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汉杰被俘后反复追问:是谁决定先打锦州的?此人雄才伟略

辽沈战役开始后,在东北野战军歼击北宁路分散之敌(除锦州、锦西、山海关外)期间,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对下一步是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锦西、山海关,作了反复研究。

攻克义县的前一天,他们定下了先攻克锦州的决心。

1948年9月27日,东北第7纵队占领锦西锦州之间的高桥,将第54军完全隔断在锦西。范汉杰集团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3个地区。

在锦州有两个军7个师(包括随后由沈阳空运的第49军1个师),在锦西有1个军4个师。

林、罗、刘再次分析锦州敌情时指出,锦州守军大部分系新兵,其中三个师是今年成立的,一个师是去年成立的,只有九十三军两个师较老,但战斗力不强。

锦州地形,我军进攻时居高临下,城市房屋亦不甚坚固。易突破,易混乱,纵深战斗时间可能不甚长,且便于随时打沈阳来援之敌。

如攻锦西,战斗时间可能不比锦州短。因此决定先攻锦州,再打锦西。

在卫立煌的整个防御体系中,论兵力,沈阳当然是最强的,其次是长春,锦州则较弱。

但是,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通向关内的咽喉,一旦锦州被解放军攻占,卫立煌集团即成“瓮中之鳖”。

所以说,锦州既是东北国民党军的弱点,又是其要害。

为支援解放全东北的大战,东北局于1948年9月30日向各省委、市委发出指示,要求充分动员与组织人民群众支援战役,造成主力更加机动、集中攻歼敌人的有利条件。

东北解放区军民,在东北党和政府领导之下,掀起了支援前线的新高潮。

二线兵团迅速编成并按时开赴前线。合江、松江、龙江、嫩江、吉林、辽北6省,各准备了接收1万至1.5万名俘虏的驻地和管教干部;同时动员大量民夫、担架出动参战。

东北人民用巨大的人力、物力,以保证东北最后一战的胜利。

打不打锦州,这是关系能否实现全歼东北蒋军的关键问题。而打锦州,战局很可能像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曾经估计的那样,演成全东北之大决战。

因此要夺取锦州,就必须树立敢于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思想。

以上叙述表明,东北野战军有敢于同卫立煌全军作战的思想与准备。

同时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和林彪对国民党从关内出兵援锦虽有预计,但认为其兵力不会构成严重威胁(林彪估计,锦西国民党军只有4个师,至多能出动两个师增援锦州),主要威胁来自沈阳。

所以,东北野战军准备以6个纵队(第1、第2、第5、第6、第10、第12纵队)对付沈阳援敌,以1个纵队(第11纵队)和3个独立师对付锦西,山海关方面之敌,以其余纵队打锦州。

林彪获悉国民党在葫芦岛又增加了4个师,感到现在锦西方面敌情加重,华北第2兵团又不可能东调打山海关至天津段,制约傅作义部。

这样,打锦州时,主要援敌不仅来自沈阳,而且也来自锦西,且锦西距锦州更近,威胁更大,自己手里又没有更多兵力。

他说:“准备的是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么办?”

他非常担心打锦州时陷入沈阳、锦西两面强大援敌夹击之中。因此,于10月2日22时提出两个方案报告中央军委。

第一个方案,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第二个方案,回师打长春。

很清楚,在两个方案中,林彪的倾向性意见是明确的,即不打锦州,回师打长春。

根据敌情变化,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给上级,这对一位前线最高指挥员来说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作为战役主要指挥员的林彪,在如此关键时刻动摇攻锦决心,提出回师打长春的主张,则又是前线最高指挥员所不应有的。

据一些当事者回忆说,林彪提出新的方案,事先没有征求罗荣桓、刘亚楼的意见,就用林、罗、刘三人名义发给了中央。

10月3日清晨,刘亚楼将情况向罗荣桓报告。罗荣桓听完刘亚楼的话,顾不上洗脸吃饭,马上拉刘亚楼一同去找林彪。

经过再三劝说,林彪感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又吩咐秘书到机要处追回那份电报。

秘书去机要处后回来报告:电报业已在清晨4时许发出。

刘亚楼问林彪和罗荣桓怎么办,林彪不作声,罗荣桓道:“再发一份电报。”

当日9时,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认为只要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州之敌的可能,至少能歼敌一部或大部。

在坚定攻锦州决心的基础上,林、罗、刘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以第4、第11纵队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第1、第2、第3、第7、第8、第9共6个纵队攻锦州。

以第5、第6、第10、第12共4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9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从林彪10月2日22时提出回师打长春,到10月3日9时决心仍然攻锦州,前后11个小时,表明林彪一度对攻克锦州的决心和信心发生了动摇。

在东北野战军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葫芦岛方面敌情并未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林彪突然提出要回师打长春,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知道后十分不安,极为重视。

毛泽东立即起草,并经过周、刘、朱、任同意后,于10月3日17时和19时,连发两封电报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坚持既定打锦州的方针,坚决制止回师打长春的错误。

林彪在接到中央军委上述两个重要电报之前,已经放弃了回师打长春的意见,并决心攻锦州。

毛泽东、周恩来于10月4日1时30分看到林、罗、刘的这封电报后,很高兴。立即于10月4日6时致电林、罗、刘。电报发出后再送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传阅。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辽沈决战方针问题上,林彪逐步地理解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及其决战的方针,并将其变成了东北野战军全军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至此,辽沈决战的方针确立了。这个方针的基本点就是,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首先攻克锦州,并准备连续大举歼灭援敌,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

东北战场交战双方的决战,如果从东北野战军攻击锦州算起,到沈阳解放,历时仅25天便告结束,卫立煌集团全军覆灭。

这一战役,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以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人民解放军的声威震惊中外。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一面指导东北作战,一面精心运筹如何进一步开展南线的战局,提出了把已经开始的大决战推向前进的新构想。

锦州陷入人民解放军的包围后,范汉杰开始时还认为自己有力量,至少可以守两三个星期。

他相信在这个时期内,蒋介石和“国防部”必会由关内和沈阳调兵解围。如此,他就可以保住东北通往华北的大门,维护东北、华北两大战略集团的联系。

因此,当蒋介石在10月2日征求他的意见时,范汉杰回电说要固守锦州。

蒋介石要把锦州的部队撤到锦西,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守锦西比守锦州有利条件多些,两锦兵力集中起来,解放军难以对付。

范汉杰的想法是:“如能以锦州守军吸引着解放军主力,在锦州地区与对方决战是一个好机会。”

但是,在东北野战军攻克义县,夺取锦州西北面帽儿山,封锁了锦州机场,逼近锦州郊区,而援兵又无消息时,范汉杰固守锦州的决心动摇了。

10月6日,范汉杰召集兵团司令、军长研究撤与守的问题。决定将锦州守军撤到锦西,与关内的部队会师后,夹击塔山解放军,然后回师北上,会合西进兵团与锦州东野决战;部队准备夜间行动,并报蒋介石、卫立煌。

可是,范汉杰想越过塔山地区的东野南下会合锦西的部队,谈何容易!

卫立煌电告范汉杰:“锦州坚守不动,以免影响全局。”

所谓全局,就是蒋介石在北平、沈阳确定的以锦州为轴心,东西两兵团夹击我军的计划。

蒋介石也从葫芦岛(10月6日上午蒋抵葫芦岛)来电话,勉励范汉杰固守待援。因此范汉杰不得不决定中止行动,仍在锦州内围与东野激战。

锦州的防御工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构筑,形成了完整体系。

范汉杰将手中的7个师作了如下部署:暂编第54师担任锦州东面紫荆山至东南面松山的防守任务;暂编第55师担任南山防守任务。

9月下旬由沈空运来锦的第79师担任笔架山(女儿河东侧高地)防守任务;第88师为指挥所总预备队。

第6兵团之暂编第18师担任女儿河车站西侧高地至188高地防守任务;暂编第22师配属第184师1个团,担任自二郎洞向东经合成燃料厂、黑山团管区前沿高地并延伸至配水池之线防守任务,与暂编第54师阵地相连结;第184师(欠1个团)为兵团预备队。

10月5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率指挥所到达锦州西北20公里的牝牛屯。在详细调查了锦州敌军防御配系与勘察了锦州周围地形后,确定分两步夺取锦州:第一步扫清外围据点,第二步总攻城垣。两个步骤连续施行。

兵力区分是,以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炮纵之炮1团、迫击炮团、战车团坦克营(坦克15辆)、高炮团两个连,组成北突击集团,由韩先楚、罗舜初(第3纵队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由北向南实施主要突击。

以第7、第9纵队,炮纵之炮2团、高炮1团1个连,组成南突击集团,由邓华(7纵司令员)、吴富善(7纵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由南向北实行主要突击。

第8纵队附第1纵队炮兵团,由东向西实行辅助突击。

为确保战役顺利实施,第1纵队(欠1个师)奉命位于高桥附近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参加攻锦或投入塔山方向阻援。

10月9日,锦州外围战开始。次日9时,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希望你们将注意力放在锦州作战方面,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这个指示来得适时,对坚定东北野战军指战员夺取锦州的决心和信心,取了重大作用。

锦州外围战是十分紧张残酷的。因为范汉杰知道,守住外围要点就能保住城垣;我军也明白,夺取了外围要点,就可以居高临下,各种火炮均可准确轰击城内敌军核心阵地。

紫荆山是锦州东面屏障。第8纵队曾在10月5日攻占,后在敌军猛烈反击下失守。

10日该纵重新发起攻击,经过两小时激战重占紫荆山。至13日又占领北大营、八家子等据点,逼近城垣。

罕王殿山为锦州南面屏障。第7、第9纵队于9日夜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第7纵队攻占罕王殿以西阵地,第9纵队攻占罕王殿以东阵地。

至13日,第7纵队又攻占女儿河北岸关屯,第9纵队攻占女儿河北岸刘家屯。

锦州城西北和北面的合成燃料厂、师团管区、配水池,是守军重点防御的据点。

尤其是配水池,地势较高,可俯瞰全城,控制着通往锦州城内的一条大道。是距锦州北城较近的一个制高点。

10月12日午后,第3纵队1个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以真正的“打铁汉”的英勇气慨,对配水池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激烈,至傍晚占领配水池。

13日,该纵另一部攻占亮马山、石桥子。第2纵队于10月11日占领合成燃料厂,13日占领师团管区。

至此,锦州城东、城南、城北外围据点均被我军攻占。守这些据点的国民党军一部被歼,大部撤入城内。

10月6日,蒋介石乘“重庆号”巡洋舰抵葫芦岛,召集侯镜如、第62军军长林伟俦、第54军军长阙汉骞和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等人开会,研究增援锦州的部署。

蒋介石决定以先期到达葫芦岛的第62军、独立第95师和第54军,由阙汉骞指挥立即向塔山、高桥方向攻击,侯镜如回华北赶调部队。

他要求部队指挥官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完成救援锦州的任务。

塔山位于锦西、锦州之间,距锦州国民党军的防御前沿30公里,距锦西不足10公里,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山,山海之间是一条宽约10余公里的狭长起伏地带。

北平至沈阳的铁路、山海关至锦州的公路纵贯其间。

这种地势,对攻击者来说,不能展开大兵团实行正面攻击,也不易从两翼实施迂回,只能展开一定兵力实行正面攻击,舍此没有其他道路可通向锦州。

对防守者来说,无险要地形地物可作依托,而且所处地势较低,其阵地完全处在对方炮火射程之内。真所谓塔山虽小,但关系重大,成为攻锦与援锦的关键。

遵照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关于要“死守不退”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第4、第11纵队,在塔山地区组织坚守防御。

其中,第4纵队部署在东起打渔山,西至白台山,宽约12.5公里的正面,担任主要防御任务。

第11纵队位于第4纵队右翼之槐树沟、王家屯南北地区;热河独立第4、第6师活动于锦西以南,牵制敌人。

第4、第11纵队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抢修工事,储备作战物资,同时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

塔山地区的攻守战,从10月10日开始至15日结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0月10日至11日,历时两天。12日双方调整部署,积极备战。第二阶段10月13日至15日,历时3天。

10日拂晓,阙汉骞指挥3个师(第151、第8、暂62师)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向打渔山、塔山、白台山一线攻击,妄图一举突破第4纵队的防线。

激战一天,敌军伤亡千余人,被我军击退。第二天清晨,阙汉骞又以4个师(增加第157师),采取所谓中央突破战法,在两翼配合下,猛攻塔山堡。并和林伟俦到鸡笼山高地督战。然而这次攻势又被打退了。

10月11日下午,东进兵团司令官侯镜如率第92军21师到达葫芦岛。

当晚,他召集各军、师长、参谋长开会,总结两天来攻击受挫原因,研究今后作战部署。

林伟俦认为之所以受挫,一是轻敌,二是没有空军助战。

关于今后如何打法,有的主张以主力从塔山、白台山之间绕到塔山之后,回头歼击塔山守军,夺取塔山;有的主张集中主力沿铁路、公路行正面推进。

侯镜如采纳后一种主张,决定以战斗力较强的独立第95师担任主攻塔山堡,第62军攻白台山,第54军攻铁路桥头。第21、暂62师为预备队。攻击部队统归林伟俦指挥。

12日准备,13日拂晓开始攻击。

战火纷飞的塔山,一时变得沉寂了。坚守阵地的解放军指战员清楚,敌人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进攻。为此,他们抓紧加修工事,鼓舞士气,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13日,东进兵团在数十门重炮和“重庆号”巡洋舰火炮支援下,在空军配合下,采取两翼突破,夹攻塔山堡的战法,发起全线猛攻。

独95师因过去尚未受到过解放军的严重打击,气焰嚣张,满以为打下塔山堡没问题。该师采取它的传统战法——“波浪式”冲击。

守备塔山堡的第4纵队34团,硬是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独95师的“波浪”冲击,阵地屹立不动。战后该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

这一天,双方伤亡均较大。我军伤亡1048名,国民党军伤亡1245名。

13日晚,侯镜如又召开三军作战会议决定:海陆两军重炮于14日晨7时,一齐炮击塔山主阵地,空军同时亦对塔山轰炸,务期于当午一举进占塔山。

14日,正值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击,锦州危在旦夕之时,东进兵团以4个师一线展开,向塔山堡、铁路桥头、白台山攻击。

坚守阵地的解放军战士依托加修加固的阵地,同敌人反复拼杀,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冲击,守住了阵地。

15日,侯镜如集中5个师轮番攻击塔山一线,仍未获寸进。当日下午锦州方向炮声沉寂,东进兵团已感局势不妙,无心无力再攻了,只好退守原地。

国民党军此次进攻塔山,在蒋介石严令之下,各军、师长亲临最前线指挥,海军各舰艇对于此次战斗,均能不畏艰辛,冒狂风巨浪一致奋勇作战,空军也频频出动配合,这在国民党军战史上是少见的。

然而,在解放军的阵地面前,他们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

第4纵队等部在6天6夜的阻击战中,歼灭国民党军6549人,自己伤亡3000余人,保障了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林彪、罗荣桓称此为“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防御战”。他们在战后(11月8日)向毛泽东的报告里说:这一防御战之顽强,对我当时攻击锦州,取得调整部署与攻击准备时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0月8日,廖耀湘指挥西进兵团在新民、巨流河地区集结。9日,分三路向彰武、新立屯方向攻击。

彰武是东北野战军保障锦州作战运输补给线上的要点。廖耀湘想用切断东北野战军后方补给线的办法,迫其撤围锦州。

然而,这一部署与企图,早就为毛泽东所识破。

10月5日,毛泽东电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说:“大约有九个师左右即够阻止该敌。”

为迟滞廖兵团西进,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欠1个师)位于彰武东北地区,积极引诱新6军北进。

第5纵队(3个师)位于彰武东南地区;第10纵队(3个师)和第1纵队1个师、独立第2师,位于新立屯以东沿绕阳河西组织防御。

经过两天抗击,我军主动放弃彰武,第5纵队转移到新开河、绕阳河之间地区阻击。

廖耀湘于11日占领彰武,炸毁彰武铁桥,切断了东北野战军补给线,使攻锦部队急需的弹药、油料的补给感受到威胁。但是,这并没有能动摇我军攻克锦州的决心。

在这紧要关头,东北局当即指派辽北省委书记陶铸连夜赶到通辽,协同东野后勤副政委陈沂共同搞好交通,保证攻锦前线的供应。

在陶铸亲临指挥下,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四百头骆驼和许多人力、驮马运送油料及其它作战物资到阜新。

另动员民工从通辽经八仙筒、奈曼旗、下洼到北票,新开了一条三百五十余公里的公路,很快恢复了对前线的物资供应。

10月13日,廖耀湘下令部队渡新开河西进。但是,当进抵新立屯时,锦州已被解放军占领。

范汉杰集团在东西两翼援兵被阻,锦州外围阵地全部丢失后,已成了瓮中之鳖。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攻锦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发起总攻击。10时至11时,900余门火炮(内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320门),一齐射向预定目标。

担任主攻任务的南、北集团各纵、师和战车团,分别从8个突破口冲入市区。

第8纵队由于受到守军两侧火力与纵深火力的压制,至当日18时方突击成功。

各纵、师经过几小时激战,南北两集团在锦州火车站附近会师,把范汉杰各部分割为东西两块。后续部队源源突入市区内,向纵深猛插,穿墙越顶,分割歼敌。

范汉杰先是把指挥所设在锦州铁路局大楼,后又转移至中央银行地下室。

14日下午,他在第6兵团司令部开会,决定于当晚向锦西方向突围。

15日10时许,东北野战军攻占第6兵团司令部,残存守军退守锦州老城。第2纵队由西北角,第7纵队由东北角、东南角会攻老城,至18时战斗结束,残敌就歼。

范汉杰于锦州陷落前夕化装潜逃,16日上午行至锦州城东南10公里之谷家窝棚时被我军俘虏。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也被生俘。

东北野战军攻锦作战从总攻开始至结束,仅用31小时,就全歼守敌,自己伤亡2.4万人,开创了我军攻坚战迅速解决敌人的光辉战例。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赞扬。

锦州解放意义巨大。正如《东北日报》在庆祝锦州大捷的社论里所说:“敌人失去了锦州,其实际意义,就等于失去了全东北。孤守长、沈之敌,从陆上逃跑的后门,从此被紧紧的关闭起来了。”

锦州的胜利,充分说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路,集中主力迅速攻克锦州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范汉杰被俘后,对我军先攻锦州之举佩服的五体投地,反复追问林彪:“是谁决定先打锦州的?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想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可见,毛泽东要求先打锦州的举措是多么高明,正所谓打蛇要打七寸,我军先打锦州的战术,可以说完全击中了东北蒋军的要害,一举奠定了辽沈战役的胜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沈战役: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林彪: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烽火连天:震惊世界的塔山阻击战
纪实长篇小说《浴火尖刀》连载(56)第二十二章 群英逐鹿(下)
解放战争之东北争夺
蒋介石两次亲临葫芦岛的一些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