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为中空性器官,消化腺为实质性器官。

    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粗细不等的肌性弯曲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分。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下消化道


   (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位,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口腔的前壁为口唇,侧壁为颊,上壁为口腔顶,下壁为口腔底。口腔向前以口裂与外界相通,向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的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嵌入上、下颌骨牙槽内,分别排列成上牙弓和下牙弓,具有咬切、撕扯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并对语言、发音有辅助作用。一般人有切牙、尖牙、磨牙三种牙齿,牙的构造可分为牙冠、牙颈、牙根。幼儿自6个月开始萌出乳牙,23岁内出齐,67岁开始换恒牙,12岁左右除第3磨牙外,全部出齐,第3磨牙长出较晚,约1830岁萌出,故称迟牙(智牙),迟牙有的人可终生不出,因此恒牙数2832颗均属正常。舌是口腔中可随意运动的器官,位于口腔底,是由横纹肌纤维交织排列形成的肌性器官,以骨骼肌为基础,表面覆以黏膜,具有感受味觉、触觉、搅拌咀嚼、吞咽食物、辅助发音等功能。口腔腺是开口于口腔的各种腺体的总称,口腔腺分大、小两类,能分泌唾液。小唾液腺包括唇腺、颊腺等,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运动被磨碎,与唾液充分混合成食团,从吞咽到食团入胃需68秒,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较短,唾液的化学性消化能力比较弱,只有少量淀粉降解为麦芽糖。

(二)咽(见呼吸系统章节)

(三)食管

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位于脊柱颈部前方,气管后方,全长约2530厘米,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颈部长约5厘米,平第6颈椎体下缘至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平面之间,胸部最长,约1820厘米,由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的食管裂孔之间,腹部最短,长仅12厘米,由膈的食管裂孔处至胃的贲门。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食团吞咽后由咽腔进入食管上端,食管肌肉发生波形蠕动,使食团沿食管下行至胃。食管的蠕动波约长24厘米,其速度为每秒25厘米,一般成年人自吞咽开始至蠕动波到达食管末端约需9秒。食物在食管内移动的速度,以流体最快,糊状食物较慢,固体最慢。水在食管中只需1秒钟便到达食管下端。人在卧位情况下,食团也能因蠕动入胃,但移动较慢。

(四)胃

    胃位于膈的左下方,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以及储存、混合、消化和移动食物的功能。胃可分为胃底、胃体、幽门3个部分(图5-2),胃的形态和大小可随内容物的多少而不同,还可因年龄、性别、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人胃的容量可达3000毫升,空虚时可缩成管状。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和大、小两弯。上口为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胃壁由黏膜、黏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组成,胃黏膜呈淡红色,有丰富的胃腺。胃空虚时,黏膜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皱襞,充盈时皱襞则减少或展平,而在贲门和幽门附近的皱襞则呈放射状排列,在幽门括约肌内面的黏膜向内形成环状皱襞,可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食物入胃后,通过胃壁运动与胃液混合,继续进行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胃液是无色的酸性液体,胃液中完成化学性消化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酶,胃液分泌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进食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食团入胃后5分钟左右,胃蠕动就开始了,有利于食物与胃液的混合,协助完成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功能。

(五)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食物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场所。上起自胃的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57厘米,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图5-3)。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固被称为十二指肠,约2530厘米,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顶端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十二指肠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是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空肠起自十二指肠,下连回肠,但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回肠连接盲肠。空肠的长度占空、回肠全长的2/5,而回肠占3/5。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紧张性收缩是小肠机械性消化运动形式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壁给予小肠内容物的压力小,食糜与消化液混合不充分,食糜的推进也慢。反之,当小肠紧张性升高时,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充分而加快,食糜的推进也快。另外,小肠的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主要发生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进食后,有食糜的肠管上若干处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肠管内的食糜分割成若干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使原来每个节段的食糜分为两半,相邻的两半又各自合拢来形成若干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分节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小肠的蠕动通常重叠在节律性分节运动之上,两者经常并存。蠕动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因此食物消化的主要部分在小肠。

(六)大肠

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约1.5,起自回肠,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盐类、分泌粘液,形成、贮存和运送粪便。盲肠是大肠的起始段,在开口处有回肠向盲肠突入的皱襞,称为回盲瓣,能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在盲肠的后方有一细长的盲管,称阑尾。结肠位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直肠位于盆腔内,是大肠的末段。肛管是大肠最末端的部分,向外的开口为肛门。大肠没有复杂的消化活动,主要是为消化后的残余物提供暂时的贮存场所,而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其中的粘液蛋白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和润滑粪便的作用,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内,大肠的机械性运动将内容物向下推送,最终通过排便反射将粪便排出体外。

消化腺能生成和分泌消化液,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布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对食物进行消化。

(一)肝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具有分泌胆汁,加工、合成和贮存营养物质,解毒、造血等功能。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至左季肋区,其左右径约为25.8厘米,前后径约为15.2厘米,上下径约为5.8厘米。一般成年人的肝脏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401/50,而在胎儿和新生儿时,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肝由50100万个肝小叶组成,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肝的下面有一呈梨形的胆囊,胆囊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最后排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二)胰

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呈长条状,质地柔软,呈灰红或淡红色,位于胃的后方,横行于腹后壁,横跨在第12腰椎的前面。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分解蛋白质、脂肪和醣类。胰液经各级导管,流入胰腺管,胰腺管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

(三)唾液腺

唾液腺又称口腔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3对,分泌液一昼夜可达10001500毫升,具有湿润、清洁、调和食物、消化淀粉等作用。腮腺为最大的一对唾液腺,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而下颌下腺呈卵圆形,位于下颌骨体的内面,而舌下腺则是最小的一对,呈扁长杏核状,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答| 我们从嘴到肛门有多长,从外面看是不到1米,里面呢?
蛇的消化特点
中医人体解剖三字歌,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概论与消化器官
【人体结构】人体消化系统
七年级生物下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每周两课】《亚健康调理师》(二十六)——消化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