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27​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方义:此治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兼补中之方。

主治:

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其症发热恶寒,脉沉微,不喜冷性饮食。但病程略长,病势稍缓,或没有头痛,且身体没有显著虚弱症状。

药品:

麻黄一钱至钱半 附子一钱至钱半 炙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水一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禁忌症:

喜冷性饮食者,不可服,须防阴虚血虚兼受寒邪之病。

体有显著虚弱症状者,不可服,须防阳虚气虚兼受寒邪之病。

用药大意:

麻黄散表寒,附子温里寒,炙草补中,对于表里皆寒证,时日稍缓者,用之相宜。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治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兼有头痛,病在开始时,体力没有显著衰弱之方。

(2)理阴煎或大温中饮:此治阴虚血虚兼感寒邪之方。

按:阳虚须加附子。

(3)补阴益气煎:此治血虚气虚兼感寒邪之方。

(4)麻黄汤(《千金翼方》卷十九方):此治风湿水疾,身体面目肿,不仁而重。皮水用之良。

谭杰中论述:

    麻黄附子甘草汤

    然后呢,我们看了"麻附辛"之后,再来看一下"麻附甘"。其实也不见得要称之为"麻附甘",在《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方子就叫作麻黄附子汤,这样就好了。

    那这个麻黄附子甘草汤啊,说起来,在理解上面,就更不容易了。在《伤寒》来讲,如果你是治感冒的话啊,到底这辈子有没有机会用到这个麻附甘啊?那好像我们在临床上,用麻附辛很容易顺手,养成习惯之后,这类的感冒大概到那个调调,用麻附辛就医好了。所以以临床的出招率来讲的话,好像治感冒,麻附辛的使用率是麻附甘的八十倍。这样子的话,治感冒来讲,麻附甘就让人很没力是不是,就觉得好像不是会用得到的药。

    不过,以药理来讲,我们姑且扯一扯;我只能说"扯一扯",因为这不一定是张仲景之所以立这个方的原因哦。就是说,细辛这味药很奇怪,麻附辛这个方子哦,如果这个人是冠心病的患者,用了麻附辛呢,会引发心绞痛。也就是细辛这个药不晓得到底有什么作用,是不是说细辛其实也会引心的气下到小肠还是怎么样,就是用了细辛心会更虚一点。所以如果那个人的病已经拖过一个病程之后,有细辛反而会伤他的心阳。所以就要去掉细辛,感觉会比较好一点,临床上"麻附辛"在这类事情上是有碰过壁的,姑且知道一下,但是我不敢是绝对是正确的理由。

    【11.22】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那么麻黄附子甘草汤啊,条文写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这样,跟前面一条相比的话,就好像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病刚得到的那一瞬间,你觉得不对劲的时候用的方子。而你已经得了之后,我想各位同学,也不是同学,有些人是生了病也不急着买药的,对不对?──拖着拖着,可能就过了两三天了。拖两三天之后,这个人身体可能会变得更虚弱一点点;你遇到一个麻附辛证的患者,但他的体力已经比刚得病的时候要更差了。这个时候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会比较温和一些些;就是把细辛拿掉、换成甘草下去,这个汤就比较温和一点。

    可是呢,临床上又遇到另外一个讨厌的事情了,就是照理说一个药如果是"汗解",是比较会让人虚的;"尿解"比较不会让人虚,因为尿解的"气化"比较完整,就是尿解没有那么伤阳气。通常在临床上会遇到的比较讨厌的问题就是:麻附甘吃下去,反而比较容易出汗;而麻附辛吃了不太出汗,多半是尿解,有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为什么比较虚的人用麻附甘比较好?细辛跟甘草的差异到底在哪里?我倒是不敢讲。通常就是,那个人如果本来就有心脏病,我们在用麻附辛的时候就会退开,然后用麻附甘,临床上是这样子在用。

    另外一点呢,麻附甘这个方啊,它在杂病里头也有用的,而杂病里头用麻附甘是怎么样用?在我们的桂林本是在14.60条:

    【14.60】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金匮.水气病14-26】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他就说当一个人开始水肿的时候水肿你可以说是急性肾炎什么什么,我们姑且不论。但是以中医的辨证来讲,可能那种急性的、忽然来的水肿,我们都算"感冒";就是邪气干扰了你的肾脏,就这样子。那么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肾脏里面这个寒邪发出去,然后补肾阳,就这样。西医整个对于肾炎的认识框架,其实在经方派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解释。

    那他就说,如果你的脉比较浮的话,那你的病是属于太阳的病;脉比较沉的,那就是少阴的。那从少阴的区块把邪气发出来,那你这个肾脏炎、水肿就可以医好,就这样子来解释这个事情。

    那我们桂林本用的这个麻附甘哦,它的剂量跟《伤寒》的麻附甘是一样的,但是呢,《金匮要略》的这个麻黄附子汤啊,不一样。《金匮要略》的麻黄附子汤是麻黄用到"三两",如果你是要用《金匮要略》的麻附甘来退水肿的话,当然你要加个辨证点就是:一、脉是沉的。二是、通常会"发汗而好"的水肿,都是上焦水肿,是从脸先开始肿的。头脸先开始肿的那种水肿,而脉又是沉的,就用麻附甘。那吃了麻附甘之后的疗效又是怎样呢?那个人会先出一些汗,接下来就一直尿,也就是一半汗解、一半尿解的状态。

    那么,肾阳虚受风邪,而造成肾脏泌尿机能病变的麻附甘的医案,像清朝《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他有一个医案是说:他遇到一个医生治疗水肿,是麻黄只放八分,附子放一钱,因为他怕病人虚,所以附子放得比麻黄多;又怕药太猛,所以甘草放一钱两分,又比这两个药都多,结果那个病人吃了一点效都没有。当然如果你现在要我开麻黄放八分,附子放一钱,我想加十倍大概会有效吧,我的想法是这样子。但在那个温病学比较流行的时代,《伤寒》的药他们都觉得有点太过量,那样子的感觉。结果吴鞠通他怎么开啊?他就说:麻黄我就给他开二两,让麻黄出头比附子多;然后附子比麻黄少四钱,开一两六;然后甘草又要比附子少,那甘草开一两二,把它分十次喝。其实他开的量也不重的哦,煮出来的药分十次喝,喝了一次,水就退了。他就说:"看吧,这个药哦,要退水肿的时候,你汗要发得出来。你汗发不出来的话,那个邪气没有出路,反而不好医。"这是一个参考,以他的医案做为借镜的话,就认为说,治疗水肿的时候,你既然用到麻黄剂哦,发一点点汗反而比较容易有效,不一定要要求完全从尿解。当然,你说这个人急性肾炎,如果水肿,他脉浮紧、人怕冷、裹棉被,那用麻黄汤嘛,对不对?如果有汗就用桂枝附子汤,就照《伤寒》医,因为像桂枝附子汤证也有"小便不利"哦,对不对?这种东西,挂到少阴的太阳病,很多都跟肾的泌尿机能是有关系的,所以这个基本的常识上面有所认识的话,有些是你去看医生也很难搞的病哦,在家里面随手就可以医得好,这也是学经方蛮爽快的一件事情。这个东西你如果去西医院检查也是大病一场嘛是不是,但是这个感冒照《伤寒论》医,整件事情就忽然变小事啦,是不是,这样也还不错啊,有学到有赚到。因为这种病你不要说一辈子得不到,有时候这个季节这个感冒刚好就是这种病毒,你就是一感冒就小便小不出来,就还是有。所以这个方子即使今天、明天用不到,我想它的思路还是蛮简单的,理解了以后,就可以不要再忘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少阴篇讲记(六)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正表达
心脏病人的感冒
麻黄附子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麻附细加真武汤加薏仁汤治疗四肢疼痛麻木】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一期)11.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