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才是高三应该喝的鸡汤?

在前面:

两周前树成林接触了一个努力上进的同学因为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情绪上的不稳定。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自己在高三难熬的经历。我至今依然记得三年前的我每次放学后疯狂在网络上搜索阅读各种“逆袭经历”“鸡血鸡汤”只求找到微弱的希望然后继续给自己注入莽撞的动力。

很多时候一篇文章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真的足以让某个你不认识的人找到生活的抓手继续坚持下去。我希望这篇文章对于你们也能如此。我不想写也不会写鸡汤,但只要这篇不伦不类的鸡汤能给你们带来一点点影响也就足够了。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临近高考,高三学生使用知乎的频率就会越高,各种学长分享,励志书籍也会变得更受欢迎。

原因不难理解,每个同学都在追求更好的结果,从外界寻找帮助和激励都是正常的。

但好玩的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内容一定是类似“100天从二本到985”、“70天提分200+”、“刚过一本线逆袭清华”之类剧情反转学渣逆袭学霸走上人生巅峰的热血故事。

这是个很好玩少有人思考却值得注意的现象:

比起稳扎稳打,我们更喜欢看出奇制胜。

可事实上大多数人只是打着找学习经验的名号,实则把时间花在了看励志故事上还全然不知,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既不是方法也不是故事本身。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仅仅就是一句:

“既然他可以,那么我也一定可以。”

但现实的残酷在于,听再多的故事,只要没有回过头来用心做事,就创造不了奇迹,这一点对于高考从来没有例外。

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

励志故事可以看但不要天天看,学习方法可以找但不要天天找。

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的精力,因为时间和精力几乎是一个高三学生唯一可以有所产出的资源,他们应该用在比故事更重要的学习本身上,而不是观摩别人如何学习上,这个坑,能避则避。

牢记这个提醒,你就能比之前的自己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真正重要的学习上,更多的时间和投入在逻辑上就是更好成绩的坚实保障。

第二点有关于高三过程中一个无比敏感的词——“疯狂”。

知乎里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考上 985、211 的学生在高三能有多疯狂?”大多数答主在问题下说真正考上985的学生大多不怎么疯狂,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习,长此以往加上还算不错的智商就取得如此不错的成绩。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是对的。但他们的问题不在于对不对,而在于格局太小。

你当然可以说有一部分同学不疯狂也上了985,但你没有资格说疯狂是没有作用的,你更没有资格说看似疯狂的同学都是低效且无法把高考考好的,而至于高赞答案说的什么“11点睡上一本,12点睡上二本,1点睡本都不本。”对于这几乎溢出屏幕的智商优越感我完全嗤之以鼻。

曾经的我就读于每年清北30+的重庆最好的高中,我曾经有幸目睹过各种各样好学生的学习日常,但那时的我依然同大多数焦虑的高三学生一样每天在知乎上查看关于努力、拼命、疯狂、逆袭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不过是我虽然看起来不算差但我对自己始终不满意。

当我觉得我能做得更好的时候我自然想看看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我的同龄人能把个人的潜力发挥到什么地步,而我自己又能做到什么地步?”

说到底还是那一句:“ 既然他们都能做到,那我也一定能做到。”

这本质上是上进不是嘛?而上进有什么错呢?既然没错,那换来的就不该是一味的泼冷水,而应该是支持和鼓励。

作为一名大学的学长我深知你们具体的学习我帮不上太多的忙,但对追求梦想的支持和鼓励我一定会毫不吝啬地给到大家,因为我希望所有现在看到这些文字的你能变得更好就像当初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一样。

有这么一段话:

这个世界比你想象得大得多,你想做的大多数事情一定已经被各种人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做过、做到过并且做到过无数次。

高三的努力是这样、高三的拼命是这样,高三的疯狂当然也是这样。

就在你生活的这个国家里,正和你一起面对高三的人就有1000万人,而高考恢复40年来经历过高考的人超过2亿,他们当中的确有从高一到高三稳扎稳打不把疯狂挂在嘴边依然考上所谓985的正牌选手,但也一定有无数在高三奋起直追、疯狂付出常人不可想象的努力才完成逆袭的偏门英雄。

但无论根正苗红还是邪魔外道,从来没有人可以否认努力、投入和付出可以改变自己境遇这件事情。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这个世界上最让奋斗者欣慰的是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被曾经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做过并且做到过。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好的鸡汤绝不是告诉你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而是让你在看完之后能够保持坚持和努力。因为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每每读到令人动容的故事总会让我们激情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紧接着我们真的就可以满怀希望地付出常人不可理解的疯狂努力。

这种疯狂是极度的投入和专注,我很明白这种疯狂让曾经的我变得更好了,所以我的看法和他们不同——

疯狂本身没错,能疯狂地投入正确的事你的确能变得更好。

而且现在的我常常感谢当年自己的敢作敢为。

而所谓疯狂大抵也不过如此,无非意味着挤占一切可以挤占的时间投入学习,学习时无比地专注和投入,主动放弃对自己无效的输入甚至是主动选择不听课而选择将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事情做到最好…哪怕仅仅从逻辑上讲,当其他条件不变而你在某件事情上投入更多,更加专注,难道不应该换来更好的结果吗?

相信很多人都多少听说过“李阳疯狂英语”,虽然李阳这人的人品有大问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本人的确通过疯狂努力用很短时间便把英语学到了精通的地步,不仅如此,那些受他疯狂精神影响的学生们,虽然褒贬不一,但也真的有一部分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长期贯彻那种疯狂精神并取得了比同层次的学生更好的结果,哪怕那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毕竟大部分都没有坚持下来。

那你怎么能说疯狂没用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市面上有很多“XXX从入门到精通”的书籍被大众戏称为“XXX从入门到放弃”,但除了嘲讽之外同样有无法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

虽然大多数人都没用靠这本书从入门走到精通但也真的有少数人通过那一本书就完成了入门甚至达到了精通的地步。

那我们能说那本书有问题吗?不能吧,如果有问题那也只能是人有问题。所以绝不是“拼命”、“疯狂”的态度没用,上面那些疯狂表现有一个算一个都能帮助你把学习变得更好。想疯狂没错,不必在任何情况下觉得这种想法可耻甚至拿不上台面,哪怕是在所有高赞答案都认为上985不需要疯狂的情况下你也有权利选择为自己的理想大学拼一把。

别怕,想疯就去疯,你有权利做最好的自己。真的,没什么好怕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单纯的态度向来没有对错,而如果你真的选择要疯狂一把去迎接高三的挑战,那么鸡血故事确实就是你需要的,因为他总能让我们在斗志低迷时重新热血满怀。

但过去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同一个鸡血故事往往经不起反复阅读,也许第一次能让你痛哭流涕,第二次就只能让你淡然一笑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不断寻找新的鸡血故事,而寻找本身又将浪费我们本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这反过来又和我们定义的高专注重投入的疯狂相悖,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怎么办呢?这恰恰就是通过这篇文章我想要做的事情,既然我曾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寻找过类似的答案,既然我也有过一段还算疯狂的经历,既然你选择了要疯一次,那我干脆就让你一次看个够一次看个爽,甚至让你多次看依然爽,最好能做到一篇鸡汤抵用一整年的地步。

一年中每每觉得斗志薄弱就把这篇文章从收藏夹里翻出来重读一遍,然后再次热泪盈眶,然后立马投入到更加专注的学习中去。我想替你省去所有找故事的时间,这是我的目的。而一篇鸡汤够你读一年才是我觉得一篇鸡汤该有的样子,这是我的野心。

为此我希望你记住下面这句话:

高三是多样、极端同时充满奇迹的一年。

这是我们对高三的认识,也是对高三做出的根本性预测。在高三,你会目睹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有的扎实而稳健,有的极端而偏执。过程中,有人进步飞快,有人跌落谷底,有人还在挣扎,有人选择了放弃;也许曾经和你差不多的同学,突然跻身前列,也许比你厉害很多的同学好几次都考得不如人意。直到最终,有的人突飞猛进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不进则退。

上面说的一切都会真实地发生在每个人的高三之中,但每一年每个学校每个班里都的确有一群人在高三一年取得了非常的成果,那些逆袭的故事并不是编的,高三真的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过程。既然你看到了这里,既然你甘心拼一拼,那你就应该让自己去成为那个创造奇迹的人,并且让自己在高三的努力和付出配得上“ 奇迹 ”这两个诱人的字,不为别的,就因为这种可能性在高三真实存在,就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人做到过,就因为“他们可以,你没理由不行”。

明白了这个,我就可以结合我听过、看过、见过的以及我做过的一切,给你讲讲你最想听的故事了。

在高三这一年。

有人小镇出生,高一高二吊车尾连上课都跟不上,高三决定自我救赎,一年时间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模拟试卷都做了一遍,近20年的高考真题刷了5遍,一年用掉了157支中性笔芯,最后他去了清华,这不是虚构,此人姓李。

有人其他科目都不错,唯独理综速度慢成绩差,他在高三曾最多一天写了9张理综试卷还加改错订正,直到高考前夕,两个半小时的理综试卷他已经可以一个半小时完成同时保证285+的成绩,最后高考虽然数学失常,但依然去了浙大,这不是虚构,此人姓张。

有人班级垫底不被自己的老师喜欢,于是顶着学校家长的巨大压力决定租房回家自学,每天6:00起床,晚上12:30睡觉,午饭啃了一年吐司面包,笔记本记满了8个活页本,时常在夜晚透过窗对着街道流泪,学校在高三举行的12次考试只去了最后一次,从班级倒数变成了第3名,最终用200天的时间从刚过二本线的成绩到超过一本线60分,这也不是虚构,此人姓白。

有人写字姿势不对,手指被笔磨破,绑上创可贴继续写试题,最多一次创可贴绑了3层,中指几乎有拇指粗。

有人为了攻克高考作文,把年级发放的满分作文一字不落地背诵了40篇,最后高考语文138分,哦对了,这个人是男生。

还有人英语不行,高三一年如一日每天百词斩400个单词,背完高考词汇背四级,背完四级背六级,忘记了就复习,复习好再继续背,最后高考英语一骑绝尘。

以上都不是虚构,如果你需要,我甚至可以挨个告诉你主人公的真实姓名。

而我自己因为一次模拟考试的失利,因为和母亲的一次促膝谈心,选择成为了大家眼中所谓的疯子。这段经历我过去很少提及,但在三年之后我终于可以平静地告诉你了。

为了考高分:

1.

连续289天在早上4:30起床学习

2.

高三的常态是早餐5分钟,午餐9分钟,晚餐7分钟

这加上了跑去食堂的时间

3.

为了提高自己写理综的速度

曾经在一天里不吃不喝写完了11张理综试卷。

4.

把过去15年除语文之外的高考真题写了3遍

5.

为了保持精力充沛,每天喝5袋雀巢特浓咖啡

后期喝咖啡已经不顶用了

只能把速溶咖啡粉直接倒在嘴巴里就着水吞下去

6.

为了记住生物的知识点

把生物书从头到尾一个字不落地朗读了17遍

7.

写卷子把手磨破了皮,用创口贴绑好继续写数学真题

8.

把30篇语文作文范文背得几乎一字不落

9.

把书桌从教室搬出来放进了空教室里

只为了更专注的学习

10.

被不了解的陌生人误认为精神不太正常。

……

如果你还想问,我还可以列出更多。你当然可以说当时的我思维僵化,不懂方法,傻X一样地用低级幼稚的题海战术。

你也可以说高三要劳逸结合,好好保重身体打一场持久战,不要熬夜,不要透支,不要伤害身体。你还可以指责我说不能给学弟学妹们灌输“拼命才能赢”的毒鸡血、毒鸡汤。

这都不重要,因为你说的都是对的。

但我希望发出以上质疑的人也要知道其实我也没错,因为你想说的东西,高三的我都想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这么做,并且一路这么做下来了。我是对的,因为我的高三就是这么过来的。

我没兴致宣扬任何题海战术、极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因为人和人的差异注定了每个人去到同一个目的地的方法和路径都差别巨大。但如果你在高三,你应该知道,你面对的是一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今后命运的考试。

所以必须弄明白的是:

这一年你拿什么东西去和后面的几十年对赌才能让你自己赢得问心无愧。

说回我自己,故事并不是付出没结果的狗血电视剧剧情,正如你们有些人知道的一样,最后我以问心无愧也勉强还算满意的成绩去到了现在就读的学校,一所大家伙心中的中上流985。

一切皆是选择,修行在于自身。如果最后要给高三的学弟学妹留一句话:

 珍惜能够拼搏的时光,至少让自己成为配得上得到命运眷顾的人。至于结果,相信时间会给你答案的。

我知道这些都是你想看的,正像当初的我一样。常常拿出来看看,总能从别人逆境翻盘中获得莫大的精神动力,收藏的意义也莫过如此。

我说这些的目的单纯又纯粹,既是为了给你打鸡血,更是为了告诉你所谓的奇迹都是真实发生的,而且就发生这个国家的某个角落的某个学校里的某个同龄人身上。所以在高三如此宝贵的时间里,你再也不必询问诸如“ 还剩XXX天,现在XXX分,如果拼命学习能不能考到XXX分 ”之类的问题,问完其实也不过就是期待一个“ 能 ”作为心理安慰。

我现在就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 能 ”。

不为别的就因为前面说过的高考四十年,共约有2亿人参加高考,你想做的事一定有人做到过,你没做到的事也一定有人曾经做到过。所以不要问能不能,而应该问怎样才能,有了答案拼命去做就好。

谢老板在歌词里写到:“不同的人同样的戏,不晓得上演了好多遍。”这些故事,在全国各地的每一届高三不停发生,只是故事的主人公变了一个又一个。

你必须清楚故事本身仅仅代表一种可能性,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如何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真正的奇迹,如何把自己变成故事里的主人公才是高三的你们真正要去做的事情。

相信你还记得前面那句话:曾经和我一样的人都能做到,那么我一定也能做到。

没错,你的确也可以做到,但一定把关注点放在“做”上,此外的其他都是扯淡。

现在你已经知道高三是多样、极端同时充满奇迹的时期,那么你现在应该有魄力,有勇气去面对高三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面对各种各种冷水和非议,面对选择疯狂之后所有的代价了。同时你也已经明确地知道了无论起点多么低,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获得非凡成果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于是你不再需要自我安慰式地纠结能不能,而开始关注怎样才能。

最后,如果你想疯狂那就疯狂去做,做到让自己不后悔的地步,这就是是活在未来的人在高三唯一正确的行动方式。

就像我曾经分析过的:高考本就是国家给普通人创造的舞台,他们能做到,你就也可以做到。高考的公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国家举国之力在努力保障的,有国家为你的努力背书,你怕啥?

去做吧,顶着怀疑去做,顶着压力去做,不管顶着什么都固执地去做。

自己的路只能是自己走出来的,别人能陪你却替不了你。

写在最后:

赶在结尾还要送你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开始差不要紧,因为我知道未来的我不差,为什么未来的我不差呢?因为曾经的我不怕自己差。

这就是我给你煲的我认为高三的你们真正应该喝鸡汤,里面还加了鸡血,希望你能常常翻出来看看,希望能帮你节省大把找故事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这碗汤能合你口味还滋补一整年。

最后我想对所有在高三正在经历困境和低谷的每个努力的人说:

我知道你们很辛苦,但生活总会有美好的,至少我们还能彼此看见,一定要加油呀。

END. 

 本期作者 

王振宇

东南大学计算机大三本科生、知乎11万关注60万收藏的高三优秀作者、树成林核心成员、帮近千名学生平均提分50+

高三的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看了大篇幅文字却没有收获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所以我只写真正有用的系统学习方法论。

 计划预告 

想报名计划的同学们注意啦!

本月计划报名通道将在11月4日开启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你准备好被惊艳到:如何做到谦逊的探寻?
初表达 | 鸡 · 汤
很少有人知道,鸡红是一道上等食材
8步熬出一锅滋补鸡汤!大厨亲口告诉你答案
如何把你的个人微信号打造成吸金体质
微型小说|昨晚我又梦见了一只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