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彩墨瑰逸 万物灵韵——郑瑰玺的大景花鸟画

     郑瑰玺,生于1969年,现居北京。1992年研修于北京画院,1994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国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花鸟画工作室导师,中国画艺术创作院花鸟画导师、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主席、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7年8月,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 郑瑰玺作品:《大九湖胜景》 240cm×880cm

彩墨瑰逸 万物灵韵

    ——读著名画家郑瑰玺的大景花鸟画

中国传统的花鸟画始于魏晋,至唐代以完整的形式呈现于画坛,在明清两代得到长足发展。在千余年的发展中,花鸟画确立了工笔花鸟画和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两种不同类型的绘画风格。花鸟画的成就为中国画诸科之冠,加之花鸟画对笔墨、章法和意境的要求,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是最难的,语言图式上往往也难以突破。因此,超越前人,就成为空前的困难。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当代著名花鸟画画家郑瑰玺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气韵生动、独具个性的花鸟世界。凭着卓越的艺术天赋、娴熟的表现技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郑瑰玺在继承优秀传统的精华的同时,不落窠臼,推陈出新,将花鸟画的精髓和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 郑瑰玺作品:《仙居图》 180cm×145cm

花香源自苦寒来

郑瑰玺不是命运的宠儿,相比很多画家,他的从艺之路要坎坷许多。初二时家庭遭遇变故,郑瑰玺不得不选择辍学,在家从事农活。生活露出狰狞的面孔,而他却以笑脸迎之。忙碌之余,郑瑰玺拾起画笔,由着骨子里的那份天赋和内心里的那份热情,在家里“涂涂画画”。

在当时的农村,画画并非高雅的艺术,而是一门“谋生的手艺”。因此,郑瑰玺被父亲送往当阳的一个美术培训班学习。后来几经波折,漂泊当阳的郑瑰玺被宜昌美术界的元老之一——当阳一中季士林老师收为学徒,从此敲开了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

师从季老之前,郑瑰玺从未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对绘画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而在季老的画室里,他接受了系统的绘画训练,在传统绘画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名师的指点有如醍醐灌顶,使得郑瑰玺豁然开朗。在画室里,郑瑰玺潜心学画,刻苦钻研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花鸟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艺术境界和笔墨功夫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年后,郑瑰玺被举荐到北京“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学习。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全国文化中心,郑瑰玺大开眼界,被这里的艺术氛围深深感染吸引。“从前在画册、教材上才能看到的作品,现在都可以近距离接触。”三个月的时间里,郑瑰玺如饥似渴地学习,在艺术的花园里汲取芬芳。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陶冶着他的心灵,浸润着他的画笔,积累了他那厚积薄发的艺术想象空间。

时隔一年,郑瑰玺再次来到北京画院进修,师从彭培泉先生。当时生活上十分拮据,多靠老师、亲朋好友的赞助和支持。而对绘画的热情和导师的鼓励,给了郑瑰玺前行的勇气。凭着自己的聪颖与智慧,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凭着对中国画的执着与勤奋,郑瑰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钻研花鸟画,北京画院的研习深造使他眼界大开、豁然开朗。在导师的指点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花鸟画在认识上的提高,使他的艺术境界和笔墨功夫都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再加上他始终把文化修养与笔墨基本功修炼相结合,并潜心研究古人的笔墨语言和笔墨神韵,心与神交,其作品在精神境界上,笔墨表现上,以及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个性的抒发,都有了质的飞跃。

▲ 郑瑰玺作品:《林清泉韵》 240cm×120cm

四年的进修时间里,除了潜心学艺外,郑瑰玺遍游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他的人生信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绘画之路上,郑瑰玺越来越如鱼得水,一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郑瑰玺的早期作品,意境深邃、气韵生动,极耐人寻味。笔墨活泼爽利,而不失沉稳厚重,色彩高雅明快而自得书卷之气。他借花鸟形象抒发着对真、善、美无尽热爱的情感,构图奇绝,时而浓妆,时而淡抹,笔墨鲜艳而不失典雅,雍容大方而不失华贵,可谓风情万种,独领群芳,把花鸟的精神气质表现得与众不同,超凡脱俗,自成一格,用自己传神的画笔诠释出了花鸟的精神内涵与思想。1994年,郑瑰玺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紧接着,郑瑰玺在一系列大展大赛上崭露头角。他的花鸟画对现代感的独特追求,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世人的瞩目。其作品曾参加《美术》杂志社主办的台湾、香港、北京三地当代中国水墨新人奖,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21世纪澳大利亚展,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首届中国写意画画展,文化部主办的日本东京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主办的“西部风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文化部主办的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作品不仅入选《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画集》,也先后被《美术》《国画家》《人民日报》《江苏画刊》《美术界》等多家报刊发表。出版有六部个人专集。

郑瑰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花鸟画导师、湖北省国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创作院专业画家、香港国际画院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青联委员、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没有家学熏染,也非科班出身,郑瑰玺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凭着自己的聪颖与智慧,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凭着对中国画的执着和勤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支撑着他,使他的艺术之路如笔下的花鸟画一般明朗而蓬勃。

▲ 郑瑰玺作品:《群贤集仙崖》 198cm×98cm

世间万物皆有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于湖北枝江,家乡的山山水水滋润了郑瑰玺的心志,养就了他的审美情趣;鄂西大巴山区野、奇、繁、艳的原始森林风光,成为他与自然相契的交点,也是他主要的绘画题材。

神农架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这里栖息鸟类近300种,植物种类超过3000种,有许多珍稀的鸟类和植物。白鹳、金雕、虎斑鸠、白琵鹭、红腹锦鸡等,都是郑瑰玺笔下常客。在他看来,神龙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石一苔,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着“灵韵”。走在神农架里,身边处处是可以入画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郑瑰玺的作品立足于表现神龙架原始森林的自然景观。他吸收历代先贤笔墨、章法与智慧,同时在传统笔墨和艺术表现中,又融入独特的创造与自我对待自然与艺术的认知,大胆地将禽鸟融入原始生态的树石花草之中,花鸟与山水结合,创造出“大景花鸟”的图式。读遍郑瑰玺的花鸟,鲜见一枝独放,更从不插在花瓶里。郑瑰玺笔下的繁花,总是生长于自然之中,或绽放于原野,或傲然于山岗,或香飘于清溪;或与松竹同生,或与仙鹤为伴,或与凤凰共舞……透过他的花鸟画,我们看到,郑瑰玺用手中的画笔,重建了花鸟与山水的关系。更准确地说,郑瑰玺恢复了花鸟与山水关系的本来面貌,让花鸟重归自然怀抱。正因为此,郑瑰玺的花鸟画,画面意境深邃、气韵生动,将神龙架的荒寒、神秘、原始表现得淋漓尽致、磅礴大气而不失精微,生机勃勃而意蕴无限。

▲ 郑瑰玺作品:《翠林闲云》 240cm×120cm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郑瑰玺笔下的花鸟,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那些花鸟藏在深山老林中,很少为人所见。然而,接近这些珍禽稀鸟并非易事。为寻找独特鸟类的行踪,他必须远离人工景点,带上野外生存装备,去往人迹罕至的地方。郑瑰玺说:“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是人类的理想!但物质文明越发达,这个世界却离我们越遥远。由于自然生态被破坏,我们的创作源泉已不是近在咫尺,而是远在天涯了。我们不得不跋涉千里到人迹罕至的绿色丛林去寻寻觅觅,去呼唤行将消失的美好世界的回归。”

郑瑰玺一方面要醉心于艺术的素材收集与创作,一方面还要避免毒蛇猛兽的攻击和夜晚无边黑暗的寂寞,这样一呆就是几个月。20年来,他在神农架各地的足迹,可能已经超出许多寻找“野人”的科考人员和研究神农架的动植物学家,甚至许多原著居民也没有他熟悉神农架深处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

山花野草、杂花生树、藤蔓缠绕、珍鸟奇禽、竹石碧波,原始森林的瑰奇都印刻在郑瑰玺的心中,凭着他去“想象化裁”。大开大合的写意笔墨和追求物性内在极致精神的抒情方式,郑瑰玺的作品再现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在鸟语花香中去营造一种色彩斑斓、神秘幽深的光影迷离之境,超凡脱俗,自成一格。笔随意发,水墨浓淡之间逸出的是郑瑰玺对原始森林的独特感受,对大自然,对真、善、美无尽热爱的情感。

▲ 郑瑰玺作品:《晨坐听百鸟》 120cm×480cm

独辟蹊径天地阔

最初在季老工作室,郑瑰玺所习的是小写意花鸟画。后来到北京画院进修,在导师彭培泉的影响下,他开始转向工笔画的开拓。以线造型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在一遍遍的细勾慢描中,郑瑰玺在工笔画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不拘囿于传统,而是在不断思考中进取,并实现自我突破。郑瑰玺在对自我和艺术的反省中意识到中国传统画的精髓是笔墨。正所谓“书画同源”,书法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在工笔画之后,郑瑰玺回归到写意画,但这种回归并不是两种艺术风格的简单转变。在郑瑰玺看来,中国画是一个发展着的艺术体系。时代的推移将使传统的概念得到更新,内涵也不断拓宽。囿于古人的笔墨,无法创造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而抛弃传统,则必然失去“艺术之根”。优秀的作品必须在题材的开拓、笔墨的更新、立意的独到三个方面融进当代人新的感受、新的情绪、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使花鸟作为艺术形象呈现在画家笔下时,一个个都成为有感情、有个性、有生命、有灵性的形象载体。

基于这种理念,郑瑰玺开始尝试将工笔画的技巧融入写意画中,在花鸟画的形式、线条、色彩上都根据自我的艺术意识而进行改变和突破,改变了艺术构思的经验和语言手段,走向具有纯粹视觉审美价值的领地。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传统的花鸟技巧,又可以从中观出其驾驭水墨的大胆意识,利用水墨反映不同的空间环境和情调意境。他在运笔挥墨中,无形地寻求着对象的质感、量感及体面关系的转折,从而形成了以线结构和平面化处理为主辅以层次深度的表现,以笔墨为主辅以单纯敷色的造型语言。

▲ 郑瑰玺作品:《家在水云边》 240cm×120cm

神农架的花草树石、珍鸟奇禽、清溪碧波,莽莽丛林的神秘瑰丽,繁茂蓬勃的自然魅力,感染着郑瑰玺,也深刻影响着郑瑰玺的艺术观念。他认为单独的一枝一叶,无法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性和包容性,无法表达自己对这片原始森林、对自然生命的热爱。郑瑰玺突破传统程式的束缚,尊重审美环境的重要性,将自然的客观物象进行综合处理,将山水与花鸟相融合,呈现一种大花鸟意识,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郑瑰玺基于原始森林写生的许多花鸟画,如《白云往来心与闲》《相伴云水间》《急泉清露沙》,都以色彩的跳跃、疏密浓淡、立体化的处理,来营造画面节奏的跌宕起伏、张弛有致,别有一番韵味。可以看出,郑瑰玺在形式、语言、结构等方面,都贯穿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大胆创造精神,这种不倦的创新内驱力,正是为了强烈地抒写他的胸臆和情愫。仔细看时,就会发现:作品一方面潜意识地表现出画家对自然野性、生活现实的热爱与眷恋;另一方面,作品意境更加渗透了一种深邃、恬然的魅力与情绪,清新而俊美。

郑瑰玺的花鸟画有鸟语花香的明媚之境,也有植物丰茂的鸟兽共处之境,还有绿阴融融、光影迷离的梦幻之境。画面情绪饱满、色彩斑斓而不失清新自然。画中丰富的笔法墨法以及山水与花鸟的意象组合,或以水墨与勾勒联姻,或以双勾设色与没骨并行,或以没骨点与泼墨、倾水互动,或点或线,或虚或实,或繁或简,或疏或密,或浓或淡,或藏或露,显示出鸟之如生而多姿、石之玲珑而多态、花之妩媚而多韵、树之繁密而多致,虽笔意纵横,激情挥洒,却笔中有物,纯化有据,较多地顾及到物形物态与笔墨之间的联系,在形神兼备中吟唱一首又一首自然之歌、生命之歌,使观赏者在一个个客观与主观、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真境与幻境相互交融或穿插组合的有如童话般的花鸟画境中流连忘返。

▲ 郑瑰玺作品:《胜地皆仙》 200cm×200cm

花鸟蓬勃意高远

郑瑰玺创造的花鸟世界,画境神秘幽深、光影迷离,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瑰丽的色彩、神奇的想象、绚烂的画面、个性的语言,成就了郑瑰玺花鸟画的独特风格。

《草木依然青葱》中,作者用轻松愉快的笔法,写出了两只神采奕奕的孔雀,画面上静的和动的鸟,还有水中悠闲的游鱼,犹如在叙述一个梦幻般的神话故事。《白衣仙禽立枝头》中,两只全身白色的禽鸟立在花叶中,羽翼轻轻张开,傲然独立的姿态有如来自仙境的仙人,静静看着尘世发生的一切;画面下部花叶夸张繁复,造型突兀,使画面有一种新异感;水墨晕染的色调统一和谐,清新淡雅。《野芳》《浓阴》则营造着似真似幻的花鸟景象……

《清江晚唱》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次回家的路。宜昌的一条小路上,画家路过一丛芦苇,还有几只鸭卧在丛边休憩。或许在平凡人看来,密密麻麻而又凌乱的芦苇太过平常,会在短暂一瞥后转身离去。但在郑瑰玺看来,芦苇丛在晚霞的余晖中摇曳,散发金灿灿的光芒,美不胜收。他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回去后开始构思如何表现眼前所见的景象。芦苇丛太过凌乱,如何表现它的复杂性,是最大的难题。依赖多年的艺术积累和独立的艺术思考,郑瑰玺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画面中,作者淡化色彩,以水墨浓淡和用笔虚实来表现所见之景,线条明晰,刻画细腻,笔触精到。虽然画面以深色为主色调,但整体画面感并不显沉重,观赏者能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繁复宁静,非常富有感染力。而这幅画也入选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肯定。

▲ 郑瑰玺作品:《晨曲漫林间》 240cm×120cm

除了表现自然野趣,郑瑰玺还在重建花鸟与山水关系的基础上,表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的感情。郑瑰玺的许多作品,都融花鸟于水墨华滋的山水中,色彩烂漫,葱茏透逸,野趣盎然。郑瑰玺以充满感情的画笔来描绘大自然中的珍禽稀鸟、幽壑曲涧、茂林修竹,趣、势、韵、法皆备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画境生机勃勃而意蕴无限。这种超越时空的限制与阻隔,理性与感性相辉映的画境,折射着画家师法自然,亲和自然的情愫,是他谱写的颂扬自然、颂扬生命的华丽赞歌。

如在巨幅画作《神农胜景》中,郑瑰玺就把山水画的大景观借来作花鸟背景使用,把花鸟放回大自然的怀抱,在层林叠翠、山泉奔流的山水间,盛放出或红或黄或白或橙的花枝来。他在宏大的构图中,推出了画面的距离感,以极鲜明而柔和的设色,刻画了大自然的清幽意境,再现了万木的峥嵘与各种花鸟的独特神采,使画面充满了鲜活的生命。

郑瑰玺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界限,不是一味地表现花鸟这个主体,而是加入画家对自然一物一景的高度概括和充分想象,把小意境的花鸟与大场景的山水结合起来。他通过花草树木来反映环境的情趣,将花鸟置于山水之间,通过大自然里所有有灵气的生物来还原意境。他精心建造了一个大视角、多层次的图式结构,用这种得自于自然又充满生命力量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那铺天盖地的绿和漫山遍野的花色与生命的礼赞。他在作品中追求着一种生命勃发的诗意境界,在画家的笔下,那些自由舒展的枝干藤蔓、含珠吐翠的绿叶与花鸟的浓色相斗,飘艳流馨的奇花异葩不仅展示出生命的蓬勃之美,而且是画家心声的倾诉。郑瑰玺以充满感情的画笔来描绘花鸟,他不满足于再现花鸟纯自然的美,而是以开拓者的眼光,探索新的绘画语言,追求诗的情境和生活的意趣,融传统于现代意识中,画出花鸟馨香无边的美感。

▲ 郑瑰玺作品:《金猴岭上》 240cm×680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洁·第八届艺术名家
技与道 | 郑雅风:探索笔墨 礼赞生命
花鸟画的时代审美与人文语境——读郑瑰玺花鸟创作有感
写意花鸟画家郑亚林
艺海觅趣寒窗下 泼墨写就无声诗
雄浑斑斓 自然天成——走进郑瑰玺的大景写意花鸟世界!华亿珍宝 6天前中国传统花鸟画始于魏晋,至唐代以完整的形式呈现于画坛,在明清两代得到长足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