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一代大画家,为何女儿出嫁不给任何嫁妆?

结婚,一般人都喜欢讲排场,摆阏气,东西买得越多越好,钱花得越多越好,可是这样做的,却没有一个人得到赞扬,留芳百世的,倒是有些古人,如嫁女的嫁妆商雅脱俗,传为历史佳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吧。明朝有个著名的大画家,名叫沈周,号石田,长洲相城(今江苏吴县)人,擅长画山水,他的多取于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风格沉着浑厚,笔墨坚实豪放;兼工花卉鸟兽,善用重墨浅色,别具风韵;亦工人物、人们把他和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为明之四家。

沈周与当时的礼部尚书史西村同乡,两人从小一起读书,切磋琢磨,十分要好。后来,沈周把女儿嫁给了史西的儿子。结婚那天,史家锣鼓天,热闹非凡,高宾贵戚都想看赫赫有名的大画家陪赠的嫁妆。史西村的夫人更是兴高彩烈,以为沈家的嫁妆一定不会少,估计送嫁妆的队伍起码要排半里长。一阵缏炮响,女家轿子到了、人们一拥而出,夫人抢先出门去看,哪知没有看到送嫁妆的队伍,只看见两个人抬来了一只旧竹橱。

打开竹橱一看,里面塞满了纸头,大家面面相觑。夫人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气得嘴唇发抖,脸色变白,不禁骂道:“沈周啊!沈周!你真是石田,我们尚书人家娶媳妇,你就陪送些破纸头,真是有辱门庭。”随即高一声:“来人呀!给我把这一竹橱拾到厨房里去,连橱带纸通通放进灶膛里烧掉。”史西村正在大厅里待客,一听说沈周陪赠女儿的嫁妆,是一竹橱纸头,他知道这是沈周的佳作,是一份很珍贵的厚礼,心里极为高兴忽然家人前来报告,夫人要烧竹橱纸头。

史西村一听,慌忙起身奔到后厅,只见灶屋里青烟缭绕,灶膛里火舌乱窜。史西村赶忙去抢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沈周的名画只剩了一张,他非常懊恼,把夫人训斥了一顿,说她是一个不识货的蠢家伙。清代著名文学家何绍基,道州(湖南道县)人。他父亲何凌汉是嘉庆进士,做过吏部、工部、户都长官。他为官公正,文章道德在当时都很有名气。何绍基在他父亲的熏陶教育之下,博览群书,才德兼备,于道光年间,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著有《说文段注驳正》、《惜道味斋经说》及诗文集。

何绍基要求自己和家人都很严格。他被调到朝廷做后,家眷和子女都留在家乡生活。一天,他接到家中来信,妻子在信中说,女儿春梅许配给邻村青年张雄,准备不久结婚,要何绍基为女儿在京城买些本地见不着的首饰衣料等高级嫁妆何绍基买了一只大箱子,把嫁妆放好后,用红纸条封严,并在信中嘱咐妻子,等女儿嫁到婆家后,再打开这只箱子。结婚那天,张家喜气洋洋,乡亲们听说春梅的父亲从北京寄来了一大箱子嫁妆,都想看看开开眼界。婚典刚刚结束,人们便都拥到新房里,争着要看嫁妆。春梅也怀着喜悦的心情想看看父亲给她的礼物。

箱子打开了,人们伸长胖子,定睛一看,都惊住了,箱子里空空荡荡,里面除了一张折叠的红纸外,一无所有。春梅把红纸展开一看,那上面只有一个苍劲的大字“勤”。春梅脑海垦立刻浮现出父亲给她讲过的戴良的故事。戴良,后汉时人,他才高学广,德高望重,祖上做过大宫,家里很有钱。他有五个女儿,都很贤惠,出嫁时,戴良给她们的嫁妆,都是些布衣、竹箱之类不钱的东西,但她们都毫无怨言,理解父亲的用意是好女不穿嫁时衣,要她们勤俭持家,奋发图强。

溶梅想到这,她明白了父亲陪赠的嫁妆一“勤”,是要她和丈夫终身“勤”劳啊。春梅离兴地把这个“勤”字端端正正地贴在壤上,作为座右铭。对何绍基的这一奇特嫁妆,一些浅薄的人议论纷纷,而有识之士,则喷称赞,认为“勤”的确是人生立业之本,比那些金首饰、绫罗绸缎等过眼烟云,要高贵得多是无之宝。小编想说,现在的人都流行的是富养闺女,应该说这个方式也不一定是对的,大家怎么认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名人嫁女趣事
小故事:只有一个字的嫁妆
“压箱底”
精雕樟木箱:这就是传说中的嫁妆。
【专题】明代沈周书画艺术欣赏
老箱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