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父当学梁启超,一门九子皆才俊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梁启超家书


慈怀为你读的第一百二十一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17:06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八岁学为文,九岁缀千言,17岁中举。许多人都知道他是继往开来的思想家、政治家,殊不知,其实梁启超更是一位在儿女培养方面建树颇多的教育家。


梁启超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他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人生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传授给儿女,他的九个子女各有成就,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


他的子女们个个都是精英。所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在当时乃至现在的整个中国家庭都极为罕见。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三子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

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著名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

五子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为何梁启超的孩子们个个都如此优秀?梁家的满门才俊离不开梁启超的言传身教和他超前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梁启超1911年9月19日从东京启程回国,到1928年10月17日去世前,他从没间断过与孩子们的书信往来,有的只有寥寥十几字,仅为报平安或交代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或纵论时事,或畅谈家事,又或与子女谈心聊天。无一例外地,每一封信里,都透露着父亲浓浓的爱意。


他写给子女的家书保存至今的共有400余封,《梁启超家书》中编选了梁启超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包括品格、意志的磨练培养,也包括对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理财、家庭、爱情、职业等方面的选择。


他打破了中国家书传统,在“规劝”“励志”之外,树立了“谈心”、“抒怀”和“思念”的新典型,梁启超的很多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方式,对今天的父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跟子女通信沟通,还与妻子通信交流,这种相濡以沫共同经营家庭的智慧,为子女做出了表率。



浓烈而平等的爱

收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围


“宝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这可不是哪个情郎写给爱人的话,这句话是梁启超说给孩子们的。在言语含蓄的当时,这么和子女们说话的家长可是非常罕见的。


即使是现代,我们中国家长在亲子关系上仍然存在着两种问题:


一是过于严肃,家长喜欢板起脸来教训孩子,家长认为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在日常的沟通中,也总是以说教与规劝为主。


而梁启超却恰恰相反,他在信中总是将自己与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更像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二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总是很含蓄,不善于表达。


梁启超则不然,他对九个儿女的爱表达得非常浓烈。他在信中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梁启超对孩子们的爱之浓烈,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他给每个孩子取昵称,一人还不止一个。


他称大女儿思顺“大宝贝”、“娴儿”、“BABY思顺”、“顺儿”等,给思懿起了“司马懿”的外号,称思庄为“庄庄”,思忠为“忠忠”,思达为“达达”,思宁呼为“六六”,称小儿子思礼“老白鼻(BABY)”,或者集体称为“大小孩子们”“大孩子们、小孩子们”。



“老baby”梁思礼,梁启超的小儿子


在当时,尤其是大家族,没几个家长这样称呼小孩。然而这些亲切到几近肉麻的昵称,梁启超从小喊到大,从来不顾父亲的威严形象。


当孩子们三十多岁时,梁启超写信依然会这样开头:“大宝贝思顺,小宝贝思庄,还有两个不甚宝贝的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


想念孩子的时候,他在信中写道:“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想得特别厉害,觉得若是顺儿在旁边,我向他撒一撒娇,苦痛便减少许多。” 


谁能想到,梁启超一辈子出生入死,作为叱咤风云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政治家,在儿女们面前,却像一个撒娇、卖萌的小孩!


梁启超把“情育”与“智育”“意育”并列,作为人生教育的三大方面。“情育”当中,又首先重视陶冶亲情。


他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老实说,要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经过汹涌的爱的灌溉,一家人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氛围。



广而博大的爱

装着的是胸怀


梁启超对九个儿女的教育,首先是基于父爱的教育。梁启超说,给孩子的爱,永远不怕多。


更为可贵的是,他的这种爱不仅惠及自己的子女,还无私地给予了女婿和儿媳,甚至还有其他的亲戚。


梁思成与林徽因留学在外,林徽因家里突遭事端,梁启超首先去帮忙打理,以免去子女的后顾之忧。


他担忧林徽因因此忧伤憔悴,还专门给林徽因写了一封信,并嘱咐女儿思顺,帮助思成注意预防。“总要常常保持着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可言。”


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在写给二人的信中,按捺不住地表达他的喜悦之情:“我素来偏爱女孩,如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读了一整天的书,晚上又喝了点儿酒,就有些醉了,于是,“书也不读了。找我最爱的孩子谈谈罢”,便在信里和大女儿思顺聊起了家常,称赞女婿周希哲“勤勤恳恳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间堂堂的一个人”。并将自己的积蓄交给大女婿打理,信中常常表露出信任与赞许之情。



梁思成与林徽因


关心而民主的爱

为子女指明前行的道路


梁启超对待子女,既有关爱、呵护,也有对其人生的指导和要求。


他为孩子们安排未来,提供建议和帮助。


在他的子女中,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他留学美国,甚至选择了学习政治。


梁启超得知后写信表示:“思忠来信叙述入学后情形,我和你娘都极高兴。你既学政治,那么进什么团体是免不了的,我一切不干涉你,但愿意你十分谨慎,须几经考量后方可加入。在加入前先把情形告诉我,我也可以做你的顾问。”


虽然他给子女很多建议,但并不要求他们一定照办,比如梁启超一直希望思庄将来能做他的助手,为此,他曾建议思庄:


“我想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不知道你性情是否接近这方面?


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于女孩子极为合宜,学回来后本国的生物便可以采集试验,容易有新发明。截到今日止,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男子也很少),你来做一个‘先登者’不好吗?


还有一样,因为这门学问与一切人文科学有密切关系,你学成回来可以给爹爹做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做顾问哩!不好吗?


你自己若觉得性情还近,那么就选它,还选一两样和它有密切联络的学科以为辅。你们学校若有这门的好教授,便留校,否则在美国选一个最好的学校转去,姊姊哥哥们当然会替你调查妥善,你自己想想主意罢。”


但是,梁思庄最终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建议,她坚持学习文学,后转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图书馆学。


此后她成为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的教学和研究。


得知她没兴趣,便又写信说“凡学问最好是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梁启超这种既尊重子女的选择,又不放弃引导、教育的责任,在今天也是很难得的。


梁启超次女梁思庄


因材施教的爱

给予孩子足够的勇气


梁启超虽然子女众多,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却因人而异,他很清楚,不同性情的孩子们要给予不同的指引。


正因为如此,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有时给予宽慰,有时给予鼓励,宛若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方向。


梁思成因为车祸耽搁一年去美国留学,梁启超安慰说: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吾星期日或当入京一行,届时来视汝。 ” 


梁思成认为自己学的建筑学是艺术,不能救国,问父亲 “有用无用之别? ”


 梁公回答道: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


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思成所当自策厉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作李、杜耳。如其能之,则开元、天宝间时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你还是保持这两三年来的态度,埋头埋脑做去了。 ”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


梁启超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对不那么聪慧但努力上进的庄庄,梁启超则是小心呵护,决不给半点压力。


梁启超自觉此小女儿性格内向、勤俭、刻苦(可能天资与其他孩子相比不甚高),每次提到思庄,他都极尽宽慰,比如得知女儿考试不及格,他立刻写信道: “思庄英语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气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



宽容而明智的爱

养育了健康的家庭观


身为父亲,梁启超对子女精神与意志培养方面的教育,比学习成绩要求更高。


现代父母都在拼孩子的成绩,但是梁启超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质,磨练他们的意志,在学习之余,要把健康放在首位,养成了健康的教育观。


梁启超对孩子们总是秉持着乐观鼓舞的态度。思庄未能进大学,他说“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的越厚越好”。


他勉励孩子们“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里最可怖的敌人,我们须终身不许它侵入。”


思成担心欧洲学习数年专做呆板工夫,恐怕变成画匠,他便劝慰宽心。


正因为如此,他的九个子女不仅拥有健康的思想体魄、渊博的知识,还具有健康的家庭观,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现在都说,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在拼家长,实际上,真正的拼家长,是指拼父母的观念、生活、思维、处世方式以及眼界的高低。


很多中国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个个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托梦一般把自己的人生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丢失了教育之根本——是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有能力过好自己一生的人。


就如梁启超对孩子所说的,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梁启超所有的帮扶劝导都是基于对方的终身幸福来考虑的,他并不强求孩子们是否按照他的想法选择人生的道路。


父亲的陪伴可以给孩子一种巨大的力量,尤其是父亲的视野和格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且可以完善孩子的性格。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通过研究发现,与父亲相处时间较多,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相应的增高。但是很多中国家庭基本都处于“父亲缺失”的状态,孩子长期与母亲在一起,和父亲交流机会甚少。


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


积极乐观、风趣幽默、通达健强,拥有健康的人生观,这样的父母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遇到何种境遇,也常常是乐观的。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二十一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牛父亲您知道几位?教孩子成大器,深藏大智慧!
被史上最牛的父亲远程宠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林徽因的公公梁启超,只用这八个字,就让九个孩子都出类拔萃
中国现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父亲——梁启超
天下做父亲的,都应该读读《梁启超家书》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