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初形成的十二个铁帽子王延续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谁

清代前期,有十二位亲王被俗称“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

在十二个铁帽子王中,头八位都是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封的。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著特殊亲密关系而受封,属于恩封。恩封的亲王,不能世袭罔替。意思很明确,只有这八大王才是清代的终身贵族。

公元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清,开始正式颁行封爵制度。这年四月,皇太极下旨细数各位兄弟子侄军功,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贝勒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

这次分封有亲王、郡王七人,贝勒二人。另外,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原为贝勒,此前一直卧病,当时未能封王。就在皇太极分封诸王后的一个多月,萨哈廉病逝,皇太极前往祭奠,随后追封他为颖亲王。正是此次分封,才奠定了后来所谓八大“铁帽子王”的基础。

顺治元年(1644)十月,顺治帝册封多尔衮、济尔哈朗辅政叔王,复豪格亲王爵位。又册封先前因事降级为郡王的阿济格和多铎为亲王,封岳托之子、多罗贝勒罗洛宏为多罗衍禧郡王,封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为多罗承泽郡王。这次分封中,新增加的是硕塞,顺治八年又以军功被晋封亲王。硕塞死后,其爵位由子博果铎承袭,改称庄亲王。

即使有了这两次正式封爵,也仍未明确这些宗室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以后各王爷、贝勒的爵位或黜或降或改,其级别、名称多有变更。所以,清初诸王的爵位在传承过程中,变动不居,没有制度化。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雍正的儿子弘历(乾隆帝)借为睿亲王多尔衮平反之机会,降旨恢复诸王最初封号,并将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明确颁行。

也就是说在乾隆帝之前,各“铁帽子王”的爵位或降或削,并没有同时存在过。直到乾隆帝给厘清世系,恢复爵位名号,清初八大宗室王爵世袭罔替之制终于明确。

纵观清代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在这些王爷贵族中,先后有六位亲王比较有作为和名气,后人称之为“清代六大王”,即: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康熙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訢(咸丰、同治、光绪时期)。不妨看看他们的表现:

按时间顺序居首的礼亲王代善,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逐渐成为其父帐下的一员猛将。

(代善)

当时建州刚刚统一,海西女真对建州女真有很大威胁。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战争中一举成名的。他在对乌拉和叶赫的战役中屡立军功,于天命元年被封为贝勒,列四大贝勒之首。在以后对明朝的用兵中,他几乎仗仗参加,而且始终是独当一面的统帅。

天命十一年,清太祖驾崩,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廉,推举皇太极继位,对清初政权的稳定过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后,又大力支持皇太极的中央集权政策,主动放弃与皇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权利。由于代善不可磨灭的战功及对皇太极的大力支持,崇德元年,他被被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因密谋拥立多尔衮为帝,代善大义灭亲,忍痛将他们处死。顺治五年,代善去世,年六十六岁。可以说,代善是清代亲王中的第一人。

提起睿亲王多尔衮,世人都比较熟知。除了他为满清入主中原的不世之功外,围绕他的诸如太后下嫁、专权谋位等一系列传说,使之成为清代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后世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争议较大。

安亲王岳乐,虽然名气并不像多尔衮那么大,但他是清代亲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对大清王朝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岳乐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儿子,排行第四,是顺治,康熙两朝的亲王。顺治三年,岳乐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他作战英勇,颇具谋略,率部击斩了张献忠。之后由于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绩,被擢升为安亲王。岳乐与其先辈不同,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曾全力支持顺治皇帝大胆启用汉人,缓解与汉族地主阶级的矛盾;停止圈地,稳定了清初的全国大局。

(剧照)

康熙帝平定三番之乱,岳乐被封授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出征,得胜回京时,康熙帝亲自赴卢沟桥迎接,对岳乐大加褒奖。并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康熙二十七年,岳乐再度领兵驻防苏尼特,一年后死于军中。

康亲王杰书,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是康熙一朝著名的八旗将领。与电视剧《鹿鼎记》中的康亲王不同,杰书并不是趋炎附势,碌碌无为之辈。他在顺治年间被晋升为亲王。康熙平定三番,杰书也奉命领兵作战,依据平定耿精忠、击溃郑经,被封为正南大将军。

通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康熙帝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成了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十三爷”。

胤祥在“九子夺嫡”的争夺中,始终站在四哥胤禛的一边,这为他以后在雍正朝的崇高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史料介绍,胤祥与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不同,他为人正直仗义,不贪财好色,生活非常简朴。他家中除了一应生活用品之外,几乎没有奢华修饰。就是红极一时的时候,他也多次婉言拒绝皇帝的赏赐。雍正帝下令给他增加仪仗和侍卫,他也以“不敢”为由坚辞不受。他的清廉之名在当时就被百姓传为佳话。

(剧照)

怡亲王胤祥不仅清廉,而且有才华。他一生功绩中,还有全面地改造和治理了北京周围的水系,使得当时京畿的农民可以放心生产,为雍正皇帝解决了一桩相当棘手的问题。

可惜怡亲王胤祥刚过不惑之年就因病离开了人世。雍正皇帝悲痛之余,下旨将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以示最大的褒奖。

晚清的恭亲王奕訢,在世间绰号“鬼子六”。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因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没揣摩透父皇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四哥手下。

但作为亲王,他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直隶也有少数人起来响应,恭亲王主动担当起保卫京畿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叛党。

咸丰帝去世后,他又与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

(恭亲王奕)

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一样的许多人才,还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
为何铁帽子王如此难册封? 大清王朝总共才十二位!
代善没有当上皇帝,却有个“铁帽子王爷”的爵号,这个爵号有什么用?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大清八大铁帽子王是谁?最终都怎样了?
满清十二大“铁帽子王”的始封王都是谁?又是什么情况下受封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