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一场亲子游戏,引发的教育思考

正月初十我受邀来到某书院。虽然才一周,却好像过了很久,发生了太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感受的浓度导致了时间感的增长。

        

       一  有趣的亲子互动活动


前期主要是与家长们沟通,为后面的教学统一方向,确立良好的共建基础。为了更多了解孩子与家庭的互动模式,也帮助家长们看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我设计了一场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活动。

 

大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组PK赛,首先取队名,立口号,增加凝聚力。接下来是两人三足越障赛:爸爸妈妈们腿绑在一起背着孩子,越过各种障碍,看哪一组最先到达目的地。


这个设计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婚姻将一男一女绑在一起,孩子是背上的责任,他们需要共同越过人生的各种障碍达到目的地。

 

在愉快放松的游戏中很容易见到真相。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清楚观察到夫妻、亲子关系的互动模式。


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四口之家,妈妈像个没长大的小女孩,母亲的角色是缺位的。在第一轮比赛中,妈妈力量弱背不动儿子,与爸爸的步伐也不一致,好几次摔跤。走了几步就变成爸爸一个人拖着三个人,走的非常辛苦。

 

在第二轮的比赛中,女儿主动站出来和爸爸绑在一起。爸爸背着妈妈,女儿背着弟弟,走的非常顺利。我们看到这一幕时又是笑又是震惊,游戏清晰地呈现这个家庭的各种关系模式与能量排序,由此可以看到两个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


后面在总结讨论时,根据这一点,我们与这位妈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让她看到自己的角色缺位给孩子心理带来的影响。

 


还有亲子角色互换表演:老师针对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给出事件情境,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来表演。孩子的表演清晰地呈现出父母的性格、行为和思维观念,简直就是父母的缩小版。


有趣的是,每个扮演爸爸的孩子表演时都会拿着手机,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玩手机。看来现在的“手机控爸爸”的确是太普遍了。

 

还有“照镜子”环节:让孩子表演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全场爆笑,笑中又让人滋味复杂。每个孩子都惟妙惟肖地表演出父母发脾气时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家庭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耳濡目染已经深入到孩子的潜意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令人深可畏惧。

 

还有环节是父母不许说话,蒙眼背着孩子,由孩子指挥如何越过障碍达到目的地,从中看到亲子关系的互动模式。

 

这场活动共两个半小时,欢声不断,爆笑连连,氛围非常轻松快乐。最后所有的家庭手拉手,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合唱中结束。

 

活动非常圆满,效果远远超出预期,其中的各种真实呈现一次次地冲撞到每个人的心。


旁观者清。为人父母们,你们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当天晚上,老师组织家长们开了讨论会。每位家长分享心得,探讨父母家庭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这是一场高质量的沟通,大家敞开心扉谈自己,谈家人,谈学习修行。最后家长们都真切地认识到:


教育的核心不在外面,最终的责任永远是家长自身,只有自己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二  对教育的体验与思考


关于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这几天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放下期待与恐惧,如实地看见与陪伴是教育的底色,情绪的稳定是教育者要具备的基本心态。

 

父母们很容易与孩子的情绪共振,为孩子身上某些现象担忧焦虑。其实解决事实本身并无多大问题,那只是技术与能力层面的事,即使解决不了,也只是某些事实现象而已。

 

真正困扰人的是由事件引发的情绪。父母的情绪一旦被引发就会与孩子的情绪共振放大,就等于在告诉孩子这件事真的很可怕。这种看不见的情绪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我有位朋友,总是担心她的孩子性格太内向长大了被人欺负,经常唠叨孩子,为此焦虑。她的焦虑情绪不断地传达给了孩子,孩子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其实性格并无好坏对错,只是一种气质倾向,是个中性事件。但妈妈在这件事上产生的担忧焦虑在情绪层面引起了孩子的不安。孩子由此产生自卑而更加内向,加剧了妈妈的焦虑。如此母子情绪共鸣互振,让两人都陷入到痛苦中。

 

虽然这位妈妈也会在语言层面安慰孩子不要有压力,要阳光自信,但在情绪层面,只要妈妈还有焦虑,就意味着她仍然觉得孩子是不够好的。孩子的敏感让她感到妈妈心里还是不认可自己的。

 

妈妈的情绪与语言的内外不一致会导致孩子的混乱:妈妈明明在心里不认同我的性格,为什么又要劝我?还虚假地说无论我怎样她都会爱我。或者孩子根本就不会相信妈妈安慰的话,即使勉强相信,也可能会形成新的压抑与虚假的自我。

 


人与人的沟通中,语言因素只占一小部分,决定沟通实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情绪影响和能量互动等看不见的因素。教育亦然。

 

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但是如果我们自身都是混乱不清的,又如何让孩子听你的呢?孩子也不知道要听你哪一个层面的话。只有妈妈在情绪层面平和稳定,这时对孩子的安慰引导才是内外一致的,才能起到正面有效的作用。

 

这几天看到了太多故事,和孩子们在一起,每一刻都是不寻常的,生命的成长精彩无比,蕴含着强烈的故事意味,他们的一言一行中藏着丰富的生命密码。


只是平时我们的心太粗糙,或者带着强烈的预设立场与判断,与事实本身之间隔着厚厚的屏障,看不到其中的美妙有趣。当我们放下这些,才能相对真实地了解发生了什么,才能做出合乎当下情况的最好选择。

 

父母、老师每一步的选择都在无形中悄悄影响与塑造着孩子生命的状态。当自身不清晰时,成人所谓的“引导”很多时候只是在自以为是的控制和干预孩子的成长。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尤其体会到教育者要有谦卑的心态。我们只是在尽自己很有限的能力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只是垫脚石,甚至连作引路者的资格都没有。

 

其次能够做到这样的心态并不容易,离不开踏实的内观禅修功夫。

 

教育与修行一样,离不开见地、定力与智慧。见地是教育者对生命的理解与定义,见地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目标与导向。


定力是如实观、平等观,不期待不预设,如此才能看到当下发生的事实真相,才能有效地帮助到孩子们。


智慧是教育过程中基于无常、无实、无我的规律,对内外各种复杂因缘的把握及运用。

 

以修行为核心,以教育为依托,以孩子为对境,以解脱为目标。站在这几个角度,说教育即修行才有意义,才能落在实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凭什么管我?”父母回答“就凭我是你妈!”为什么没有效果?
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都快要“崩溃”了?不如试一试零吼叫的方法
微言夜读 · 亲子 | 一名合格家长的自我修养,你是几颗星?
你伤害了孩子,还不许他哭
聪明家长会经常说这4句话,不仅孩子会很优秀,亲子关系也会更好
亲子沟通小妙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