1、学王羲之的字太困难了,晋以后的人都在学,但没几个能懂王羲之的;

2、不读 <<世说新语>>,难入晋人书法堂奥;

3、真正的大艺术家往往是和他所处的时代对着干的;

4、不多读书,学书法是没有希望的;

5、作字要熟外生;

6、学古,脉络要先搞清楚;

7、临帖不要整篇临, 挑最有感觉的字和矛盾对立的字来临;

8、最聪明的人, 还得用最笨的办法;

9、只有情趣没有笔墨技巧, 作品便不可观;

10、学书法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从基础开始!  

      陈海良

1、为人要直,为文要屈,真正的艺术家是有骨气的;

2、大师是改变审美图式的人;

3、临二王信札,解决笔法问题;临圣教序,解决结构问题;临怀素作品,解决线条问题;临王铎作品,解决变幻问题;

4、大部分人临二王的作品,不知魏晋人用纸,<不宜用羊毫笔和生宣纸>;

5、无笔处求墨,无墨处求笔;

6、对活着的人不要评论,只说好,不要说他的坏;

7、不要跟风,跟风的代价太大了,永远没有"自己";

8、这个时代能出一个沃兴华、王镛、石开,已很不错了;

9、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到去卖字,只要你功夫下够了,它会给你回报的;

10、我在创作室常常狗叫写到鸡叫! 

      何应辉

1、"作字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唐、孙过庭

2、线的物质成因:毛笔、水墨、纸张;线的基本要求:力强、气厚、势活、意富;

3、"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擫之。将欲束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清、笪重光

4、结字的辩证规律:主次、大小、斜正、曲直、收放、向背、俯仰、横纵、虚实、争让、秾纤、疏密等等;

5、作字应做到指实、掌虚、腕活。情智兼施,心手相应;

 6、方笔:铺毫而出,刚劲凝整、庄重、骨力外拓。<隶书、楷书>圆笔:裹锋而出,凝炼、柔婉、遒润、筋力内含。<篆书、草书>

7、“夫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而能使笔墨变化无穷者,在蘸水耳"------黄宾虹语

8、墨法应以笔法为先。用浓墨点蘸清水,用淡墨点蘸浓墨,谓之破墨。先蘸水,后蘸墨,称之为以墨破水;先蘸墨,后蘸水,称之为以水破墨;

9、写草书的人,不能忽视对篆书的训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欣赏的三个境界
百幅书法理论对联注释 (81--103)
书法与人生2
书法与养生
【唐代书法】——颜真卿《祭侄文稿》(附技法赏析、六位名家临作)
书法线条的节奏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