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若玫瑰,艳如芳草:苏菲·玛索的电影之夜

香若玫瑰,艳如芳草:苏菲·玛索的电影之夜

(2012-11-23 11:43:42)



当我们想起塞纳河畔的法国时,最先浮现脑海的画面是什么?是唯美壮观的埃菲尔铁塔?是迷迭诱人的香奈儿?是甘醇可口的葡萄酒?还是抽象高雅的西洋名画?这些都是营造法式浪漫的必备要件,但唯独落下一样调剂品,与其说是芳香四溢的玫瑰,不如说是如玫瑰般芬芳娇艳的法国女人。不能少一枚胸针,即使在轻松时刻,也要打扮的漂漂亮亮,这是法国女人的金科玉律。一颦一笑都展现与生俱来的华丽和高贵,既有清纯典雅的皇室风范,也有性感野性的万种风情,法国女人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刻把最迷人的一面投射,而她们的倩影也通过法国电影走进东方国度,令无数观众迷恋和向往。

闻香识女人,法国电影这片幽香福地同样孕育了许多美丽、性感、知性与独立的女性形象。《罗丹的情人》里高傲脱俗的伊莎贝尔?阿佳妮,《新桥恋人》里神秘专注的朱丽叶?比诺什,还有《天使爱美丽》里寂寞封闭的奥黛丽?塔图,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至爱”的苏菲·玛索。这位集清纯和妩媚于一身的法国影后,拥有东方女子的娇羞腼腆和西方女子的性感冰艳,浑身焕发着仿佛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与知性的光芒,她的美丽从那双清澄忧郁的大眼睛里一览无遗。那种赏心悦目的美自然而纯真,不同于美国女郎那般性感撩人,也不像英国丽人那般端庄典雅,苏菲·玛索即使在表现女人的野性挑逗时也绝不会让人心生猥亵之意,反而觉得俏皮可爱。

 

《初吻》:青春的烦恼

 

《初吻》是苏菲·玛索的电影处女作,也是她的代表作。虽然那时只有14岁,但是小苏菲将少女的早熟和敏感在这部电影里表露无遗。1980年,法国新锐导演克劳德·皮诺托开始将镜头对准青少年的成长,决定拍摄《初吻》,但由于女主角的形象要求既稚嫩又略带叛逆,这样的年轻小演员为数不多,因此迟迟未能开机。所幸的是,克劳德·皮诺托终于在最后寻找到了他的千里马,苏菲·玛索的出现让影片中的薇卡成为法国少男少女争先追捧的偶像。初入电影界的苏菲·玛索196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就读高中时因为一次打工的机会,被广告商看中,成为七百名应征者中的幸运儿,获得出演《初吻》的契机,从此也开始了她美好的电影之路。

14岁,每个女孩只有一次的青春,刚刚步入叛逆期的孩子,总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小秘密,那是父母都无法碰触和理解的隐秘地带。《初吻》中的薇卡正值情窦初开,然而父母感情的破裂,让她觉得饱受忽略,于是开始把缺失的爱转移到对异性情感的渴望。在同学的生日会上,薇卡结识了英俊的高年级男生玛菲,第一次沉溺在初恋的美好同时也经历了爱情的伤害。初吻过后,爱情还能够保鲜吗?任何企图怀着猎奇心理观看这部影片的人,都无法真正体会到背后那段青春期的诗。毕竟“初吻”不是主题,在这里,它更多是一个时间名词,代指初吻只有年轻人才值得拥有。懵懂的爱恋、早熟的烦恼、随性的青春才是《初吻》最想传达给青少年的主题,少女性意识的苏醒,对异性好奇又不敢接近的心理,生动地将孩子们初恋时的陶醉和迷失刻画地惟妙惟肖,不仅如此,父母的忐忑与思考也是影片陈述的重点,犹记得深夜家长们开着车在派对楼下焦急等待第一次参加晚会的孩子,还在电话亭排起长队打电话探听情况的场景,那是父母与孩子在隔阂拉大时必然存在的摩擦和冲突。叛逆与反叛逆,貌似已经成为青春年岁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好在影片里还塑造了一个开明风趣的外曾祖母形象,她随时倾听薇卡的烦恼,分享她的秘密心情,或许观众能从出彩的祖孙关系上找到密切亲子交流的门道。

《初吻》的节奏沉稳静谧,宛如镜头安静俯览巴黎,流线越过清淡的雾驻足在精致的法式建筑上,和煦的阳光散发清新香醇的法兰西之风令人着迷。此时课堂上的苏菲,身着中性的学生装,扎着两条小辫,用铅笔支着下巴,翘着头心不在焉的样子,那张纯真梦幻的脸成为花季少女印刻的标本。苏菲的14岁,已然透出成长中小女人的魅力和任性的小性感,正如主题歌Reality那样婉转柔美又掺杂几分彷徨和忧郁。也许初登银屏的苏菲还没有成熟的演技和鲜明的个性,但她亲切自然的表演,如春风般滋润全法国乃至欧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法兰西之吻”,而她也凭借薇卡的角色,延续了《初吻2》,为自己的青春写下美丽的注脚。这一切,让人哪怕到现在也仍旧贪恋30年前那个可爱夺目的小苏菲,正如贪恋自己逝去的青春一样。

 

《芳芳》 :性感的天使

    

《芳芳》是我第一部接触苏菲·玛索的影片,虽然已经是一部很老的片子,电影画面和色彩也有点泛黄,但剧中的苏菲依旧那么美艳动人。一男一女的头部剪影,各自嚼着绳子的一端,时而靠拢或分开,中间的一把剪刀仿佛不小心就会剪断情丝。这是《芳芳》的电影海报,从男女的欲拒还迎,亦真亦幻,可以大概看出影片的中心就是表现两性爱情中的闪避和患得患失。“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一天一天爱下去。”一个英俊带点诗人气息的男人,在巴黎街头狂奔,大风掀起他身上的灰色长袍,但也阻挡不住他要追赶车上的心爱女人,甚至比巴士还先到达车站。车停了,他却没有上去。“因为我觉察到,五年后,我再也不会去追赶。”男人隔着一堵玻璃镜对芳芳说,就像他很爱很爱她,却不敢走进她的生活。

几乎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芳芳,一个迷人性感的天使。芳芳,作为香水制作专家的孙女,一直没有约束地长大,身着短裤马靴,栗色的头发挽成蓬松的辫子,坦白率真,敢爱敢爱。因此,在芳芳初识亚历时,就直率地带他去自己的私人珍藏地,因为她知道亚历对自己也有意思,但她忽略那个男人面对已有同居五年的女友唯唯诺诺,迟迟不愿意跨过那面镜。于是,亚历只能作出“永远追求芳芳,但不涉及肉欲,而且也不让芳芳感觉到”的决定,这种柏拉图式的恋爱并非芳芳需要的实在恋情。她只好一路披荆斩棘,帮亚历解开精神枷锁,最后芳芳打破那面镜子,不仅释放了亚历的欲望,也让他看清了爱芳芳的心。影片中的男主角亚历仿佛是忠于世俗的代表,他拥有未婚妻洛丽的同时也爱着芳芳,把灵魂和肉体做了一个果断的分割,正如歌德在《浮士德》里说的那样:“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可以说洛丽和芳芳就是这两种对立的精神,亚历无法背叛洛丽肉体上的相爱,却也永远抵挡不住内心对芳芳的爱慕。相比之下,芳芳就像一个天使,不仅有着美丽的容颜,更有落落大方的爱恨。镜头中的苏菲清纯而性感,忧郁而率性,灿烂妩媚的笑容,美丽深邃的眼睛让观众确信:苏菲,就是芳芳,芳芳也就是苏菲。

影片吸引我的还有那精心炮制的法式浪漫。男女主人公在地下车库模仿1813年维也纳的晚会;在豪华别墅里享受两人的烛光晚餐;在早晨的海滩上共浴柔和的阳光;在玻璃镜两边深切的心灵倾诉,让人沉醉在只属于爱情的纯粹和浪漫。无可否认,法国电影的浪漫贯穿于每个细节,在人心里唤起的不是故事、不是风景、不是音乐,而是娇柔敏感的想象神经,渗进每个观众的爱情记忆体。

 

《安娜·卡列尼娜》 :爱比恋更冷

 

随着演技的逐渐成熟,苏菲·玛索开始挑战鸿篇巨制的影片,《安娜·卡列尼娜》便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部。这部改编自托尔斯泰原著的同名电影,曾经历了多个版本,但我认为最能将安娜的神韵展现地活色生香莫过于苏菲了。依旧清晰地记得苏菲在倒向铁轨的瞬间,那双忧伤迷离充满绝望的眼睛,那是以一种多么残忍的方式埋葬了爱情,曾经的几许情深只能留作独角痴情。爱比恋更冷,这是电影的另一个译名,爱也保有一种温度,当爱情燃烧到极点只能幻灭成灰烬。

如果没有遇见他,或许安娜的生活还是永远的晚礼服、花朵和发饰。安娜,拥有着绝世的美貌和上流的身份,却跟随着一个大她20岁的丈夫过着冷冰冰的婚姻生活。渥伦斯,一个风流倜傥的年轻上校,在公爵的舞会上对安娜深深着迷,在他们跳舞的那一刻,安娜在渥伦斯坚实有力的拥抱中感受到了久违的青春。强烈的占有欲在他们身边蔓延,渥伦斯跟着安娜去了彼得堡,参加了所有有安娜在的社交活动,当他知道安娜的丈夫是一个其貌平平的老头时,心中的嫉妒越发燃烧。起初安娜还顾虑自己有夫之妇的身份,勉强压抑情感,直到后来每个夜里,她都回想起渥伦斯带来的温柔和温情,此时的炽热情感已经让他们骑虎难下,终于他们还是突破了道德的约束,过起貌似夫妻的生活。但当一切甜言蜜语都封上舆论的利器,爱情也降到了冰点,渥伦斯回到过去奢华放荡的生活,安娜也只能独自承受冷淡和寂寞。爱情已经耗尽,留下只是一具冰冷的躯体和无尽追悔的心。

安娜悲剧的一生在苏菲的演绎下灵气十足,尤其是她生动得面部特写。精细到眉宇和嘴角都散发一种令人心悸的哀伤,苏菲的美已经与戏中的安娜融为一体,那么真实,那么动人。虽然苏菲版本的安娜也引来许多学院派的争议,认为与原著形象略有出入,但我认为苏菲和安娜身上共有的那份青春和倔强,让托翁笔下的安娜更加富有人性和魅力,也为安娜悲惨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

 

《不惑之年》 :梦想的信差

 

正如片名一样,这部2010年上映的影片是已过不惑之年的苏菲·玛索再次独挑大梁之作。这时的她虽然已经有无情的鱼尾纹爬上眼角,但举手投足间仍能感觉到知性和稳重之美。不同于早期作品的谈情说爱,越发成熟的苏菲不希望观众只记住她性感可爱的一面,也开始走知性女人的路线。《不惑之年》正是她用丰富的人生经历书写的梦想之歌,这部影片的拍摄风格继承了《两小无猜》的浪漫与轻松,法国新锐商业片导演杨·塞谬尔带领苏菲·玛索需找童年时的自己,也开启小时候的梦想。一个七岁女孩帮助一个40岁女人选择一个真实的生活,这是《不惑之年》里最简单精准的概括。

“亲爱的我:今天,我7岁生日,特别写封信给你,提醒你要记住,7岁时说过的承诺和我对将来的梦想……”玛格列特,一个穿着精干西装和剪上清爽短发的女强人,每天以分钟计算着生活,在40岁生日那天意外收到来自老家的包裹,竟然是7岁那年她特意写给自己的信。这些小女孩的玩意让玛格列特感觉到厌恶,这些信勾起了她童年时候不愉快的回忆。玛格丽特,这是妈妈以最喜欢的花起的名字,希望这个女孩花一般成长。的确,7岁时的玛格丽特拥有数不尽多彩的梦想,她梦想救济非洲饥饿的儿童,梦想收养大猩猩,梦想成为印度公主,梦想作为结婚蛋糕师,但这一切最终都毁在父亲离家出走,母亲穷困潦倒的梦魇里。成年后的她奋发图强,用尽各种欺骗的手段进入上流社会,坐拥大量财富和名誉,却迷失了自己,丢掉了那个如花的名字,以玛格列特的身份生活着。直到那些童年的信件逼迫她面对现实的自己,终于玛格列特去看了15年未见的弟弟,重遇了孩童时期一起过家家的“挖洞人”菲利贝尔,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当她最后灰头土脸地去挖掘自己的“宝藏”时,她哭了,这是一个7岁女孩迟来三十二年的愿望,而我也感动了,庆幸她能够在有生之年找回自己,实现梦想。

而我们那些童年的梦想呢?是不是也随着成长渐渐遗忘,那些对朋友的承诺,对初恋的期许,对梦想的执着,会不会在生活的压力和挫折前消磨殆尽。影片里的女主角是幸运的,她托付了一个信守承诺的公证人,辗转多年把信件依时送达,也有丈夫的支持,朋友的鼓励,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更多的平凡大众,却如《老男孩》里唱的:“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只能与曾经的梦想失之交臂。如此高度的人生课题,虽然题材老套,但在苏菲·玛索充满本真和不凡气质的演绎下,观众仿佛看到40年后的我们,或许也会想起尽早给以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这便是法国电影的魅力,它能给人蜻蜓点水的小浪漫,也能给人以撼动心灵的震撼。

 

结语

 

苏菲·玛索,这个在法国电影界殿堂级的女神,她的魅力是永远铭心的,让向来对西方女性无感的我也为之倾倒。苏菲的轮廓算不上完美,容貌也算不上惊艳,或许身材也算不上火辣,但就是那种独有的法兰西情调,犹如香水般越品越浓。十几岁的她青涩可爱,二十岁的她高贵典雅,三十岁的她还多了几分冷艳和神秘,哪怕已经四十岁,她的和善优雅依旧让人留恋。重温苏菲·玛索,以前观影的许多记忆又回来了,原来她是《勇敢的心》里那个外表高贵美丽内心却孤独无助的法兰西公主,是《心动的感觉》里那个单纯干净的卷发女子,是《云上的日子》里那个被欲望扭曲跌落云端的少女,也是《超级女特工》里那个冷艳果敢毒辣的女特工,更是《不准回头》里那个依旧性感撩人的中年女子。不得不说,原来苏菲·玛索已经占据了我大半部分的法国影单,她伴着我开启了一趟法国电影之旅,而我也通过电影伴着她从清纯到不惑。也许岁月侵人,苏菲·玛索也会慢慢老去,但她最美的时光,最美的倩影必定长久流芳,而我们都曾有幸拥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菲·玛索合集(24部)
不卡影院——《苏菲·玛索》个人资料
苏菲·玛索,永远美如初恋的法兰西玫瑰
苏菲玛索:一朵盛开的法兰西玫瑰
豆瓣8.1分!四分钟看完法国电影《芳芳》|苏菲·玛索主演
苏菲·玛索凭借这电影,成为法兰西玫瑰,颜值美的要一帧一帧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