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须小心寅畏,仔细体察。思量到人所思量不到处,防备到人所防备不到处,方得无事。
于天下之事有可否,则断以至公,而勿牵于内顾偏听之私。于天下之议有从违,则开以诚心,而勿误以阳开阴合之行。则庶乎德业盛大,表里光明,中外远迩,心悦诚服。
应酬时有一大病痛,每于事前疏忽,事后检点,检点后辄悔吝。闲时慵懒,忙时急迫,急迫后辄差错。此其弊皆由于失先后著耳。肯把检点心放在事前,省得检点,又省得悔吝;肯把急迫心放在闲时,省得差错,又省得牵挂。
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会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会做快活人,小事化无事。
凡人处事,只问道理如何,随而应之,无往不中,攸往咸宜。若先有偏主,做来毕竟不是。
无事如有事提防,方可免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欲事至不惑,须穷理;欲事至不惧,须养气;欲物来不扰,须主敬;欲物来不欺,须存诚。
古语云:“事到七八分即已。如张弓然,过满则折。”其在争讼一端,尤不可十分作尽,事当利害关头,死生界限,切须留神斟酌,断不可逞一时英雄,极力担承,致悔无及。
大嚼多噎,大走多蹶。
勿谓—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祸福子孙之报应。
宋高宗云:“每日做得一件好事,一年须有三百六十件。”
事才入手,即当思其发落。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做事不求快心,求安心;立法不要人畏,要人服。
法令必行则法尊;令出不反则令重。
驭下者苛虐固所不忍,纵肆尤所不宜。
除奸去佞,要放他一条去路。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脱尽习气,便是个高人。
无以小事动声色。
不动气,事事好。
未忙先做,事至却闲。
一件刻薄事做不得,—句刻薄话说不得,一点刻薄念头动不得。
莫作心上过不去的事,莫萌事上行不去的心。
分外之事,一毫不可与。
最无味者是管闲事。
遇事贵有断制,办事最要撇脱。
英气最害事,浑涵不露圭角最好。
事来莫放,事过莫追,事多莫怕。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不可行的事,口莫说;不可说的事,心莫萌。
人前做得出的方可说,人前说得出的方可做。
有益于人,无损于己,当乐为之。有益于人,稍损于己,亦勉为之。有损于人,无益于己,决不可为。徒益于己,有损于人,更不可为。
事不见机,必至取辱。
违心事不可做,背理事不可做,造孽事不可做,害人事不可做。
凡事惟适中可久。
料无事,必有事;怕有事,必无事。
世上事,越做越不得了。
无事时不教心空,有事时不教心乱。
忧先于事,可以无忧;事至而忧,无益于事。
无事不可生事,有事不可怕事。
常有小不快事,乃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
初闻得事来,便手忙脚乱,到后来亦只此,何须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