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医林误案》之六:巅顶痛误治再三→口苦病机,面赤,胆火,肝炎,眼干,肝寒、肝热,手足抽动,肝热







【医案6】巅顶痛误治再三

邬某,男,48岁,干部。巅顶头痛,入夜如掣,10余天未已。面赤似醉,口苦,口干不渴,舌红苔黄,脉弦数而细。初诊虚火,滋阴降火为治。药后头痛午后即发,痛甚则手足抽动, 余症有增无减。见手足抽动,厥阴风火上升,知犯“虚虚实实”之戒。治虚无效,作实火治,用平肝息风法予羚羊钩藤饮加减。

初服头痛即减,再服头痛如劈,唯浸冷水得安片刻,俄顷复剧痛。闻病人诉及,“文革”中头曾被杖伤,是瘀血头痛乎?但察舌脉,并无瘀象。思王清任治瘀血头痛条,亦无瘀血之舌脉,遂拟通窍活血汤加减。药后头痛依然,剧痛达旦。

进而详问病史,知其有隐曲之心,背负千钧,更加肝炎迁延久罹,初则心烦多梦,渐及头痛失眠,今口苦苔黄脉弦甚,乃肝胆之湿热皆盛也。

予龙胆泻肝汤加白芍、枳实,服药1剂,头痛霍然而止, 连服3剂并遵嘱调理而病未发。
 

【作者辨析】

此例头痛乃肝经湿热,郁而化火,肝火上乘厥阴所致。巅顶头痛,面赤似醉,口苦,口干而不渴,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即为明证。初诊时未深入分析病证,单以脉弦数中见细,即辨为虚火,治实火用滋阴法,此“实实”之误。
“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虚证头痛一般起病缓,病程长,其痛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此病10余日,其痛如掣,绝非虚证。再诊已悟前诊之误,改用羚羊钩藤汤平肝息风,此方仅仅对误治后“手足抽动”一症,本方虽有一定的清肝泻热作用,但仍不能泻其肝经湿与火,故初服头痛减,再服仍无效。
三诊以杖伤史为据,从瘀血论治。瘀血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 移,痛如锥刺,其痛得寒温不解或得热可稍缓。此头痛浸冷水暂安,里热明显,毫无瘀血表现。王清任治瘀血头痛是无瘀血舌脉的描述,但有“无表症,无里症……百方不效”,始作瘀论的分析方法。此三诊皆误,全是辨证之粗,临证若不能全面分析,持一孔之见,则“为粗所穷”就在所难免。

【村长解析】

“巅顶头痛,入夜如掣,10余天未已

一般颠顶痛都跟肝有关系。如果两侧痛一般是跟少阳有关系,少阳包括少阳胆经和少阳三焦经。春温病,有的时候也导致两侧疼头疼,还有腮腺炎,两边痄腮,两侧的这种疼是少阳经问题,也是少阳经循行两侧时受寒热壅阻引起的。病人是干部,吃的都很好,有的官架子大脾气大,所以得病的比较多。

颠顶疼痛,入夜如掣

白天疼的轻,晚上疼的重。一般晚上是阳要入阴,阳入阴后阴会更热,所以夏天是午后更热。大自然很神奇,夏天经常午后有雷阵雨,正好平衡暑热只是。午后,此时人如果阴很虚的话,体现出早上还好,一到下午人就燥热,或者发潮热。

面赤似醉,口苦,口干不渴

似醉就像人喝醉酒,整个面部通红。口苦是少阳相火过旺的标志症状,虽然说是相火旺盛,但也可能是其他因素直接导致的,比如心火旺,或者肝火旺。还有一种间接导致的,比如肾水不制心火导致少阴君火旺,水不养木肝火亦旺,从而导致相火旺盛出现口苦,这种口苦需要滋肾阴。

面赤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发汗之后阳气回不去,郁在上部下不来,造成面赤,可以用五味甘草汤;这种气下不来,并不是色热。就像人喝完酒,酒升少阳气,气一升动,血必然动,一热整个人就面赤。但这种面赤并不是血热,而是气带着血外浮上涌。

另外一种面赤,多数代表心火过旺,大部分气血在上面壅阻下不来,造成血热,血热了人就会面赤。同时可能伴随舌红、心烦失眠等。

面赤似醉,说明心火旺,热邪乘心;口苦说明胆火旺(相火旺)。胆火不会无缘无故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火过旺,另一个是肝阳太亢。胆汁来自于肝,肝阳太亢会导致胆汁变少,如果肝阴虚,也会导致肝炎。常说的肝炎,其实有的就是肝热,经方里叫“热邪乘肝”,也会造成口苦。

有些人早上起来习惯性地感觉嘴巴苦苦的,这都是相火过旺。如果早上起来习惯性口苦,属于胆气不降,应用四逆散,只要药合格,一副就不口苦了。喝小柴胡是不对的,小柴胡是偏向于少阳三焦。

我爸爸天天口苦,他常吃四逆散,但是治不好,因为他酗酒。常常是吃完药,口苦好了,又接着喝酒,一直喝酒调阳气,造成相火过旺,所以习惯不改,病是治不好的!

现代人都习惯熬夜,不但是熬心血,也是大量耗损肝阴。熬夜也是“熬液”,把身体的液体都熬干,就会导致相火过旺。早上起来有眼屎,或者口苦、眼干,这些都是身体阴液干涸不足的表现。所以治疗干眼症的理法,就是直接用阳旦补肝肾阴虚,把下焦的油给补足。阴补足之后阳就不亢了,眼睛就不干了。这都是理法。知道见病之源,就知道它的根在哪里。

口干不渴

火那么旺理应感到渴才对,说明此人身体里可能还有湿,脾胃有寒湿。

舌红苔黄,而细

以前古人似乎不太注重舌诊,像仲景师只提过舌上白苔(舌上白苔用小柴胡)。对现在的人来说,舌苔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辨证方式。舌象是全息的,把舌头当成一个人,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焦看舌尖,中焦看脾胃,舌两边是肝胆,下焦舌后根是肝肾, 直接可以纳入辨证

比如,一个人舌尖很红,说明他心火过旺,可以判断此人可能会睡觉多梦、睡不安,可能脸上会起痘。舌红无胎,说明心火旺。苔黄有胎,说明里面有热,且腑气不通。

脉弦而细

这个脉弦肯定不会是水脉,它代表肝胆的本脉突出,弦细为阴虚,数相为阴虚火旺。脉数代表有热,阳迫气血则脉数。细代表血或者阴不足,津液不足,阴不足,就是血管里的液体太少了。通过析这个证和脉,直接锁定,其实已经可以出方了。脉弦细数,舌红,这就是阴虚,黄连阿胶汤之症。

光看此人巅顶痛,按照习惯或许比较容易以为是肝寒,会用吴茱萸汤。实际是不一定的,如果颠顶痛还一直吐涎沫,口水特别多,这种是肝寒;但如果他口干舌红还苔黄,这一定不是肝寒,是阴虚导致血热,热邪乘肝,导致肝热。所以不只是肝寒会造成头顶痛,肝热也会造成头顶痛。吴茱萸汤对治的肝寒,它的脉象可能是弦或细的,但它不会数,不会跳那么快,寒症的脉象不会数。

此人也不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血虚加胆气不降,可以喝黄连阿胶汤合上四逆散。或者直接用黄连阿胶汤,其实只要把心火降下来,可能就自然不口苦了。有一种口苦不能用四逆散直接降胆气,因为它还有一个源,是心火过旺导致的相火旺,相火来自于心火。

假如说舌尖红,烦躁,睡眠不安,脉细又数,一看就是黄连阿胶汤的证,已经化热了。这时若他说还有口苦,可以完全不用去管口苦了,因为只要把心火降下来,把血补足,自然就不口苦了;如果失眠烦躁好了还口苦,再用四逆散,我们本着尽量少用药的选择,但有时候该合方也得合。

但假如说另一个人也失眠,舌尖也是红红的,脉象细,也可能弦,但是不数。这时就不需要用黄连阿胶汤来治失眠,用甘草汤,把心血补足就行。

一个是已经化热,另一个是没有化热。黄连阿胶汤是针对化热的病症,主要体现为烦躁,热干扰到心包就烦;如果烦躁得太厉害,还能加几枚栀子,除掉心包的热烦更好。假如平常脾胃不好,担心栀子寒化胃黏膜,可以再加点干姜,等于是黄连阿胶汤合上栀子干姜汤,这个方子经常有同修用的,既除烦又能兼顾中焦的寒。

初诊虚火,滋阴降火为治。药后头痛午后即发,甚则手足症有减。手足抽动,厥阴风火上升,知犯`虚虚实实`之戒。治虚无效,作实火治,息风法羚羊钩藤饮加减

手足抽动属于肝,是肝阴不足导致的抽筋,阴太不足,会导致手足抽动得厉害,包括帕金森的抖其实都是肝的问题,肝受损、肝衰之后手就会抖,筋也控制不住。后面也会讲到帕金森的案例,给一些用药思路。

初服头痛即减,再服头痛如劈,唯浸冷水得安片刻,俄顷复剧痛。

其实还是热,跟上一则差不多,也是肝阳上亢。

进而详向病史,知其有隐曲之心,背负千钧,更加肝炎迁延久罹,初则心烦多梦,渐及头痛失眠,今口苦苔黄脉弦甚,乃肝胆之湿热皆盛也。予龙胆泻肝汤加白芍、枳实,服药1剂,头痛霍然而止,连服3剂并遵嘱调理而病未发。

这里用了两味很好的药,白芍、枳实,其实有这两味药就够了。服一剂头痛豁然而止,连服三剂,病就没有再发。这人不但有肝阳上亢,其实还有心火过旺。正治法就如前所说,用四逆散合上黄连阿胶汤,把心血补上,阴补足就行,也可以加点酸枣仁

原文分析说“此头痛乃肝经湿热”,其实就是肝热肝一般不会那么热,一定是热血跑到肝里造成的,或是肝阴本身不足导致的。肝阴不足,可以用酸枣仁来滋养。血热而导致的肝热,治血凉血

郁而化火,肝火上乘,颠顶头痛,面赤如醉等等,这些都是血热之象。口苦相火旺,口干而不渴等,其实是一派阴血虚。治疗思路可以先把心火降下来,相当于是凉血,凉血之后,相火自降,后可用酸枣仁汤滋肝阴。如果只是降相火,一段时间可能头不痛了,但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隔一段还会犯。

这则误案提醒我们,不要见到巅顶痛,就直接吴茱萸汤。需要好好分析,只有属于肝寒的情况才用吴茱萸汤。(肝寒是巅顶痛,还吐唾沫,口水特别多,这些口水都是肝里的寒水,通过嗓子涌出来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猪苓汤与黄连阿胶汤为何经常合用
(十六)不寐
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四十二节 黄连阿胶汤
失眠鸡蛋黄  对应睡不着觉,降心火,生心阴助安神,黄连阿胶汤
刘渡舟:抓主证,使用经方的治例
“阿胶”本身并不补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