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获得诺贝尔奖的家庭,到底有什么隐秘的共同点?

文、金雀儿

随着“十一国庆”黄金周的临近,2018年 “诺奖月”又近在眼前。相信又会有一批“天才”走入我们的视线,但是,他们真的是生来不凡吗?

 

根据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的成长经历来看,这些成功人士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背景。很多成功人士的父母大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小商贩,甚至是不识字的人。

 

大多数人习惯艳羡成功者,而忽略成功者背后的家庭教育和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坚毅,毕竟,家庭教育对于好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也是决定孩子一生走向的重要因素。

 

那么,是什么使这些获奖者最后超越了自己的家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康、能力出众的社会精英?所有成功家教的背后是不是有某些相同的因素?是不是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值得我们去借鉴深思?

 

今天,布谷听听就带大家了解下,曾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背后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各位家长共勉!

 

特别提示:根据诺奖官网消息,今年诺贝尔奖提前了,2018年诺贝尔奖将从10月1日起陆续揭晓。在本文末,会给大家透露下各奖项具体的揭晓时间哦~



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屠哟哟【中国】

2015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爸爸相信你,加油,

你会成功的!”


屠呦呦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爸爸是一位开堂坐诊的大夫,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爱上医学。她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但并不是家人所期待的中医,而是当时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这个决定让爸爸有些意外:“呦呦,你选这个专业,那你积累的这么多中医知识,不都白费了吗?”


但是屠呦呦却认为只有生药学专业才最可能系统地探索中医药领域。


爸爸思量了一会儿,说:“我原以为,也只希望你长大了做好一个医生。没想到,你比我有更大的抱负!爸爸相信你,加油,你会成功的!”


布谷听听寄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特别爱干涉孩子的选择,一切都想掌控在自己手里,并自作聪明地认为,我们在为孩子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也是在帮助不懂事的孩子选择自己的未来。但是孩子的未来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怎么可能完全受你的掌控,去按你特定的路线走呢?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开明的,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从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


很多家长自认为自己高明,孩子什么都不懂,于是就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孩子没有了选择权,也就没有了生活动力,安心窝在家长给他们筑好的巢里。这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好事情,毕竟孩子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家长不过是阶梯或者是孩子的拐杖而已。


孩子的未来有各种的选择,他有他的惊喜,有他独特的人生道路,家长们只需要对未来有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好!

 

即使孩子犯错,我们也要在一旁等待,等待孩子启动自愈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我辨别能力、从错误当中还原的能力,这样,孩子才一生受益无穷!




宽容是一种情怀,需要从小培养


莫言 【中国】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儿子,那个打我的人,

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莫言的母亲没读过书,不识字,但乐观、善良、坚强,明晓事理。童年的莫言有一次跟母亲去属于集体的庄稼地里捡麦穗。守田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跑不快,被捉住了,守田人扇了她一个耳光,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母亲的嘴角流血,无望地坐在地上。


多年之后,那个守田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遇。莫言想冲上去找他报仇,却被母亲拉住了。她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布谷听听寄语:


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胸怀!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傅雷家书》中是这样教导孩子的: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拥有宽广的胸怀,是家长必须给孩子上的一课,看,莫言的妈妈也是这样做的!不在别人的错误上浪费情感和时间,也不因怨恨让自己的灵魂变得丑恶。


宽容是一种善良,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一种境界。而情怀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莫言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文学作家,从小就深受母亲的影响。


另外,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玩是一门学问,会玩则是一种能力


朱棣文【美国】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玩是天性,孩子有权利玩。”


朱棣文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辈出的家庭之中,小时候,朱棣文是一个干什么都很专注的孩子,还特别贪玩,妈妈却允许孩子们这样做,说这样玩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和胆量,甚至“纵容”孩子去玩


她认为:“玩是天性,孩子有权利玩。”后来,因为这些“玩”的经验,启发了他对科学的思考 。


对于这样的玩法,朱棣文说:“更重要的是,我从小就养成了自己动手做事的习惯,也让我的双手更灵巧。”这种从小就会玩的能力,也大大诱发和调动了朱棣文大脑的活动,使朱棣文的空间感觉加大,这种结果是无价的,直到朱棣文最后成为科学家。


布谷听听寄语:

 

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育儿理念:那就是让孩子学会“玩”。有的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学好书本,不让孩子去“玩”。 但你可能不知道,让孩子学会玩,才是最好的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孩子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个小孩子,本来就是活泼的,会笑、会跳、会跑、会玩耍、会调皮。玩就是他们的天性啊!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玩物丧志,耽误学业,但还记得马云提出的观点吗?要让孩子自由去玩耍!如果不让孩子玩,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只能体验。


玩,既是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是孩子学习重要途径。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会试着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发现的疑问,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用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我们现在养育孩子有时太精细和“超现实”了,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监控孩子玩耍的过程,但整个玩耍的时间应当是由孩子自己作主,玩耍也应该没有明显的计划性。


让孩子学会玩耍吧,玩都不会的孩子,还能会什么?




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才第一位的


丁肇中【美国】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没有什么意义”


丁肇中的母亲是儿童心理学教授,父亲是研究土木工程学的,他们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母亲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并将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孩子。


虽然母亲教给他知识,可是从不要求他考100分,她说:“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


这一点,对丁肇中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布谷听听寄语: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的成绩牵动着父母的心弦,也成了家庭和谐的晴雨表。


家长为何狂热追求好成绩?一般有两种情况:成绩好,考上好大学,有好工作好前途;成绩差,考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有差工作(或失业)差前途。实际上,大多数分数低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前途并不差。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曾是差生问题儿童,可是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


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好成绩,孩子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爱好,没有健康的心理,这种成绩又有何用?孩子的成长才是第一位的。


家长要智慧看待孩子的分数,要看的是他分数里的空间、肯定他为现在的分数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是一串干巴巴的数字。


当然,在向孩子要分数的同时,也要客观的分析孩子自身的实力,以及他的兴趣爱好,帮他制订合理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只有人格独立,才能收获尊重与爱


绮瑞娜·居里【法国】

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格独立。”


被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妈妈。绮瑞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的人生同样成功,这都源自居里夫人对女儿严格的家教。


有一次,绮丽娜对妈妈说话无礼貌,妈妈生气了。为了警告她,整整两天没有同女儿说话,绮丽娜终生难忘。


她和她丈夫比埃尔·居里最初亲手提炼成的一公分镭,价值一百万法郎,可标得上是百万富翁,并且可以将这笔可观的财产分给女儿。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毫不犹豫地将一公分镭赠给了实验室。


她对女儿说:“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任何人不应该拿它发财致富,享受荣华富贵!”


居里夫人曾对女儿说:“有几件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热爱工作,不热中钱财,以及人格独立。这种独立,使我们在任何环境之下,知道如何处理一切,不依靠别人帮助。”


布谷听听寄语:


父母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要说家庭富裕,很少有人能堪比居里夫人,但她对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享尽荣华富贵,理所应当做“富二代”。她从小就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


现在的中国孩子上学,家长都是车接车送,甚至连书包都替孩子背;孩子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用干,最大的劳动怕是用手指滑滑手机,开开电视遥控器,真是想想就可怕。


再来看看下面这些发达国家,他们都要求孩子去独立面对挫折:


美国父母舍得让孩子一分钱不带,学会独立和如何谋生;


瑞士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学一门语言,甘愿让孩子从小到双语区做保姆;


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承担相应的家务,例如为全家人擦皮鞋。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也一再强调:“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是个获满分的家长,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温室中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只有让孩子独立面对一切,才能让孩子真正扛住世界。也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收获更多尊重与爱。



别让我们的否定,

扼制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尼尔斯·玻尔【丹麦】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让他自己来吧,

他知道该怎么干。”


玻尔在童年时代,是一个行动缓慢但做事专心的孩子。玻尔的爸爸在一所大学任教,常常约一些同事到家里聚会,也有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以及外国人加入进来。玻尔被允许坐在一边旁听。这些精英常常是一个人讲一个故事,发表意见,然后其他人议论。他们精辟独到的见解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玻尔喜欢动手修理家中的钟表或其他东西。一次,家中一辆自行车的飞轮坏了,玻尔自告奋勇来修理,直接把车子拆了,一时不知道怎么装回去。有人想帮忙,父亲却坚持说:“让他自己来吧,他知道该怎么干。”经过对每个部件的仔细研究,小玻尔成功地把飞轮装配好了。


布谷听听寄语:


很多家长看孩子干啥都不顺眼,“你不许干这个” “你不许碰那个” “你应该这样做”“你放下,我来弄吧”。这样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都快被指使傻了!


真的,如果生活中有这样的家长,请赶快停止吧!孩子探索的过程若一再被打断,父母无时无刻在孩子旁边指指点点,这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独立成长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孩子自己掌握学习的能力。


美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因为美国家长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敢于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充分拓展孩子的探索能力。


尽管有时候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但是我们仍需要鼓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啊。


从现在起,请保护好孩子的探索能力。



请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欧内斯特·卢瑟福【新西兰】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卢瑟福兄弟姐妹12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母亲叮嘱他们:“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在卢瑟福一生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一本书,便是他10岁的时候从他母亲那儿得到的一本教科书——《物理学入门》。这本书不仅介绍物理知识,还描述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过程。卢瑟福从中领悟出,从简单的实验中可以探索出重要的自然规律。读完书后,他将自己的年龄和名字歪歪斜斜地写在书页上,那时他差一个月满11岁。他的母亲一直珍藏着这本教科书。


布谷听听寄语:


责任心是人的立身之本,是成长的基础。比如家务这件事,在中国,很多家长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尽量不让孩子碰家务事,还有一种中国家庭的家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工非常明确,这样就导致孩子没有团队意识,尤其与国外的孩子对比时,虽然学习成绩可能会很好,但是中国的孩子却往往没有“团队作战能力”,在其他方面也没有优势。


美国素有“领导人教父”之称的丹尼斯·韦特利博士曾说过:“父母最需给予孩子的不是金钱,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生活、负责任地工作。”


现在起,请让孩子成为其中的一员吧!记住:请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提示:诺贝尔奖从10月1日起,陆续揭晓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最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日11时30分揭晓(北京时间10月1日17时30分);


  • 诺贝尔物理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最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2日11时45分揭晓(北京时间10月2日17时45分);


  • 诺贝尔化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最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3日11时45分揭晓(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45分);


  • 诺贝尔和平奖(The Nobel Peace Prize):最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5日11时揭晓(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


  •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最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揭晓(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


  • 诺贝尔文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推迟颁发,预计在2019年揭晓。


  布谷说说

从1901年,共有超过90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这里面有生于不幸家庭的天才,也有受精英家庭影响的孩子,但不管是哪一种人,他们的家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

 

俞敏洪曾说:“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很重要,但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看家长的一言一行看得更多。


学校教孩子,教的是知识与学习方法,家长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而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都会活得特别顺利。


一个成功孩子背后的家庭,其家庭教育的重点,无非依次为:人品教育、心情教育、鼓励教育的言传身教。


今天起,希望家长能让孩子在天地之中静默而永恒地成长,以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时间,等待生命的成长,就像等待一场花开的欢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级父母对孩子的简短寄语
一篇优秀的家长寄语
和善寄语精选(初稿20200622)
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新书推荐:就这样考上北大(1)(书摘)
有关高三百日誓师家长寄语(通用6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