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许鲁斋先生曰:“凡在朋侪中,切戒自满。惟虚故能受,满则无所容。人不我告,则止于此尔,不能日益也。故一人之见,不足以兼十人。我能取之十人,是兼十人之能矣。取之不已,至于百人千人,则在我者岂可量也哉。”
谦固美德,但过谦者多诈;默为懿行,然过默者藏奸。
风尘扰攘中,决无好步履;交际寒暄内,决无好人品。圣贤取人,宁拘无随,宁落落,毋容容也。
人若闻仁义道德之言,辄以为迂腐,而妄加非毁者,此自暴之下愚也,其后必遭殃祸。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人之深者有两种:一曰深沉。如纳言自守,容人忍事,内里分明,外边浑厚,不露圭角,不逞才华,此德之上者。一曰奸深。如闭口存心,机深挟诈,形迹诡秘,两目斜抹,片语针锋,此恶之尤者。切不可以深沉君子,与奸深并观也。
天下容有曲谨之小人,必无放肆之君子。
丈夫行谊,自孝心生。淡于亲,其余无可求也已。妇人仁孝,自耻心生。轻于耻,其余无可求也已。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
与多言人默坐相对,使吾严重之风,与之反而相形,则彼躁妄之气,不觉因而俱敛。
听人语言,务令畅遂,勿遏以己见,勿挠以他端。惟谈及市井淫媟者,则宜引古人嘉言,或举目前正事,以阻绝之。勿令得竟其说,使子弟备闻之。
毁我者谁?向我毁人者是也。以我媚人者谁?以人媚我者是也。
人之有恩,可念不可忘;人之有仇,可忘不可念。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求其合。
人必当近君子,远小人。盖君子之言,多厚道端谨。此言先入于吾心,到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浅。此言先入于吾心,到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浅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好凌人而不觉矣。朝夕闻人游荡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者非一端,非大有定力者,必不能免渐染之患也。
明道先生曰:“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
王阳明曰:“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若闻誉而喜,闻毁而戚,则将皇皇于外,惟日不足矣,其何以为君子?”
吕新吾曰:“亲朋聚集,戏谑欢呼,把臂拍肩,蹑足附耳。只是要殷勤亲热,比党阿徇,才号同心知己。稍不稠浓,便说淡薄。这都是世俗态儿女情。你看那有道交游,德业劝你成就,过失责你改图。或说往古圣贤,或论世间道理。不出淫狎之言,不讦他人长短,不约无益闲游,不干诡随邪事。较量起来,哪个是好友?”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损于人?何益于己?徒自坏心术耳。
凡有宾客,当尽迎送奉承之礼。将至,衣冠忙迎之。登堂已坐,即献茶。茶罢,叙寒暖后,又呼各子弟庄肃见之。再献茶。客欲别,又衣冠而送之,不可苟率。或具盘飱,俱当随力而行,不可勉强。譬诸马焉,不能千里,必欲行之,未见其不毙也。或茶饭,或菜蔬,自是吾儒风味。彼美酒肥羊,堆盘狼藉,乃口腹之所为,奚足贵哉?虽有时欲之议,切不可顾。司马温公曰:“果止梨栗枣柿,肴止脯醢菜羹。”其言最确,宜取法焉。
大凡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乃大恩。害我者非仇,引我为不善者乃大仇。
人以诗文质我,批驳过直,固多致嫌。若—概从谀,又非古道。嘉者极力赞扬,谬者指其疵病。且嘉者逢人说项,谬者勿与人言。如此待人,自不我怨矣。
人家子弟,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
过从不问寒暑,切磋只在身心。问馈止以诗书,饮撰安于箪豆,方成为道义之交。
取人要知圣人取狂狷之意。狂狷皆与世俗不相入,然可以入道。若憎恶此等人,便不是好消息。所与皆庸俗人,己未有不入于庸俗者。出而用世,便与小人相昵,与君子为仇,最是大利害处,不可轻看。吾见天下人坐此病者甚多,此以知圣人是万世法眼。
不可专取人之才,当以忠信为本。自古君子为小人所惑,皆是取其才,小人未有无才者。
人之性行,有所短则必有所长。与之交游,当常念其长,不顾其短,方可与之久处。
与刚直人居,日闻法言,久之自有益。与善柔人居,日闻谀言,久之必有损。故美味多生疾病,药石可以长年。
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交友之道也。总之以道义相勉,始终一敬,方为善交。
人说非理语,不能止正,则当以不答销之。
小人有不是处,事过即绝口不言。俾无所闻,以发其怒。
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会。
强人以难行之事,吾心何安?污人以不美之名,吾心何忍?
谀人而使之不觉,此奸之尤者,所当急远。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说人所必不从,求人所必不与,强人以甚不便,制人以必不甘。此种情形,不过自讨苦吃。
畏友胜于严君,群游不如独坐。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以势利交者,安得不终离?
顺吾意而言者,小人也,宜远之。
己情不可纵,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情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恕字。
亲戚往来,礼物既不可缺,又不可丰,直表忱而已。若图炫耀,必致贫穷,何补焉?且俭者美德也,又德之共也,人不可不识。吾见有人图一时之美观,致终身之穷窘,诚为可笑。俗云:“一时能浅薄,几度免求人。”
王、贡,万古垂名,当取法焉。
邻里乡党,以和为上,不可有欺骗嫉妒之心。大抵不和多起于财产,当尔为尔,我为我。吾见有等人,昧心以僭人产业,瞒己以夺人财货,一旦讼兴怨结,家破人亡,而所得不偿所失者多矣。或有患难,力宜救护,毋以彼不然而亦不然。夫爱人者未有人不爱之也。所谓恩仇分明,非有道之言,前人已道破矣,子孙勿以此言藉口。
小人所以见用者才也,小人所以坏事者亦才也。无才不能动人,其动人之处,即败事之处。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待人有道,不疑而已。使人有心害我邪,虽有疑不足以化其心。使人无心害我邪,疑则己德内损,人怨外生。
朋友有不是处,宁可十分责备他,不可一点轻薄他。
好便宜的,不可与共财;多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
清白二字,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必见许于君子,绳人将招恨于小人。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
毋多受小人私恩,受不可酬;毋一犯士君子公怒,犯不可救。
有紧要之事,不可轻与人言;有紧要之札,不可轻落人手。
凡人无故用情,必有所为。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能善驭小人者,然后能为大人。
小人之交,易合亦易离;君子之交,难合亦难离。
看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胸次方见其大。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义相干,可以理遣。
受人之托,更要忍耐得。
不能受言者,不可多与之言,此是善交法。
贫富之交,可以情谅,鲍子所以让金。贵贱之间,易以事移,管宁所以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