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受不了熊孩子,但你是熊大人吗?

近期“一位母亲的声讨”在朋友圈热传。5月12日晚上7点30分左右,宋女士陪着4岁的女儿辰辰上完了舞蹈课。辰辰吵着说饿了,宋女士就跟另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女孩到学校附近的恒隆广场里吃饭。在饭店里,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邻桌的一位年轻女子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辰辰踹了一脚。有人问我,改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如果仅从新闻标题来看,似乎是女大学生蛮不讲理,以强凌弱。但如果我们细看事情的始末,会发现个中内情颇多,绝不是一个标题所能涵盖及定义的。

饭店的监控视频显示,女童尖叫时,女大学生是走到她旁边踹了她椅子一脚,而不是踹了女童本身。

但此时,女童的母亲几近失控般马上与女大学生厮打在一起,甚至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两次打了来劝架的男服务员一耳光,导致最后男服务员情绪失控,将女童的母亲揍了一顿。

而女大学生除了踢那一脚,与女童母亲厮打,还在最后出饭店前将东西扔到女童母亲身上泄愤。

在这整个事件中,我们痛心地看到,无论是女童母亲还是该名女大学生,都没有能够做到易地而处、冷静行事,而这恰恰是在公共场合维持人与人之间合理界限与良好相处的前提与保证

当我们身处公共场合之中,如果大家都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意味着自己与他人完全平等,大家都不享有什么特权。

这个女大学生没有权利要求他人非得如自己所愿那样安静服帖,而这个妈妈也没有权利要求他人忍受自己女儿的吵闹。

但是,在这一事件中,这两人都纵容了自恋的膨胀,将本来只能在自己小范围世界中运行的准则扩大到了公共场合,而且以激烈的言行来捍卫这一准则的合理性,这样一来,冲突便在所难免了。

我想,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成年后大家对自己的自我教育,都一定不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对个人界限的控制与维护

我们不能让他人过分地侵犯自己的界限,但也不能允许自己过度自恋,理所当然地要求他人顺从己意。这份清醒与自省,是为人处事最重要的素质。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完整视频曝光,事件反转?
媒体:为女大学生“踢”熊孩子叫好,是舆论失态
你敢踹别人的孩子,你就会遇上一个找你拼命的母亲!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当“熊孩子”遇上“大熊孩子”,到底谁该踹谁?
比熊孩子更需要教育的是他们的熊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