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楹联】一副“失对”的对联 ■诸荣会




一副“失对”的对联


■诸荣会


  上海朵云轩藏有康有为行书五言联“追颉羲槎杪,扶和日汲高”(如图),围绕此联,多有质疑:

  一是此联书法似过于荒疏草率,面目与多数康氏书作明显有异:“败笔”过多,几乎所有的撇画都写得浮滑,整幅作品露锋、破锋、渴笔太多;下联末字“高”写成草书——康氏对联书法中是极少写草字的。

  二是联语似乎失对。除上联的“追”与下联的“扶”二字能对上外,其他字似乎都不对仗。如果对中国传统联语更熟悉一点,倒不难由此联联想到一副古联:“追颉天槎杪,扶羲日汲高。”于是有人推测,像康有为这样的大家,如何会抄录传统联语错得如此离谱呢?

  无论就书法论还是就联语论,将此联视为康氏真迹似可存疑。

  首先,就康氏书法来说,不说康有为的许多应酬之作中败笔、失误是常事,即使是他的“杰作”中,失误和败笔也是常有的。因此,潘伯鹰先生曾形容康氏书法“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此话并非全为污蔑。此联中的“追、颉、和”等字,写得相当精彩,是典型的“康体”风格。所以说,不能以几个字,甚至多数字写得“好”与“不好”来断定是否是康氏真迹,因为“好”“不好”与“真”“不真”是两回事。

  其次,此联并非康氏对古联的抄录,而是对古联的隐括。康氏隐括此联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搜遍现有资料,发现至今没有人进行过解读和翻译。究其原因,或许是大家都觉得它读不“通”而都没有细读吧。

  其实,此联并非康有为抄录的笔误,也非隐括得文理不通,要读“通”此联,需要联系康氏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和书法艺术观。

  众所周知,康有为虽是一位书法家和书论家,但他首先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最大抱负和理想并不在书法上,而在于改良社会。他的社会改良最基本主张是什么呢?便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推行资本主义,具体一点,就是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让“戊戌变法”的主张成为现实。了解这一点,或许便不难理解,康有为为何要另外隐括一联了:古联语与他以论书为名求议政之实的一贯作派不合,更何况古联语上、下联都在论书,有“合掌”之嫌。于是,他便将古联语上、下联的论书内容合并在上联中,而下联则表达他的政治主张,即学习日本以改变中国的现状和提高中国的地位。因此,下联中的“和”“日”二字,应是“大和”“日本”的意思,但有生造词语之嫌,可临时勉强一用。

康有为书迹


微商城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对联趣谈
联类例举——嘲讽联
最离奇的对联:无情对4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康有为“圣人”名不虚
精联妙语
江海晚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