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是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 教师,能否成为那位寻找钥匙的人?——感谢同学们用文字为我留下了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美好记忆!

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

学生感言汇集

老魏:《红楼梦》,是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

教师,能否成为那寻找钥匙的人?

老魏崇尚并践行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正义与正义的吸引,是激情与激情的交汇,是善良与善良的应和,是美丽与美丽的邂逅,是高贵与高贵的相遇。

镇海中学2015级语文科代表厉千珞(右)、2018级高一(3)班班长刘乐琪(左)与老魏于教师办公室的合影!时为2018年冬日,当时厉千珞就读的复旦大学已放寒假,她来母校探望老师,当晚刘乐琪也正来办公室与我交流,于是有了这帧合影照片。2021年7月,刘乐琪同学也已收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选择的专业是临床医学。

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

镇海中学2018级高一(3)班  李贤琦

老魏是个值得写的人,这就如同《红楼梦》是本值得读的书。当一个值得写的人讲一本值得读的书,于情于理,都值得一写。

老魏是我至今认识的所有语文老师中最高的一位,这不仅是在生理也是在学识。众所周知,语文办公室盛产女老师,不仅盛产女老师更盛产美女老师。或许正是在此种风气影响之下,颇有些男老师染上了“胭脂之气”。(啊,这可是大逆不道了)老魏与其大不相同,颇有那晋时名士“脱巾独步”“逸然潇洒”之风。而这也正是我所折服之处。

印象最深之处是老魏的衣着——朴素但很干净。每当讲至激动处总会脱下外套(也不管是在冬天),小心叠好,仔细地的挽起袖子,小细节处显直率,大约老魏自己都不觉得,但我觉得这真正是严谨的表现——夏季袖子会挽至小臂,冬季折一至两次。值得一提的是,老魏似乎有一副眼镜,不知是老花还是近视?只是上课从来不戴——遂可以很仔细地观察老魏眼睛,棕褐色的,瞳孔扩散得很大却很精神。敢于直视他人的眼睛是很难的,我愈长大愈发现。而老魏却常常用那双棕褐色的眼睛长时间地凝视同学——大约老魏自己也不知道了吧。我却真心觉得此点难能可贵——至少自己做不到。

于是就有同学说了:“啊呀,李贤琦太会奉承了!”为不落了这等罪,遂谈谈《红楼梦》吧。凭良心说一句,既写老魏又写《红楼梦》在短短几百字中于我这拙笔甚是牵强,故有瑕疵之处(譬如一向为朋友批评字写得太丑之类)也请看官海涵了。

老魏对《红楼梦》的感情已经到了“执念”的地步。我见过不少爱《红楼梦》之人,但大多流于表面,对《红楼梦》理解极浅。老魏却将老故事讲出了新意。其讲解可谓深入浅出,入木三分,不落窠臼——大约不止我,连一些极厌拖沓情节的男生都上的津津有味。在课上,老魏以课本为主线,串以视频讲解,包括很多人生哲学等问题,使我们的思想高于文本又不脱离文本。印象最深的是其讲解王熙凤初遇黛玉与王夫人对话一段,讲王熙凤的嚣张,讲王熙凤的跋扈,讲王熙凤的人精。其切入点之新颖于我仿佛打开了另一扇文学解读的大门,其讲解更是拍案叫绝。事后得知,本课很多内容都是出自老魏个人感悟,也不甚吃惊——大约也只有经过岁月洗涤的沉淀才能得如此的光辉吧。

诚然,老魏是个值得写的人,但老魏和《红楼梦》二者分量均太大,本文不免有戴脚链起舞之嫌。故想起老魏说此文为吾等见面礼之言,又后悔此礼太过粗糙单薄。若有机会,三年毕业后必再重写一篇文章,方了了我此桩心愿。

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

镇海中学2018级高一(3)班  林沚陵

我于《红楼梦》,向来缘浅,以至于置之高阁,弃之蒙尘,伶俜无人问津。直到有人踽踽而来,引我入红楼一梦,梦醒之时,才觉无意情深。这个人,是老魏。

对于老魏,不长不短的近一个学期以来,略微有些了解了,个人喜好别的我不敢妄下论断,只有一点敢笃定,老魏爱《红楼梦》是爱到骨子里去的。较之严监生爱财,猪悟能爱吃,不知是不是有过之无不及。早些日子听老魏说:《林黛玉进贾府》我是要上满八节课的。“当时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课是一定得听的,老魏很高,又很清瘦,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尽管他基本上不发火,说话也是慢条斯理,不紧不慢。老魏讲《红楼梦》的时候,是他最“年轻”的时候。读到激动之处,他的目光中仿佛迸射出熊熊燃烧之火,落笔皆风骨;动情之处,眼底亦有波澜恬静,细水长流的温柔,像一坛陈年的酒。

或许是因为受那样热诚的目光的影响,或许是因为与黛玉“一眼误终身”,渐渐地,便少了排斥之感。

喜欢一个人,爱上一本书。我心中的黛玉,是红楼中最可爱的人物。她的出场,无需华丽的衣饰,瑰玮的珠宝,她只需静静地站着;无需只言片语,只一眼,便是惊鸿。张爱玲在文中这样评价她“世外仙姝寂寞林”。我所认为的她的仙,她的凄美,是来自于她骨子里的“孤”与“傲”。正如刘再复先生所写的:她到世间,是为还情而来,为情而生,为情而抽丝,为情投入全部身心,惟有她,才是真正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孤独者。这样的孤独者,只愿将日子过成诗。凄美哀婉也好,桀骜不驯的也罢,不过婉约派与豪放的区别罢了,只是通常,外人只道黛玉病弱娇气,却不见茕茕孑立于她灵魂之上的孤与傲。

或许因为孤与傲,或许因为不矫糅不造作的真性灵,或许因为被诗眷顾的灵魂,她活成了黛玉,活成了那个时代的一块反骨,而终究被时代扼杀。

喜欢一个人,爱上一本书,读得进也好,读不进也罢,我只愿在一个明朗的午后,手持一本《红楼梦》,眼前便有一位姑娘娉婷走来,她是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陈寓萱

老魏不老,尤其是讲他最爱的《红楼梦》时。

“这篇《林黛玉进贾府》,我讲它个七八十来节课都不够!”我有些惊讶!

我也在初中时,一度痴迷于《红楼梦》,又鬼使神差地偶然去图书馆时偶然看上了一排整整齐齐的红色八本装《蒋勋说<红楼梦>》,于是如今再听老魏讲课文,一股熟悉的陌生感弥漫心头。

正值冬季,可才没讲了几句,老魏讲上了兴头,便将大衣一脱。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纯粹而精妙,一如老魏那老艺术家般的风骨。再配上各位名家的鉴赏,还有老魏自己的嗟叹与认知,凝成粉笔字,肆意地在黑板上落下。

如享饕餮之宴!

即使是那些看似冗杂的对王熙凤妆容的描绘,在老魏抑扬顿挫的朗读下,眼前好似出现了珠光宝气、泼辣好强的凤辣子;即使是原如混水般的人物关系,也辟出了一条柳暗花明的径,得以识别“玉”字辈、“草”字辈。

“读《红楼梦》,便是读人生、人性、人情!”老魏第一堂课讲《红楼梦》时如此说道。

而正是老魏,引领我等,更深入地探求看似寻常文字背后的深意。用黛玉的细腻目光欣赏繁华街市;用贾母的怜爱,找寻礼法与真情的平衡。

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犹如谛听高于文学与灵魂的颂歌与赞美诗,感受在世界文化之林间,中华瑰宝蕴含的独特魅力。

抬头,是黑板上大小不一的字体。

老魏的目光炯炯,正神采奕奕地述说着大观园中正上演的悲欢离合的戏剧。

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

镇海中学2018级高一(3)班  陆鸿仪

老魏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从他上的第一堂课开始——我曾想象过高中语文老师是什么样子,但老魏确乎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值。他身上的气质是我不曾在其他语文老师身上见到的,那是知识与文学素养的积累、陶冶所形成的。

他温和如茶,从不为一些小事轻易动怒;他敬重文学,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来都细致入微;他对于亵渎文学的人不屑一顾,那些亵渎者能让温和的他变得激动与愤怒。

他爱“红楼”,敬重“红楼”,他认为“红楼”值得讲,于是光林黛玉进贾府一个片段便讲了八节课,他细致,认真,因此他讲到了礼节的繁琐,古代文化的美。他对“红楼”的认真我完全可以从平时的细节中感受到——为了上一节《红楼梦》的阅读课,他备课备了至少十九张A4纸,细到从判词到注释,从原文到名家的解读,再针对不同的解读一一评析,然后是与内容相关的各种材料。这一切,却只是一堂课的备课内容。

上一次考试,我考得很差,老魏说:“没关系的,这没有考出你的实力。”恍惚间竟发觉,这场景是如此似曾相识——五年前,同样是语文老师,也对我说过同样的话,这句话,我一直放在心中,从未忘记。

 我很庆幸,非常庆幸遇到了这样的语文老师,遇到了老魏,并且让他认识了我。

回家路上,和母亲说起老魏。母亲说:“老师面前可别老魏老魏地叫啊。”我笑了,肯定而又自豪:“老魏不介意的!”

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

镇海中学2018级高一(3)班  江靖哲

“同学们,林黛玉到底有多少张面孔?”

    沉默。随着一声久违的“记下来嘞——”,我们又一同坠入了艺术的宫殿。

    从在画中找碴,再到品读戴敦邦、蒋勋的点评片段,那些老魏精心采撷的一大堆资料一一如珍玉般呈现在我们面前,看着他从讲台上跑到讲台下,神采奕奕然。我不禁对这位老先生肃然起敬,便由他去携着我们进贾府一探究竟嘞!

    时间在老魏手中变得蜿蜒、温柔,这些有生命的细节啊,证明着艺术与拥挤的存在是花力气而得的!老魏眼中映着“火把的光”,像是灵魂在深井中燃烧,背后是一个甲骨文版的“凤”字。在火光的带领下,游走于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迷宫中,不会晕头转向,只见那个美丽的姑娘又静静地走来——竟有种幽闭处走出的解脱。琅琅的解读声中,蕴着甜甜笑意,他手中托着书,不疾不徐地念叨着。我的心中在此刻就会有份庄重,有份稳妥,悠悠然,却心思通明,不待他讲解就能很好地去理解他的言语之所传。最令我佩服的是他那极具表演特色的说话方式——一种发自肺腑而又严加控制的热情下,注入激情的语调仍巧妙地在一如既往的言谈举止中,每个行动、每句话里多出半分的丰富与魅力。在读到“泪光点点”时,老魏的眼中竟也有些许晶莹。是泪,是呼吸,是温度还是回忆?

    老魏的板书是不得不提的!看似缭乱却又有章法。一转身就是潇洒的一笔。一撇一捺都能定义得风流倜傥——板书是被捕捉进板上的灵魂。

    读《红楼梦》是晦涩费力的,听老魏讲红楼却是有如春风拂面般的和煦的,他不知不觉就成了语言的挖掘者,带领我们去探索其背后的情感及需要。让我们在爱自己的前提下,关注红楼女子,去感悟人生。

    一杯未进笙歌送,阶下辰牌又报时。待一语“同学们,红楼就上到这里,正式结束”,我只能从那似真似幻的梦中惊醒。

    然后是照常的由老魏编写的课外资料,整整20页,放入首篇的是他与前几届学生的交流,心中不禁一惊,在这油墨纸香的背后,能触及到的竟远不止眼前这红楼,更有甚者,宽慰了我们这一颗颗热爱红楼的性灵!

    恍惚间,坐在桌前合上课本的我,发呆了已经好一会儿,痴痴地回顾这不长也不短的八堂课。

    每个生命或许都应有这样一次与名著近距离的交流,不需梦幻的月色亦已经是灿烂的繁星,哪怕是带着些许青春的喧嚣与躁动。

只是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只年长有力的手,一切都被照亮。于是我,伴着碎碎的思念,频频眷顾我小小的红楼梦。现在!今后!

以下为九位同学《我听老魏讲<林黛玉进贾府>》的作文片断

我素来不喜读《红楼梦》。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繁多的人名、繁琐的故事情节,都是我读不进《红楼梦》的理由。但当我听了老魏讲《红楼梦》后,才突然发现:哦,原来可以这么读《红楼梦》。

老魏以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作辅助资料,本是被视频吸引的我却在读完文章后深深地为曹雪芹的文字魅力所折服。寥寥数笔,纤纤美人便跃然纸上;墨笔一挥,美人一颦一笑竟就在眼前。短短几行字,林黛玉略显病态的美人形象已浮现于脑海中。再加上不经意的小细节,敏感、自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便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心不觉被黛玉的一言一行所牵动。翩翩佳人,在作者的妙笔下,一出场便俘获了无数“红痴”的心。而连续剧中,赏陈晓旭真可谓把林黛玉演活了。“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眉眼之间皆是情,可以说,陈晓旭后再无林黛玉。

老魏的课上得也是极好!他带领着我们从细节走进《红楼梦》,去感知每个人物的脾性。他对于《红楼梦》那赤诚、深沉的爱,深深地感染着作为学生的我们。是他,带我们真正读懂了曹雪芹,读透了人心;是他,教会我们去爱一本好书。每每课终,终觉意犹未尽,万千情思绕于心间,久久挥散不去。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王佳楠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特级教师,有些年轻老师便叫他“魏特”,但他喜欢称自己为“老魏”,我们就跟着他喊“老魏”。

老魏喜欢《红楼梦》,我们是一早就知道的,但大部分同学对红楼兴致缺乏,好像是在写“我为什么读不进红楼梦”时更有兴趣。如今上到《林黛玉进贾府》,老魏满肚的《红楼梦》学问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果然到了课上,老魏不像别的老师一本正经地分析课文,而是先放起了87版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待我们看到兴起时却猝不及防按下暂停转向课本。这让人不禁想起老魏以往上课也喜欢放视频,但却时常按下暂停不让我们一口气看完,有时真让人急得抓耳挠腮,但无奈这是语文课而非电影赏析课,我们只得沉下心来学会在书和视频间自由切换。

再说回《红楼梦》,老魏对其可谓一个字都不曾放过,在他的口中,林黛玉所见的每一处细节,所做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都蕴含了深刻的含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讲白骨观了,换作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将一具白骨、一面镜子与宗教产生联系。是该对《红楼梦》爱得多深沉,才会愿意去深究其中的每处细节!“读红楼不仅要从艺术层面欣赏,还要从文化层面看。”他如是说过。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带来的书或报纸,上面有老魏划下的重点与感悟。他曾经说过,关于《红楼梦》的书,只要写得好的他都会去买。我曾以为将同一本书反复地读上好几回已是对它爱得很深沉了,如今与老魏一比,真是相形见绌。

老魏爱看书,也爱写文章,他用自己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他的方式也许并不应试,但对未来却绝对受益无穷。他不鼓励我们死背书,“这学考是让你们把课本吃下去!”这句名言至今仍挂在班级的墙上,但无奈为了应试,我们不得不做出“把课本吃下去”的违心之举,希望等高考后,我也能像老魏那样将书当作每日必修课

他是老师,却更像一位学者。他对《红楼梦》爱得深沉,他是一个真正懂得《红楼梦》、懂文学的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王晏如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主动翻开《红楼梦》。

就好比有人说他把《瓦尔登湖》的第一页看了十遍都没看懂。

《红楼梦》的前几回我翻了不下十遍,但没有一次能继续读下去。《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我看了好几遍,得知语文课要上这个,我心中并无任何期待,甚至有些厌烦。

但是听了老魏的课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

尽管电视剧的前几集我也看了好几遍,但这一回不同的是,老师就好像一个沙漠里的淘金者,在我眼里平淡无奇的一幕竟可以被他说出这样多的细节和意蕴。我从未发现原来作者这样写、导演这样拍是藏了如此之深的道理。每一个人眉梢的微蹙、唇角的微颤、作者的每一处描写都让我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就像悬疑小说推向真相的那一刻。再一次读《红楼梦》,我只觉得每个人都从方正的字符上活了过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师不同于平常的教学方式,让我抱着“挑刺”的心态(《红楼梦》真的如老师说的那么美吗),用原著去衡量电视剧的方式,彻底唤醒了这部佳作,使之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叶晗灵

“海棠无香,红楼未完”,苏芩借张爱玲的话称此为生活。老魏是“灵魂的摆渡人”,他讲的不只是《红楼梦》,而是生命之中经年的纯粹,人一日日长大,总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一方天地,奔向更广阔的未来。书中所写的悲欢、离合、盛衰,终有一日也会降临到我的头上。从前读《红楼梦》,看到的只不过是宝黛悲凄的结局,而今,便权当领略世事无常,快些长大吧。   闲暇时,捧起陈年旧事,在复杂的世界里寻觅深刻而简单的道理。这是魏老师教给我的。(节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庄芷怡

魏老师讲《红楼梦》,并不拘于文学,选文的一半我们都粗略跳过了。他不会像别的老师那样强制同学去思考问题,也不会让我们去分析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总是设问,比如:“同学们,为什么三春能和贾母一起同桌吃饭,而王熙凤却只能站着,看着?”“记下来哟,在旗人世界里是未出嫁的姑娘,地位比儿媳妇更高。”这要是别的老师,决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老魏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语文教师的看法,也对曾经的语文老师的打分下了好几个档次。其实八节课,能讲的东西很多,简而言之,魏老师上课,风格就是“慢慢走,欣赏啊”!

(节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黄维妙

近几月来,应老魏要求将《红楼梦》翻出,细细读了个别章节,仍只是了解表面意思。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来到老魏的课堂。书中的脂砚斋说:曹雪芹的第一笔就把阿凤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而老魏的第一节《红楼梦》也把我的“三魂六魄”掠了去。从“林黛玉到底有多少张面孔”到“王熙凤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从风月宝鉴中所示的白骨观到贾赦的淫、贪、冷;从叙事的节奏到人物性格逻辑。我不禁惊叹,原来《红楼梦》有如此蕴意。如今,我仍然读不懂《红楼梦》,但一种从未有过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听老魏讲罢《红楼梦》,才知我有多么渺小,仿佛是痴人到了天堂,只知它美,却不懂这美。有句话说: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节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刘相毓

    最精彩的当属宝黛相见,老魏将宝玉“三问”讲得十分透彻,为电视剧改编好的情节拍案叫绝,也使《红楼梦》这本如珠峰一样的名著深深吸引了我。老魏说过《红楼梦》是值得读一辈子的好书。我们应该读到文字之外的《红楼梦》,进到更高境界的《红楼梦》。

(节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叶昱辰

有人说,现在的学校里,语文老师大多是女的,少有男的。就是男的,身上也没有一个男人应有的气质,大多都是一股“娘气”。或许以前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不,准确地说是遇到老魏开始,我就想对那种人爆一句粗话。

老魏如冰雪中的梅花,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阳刚之气,准确地说是英雄气。

老魏已是五十多岁了,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穿着一身正装,不论讲课还是坐在办公室,背脊总是笔挺着。

老魏在讲《红楼梦》前说:“这个课,让我讲十节课也讲不完,真的要讲,可以讲一个学期,读《红楼梦》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到灵魂!”

(节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钟逸伦

老魏讲得真好,他能连续八九天将我全部注意力汇聚在他讲《红楼梦》的课堂上。他能把每一细节、每一处描写都讲得淋漓尽致,平日里让我感到冰冷的课本中的文字,因为老魏的课,让那一处处景、一个个人都在我面前跳动起来了。

林黛玉,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总以为老魏上课讲得太过、太玄乎了,什么“仙缘”,就有些超出我们的认知范围了。也许是我们见识太过浅薄,人生境界依旧不够高罢。我和同窗交流的时候,并未讨论出如老魏上课所说的那般深刻的结论来。

至于别的,我依旧是喜欢的。尤其是老魏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的上课方式,那慷慨激扬的语音语调,就像是饥者面前的满汉全席,渴者面前的一泓甘泉,糊涂度日者面前的当头棒喝!

(节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蛟川书院高一(6)班   宋家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红楼梦 - 底迟集 - 个人文集 - 明鉴阁 学习文史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整合网络资源...
未住红楼先酿梦(红痴之三)
君笺雅侃红楼——父女离散妻死子亡《红楼梦》最悲惨的人非他莫属
【品红课 · 先生说】版本细微悟红楼
张国荣为什么被叫做「哥哥」?
爱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