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林撷露
词曰:残月沉昏,正金鸡香睡,闹表丁零。耕耘理想,有道捷足先登。推敲事业,梦中犹、仄仄平平。拈一字、如珍似宝,笔尖浸润丹诚。
  整顿诗心词肺,与光阴赛跑,风雅争名。追寻谪仙足迹,屈子深情。东坡寄语:忘年交,火速飞升。交割这,铜琶铁鼓,铿锵震碎雷霆。
  --寄调《汉宫春》?诗人梦
  我于诗林漫步,深为诗词文学叶绿花红、滋心润肺之魅力感染,常尝试推敲一二。撷取诗词甘露之企图,始终耿耿于怀。至今创作虽无大成,感悟能无点滴乎?
  一、诗性培养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换种说法:除却没有用韵外,《史记》带有诗性的特质,象诗一样美。
  诗、诗性,是美好事物的一个代名词。
  诗性亦即诗词精神。
  具备了诗词精神的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词;具备了诗词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诗词精神应包含如下要素:
  1、有钟爱诗词文学、传承诗词文化的真挚情感;
  2、有科学地理解诗词文学的心态;
  发音、韵律、乐感、语法、章法之于诗词,是历史的积淀,是科学的产物,是文化的财富。不承认这一点,则“道不同,不与为谋”。
  3、有驾驭文字的文学智慧和修养;
  4、有唤醒情感、聚合情感、过滤情感、升华情感、宣泄情感的真实情绪;否则即“无病呻吟”。
  5、有端正的诗品。
  诗品即人品。
  诗词是汉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王冠。为诗者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正面品格。人品斜歪,则不配作诗,只配鸡鸣狗盗。
  6、作品有品味和回味价值;
  7、作品能够引起共鸣。
  诗性有源于天性者,如一鸣惊人、二鸣不鸣的“仲永”。有源于后天培育者,如正在努力的“旧版书生”。有后天再怎么培养也无济于事者,如“我说的不是你”。
  “我做的馅儿饼最好吃”之所以不称其为诗,就因它缺乏诗性。
  那么如何培养诗性呢?
  首先,应通过阅读,感受诗词文化,学会诗词审美;
  其次以文学欣赏的角度解析诗词作品,感受、吸收、浸润诗词营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对于热爱诗词艺术者,的为一法。
  二、语境营造
  语境即语言运用的背景因素。
  诗词这一特殊文学形式,讲求凝练美。在创作诗词时,必须营造与情境、物境相协调的语境,并在这一语境中熔炼、压缩语言。
  豪放派也好、婉约派也罢;性灵说也好,肌理说也罢,在特定语境中,语言才有风格,语言作品--我们这里特指的诗词作品才有风格。
  在诗词作品着床、孕育、初生、推敲、再生期间的诗情,就是情绪语境。
  情绪语境是诗词语境的核心。这与“诗言志”、“诗以意为主”是相一致的。
  一个词语,静止地读它,无甚趣味。可一旦放到特殊的语境中,会蓦然鲜活异常。
  “上”字作动词,上山、上船……抬脚迈步而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上,则有一种进取追求、收纳万象、胸襟大气、神采袭人之美。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便是情绪语境之最高境界——神思。
  三、古今融通
  前人的诗词修养和创作本领,远远超乎今人。
  汉语言的常用字也就三五千个。三五千个字,被千百年以来的诗人们反复排列组合,同一个主题被前人们反复吟咏,给我们留出的造句、作文空间越来越窄。我们怎么办?
  走不出唐诗宋词,便走不进当代诗词。
  从前人作品中吸收养分,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学习谋篇布局的章法,学习各种风格的锻造。融通古今,糅合技法,注入个性,推陈出新,方是今人作为。
  “看花好似寻良友,得句深疑是旧诗”,对此有人颇为得意。但若你儿似他儿,还得意得起来吗?
  一味沉溺于前人的意境和语言习惯,必然与时代脱节。美其名曰继承,实为模仿,诗词文学谈何进步?
  一味强调现代感,意象生涩,取词直白,诗味索然,糟蹋诗词而已,谈何弘扬诗词艺术?
  四、个性挥洒
  人与人,有共性;人之个体则有个性。
  个性是辨别你我的标尺。个性,就是真我的写照。
  我即是我,不类他人。我诗即我诗,亦不类他诗。
  诗词创作的个性应该表现在情感、精神、气韵、动态、超越能力五个方面。
  “独辟境界,卓然自立”。富含个性化诗性的诗词,才是“我的诗”。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此“非真我”之妄语,徒具形骸,徒留笑柄。
  个性产生魅力,风格产生持续稳定的魅力。
  有什么创作比书写个性动感真实、易于着笔呢?
  五、角色转换
  诗词创作的过程,是同时体现作者的智慧、浪漫和超越能力的过程。
  在诗词创作的选题上,当然不能总围着自我着笔。花花世界,可歌可咏的事物太多了。从我出发,只是创作的一个角度、一个层面。
  笔触源于自我,但要超越自我;意气源于生活,但要超越生活。
  丰富的作品,要求作者善于转化视角、转换身份角色。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怎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被称为“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的正人君子司马光,若非用心感受,转换角色,如何吟出这细腻、香艳、绮怨的词句?
  将心比心,我即是他(她)。将心换心,心灵可以感应、可以附着、可以融合。相应地,会开凿出诗词创作的多个情感源泉和题材空间。
  六、化拙为巧
  《沧浪诗话》中强调:“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我们在创作中,的确感觉一些新生事物、俗字、俗词难以入诗,其中有字、词受平仄声韵限制的原因,有意象生涩、缺乏诗意等原因。但是一个命题不得不用俗字、俗词,怎么办?
  答曰:修炼化拙为巧、化俗为雅、点铁成金大法。
  遣词造句需要技巧。拙或反衬巧处,巧或反藏拙处,拙与巧、俗与雅是可以转换的。易安词便被赞为“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平淡入妙。
  能把俗字俗语巧妙安置方显手段。
  比对来讲,古拙美、通俗美不亦美乎?古拙、通俗亦是诗词创作的一个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谋篇的总体设计
【花间派词人】“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下)
格律常识与写作(1):先讨论三个问题
怎样写出好诗词——格律诗词创作中的关键问题
当代古体诗人的心态及形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