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辅行诀五味补泻体用图

【校注】

[1]此图见王雪苔先生著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一书第154页,为保持其原貌本书原样引用不予重绘。

【讲疏】

此图是陶弘景对《汤波经法》方剂组织设置及按味用药规律的高度概括。

此图为五行格局,以相邻相生,隔位相克,顺时向排列为序,此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有四时意义又有四方意义,它本身就是一个时空结合的模型,根据中医脏象和时空的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具体内容。

图表最内圈,把五脏各配以五味中的两味,以顺时序而言,先体味,后用味。其体味和用味的配属,乃本《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之苦欲补泻而来。其体味系泻本脏者,用味系本脏所欲的宜食之味;其格之外,各边中间之化味,是《法时论》中本脏所苦而应食之味。但是本图中有肺肾两条与上述情况不符。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脾条则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品味此三条经文,颇觉与不易理解,对照陶氏引文,可知《素问·脏气法时论》当有传抄之讹错,证以病因病机,可知二者差异之原委。

“脾苦湿”,“肺苦气上逆”,此两脏所“苦”不同,气化有异,宜食之味亦当有别。《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苦坚”,“坚”有坚闭之意,长夏脾土湿热俱盛,湿热得以坚闭而呈燥象。

宜食苦味以防脾湿过亢而自伤金秋肺气本凉降而收。物呈燥象,当食升散之味以防收降过亢而自伤,云用苦味以治气上逆,岂不南辕北辙?所谓“气上逆”,乃肺收过亢而气机壅塞不宣所致,宜用能散之辛味以宣畅气机,使腠理通而气自下,顾氏引文“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正合此理,临床所见之肺气上逆之证,多为咳喘,治之者用辛散之药,诸如生姜、桂枝、苏叶等辛药宣肺降递,乃常用之法。此肺气上运证,乃肺秋金收之太过而燥,治用辛味,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致津液”,当为肾条文误入此条)。

或云“气上逆”之证,亦多用苦温药治之,如麻黄、厚朴、杏仁等,《本经》、《别录》皆载味苦温,今但以辛润论之,岂不有失偏颇?

苦味之功在于坚,能坚闭暑夏脾土之湿热,坚藏者收敛之终归,金秋肺收之气不及则湿热淫盛为邪,湿热一转而为痰火,由足太阴而及手太阴,即由中焦上冲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中满,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又云:“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又云:“诸递冲上,皆属于火”,所述之病因机理和用药原则,正与这类“气上逆”证相符合,但是此属肺收气不足,中土湿热之气上冲于肺所致,故用苦味坚闭其湿(饮)热(火)而气上逆者降,乃着眼于病邪之论,陶氏此图所言“气上逆”,当属肺收气过亢,肺体(气)塑塞不宣,故用辛散,助其流通出纳,则递气自降,乃着眼于脏气而论,而以辛为其化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五脏苦欲补泻+五臟補瀉用藥原則+ 五脏五味五行辨+中草药归经入味法(恒之)+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五脏五味补泻理论
中医五味论
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五运六淫用药
五味所归;五走;五欲;五禁五宜;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药有须使畏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