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開卷丨葛亮:《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整理説明
userphoto

2023.03.13 浙江

关注

《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整理説明

葛    亮

本書共收録方介堪先生舊藏金石拓本五百八十一件(編爲五百零六號,一器一號),多係“文革”中流散,後由介堪先生哲嗣方廣强先生自坊間收回者。經整理,主要可分爲以下四類:

(一)清代名家藏器拓本四百八十餘件

(二)清代翻拓本五十七件

(三)介堪先生題識拓本一件

(四)介堪師友題贈拓本三十餘件

分別簡述如下。

(一)清代名家藏器拓本

清代名家潘祖蔭、陳介祺、李山農等爲自藏青銅器所做的拓本,在介堪藏拓中爲數最多。此類拓本現均以卡紙托裱(如圖1所示),卡紙一側印有方廣强(墨頤)先生題記,説明其入藏經過:

商周秦漢金石拓片

“文革”後,徵集到先父介堪先生鑒賞金石文字拓片五佰餘份,特整理裝裱成冊。

墨頤記

圖1 拓本裝裱形態(第87號伯就父簋)

題記下標有鉛筆序號(即本書《考釋編》所注“拓本號”),共編至五百三十餘號。剔除翻拓本後,計四百八十餘件。其中頗有優於常見拓本者,如本書第一號“兮仲鐘”、一三七號“黍卣”、三六七號“

父乙角”(圖2)、三八八號“
器”等,或較清晰、較完整,可據以改訂釋文;也有不及常見拓本者,如本書第九六號“杞伯每亡簋”之蓋、一三六號“
卣”之蓋(圖3)、二五一號“並爵”等,因拓本透墨,托裱者誤以紙背爲紙面而裱反。

本書第367號“

父乙角”

《綴遺》26.20.1(《集成》8518)

《青研》96

圖2 介堪藏拓優於舊著録者舉例

本書第136號“

卣”(蓋銘爲紙背)

圖3 介堪藏拓透墨裱反者舉例

此類拓本均未見題跋,但多鈐有原藏家印記,可據以判斷器物歸屬,並訂補流傳信息。其中,鈐有潘祖蔭收藏印者共二百十九件,分屬一百八十五器。除習見之“伯寅某某”“鄭盦某某”外,又多用“盨榭藏古酒器”“它(匜)宧所寶彝器”二印(圖4)。鈐有陳介祺收藏印者共一百零六件,分屬一百零二器。鈐有李山農收藏印者共十五件,分屬十五器。其他未見收藏印者,從相關記載看,也多出自以上三家。介堪藏拓所見印記之數量統計、組合關係及其中可訂補流傳信息者,均參看書末《印記索引》。

圖4 潘祖蔭“盨榭藏古酒器”“它(匜)宧所寶彝器”印

在收器範圍、拓本形態、藏家印記等方面,介堪藏拓與清人盛昱所輯《鬱華閣金文》頗有相似之處,如:

本書第三九九號“引簋”、四〇〇號“叔噩父簋”、四〇一號“叔觚”、四〇三號“亞

貝觶”四器,舊著録僅見《鬱華閣》;

第二八號“彭女鼎”、六〇號“丩盾父乙鼎”(圖5)、一九六號“

尊”等與《鬱華閣》拓本均較完整,可以之判斷銘文位置乃至所屬器類;

第九四號“

簋”、一〇八號“叔噩父簋”之器、四〇二號“
父庚觚”與《鬱華閣》所收者同爲剔鏽前拓本;

第二〇號“

父辛鼎”、二二號“冉父辛鼎”、六九號“伯簋”、七一號“戈簋”等二十六器,據介堪藏拓及《鬱華閣》所見印記可定爲潘祖蔭舊藏,而《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等均無相關記載。

因此,本書多將介堪藏拓與《鬱華閣》對照整理,並於《考釋編》標明各拓本對應之《鬱華閣》號。

圖5 本書第60號“丩盾*父乙鼎”

(上端可見口沿,《集成》誤以爲卣之器)

(二)清代翻拓本

本書所收“翻拓本”,是將金文摹本腐蝕到金屬板上,再捶拓而成的拓本。介堪藏拓中有翻拓本五十七件(見本書第四四二至四九三號),原本混入清代名家藏器拓本之内,裝裱形式亦同,但不見原器藏家印記,而均有楊守敬“星吾所藏金石文字”印(圖6)。

圖6 楊守敬“星吾所藏金石文字”印

從此類拓本的銘文内容、字口變形程度、底板表面形態以及捶拓痕跡判斷(參看圖7),其依據的底本,是《積古齋鐘鼎器款識》《筠清館金文》《懷米山房吉金圖》等書所收的金文摹本;翻製的介質,是金屬板(可能是鋅版)而非木板;上版的方式,應是腐蝕而非鑿刻;轉製方式,是捶拓而非印刷。故本書不稱“翻刻本”“翻印本”,而稱之爲“翻拓本”。

《積古》5.16.2摹本

本書第468號翻拓本

本書第357號原拓

圖7 “獸作父戊爵”摹本、翻拓本、原拓之比較

《奇觚室吉金文述》卷十一及卷十六至十八中多有此類翻拓本,據編者劉心源記載,分別爲“楊惺吾守敬贈本”及“門人丁仲康編修贈本”。王國維先生曾指出:“《奇觚室吉金文述》并將近人翻刻阮、吴諸書之法帖本視爲别一拓本,盡行入録”(見《國朝金文著録表略例》)。“阮、吴諸書”即阮元《積古齋鐘鼎器款識》、吴榮光《筠清館金文》。容庚先生亦曰:“(《奇觚》)楊星吾的贈本均屬翻刻”(見《清代吉金書籍述評》)。

介堪藏拓中的翻拓本均有楊守敬(星吾)印,可見與《奇觚》所收者來源近同。其中八件未見《奇觚》著録,三件翻自《懷米》,而非王國維先生已指出的《積古》或《筠清》。

當代金文著録書中,仍有誤以翻拓本爲原拓的現象,如《集成》五七〇“作寶彝鬲”(本書第四四二號)、《集成》五五九七“己祖乙尊”(本書第四六〇號,圖8)、《銘圖》一四五二〇“黄大子伯克盤”(本書第四七五號)等;也有徑以翻拓本爲僞銘者,如《集成》一八二一“

册父乙方鼎”(本書第四四四號)等,均應注意辨析。

本書第460號翻拓本

《奇觚》17.1.3翻拓本

《積古》1.18.2摹本

《小校》5.7.3翻拓本

(《集成》5597、《銘圖》11295)

《三代》11.6.5原拓

(《集成》5596、《銘圖》11294)

圖8 《集成》《銘圖》誤收翻拓本之“己祖乙尊”

(三)介堪先生題識拓本

本書所收拓本中,經介堪先生本人題識者,有王懿榮等跋“日庚都焠車馬璽”一件(圖9)。

圖9  本書第416號“日庚都焠車馬璽”

此本原係王懿榮題贈廠肆估人黄新甫者,王懿榮跋文曰:

易州所出,似是烙印,上有柄,有台中空,四面有長方孔,製甚奇。光山胡石查丈有釋文,極精辯。新甫先生屬搨。光緒壬辰四月得於濰縣裴估,懿榮記。

介堪先生跋文曰:

日庚都鉨早已流落海外,此乃王氏初拓精本,殊可寶貴。庚辰臘八,方巖拜觀。

“日庚都焠車馬璽”現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關於其出土、流傳情形,以往多有異説。據上引王懿榮跋可明確其出土地(今河北易縣)、購藏時間(一八九二年)及來源(濰縣裴估),彌足珍貴。

(四)介堪師友題贈拓本

本書收録介堪先生師友門生所贈拓本三十餘件,内容多爲秦漢以後金石文字,也有少量商周金文。此類拓本多有題跋及藏家印記,從中頗可探知拓本來源、器物流傳及介堪先生交遊情形。

其中尤可注意者,有趙叔孺先生贈本十九件。包括未見著録之西周金文兩件、紋飾拓本一件——本書第四一二號“作父乙食鼎”(圖10.1)、四一三號“彭生作文考日辛簋”(圖10.2)、四一五號尊底黽紋;可據趙氏本人購藏記録或收藏印補正器物流傳信息者四件——本書第一二八號“虢叔簠”(圖11.1)、一三〇號“上鄀公簠蓋”(圖11.2)、一九四號“作寶彝卣蓋”、三九七號“朋史鑾鈴”(圖11.3)。

10.1 本書第412號“作父乙食鼎”

10.2 本書第413號“彭生作文考日辛簋”

圖10 未見著録之趙叔孺藏器拓本舉例

11.1 第128號“虢叔簠”

11.2 第130號“上鄀公簠蓋”

11.3 第397號“朋史鑾鈴”

圖11 新見趙叔孺購藏記録舉例

此外,易忠籙萬靈蕤夫婦(圖12)、徐永年、丁鶴、張大壯、戴家祥(圖13)、鍾明善、方勝等人各有贈本若干。以上併參書末《印記索引》。

本書第66號“舌父己簋”

本書第495號“三国吴嘉禾四年镜”

圖12 易忠籙跋本舉例

本書第58號“麥鼎”

圖13 戴家祥跋本

本書的編撰,旨在將舊材料置於新視野下,使之重獲當代意義上的學術價值,爲學界及金石愛好者提供一部高質量的著録書,並介紹古文字學、古器物學研究的新進展。

爲便於讀者比對本書與其他著録的異同,全書的編排及相關考訂,均以當代常用著録書《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又《續編》《三編》)等爲參照。

一方面求同:本書所收商周金文拓本以《集成》器號爲序,分器類排列,並標明《集成》號、《銘圖》號。見諸著録而《集成》未收者及未見著録者,集中排在最後,以便觀覽。其餘各類拓本也以時代先後及著録之有無排序。

一方面立異:本書儘可能參考各種新見材料、吸收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間出己意,對各器物、銘文或其拓本之真僞、定名、流傳、著録、現藏以及文字釋讀等,多有考訂或輯補(參看書末《考釋索引》)。以上各部分内容凡與《集成》或《銘圖》等存在明顯差異者,均出注説明,無明顯差異者一般不注(以上詳見本書《凡例》)。

除此之外,本書的編撰工作還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銘文的重疊比對

此次整理中,筆者特別注意將介堪藏拓與相關銘文拓本、摹本或照片的數字圖像,在圖像編輯軟件中作重疊比對,以此校出重片、僞銘二十餘件(兼及介堪藏拓以外的同銘器)。

其中,舊著録將同一銘文誤分爲二、爲三,而重複收録者,見本書第二〇號“

父辛鼎”、五四號等“宗婦
”諸器、一七七號“
作父己卣”、三五〇號“亞丁父癸爵” (圖14)、三六六號“
父戊角”、三九一號“魯伯愈父盤”等條。

左圖:本書第350號(《鬱華閣》327.3、《銘圖》8495)

右圖:《集成》9026(《銘圖》8493)

圖14 舊著録自重之“亞丁父癸爵”

通過重疊比對辨識出的僞銘,見本書第二八號“彭女鼎”、一四五號“冉

卣”(圖15)、一六五號“作旅寶彝卣”(存疑)、一七八號“尸作父己卣”、一八六號“膉卣”(存疑)、三四六“亞疑作父乙爵”、四三二號“者姒大子觥”(圖16)、四三三號“事父卣”、四五三號“傳簋”、四六一號“疐尊”(存疑)等條。

本書第145號真蓋銘(《集成》4856.1)

《攀古》下19真蓋銘摹本

《集成》4857.1僞蓋銘

圖15 銘文重疊辨僞之“冉

卣”

左圖:本書第432號僞蓋銘(《集成》9294.1)

右圖:僞器銘(《集成》9294.2)與之重合

左圖:本書第471號同類僞銘翻拓本

右圖:《積古》5.4.2摹本

左圖:《集成》9295.1真蓋銘(出光藏)

右圖:真蓋銘水平翻轉後與僞銘重合

圖16 銘文重疊辨僞之“者姒大子觥”

(二)對上博藏器的觀察

介堪藏拓所對應的器物中,約有一百件現藏上海博物館。通過目驗原器,以往因拓本的局限而產生的一些問題,此次也得到了解決。

其中,據原器校正器類的有第二〇二號“寓器蓋”;校正器蓋關係或組合關係的有第七七號“伯魚簋”、九九及一〇〇號“仲殷父簋”、一〇四號“豐兮夷簋”、一〇七及一〇八號“叔噩父簋”、一〇九及一一〇號“宗婦

簋”、一七七號“
作父己卣”等。

可調整釋文的,有第一號“兮仲鐘”、五九號“厚趠方鼎”、一一四號“及簋”等;可辨別銘文真僞的,有四二九號“小子

簋”、四三〇號“貉子卣”、四三一號“萈㚔父戊爵”等。

圖17 《考釋編》彩版(上博藏器所見特殊情況舉例)

(三)器形舊影的輯補

介堪藏拓對應器物的現狀圖像,多已收入《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等當代著録書或數據庫。本書不作重複收録,而是從三十餘種近現代著録書中選取器形舊影二百六十餘件,包括線圖、舊照、全形拓,輯爲“器形圖版”一章,收入《考釋編》。

這些器形圖版大多繪製或拍攝於十八至二十世紀,已成爲珍貴的歷史資料,有的還能反映出原器或新拓上已湮沒不見的信息,自有其獨特的參考價值。

圖18 《考釋編》器形圖版舉例


本書的編撰工作始於二〇一三年初夏。是時,温州方廣强先生到訪上海博物館,攜來介堪先生舊藏金石拓本複印件一包,擬請人撰寫釋文。時任青銅器研究部主任的周亞先生遂將此項任務交與筆者。整理工作開始後,幸得方先生及出版社方面的信任和支持,筆者得以投入較長時間,就介堪藏拓作一相對全面的研究。除將拓本整理爲《圖版編》外,另增《考釋編》,與之互爲表裏。

本書《圖版編》《考釋編》分別於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年完稿,由於出資方變更等原因,未能及時刊印。二〇二〇年起,出版項目再次啟動,筆者遂著手修訂書稿。修訂的内容,主要是增補新見材料及研究成果、刪改錯誤或過時的表述,並編制索引等。應出版社要求,又增配彩版及器形圖版,全書終成今日之面貌。

九年間,筆者曾多次就書中的商周金文請教復旦大學陳劍先生、謝明文先生以及首都師範大學陳英傑先生、安徽大學劉剛先生;就璽印文字等請教上海博物館孫慰祖先生、孔品屏女士;就漢代文字請教復旦大學任攀先生、故宮博物院熊長雲先生;就銅鏡銘文請教中國美術學院鵬宇先生,獲益良多。另蒙西泠印社童衍方副社长、復旦大學吕靜教授推薦本書申報二〇一九年度上海圖書出版專項基金,上海博物館周亞先生審讀全稿,中國美術學院曹錦炎先生惠賜序文,在此一併致以深深的謝意。

葛亮

二〇二二年初夏

原載方廣强主編、葛亮編注《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23年1月。此次發表經補充圖版並修改圖注。

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

主编:方广强

编注:葛亮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定价:980元

ISBN:9787547928080

相關鏈接:新书丨方广强主编、葛亮编注:《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

感謝葛亮先生授權發布!

微刊小編:鴨頭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锦炎丨篆刻家方介堪的金石拓本收藏
《商周金文摹釋總集》簡介
讀書丨現代金文著錄書概述
【吉金耀耀】商周金文拓本集萃
迄今最全面的流散海外金文(青铜器铭文)汇编整理成果,收录商周金文1800余件~
故宫藏金文拓片若干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