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研是年轻干部接地气的常青藤
很高兴与年轻干部一起,交流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调研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几代中央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央对调研工作这么重视,具有很深刻的历史意义、战略意义和时代意义。
 
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我觉得调研工作对年轻干部来说特别重要。年轻干部是党政机关里最需要接地气的群体,但年轻干部接地气是要有通道的。这个可以攀援的通道就是调查研究这根常青藤。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调研是年轻干部接地气的常青藤
              
                 文/舟山潮水

                   (一)
  
很多同志要问,调研要不要做个方案,要不要组个团队,向基层发个通知,告知下面,我来调研来了?
正规的、有组织的工作调研,一般都是这样做的。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年轻干部,真正想了解基层的情况,真正想提出解决基层问题的对策措施、政策意见,被决策者采纳,仅仅是这样的调研思维,那是远远不够的。

你要养成一个调研的心,培养自己的调研自觉。

这么多年来,无论身处何地、何时,我都会有意、无意地开展调研,养成调研自觉。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例1、2020年正月初三新冠疫情刚开始,我和女儿去走亲戚。路上已很少有人。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我对女儿说,我们搞个微调研,统计十个行人,看有几个人戴口罩。根据统计结果,我算了一下我们这个市的人口和口罩需求量,立即打电话告诉医保局的朋友,告诉他做好领导参谋,需立即采购口罩。否则,口罩会买不到。后来证明这个微调研的判断是正确的。
例2、某酒店游泳池承包后,价格便宜了不少。我也去买了一张游泳卡。朋友告诉我,游泳池人很多,不应买游泳卡。我去了几趟发现,节假日小孩子多,晚上人多。但其他时间,特别是早上、中午,游泳池的人相对就少。后来,我就在早上、中午去游泳。这个就是调研的好处,如果我不去调研,就会被误导,人云也云。

调研自觉, 推动我在工作时、在生活时,能够较好地掌握真实情况,能够较好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帮助我在写公文时,写领导讲话时,不脱离实际。

作为年轻干部你从进入职场的那一天就应当培养自己的调研自觉。除了工作时参加单位组织的调研之外,你还要在工作之余、生活之中,开展调研。比如你进菜场,可以调研价格波动情况;你进酒店,可以调研员工工资情况、就业情况,企业发展情况;你送孩子上学,可以调研学校情况、家长情况等等。

只要你有了调研意识,养成了调研自觉,那么尽管你年轻,你都会比一般干部看上去更了解社会、更了解基层,更接地气,你的参谋、建议,更能被领导采纳和肯定。
                
                 (二)

为什么今天要强调调研是大家接地气的常青藤呢?政治上的意义,大家都了解得很多。就不再老生常谈。这里只谈一个观点:

调研既是年轻干部的一门技术活,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价值判断和技术路径的统一。

大家知道毛主席写过反对《本本主义》,为何要反对本本主义?因为本本主义不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本作出的决策都是与中国实际不相吻合的,最终导致中国革命的挫折。反对本本主义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调查研究。这是毛主席从中国革命血与火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所以毛主席身体力行搞调查研究。

调研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朴素地体现着一切真知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走出办公室,走出领导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同时又体现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从这个意义讲,调研体现着哲学意蕴,是年轻干部必须坚持的世界观。不愿调研、不去调研,不投身实践,不接地气,首先是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出了问题。

同时,调研帮助我们理清技术层面的问题、领导方式的问题。我们要了解基层的情况,发现成功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一个最接地气的方法就是去调研。我们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发现决策是否正确、是否落实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同样是去调研。

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在你从政生涯和职场中,拥有价值判断和技术路径的统一,形成调研自觉就会显得特别重要。

年轻干部常常会被人批评为不接地气。这有主客观原因。从客观来说,年轻干部刚进职场、刚进社会相对来说,社会经验、直接实践不足。从主观来说,一些年轻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通过打电话、微信要一些不得不了解的基层情况,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不接地气的现象。

不接地气,往往容易滋长空对空,容易依赖本本,容易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进步肯定是不利的。年轻干部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发展的生力军,无论是于公于私,都需要更接地气。只有接地气,才能明方法、谋实招,才能转作风、强担当、才能增本领、促进步。

     沿着调研这根常青藤,源源不断的地气就会向你涌来。

                (三)

作为一个年轻干部需要调研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人生无涯、职场时间有限。事物的真相是无穷无尽的,职场里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我们个体只是人类某地某时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不可能穷尽一切事物的真相,不可能调研完职场里的所有问题。

选题不当,调研就会成会无用功。

那么年轻干部应当调研什么。

1、调研上级要你调研的。上级提出的调研课题往往是事关全局、事关中心工作。最近,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了十二个调研课题,具体如下:

这十二个课题也许与你所处的地方、所处的单位只是某些部分直接相吻合,有些只是简接联系,但上级提出的调研课题总是带有方向性、指导性。年轻干部要根据上级要你调研的课题,找准与本地、本单位、本人工作的结合点,精准确定你要进行的调研内容。年轻干部富有幻想,容易浪漫主义,敢想敢干,这是好事,但在调研课题上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脱离实际。否则,就会受到鄙视。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华为有一个年轻员工一进公司,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公司经营战略的万言书。结果任正非看完建议后表示,如果这个人有精神病,赶紧送医院;如果没有病,赶紧辞退。

2、调研与你单位有关的。作为单位的一份子,你的调研内容更多的要聚焦单位的一切工作,你单位的工作重心,你单位的老大难问题,你单位领导最关注的问题,这样你的调研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你的调研成果才会引起领导的重视。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时,调研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我在市城管委会办公室工作时,调研开展“金秋文明月”活动的对策建议,都得到了单位领导的支持和肯定。

3、调研与你职位有关的。你在单位里所做的工作,是你调研的重中之重内容,是你调研的最基础内容。如果你对职责范围内的情况没有调研清楚,或者知其一不知其二,肯定是做不好工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失责。本职工作要做得精彩,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分析透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供你的分管领导决策,这一切的首位工作就是从做好调研开始。

4、调研切口尽量小一点的。年轻干部在调研时选题的切口不要太大。一般来说,选题的切口是与你在职场的时间、经验、职位成正比例的。在职场,调研选题的切口也有天然的分工。职位高的领导,调研的切口可以大些。职位低的干部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干部,调研的切口就要小些。年轻干部的经历、经验,无法支撑切口大的课题。切口小,反而容易做深做透。

                  (四)

调研的方法多种多样,管用的都是好方法。
实地调研,是调研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接地气的方法。但实地调研如果不得要领,可能也会是误导你收获想要的结果。实地调研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不要把自已当领导。现在领导的调研一般会叫单位的办公室做一个调研方案,写上调研的内容、调研随行人员、调研的点、调研座谈会、调研的线路等等。这样的调研,我们都非常熟悉,当然也能了解到下面的情况,当然也是一种深入基层的调研。但这种调研方式,由于事先都设计好、安排好,很可能调研到的只是一些表象,更多的展示的是领导对下面的考察。年轻干部不能把自已当做领导,而是要轻车简从,不打招呼地下基层开展调研。可以明访,也可以暗访,就是不要把你的调研变成一场戏,走马观花,自得其乐。这样的调研,不可能了解到最本质的真实情况。

二、不要事先设计好观点。有些年轻干部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一篇调研报告,向组织交差。他在实地调研之前,已经设计好了观点、提纲,对策建议。这样他的调研,一切都是围绕自己设计的观点找例子、找素材、找数据。这样主题先行的调研报告,不但没有价值,很可能会误导领导。

三、不要让对方牵着鼻子走。基层对从上面下来的年轻干部调研,会有一套应付的办法。一般他们会带你看最好的地方。比如看企业,他们会带你看效益最好的公司。看农村,他们会带你看最干净的村子。看群众,他们会带来能讲基层好话的群众。年轻干部要摸清基层真实的情况,不能让对方牵着鼻子走,你要自主地提出调研的区块、单位,以及随机接触群众。尽量将调研搞得随意一些,不要搞得太严肃。一本正经,反而看不到正经。

四、不要只调查不研究。调研不仅仅是调查,调研与调查既有相同点,也有联系点。我们要弄清事物的真假、好坏,并提出处理意见,这是调查;我们要发现共性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这是调研。一个侧重于查,查清事实;一个侧重研,研究办法。年轻干部进行调研,既要注重实地调查,更要注重事后的研究,甚至要把研究的时间、精力放得更多一些。因为我们调研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展示一种下基层的作风,而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调研以后,问题找到了,真相找到了,但办法没有找到,这样的调研只是万里长征开了个头,还有更长的路没有走完。

五、不要只有实地调研。并不是只有在基层、在实地才能接地气。下基层肯定是接地气的好办法,但案头调研、网络调研、书本调研,也能找到事物的本质。我们接地气,接的是真实之气、真理之气。这样我们的调研方法就要更广泛一些。我自己亲自体会,有时案头调研的发现,也是成果惊人的。大家知道粟裕大将对地图情有独钟。为何他喜欢看地图?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调研方法。粟裕曾说:“熟悉地图,熟悉地形,是指挥员的基本功,'不谙地图,无以为宿将’嘛。”我自己也体会过地图调研的好处,我在看舟山地图时发现,中国七条国际海上航线有六条经过舟山海域,我把这个发现写入当年舟山群岛新区新闻发布会省长讲话稿的代拟稿中,省长讲后,这个观点就流传开来了。
      
                (五)

调研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写调研报告吗?肯定不是为写调研报告,而是为发现事物的真相,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调研成果需要表达出来。但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当然需要用调研报告这一形式,但还可以用其他多种形式。年轻干部的调研应当是大量的,形成的调研成果价值也会大小不一,有价值的,可以口头向领导汇报,可以写一个信息,供领导参阅,价值不大,可以作为工作的资料,不向领导汇报,特别有价值、需要展开分析的,才需要写调研报告。如果事无巨细,都写调研报告,那就会犯文赎主义的错误。调研报告肯定要调研,但调研不一定写调研报告。

怎么写好调研报告,是年轻干部最纠结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研要接地气要用心
做好调研要接地气懂风气重通气
“接地气”,有时这个说法很官僚
领导干部搞好调研关键在“三变”
聚光灯下的“接地气”
把基层干部“五怕”作为机关镜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