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文学TOP10中,《包法利夫人》是阅读性价比最高的
userphoto

2022.12.16 河南

关注

有一天,朋友来拜访福楼拜,发现他坐在门前嚎啕大哭,朋友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包法利夫人死了。当朋友最终弄清楚包法利夫人是谁后,笑着说,你就是作者,你可以不让她死。福楼拜说,她非死不可,她已经活不下去了,无论如何我都改变不了她的结局。

《包法利夫人》,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女主角艾玛(包法利夫人)婚后出轨的故事。自1857年问世之后,迅速成为经典。至今,全球各大权威文学作品排行榜中,《包法利夫人》都稳居前十,与《追忆似水年华》并称为法国文学双壁。

不清楚如今中学教育的风尚,在90年代末0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都在鼓励中学生阅读世界名著,新华书店里整整几面墙塞满了统一版面但不同名字的著作,每个班级中总是流传着几本《简爱》《茶花女》《巴黎圣母院》,坦白讲,相比较阅读几本入门级名著的好处,将《包法利夫人》《神曲》《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统统冠以“世界名著”的称谓,不加甄别的塞给中学生,不仅高估了孩子们的理解力,还间接扼杀阅读兴趣。还有翻译文本所带来的中文语感退化,再叠加缺乏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让中学生读世界名著,明显弊大于利,还不如不读。我就是受害者之一,高中之后对阅读西方小说有了心理障碍,直到这两年才重新捡起来。

有许多书评提到,这本书描绘了拿破仑三世时期庸俗粗鄙的社会习气,反映了资产阶级兴起与传统封建贵族制度的冲突。我对这些陈词滥调深恶痛绝,不知是“阶级史观”的遗留,还是“一切皆史”的传统文化,专家们总要赋予一本小说以社会政治意义,一股令人作呕的阅读理解味儿。

一部小说能够成为传世经典,永远都是依靠超越时空的人性。

艾玛出生乡下富农家庭,天生一副好模样,在修道院学习期间,接触了大量“浪漫文学”,对未来人生期望很高,想要经历跌宕起伏的爱情。她最终嫁给了夏尔——一位乡村医生,这是她在可选范围内的最佳丈夫,有社会地位、有财产、爱她并对她百依百顺。艾玛难以抑制自己对城堡庄园、巴黎舞会、英俊情郎、浪迹天涯的渴望,可夏尔能给她的,只有平凡庸俗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所以她出轨了。

人类的心理是这样的,在恩怨上一定要能量守恒,常见的民间故事里,要先有丈夫冷落虐待,后有妻子出轨报复,这才理所应当。可福楼拜偏偏不,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夏尔简直就是一个完美丈夫,他虽然其貌不扬、医术不精还不求上进,可他善良、正直、大方、很爱艾玛。福楼拜写道:

可是现在,他心爱的这个美人,一辈子都是他的了。对他说来,宇宙的范围并不比她的丝绸衬裙大;他怪自己:爱她哪能有个够?怎能不回去再看看她?于是他赶快回家,跑上楼梯,心跳得厉害。艾玛正在房里梳妆;他不声不响溜到她后面,吻她的背,她吓得叫了起来。

这种“能量不守恒”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艾玛的行为,她为什么要出轨?

人们大可以鄙视她不守妇道、水性杨花、自作自受。但如果认真读完,几乎人人都会理解和共情艾玛,福楼拜就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我就是包法利夫人。我们来抽象总结一下艾玛的行为:对超越自身阶层的东西有极强的向往,做过放弃幻想回归正常生活的尝试,结果失败了,在心中的熊熊烈焰的驱使下,去追寻自己向往的生活,最终难以驾驭和承受,落得惨烈的结局。

这就是《包法利夫人》一百多年来,触动无数人的内核,把艾玛对浪漫爱情的向往类比成其他东西,比如成功、真理、道德、信仰等等,整个情感旅程都是相通的。《包法利夫人》实质上就变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之死。现代社会中,“理想”有着最褒义的感情色彩,“人应该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不懈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理想”,哪怕是如今各类自嘲解构的语境之下,大概也没人认为这些话是毒鸡汤。

可是,我们稍微深入一步,“理想”就显现出它的自我矛盾。我本就拥有或应得的东西,不会成为理想,理想是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可是“艰苦努力”到底算本来命运的一部分,还是“逆天改命”之后的结果,这根本无法判定。换句话说,在逻辑上,已经拥有的肯定不是理想,理想是永远都得不到的东西。顾长卫有部电影《立春》,就更为尖锐的指出这一问题。

西方小说的文笔有个发展的趋势,从浪漫华丽逐步演变为精准平实,《包法利夫人》恰好位于中间,比如这一段:

第二天,夏尔走到花棚下,坐在长凳上。阳光从格子里照进来;葡萄叶在沙地上画下了阴影,茉莉花散发出芳香,天空是蔚蓝的,斑蝥围着百合花嗡嗡叫,夏尔仿佛返老还童,忧伤的心里泛滥着朦胧的春情,简直压得他喘不出气来。

这段引文是许渊冲翻译的版本,在阅读时我总想起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这就是她梦想中,想要从我们作文中看到的风格。现代汉语的发展是个渐进又迅猛的过程,民国时期的小说,比如《边城》《倾城之恋》《京华烟云》,都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古汉语底蕴;到80年代以后的作家们,文学启蒙书大都是西方名著,彼此的师承不同,有的人喜欢巴尔扎克、雨果,有的人模仿卡夫卡、海明威,导致现代文学呈现华丽与平实混杂的风格,而这恰恰与《包法利夫人》的文笔很相像,所以,这本书读起来很“熟悉”。

福楼拜用近5年的时间,写就了这本书。《包法利夫人》全文28万字,在对小说反复增删修改的强度上,福楼拜和曹雪芹是一样的。有个故事是说,福楼拜用一上午的时间写了一个逗号,又用一下午的时间把逗号抹掉了。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在读书上,像一个奸商,追求极致性价比。在人类文学排名靠前的书中,《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城堡》又太难懂,相比之下,《包法利夫人》从阅读门槛、阅读时长、审美价值等各方面,是性价比最高的文学名著,一星期的时间,投入绝对值得。

每一个写作之人,都应该读《包法利夫人》。我是被这句话吸引来读的,读完之后,我又要将这句话重复给其他人。对写作的认知,在阅读前后,产生巨大的提升,而上一次有此种感觉,还是读《红楼梦》。

任何理想都自带残忍的味道,但总有人不愿意用平稳来交换。狂妄与自虐,这就是亚当夏娃摘下的苹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现实与浪漫的尖锐对抗
《包法利夫人》:无聊现实与必死困局(全本)
纳博科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多声部”与“马的主题”;苏童“文学课”
苏童:谈谈《包法利夫人》| 大家
名著阅读 | 《包法利夫人》最经典的十句话
如何评价《包法利夫人》这本名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