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画珍品欣赏 宋代部分(二)

      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品,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宋画之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艺术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宋画是雅的,雅到你荡舟都有杨柳为之伴舞。人、山、花中轻叩生命价值。

宋 马远 板桥踏雪图99cmX5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为第六次南巡携行的作品,御题诗纪年「甲辰」,应作于闰三月间回銮途中的扬州一带。题诗末两句的「题者能画复能诗,蒙古岂无人中玉」,所指即为右方题诗者伯颜不花。他正是约十日前乾隆皇帝品题的<古壑云松>一图作者,故有「题者能画复能诗」之句。此画左下角「河中马远」出于后添,观察画中岩块造型、人物轮廓、衣褶勾勒习惯、树木出枝角度等部分,应出自明代马轼(活动于十五世纪前、中期)手笔。此作也确实表现出马远绘画的风格特色,难怪乾隆皇帝视之为马远佳作。

宋 马远 板桥踏雪图99cmX59.1cm 局部

宋 马远 寒岩积雪图156.7cmX8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钟礼为弘治朝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目前留有其签款的作品不超过七、八幅,大部分的作品,正如此幅作品所示,都误挂在南宋名家马远(活动于1190-1225)名下。两位文人于白雪覆地的寒夜中秉烛夜谈。其中曲折多姿的前景垂柳与中景松树,及影约浮现树梢的浪漫远景,为源自南宋宫廷的元素。然而画家以抽象的平行快速皴法描绘向右巍峨突出的山体,产生一种南宋画所没有的戏剧感。此种皴法与构图为钟礼绘画的特点。

宋 马远 寒岩积雪图156.7cmX82.4cm 局部

宋 马远 华灯侍宴图111.9cmX5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有款,乃清高宗购于乾隆癸卯(1738)年。较之另幅无款<华灯侍宴图>,画面上建筑物已较大,屋顶也多了一层,远山有所增添,部份山顶以汁绿加上苔点,并增加了一片松林和三座显眼的屋脊。马远(约活动于1189-1225,南宋宫廷画家)的创作,结合了文学与绘画两种媒介,创造出优雅的诗意山水。其题材与画风,对于后来元明浙江地区的画坛以及明代宫廷绘画均有巨大深远的影响,成为明代浙派画风重要的典范与传统。

宋 马远 华灯侍宴图111.9cmX53.5cm 局部

宋 马远 画雪景163.3cmX8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题诗年款为「乙酉」,可知是乾隆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时赏鉴的作品。由于崇庆皇太后年事已高,这是乾隆皇帝最后一次奉母南巡。题诗语及「旅客」、「渔翁」,显示乾隆皇帝除了豪华宅邸中赏梅的文士,也注意到披蓑负篓、赤足而行的渔夫,以及骑马朝青旗酒馆前去的旅人。画中撑伞的行者,暗示着山间仍垂降雨雪,故有「六花飘未止」之句。乾隆皇帝对这幅雪景山水的评价甚高,认为是南宋马远(活动于1190 —1224)真迹,然由其笔墨、构图研判,更近于明中期浙派画家王谔。

宋 马远 画雪景163.3cmX82.4cm 局部

宋 马远 山水人物77.1cmX126.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松荫下,二人朝向悬崖对岸,分别做仰、俯动作,仿佛正练着吐纳之术。山石用侧笔横刷的斧劈皴,松枝曲折挺劲,薄雾掩映,笔墨画意什具有南宋院体风貌。画成时代约在元、早明之际。原可能是屏风,今裱成立轴型式。马远(约活跃于1189-1225年),生长在职业画师家庭,曾任职南宋宫廷画院的待诏。其山水画,取景重心常偏置于画面上的一角,因此被称为﹁马一角﹂。

宋 马远 山水人物77.1cmX126.4cm 局部

宋 马远 仙侣观瀑148.1cmX80.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1140-1225年或1227年)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宋 马远 仙侣观瀑148.1cmX80.1cm 局部

宋 马远 月夜拨阮111.5cmX5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始承马家底蕴,后学前人李唐而又有更多创新,构图喜欢从画面边边角角入手,取半山一角的造境之趣,故人们送他外号“马一角”。他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这四位牛人也都曾被历代皇帝赐予过朝服“金带”,在宋朝这级别已相当于四品大员,妥妥的技术高官。

宋 马远 月夜拨阮111.5cmX53.1cm 局部

宋 米芾 春山瑞松35cmX4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云山间,孤亭一座,苍松数株,景致简约而清雅。山头以横笔「米点」铺叠而成,并加湿笔晕染,表现云烟变幻之趣,深得米家云山的韵致。上方诗塘为宋高宗题诗。左下角石隙间暗藏「米芾」二字,疑似后人所添附。米芾(西元一○五一─一一○七年),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原籍山西太原,后移居襄阳。善书法,又精鉴别,宣和间曾任书画博士。作画则以简淡的米家云山而蔚为典型。

宋 米芾 春山瑞松35cmX44.1cm 局部

宋 宋宁宗后坐像160.3cmX 11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宁宗后(1162-1232),原本不知姓氏,年少时随养母入宫,担任杂剧女伶。由于得到吴太后垂爱,将她赐与宁宗,乃得平步青云。朝臣中,有名杨次山者,皇后认其为兄,并自称杨妹子。杨后虽然出身微贱,但却学识渊博,能诗善画,书法风格与宁宗相近,曾为之代笔。本幅中,画杨后头戴龙纹花钗冠,拱手端坐于靠背椅上。身着交领大袖的五彩袆衣,衣上织绣两雉花纹,并列成行,是为「摇翟」。

宋 宋宁宗后坐像160.3cmX 112.8cm 局部

宋 钱选 画卢同烹茶图128.7cmX3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西元一二三九至一三0一)字舜举,号玉潭、巽峰、清瞿老人、习懒翁,宋景定间进士。擅画人物、花鸟、山水。元朝初年,吴兴有八名才俊,号称「八俊」。其中有钱选、赵孟俯。后来赵孟俯登朝作官,大家都攀附赵氏而取得官位,只有钱选不愿合流。画中主人是卢同,唐朝济源人。学问非常渊博,并擅长诗文。隐居在少室山,不愿出来作官。他特别喜欢喝茶。这幅就是描绘卢同与童子,坐芭蕉下烹茶的情景。

宋 钱选 画卢同烹茶图128.7cmX37.3cm 局部

宋 钱选 达摩像117.5cmX59.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西元一二三九至一三0一)字舜举,号玉潭、巽峰、清瞿老人、习懒翁,宋景定间进士。擅画人物、花鸟、山水。元朝初年,吴兴有八名才俊,号称「八俊」。其中有钱选、赵孟俯。后来赵孟俯登朝作官,大家都攀附赵氏而取得官位,只有钱选不愿合流。

宋 钱选 达摩像117.5cmX59.9cm 局部

宋 钱选 画鹅149.8cmX8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西元一二三九至一三0一)字舜举,号玉潭、巽峰、清瞿老人、习懒翁,宋景定间进士。擅画人物、花鸟、山水。元朝初年,吴兴有八名才俊,号称「八俊」。其中有钱选、赵孟俯。后来赵孟俯登朝作官,大家都攀附赵氏而取得官位,只有钱选不愿合流。

宋 钱选 画鹅149.8cmX87.1cm 局部

宋 钱选 秋瓜图63.1cmX3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了瓜熟之际,野草旁生,新花又开的田园一景。此图以工笔淡彩方法处理瓜、花、叶,而野草则勾线设色与没骨法兼用,怒意洒落,尤显野逸。此图精致典雅,与宋代小品画一脉相承,然而又透出一股书卷气,作者意在追求一种清润淡雅的画格。

宋 钱选 秋瓜图63.1cmX30cm 局部

宋 钱选 三蔬图97.6cmX4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土坡上茄子一株,果实垂坠;一旁瓜藤盘桓,另有白菜一颗。物象几何化,用笔细致而设色雅淡。幅上高士奇(1645-1703)康熙己卯(1699)题识为钱选<三蔬图>,并借题诗抒发谢事归乡之淡泊心志。钱选(约1235-1307前),字舜举,浙江吴兴人。工诗,善书画,与赵孟俯同为「吴兴八俊」之一。此幅画风近于院藏钱选<秋瓜图>,惟通幅平面化,笔墨较为简省,为后世托名之作。

宋 钱选 三蔬图97.6cmX47.4cm 局部

宋 宋人 白描大士像78.5cmX4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描画观音大士,头有圆光,发住阿弥陀佛,长发披肩,胸披璎珞,华榻上跣足抱膝。身侧置持物水碗、柳枝。床榻、踏足与背屏以界尺画成。榻上花卉、珊瑚、宝珠、仙鹤,以及背屏的鼎、角、钹、鼓、磬、念珠、书卷、棋盘等图案,皆精谨细致。观音开面与衣纹描法,似受明画家仇英、丁云鹏流派影响,背屏蝇头小楷书写全篇《普门品》,则带文征明楷体书风。

宋 宋人 白描大士像78.5cmX44.7cm 局部

宋 宋人 拜月图103.8cmX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名款。画一轮明月高挂天际,华丽的堂屋建筑内,有一士女,双手合什,抬头仰望,面前几案上,置有香炉,似乎非常虔诚地膜拜着。元明以来杂剧盛行,「焚香拜月」情景常出现剧中;尔后,绘画、刊本插图也日益常见。品名虽是宋人,然由构图及树木、岩石之画法看来,应是十六世纪晚明时期的画作。

宋 宋人 拜月图103.8cmX48cm 局部

宋 宋人 长生法会图190.4cmX90.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佛教西方极乐世界,云掩宝塔、宝树,菩萨、诸天群集。主尊为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台上。台前绘有往生者合十跪拜,引路菩萨则弯腰礼拜。全图人物各尽姿态之变化,脸部晕染,具立体感。陪衬的景物显得绮丽繁缛,构成华美庄严的神圣世界。这种极乐世界图又名长生法会。本幅无作者名款,依画风看来,完成时间约在元至早明之间。

宋 宋人 长生法会图190.4cmX90.4cm 局部

宋 宋人 冬日婴戏图196.2cmX10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双幅绢质→<秋庭戏婴>与<冬日婴戏>皆为左右双幅绢组成,画面尺寸也十分接近。本次针对两幅画绢进行显微观察,各段绢质组织的相似度极高,应可推测为成组作品。╱画中植物→<秋庭戏婴>芙蓉、菊花、鸭趾草& <冬日婴戏>梅、山茶、竹╱黑漆圆凳→<秋庭戏婴>画有两件绘白色花纹的黑色圆凳,由于南宋存世漆器不多,此画中的黑漆圆凳常被视为重要参考。黑漆上的纹饰技法,有称之「螺钿」,但因不见珠贝光泽的表现,或许与「平脱」技巧有关。这两种漆器的装饰手法,前者是在漆胎上贴珠贝,后者则是贴金银箔片,经干燥后再加髹漆程序而成。╱孩童衣饰→<秋庭戏婴>的女孩年龄略大于男孩。女孩身穿白色浅花纹的交领衫,衣领、袖口滚红褐色边;下身为白色暗花纹裤。头上梳着双鬟,以青、红色发带、玉钗、珍珠等装饰。男孩则身穿红色金纹对襟罩衫,下身为白色印花裤;头发如烙铁样,是常见的孩童发式。& <冬日婴戏>也是女孩年龄较大。女孩身着白色袍衫,头梳三鬟,再饰以发钗、发带。男孩同样身穿对襟褐色滚红边衣袍,着印花裤;头发则是梳着许多小髻,再用红发带扎起。╱画中童玩→<秋庭戏婴>右侧圆凳上有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与双碗钵,在圆凳一旁地面有一组小钹。左侧圆凳上,则是一个利用枣子制成的枣磨儿。两位孩童正专注地拨弄着枣磨。& <冬日婴戏>画中两位孩童,一位拿孔雀羽毛,一位持五色旗逗弄着一只猫。

宋 宋人 冬日婴戏图196.2cmX107.1cm 局部

宋 宋人 仿张僧繇山水219.6cmX8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僧繇,吴(今江苏苏州)人。梁天监中(502-518)为武陵王国侍郎。善道释人物,所绘没骨山水,于画坛为绝诣,后人仿之者甚多。楼观曾云:「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上,不用墨笔,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谓之没骨法。」此幅画山石用颜色填染,不用墨笔皴擦,以丹朱青绿为主色,并用白粉烘云点树,故觉奇彩艳发,神气飞扬,全幅散发着一种古厚沉郁的气氛。然其风格笔触则似出于明末蓝瑛一门之手。

宋 宋人 仿张僧繇山水219.6cmX85cm 局部

宋 宋人 观梅图109.6cmX5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石中,微露屋檐的一角,一位士人依凭着栏杆,观赏雪中寒梅。屋后有一树弯曲而高耸入云,大体似松柏,树枝左右分张,以拖笔画成,梅也运用拖枝法写成。从画中笔法的使用,及画幅重心偏置一角的构图,可推想是出自马远一派的画家作品。

宋 宋人 观梅图109.6cmX53.6cm 局部

宋 宋人 寒林待渡136.8cmX9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北宋之际,北方出现了以寒林为主题的山水画作,代表者首推五代的李成(919-967),其画「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不过世传李氏所作的<寒林图>,多是以松与枯树为主的近景画。此幅作阔远之景,霜雪大地,前景古松与树木挺立,行旅二人驱赶着驴子走向渡口。画中以渍染烘托出霜天的寒冷。从坡石的皴染与蟹爪状的枯枝来看,其当出自南宋以后郭熙一派画家之手。

宋 宋人 寒林待渡136.8cmX99.7cm 局部

宋 宋人 画调鹤采花仙140.4cmX7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应绘毛女,因藤萝峭壁间,女仙形体生毛,结草为衣。坡下方停置羊车,结藤为轮,呈现非人间景象。从文献资料来看,以毛女为画题,宋代已有。明末收藏界亦流传一组毛女图四幅,画中毛女的手、肩各有执负,并有随行鹤鹿等动物,可见毛女形象并不限于一种。画幅细致工谨,设色古雅,山石轮廓及斧劈皴法,用笔刚猛。惟时代尚不及宋,或成于十四、十五世纪之际。

宋 宋人 画调鹤采花仙140.4cmX78.1cm 局部

宋 宋人 画杜甫丽人行40.1cmX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画杜甫丽人行40.1cmX41cm 局部

宋 宋人 画果老仙踪183.8cmX10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蟠桃垂实累累,白鹤憩游于竹林,紫芝傍生于石隙,树下张果老,拄杖坐于石上。张果老为八仙之一,相传年寿数百岁。除了白鹤、紫芝、张果老等母题都与长寿有关外,「蟠桃」又名「寿桃」,而「竹」与「祝」谐音,两者合一,更有「祝寿」之意。此画细节装饰繁复,树干的画法追摹吕纪,而几上的云龙纹香炉及下方的红地枪金漆盒之器型与装饰也属明风,故此作很可能是明中晚期的宫廷相关作品。

宋 宋人 画果老仙踪183.8cmX104.1cm 局部

宋 宋人 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176.8cmX7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顷波涛,祥云涌现,四大天王背擎七宝莲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法相庄严,端立其上。两侧的胁侍菩萨或合什礼拜,或手持法器,随侍在侧。菩萨双唇上下皆有髭须,足见为一男性,可是其眉清目秀,容颜温婉,已具女子神韵。此轴无作者名款,人物的轮廓和衣纹线条皆以中锋之笔画成,用笔流畅且灵动,璎珞装饰和七宝莲台上镶嵌的珠宝,绘制精谨,用色妍丽但不俗艳,诚为南宋佛画的佳作。

宋 宋人 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176.8cmX79.2cm 局部

宋 宋人 画秋塘双雁170cmX1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鹅与雁同科,古人有时雁鹅不分而通称。本幅画浅滩洲岸上的双鹅,在微微风意中,一只仰天引颈而望;一只蹲伏在红蓼下理翎。与二只或掠空飞过;或伫足莲杆上栖息的翡翠,交相呼应。本幅在构图上,将洲岸、水草、残荷搭配在画幅两侧,约略呈一个圆弧状,而画中主题双鹅,则分置在画幅的左右,为这个约略的圆弧所包围,形成幅面整体圆融的气氛。虽然北宋后半期,在崇尚淡雅的文人画风引导下,搭配双鹅的背景,为萧瑟衰败的秋荷,但仍隐喻着萧瑟苦寒中亦不改其情意的祥瑞之意。画中羽禽水草皆描画精准,强调画面中央空旷平远的构图意念,皆可将本幅画作定为北宋微宗朝画院之作。通幅画面由两幅绢并接而成,或因分合改装,致使接合处略有损伤。

宋 宋人 画秋塘双雁170cmX167cm 局部

宋 宋人 画如来说法图188.1cmX11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佛陀半跏趺坐于莲座,座侧有二天王、阿难、大迦叶和二供养菩萨围绕。坐佛长眉细目,法相庄严;二天王身穿盔甲,手持剑槊,神情威武。全作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画幅四角分钤「双龙」(半印)、「政和」、「宣和」和「内府图书之印」,符合「宣和装」钤印形式,可知曾为徽宗内府所收。画中供养菩萨体态丰腴,衣纹沿线以墨晕染,仍见晚唐余风;而坐佛肉髻低平,髻底有一隆起物,具宋代佛像的特色,推测画成时代或在北宋早期。

宋 宋人 画如来说法图188.1cmX111.3cm 局部

宋 宋人 画山水114cmX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画山水114cmX57cm 局部

宋 宋人 画山水172.7cmX81.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画山水172.7cmX81.4cm 局部

宋 宋人 画仙岩寿鹿117.2cmX6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画仙岩寿鹿117.2cmX61.3cm 局部

宋 宋人 画雪芦双雁174.6cmX9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天鹅栖息于芦汀间,一只悠闲理翎,一只引颈注视远飞翠鸟。雪景坡岸无明显皴纹,凡芦草着雪处,渍染俱留空地,然后用粉,呈现雪天萧瑟气氛。北宋后期,常见此类鹅雁与秋景、寒林搭配题材,比喻萧瑟苦寒亦不改其恩爱。此幅制作年代应晚于北宋,然保存了宋代花鸟余韵。

宋 宋人 画雪芦双雁174.6cmX99.5cm 局部

宋 宋人 画鹰131.8cmX6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宋 宋人 画鹰131.8cmX65.3cm 局部

宋 宋人 枯木竹石107.9cmX51.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以飞白笔法画石块,墨淡而笔劲。墨笔画成的丛竹、枯木出于石块后方,石块前侧又有兰草丛生,而枯枝之上栖停着一只鸟禽。构图虽略显中轴对称,但画中飞白石、古木、兰竹等物象,并未依循实际生态,而倾向于笔墨效果的展现,属元代枯木竹石画风。画中枯木与院藏赵孟俯<竹石古木>表现类似,此画上虽无款印,但可推测为此一画风的元代例证,学者推测或许正与赵孟俯关系密切。

宋 宋人 枯木竹石107.9cmX51.1cm 局部

宋 宋人 洛阳耆英会图170.8cmX8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洛阳耆英会图170.8cmX87.2cm 局部

宋 宋人 梅竹聚禽图258.4cmX108.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郊园一景,陂石上老梅、翠竹挺秀,棘草丛生,桑鸤、绿鸠、伯劳、鹌鹑栖息其间。宋代为写生之极盛时期,讲究形神兼备,故笔法生动写实,富转折与流畅之变化。画面的整体气氛沉静,其中栖止的鸟类,属静的一面;不过繁而不乱的枝干,形成富弹性和张力的弧型线条,则带来了律动感。这充分表现出徽宗(1082-1135)画院花鸟画虽取材于自然,在构图上却处处展现巧思的特色。

宋 宋人 梅竹聚禽图258.4cmX108.4cm 局部

宋 宋人 枇杷猿戏图165cmX107.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株枇杷树,干身扭曲,从石后横斜出了画面,又一枝干自上方角落窜进画中,这样的干身,笔墨虽不相连,意却相牵,但觉画外有画,这是作者在构思这幅画作时,别出心裁之处。幅中二猿,一只坐在干身上仰颚凝望,另一攀挂枝梢,调皮地来回摇晃,还又回头观望。二猿对看,情趣顿生。画家不但成功的捕捉了此二猿的神态和灵性,更精准描绘了黑猿的外貌及身躯。如此能体物之生、传物之神,这是侧重写实的宋人,在画作中所能呈现的特色。本幅中二猿黑黝黝、毛茸茸的毛皮触感,让观者似乎伸手可及。画家用墨的功力,实为一流。此外石头的坚硬、树干的斑剥、枇杷叶的翻折,也都描写真实,用色精致,这幅画确为宋画中大幅无款的精品。

宋 宋人 枇杷猿戏图165cmX107.9cm 局部

宋 宋人 平畴呼犊97cmX5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树叶和芦矛经霜成了赭黄色,秋意已深。在平原上游散着一大一小两头牛,小牛被遗落在后,急了便高耸着鼻子呼唤。母牛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等候着,足见母子情深。画家描绘小牛的鸣叫,张着唇吻,屈着前足,背高高的耸起,尾却朝上轻摇。对牛在鸣叫时骨骼筋络的反应,研究观察得非常精细,使人看了,仿佛也可以听到小牛的呼叫声。诚为一南宋无款佳作。

宋 宋人 平畴呼犊97cmX52.4cm 局部

宋 宋人 泼墨仙人图53.4cmX24.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泼墨仙人图》该画作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是对传统线型经典语言的背离,是墨象语言真正独立的标志。

宋 宋人 泼墨仙人图53.4cmX24.6cm 局部

宋 宋人 扑枣图126.8cmX6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扑枣图126.8cmX63.1cm 局部

宋 宋人 千岩万壑126.3cmX4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水墨画溪薮间,群山叠起。近景作三松,松下洲渚横斜,溪流折曲。隔岸,另见村居寺观,集于山麓。远景峦峰,嵯峨高起,有轩然高举之势。上方有陈仪、傅纯、刘昭、陈韶、胡澂五人题识,惟作者尚不可考。若由书风判断,与元末明初最近。因画中笔墨,全循李(成)郭(熙)一派,是以推断本幅之成作年代约为元朝。

宋 宋人 千岩万壑126.3cmX49.7cm 局部

宋 宋人 清江渔隐151.5cmX111.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该幅画渔舟四叶浮于江。岸边,复有渔夫张罟捕鱼。林麓间,可见楼宇相参,旅人策蹇。中景主峰耸立,饶具压顶的气势。伴随着江流曲折北行,举凡峰峦之远近、正侧,俱都一一罗致。与近景平坡、山峦丛树互动配搭,形成极为繁复、多变的空间层次。画幅无名款,旧签订为宋人。惟画中山、树与人物画法,与赵雍(公元1290─?)之青绿山水风格较为接近,故推测此作的完成时代,应在元、明之际。

宋 宋人 清江渔隐151.5cmX111.1cm 局部

宋 宋人 清溪晚牧图75.6cmX44.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清溪晚牧图75.6cmX44.3cm 局部

宋 宋人 琼台仙侣138cmX7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琼台仙侣138cmX74.7cm 局部

宋 宋人 却坐图146.8cmX7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绘汉文帝时爰盎谏止齐宠妃潜坐之故事。文帝游上林苑,甚夫人潜坐帝旁,爰盎面谏,谓帝既有后,不当容其妃同坐于侧,否则尊卑失序,终会祸及慎夫人。帝纳其议,慎夫人亦赐金爰盎。画中坐花园一角,云雾掩映,树石包围间,爰盎正直言相谏,慎夫人怒,不愿就坐,文帝则端凝倾听,图像之表现亦在强调皇帝虚心纳谏的典范。幅上无名款,人物线条流利简洁,树石刻划精谨,为南宋院画佳作。汉书爰盎传记载着:有一天,皇帝驾临上林苑,皇后和慎夫人也追随同往。平时在宫里,皇帝和慎夫人都坐在平等的座席,这一天,爰盎却引慎夫人坐于次席。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就座,皇帝也很生气。爰盎立刻上前解说道:「臣听说尊卑有序,上下才能和睦。现在陛下立了皇后,慎夫人就是妾位。妾和主人怎可同坐?现在陛下卫护着慎夫人,却正是害了她。陛下难道不知戚夫人的事吗?」这张图就是描绘这一段故事。

宋 宋人 却坐图146.8cmX77.3cm 局部

宋 宋人 山花墨兔37.5cmX4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绘野菊粟穗,一只墨兔伸着脖子,昂首嗅探,仿佛可以感觉到鼻息微动,栩栩如生。墨兔以墨色染成,并以浓淡不同的墨笔在深浅处丝出葺葺细毛,形态极为生动。本幅无作者款印,旧签称其出自宋人之手,然野菊、粟竿的用笔均与宋人不类,当为晚期画家根据宋代画稿所绘之作。

宋 宋人 山花墨兔37.5cmX42cm 局部

宋 宋人 山羊图76.1cmX5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山羊图76.1cmX51cm 局部

宋 宋人 赏月空山图71.7cmX9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一文士独饮于舟上,旁边童仆或汲水、或烹食、或停舟打盹。画家将主景放在由右边画幅伸出的三角形突出之岩壁之下,岩壁上并长有盘曲交结的树丛,石块表面以快速豪放的斧劈皴手法描绘肌理,树叶则以草草点画传达出窸窣摇晃的动感。此种构图格套与奔放的笔法,与张路关系密切,应该是张路派之作品。

宋 宋人 赏月空山图71.7cmX93.3cm 局部

宋 宋人 十八学士图173.5cmX10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苍松挺立,高大湖石峙立于须弥座花台,红、白、粉紫牡丹栽植于石隙中,珍花奇石争奇斗艳。画中文人端坐,预备听琴会友,案头列炉焚香,青烟袅袅而上,呈翘足鹤型,与背景长松搭配,具有「松龄鹤寿」画意。童仆或抱琴于前,或执羽扇立于旁,或捧盒或瀹茗。后方摆置剔犀漆盒、品茗瓷碗及珊瑚树盆玩。藉由器具铺陈摆设,彰显出文人雅士闲居生活的高雅格调。画中人物围坐于「四面平」黑漆桌案,案面镶有瘿木,花纹奇丽。正中人物端坐于榻,上置倚圈靠背,扶手尽端向外翻卷。右侧一人持扇坐于玫瑰椅,椅子的扶手与搭脑等高,前方延伸踏足与座面同宽,样式轻巧美观。另有「剔犀」方凳与腰鼓型瓷墩,前者通体雕饰如意云头与回纹,后者腹壁饰海棠式开光及鼓钉纹,所绘家具形制皆为明代中、晚期风格。

宋 宋人 十八学士图173.5cmX102.9cm 局部

宋 宋人 十八学士图174.1cmX10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槐树荫下,翠竹与文石同植于须弥座花坛。花园中石栏上部为覆莲柱头,栏杆寻柱下雕有净瓶与如意云纹,为典型官式作法,多用于皇家园林之中。文士右手执麈尾,左腕搁于腿上,桌前摆置卷帙,两目凝神观画,口中若有所言。其他一盥手回眸,一袒衣立于后,另一背对观者手持团扇。童仆五名奉画轴及盥具,一以叉竿悬挑画障。画中「边角」山水以斧劈皴与水墨刷染,树叶用笔疾速,与明人仿南宋马远作品构图笔法相似。画中家具器物勾勒仔细,束腰托泥式案桌,内翻马蹄足下踩圆珠,腿子中部突出云纹翅,造型装饰十分别致。桌面嵌石纹理天然生动,为家具增添画意。另有带脚踏玫瑰椅,以纤细圆材构成,造型简练美观,为文人雅士喜好之坐具。依家具设计式样来看,均属明式风格。

宋 宋人 十八学士图174.1cmX103.1cm 局部

宋 宋人 松泉磐石160.3cmX9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飞泉激漱于涧石之间,下潴成窟,浪花腾溅。两松劲挺立于涧右,树身扭曲,多?瘤杈桠。松针作圆形,先用浓墨画,再用淡墨罩一次,又用墨水烘渍,最后用小弹弓弹墨花于其上,如宋人弹雪法。涧左枯树两株,?结较两松更甚,画小枝用李郭蟹爪。树后层滩叠渚,愈远愈淡,上接烟霾天宇,一门浑囵。松身结体,颇似武元直赤壁图卷;烘染厚润,颇似李山风雪杉松图卷。

宋 宋人 松泉磐石160.3cmX96.8cm 局部

宋 宋人 松岩仙馆171cmX11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静处江山,层楼逶迤。长松之下,人物容与于其间。全幅画山,尽用焦墨钩勒,近轮廓处,稍稍以淡墨横加皴纹,隐约几不可辨。画树极细致而详尽,夹叶点中并及筋络。人物亦细笔,劲挺而须眉毕具。无间远近,同此一法。与世传唐画有脉息相通处,或是宋人所摹旧本。

宋 宋人 松岩仙馆171cmX115.7cm 局部

宋 宋人 松月图129.8cmX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字钦山,山西河中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1190-1224)为画院待诏。山水、花鸟、人物俱佳,与夏圭齐名,而有「马夏」之称。一个人间喜好的题材,稿本流传所至,出现于不同职业画家之手,相当普遍,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即是雅俗共赏。<松间吟月>,画松荫下,高士独坐对月。林间,曲水绕栏,薄雾掩映,一派诗情。右下角石隙,署「马远」为伪。宋人<松月图轴>,无作者款印,人物衣纹,呈钉头鼠尾,虽有小异,而两画构图若合符节,应系同一稿本的传移之作。这两幅画,树石画法。

宋 宋人 松月图129.8cmX74cm 局部

宋 宋人 桃竹双凫图163.3cmX10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桃竹双凫图163.3cmX103.1cm 局部

宋 宋人 桐实修翎35cmX2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桐实修翎35cmX25.9cm 局部

宋 宋人 溪山初雪181.9cmX101.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溪山初雪181.9cmX101.9cm 局部

宋 宋人 溪山暮雪102.1cmX5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雪覆盖溪岸与山峰,群鸦翔集欲归巢。溪山之间,仍见绿树丛丛,应是江南冬日之景象。从构景来看,本幅仍具「主山立于画面中央」的遗风,但已脱去山石充实的北宋风格。全幅虚空处几占有二分之一,显露出南宋山水的韵味。在表现树石上,继承李唐之风格,但画树与斧劈皴的技法趋于精巧细致,与马夏(活动于十二、三世纪之间)派倾向粗犷简逸作风大异其趣。

宋 宋人 溪山暮雪102.1cmX55.9cm 局部

宋 宋人 溪山瑞雪131.5cmX5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溪山瑞雪131.5cmX56.9cm 局部

宋 宋人 戏猫图139.8cmX100.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大小八狸奴,嬉戏于湖石、花丛、绮茵、绣榻间。衣架上有两道横枨搭脑,两端出头上挑,有龙凤圆雕为饰。开光圆坐墩又名绣墩,造型如鼓,上下彭牙作弦纹及鼓钉纹样,摹仿鼓面皮革帽钉的形式。有牙子内翻马蹄足彩绘梅花漆方桌,桌上置有插珊瑚树的梅瓶、三联尊及两漆盒。内翻马蹄足长凳四面有壶门式轮廓,然马蹄足之绘法过于牵强附会,此图应为明代晚期宫廷画家所作。

宋 宋人 戏猫图139.8cmX100.1cm 局部

宋 宋人 小寒林图42.2cmX4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两树石,意似未尽,应是长卷残存的一段。平野上林木凋零,天色惨淡欲雪,小径上两翁且行且谈,一童挑担尾随。全幅用笔细谨,墨法精绝,为宋无名款画中之杰出者。此画绘北方清旷萧森之景,这种寒林平野的主题是由北宋李成所创,但图中坡石皴染和树木枝桠的布置已有郭熙的影响,是北宋风格。因此本图就算不出于郭熙,也是时代相去不远之作。右侧飞雁一行笔调单薄,可能是后人所补。

宋 宋人 小寒林图42.2cmX49.2cm 局部

宋 宋人 婴戏图120.3cmX7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作者款印。画童子四人,一人于帷幕中操持钟馗傀儡为戏,一人击鼓,一人打板,另一人作指点状。庭院周遭,并装缀花卉蜂蝶诸景。细审画中人物五官、发型、服饰,率皆钩染细腻,神情毕具,饶有苏汉臣一派「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的意趣。惟配景花树,失之刻镂、少自然,加以湖石上附加的苔点,画法已近乎明人习气。以是,推断此幅原应有所本,当属明代仿宋的佳作。

宋 宋人 婴戏图120.3cmX77.2cm 局部

宋 宋人 渔父图105.4cmX5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开阔无涯的江面,烟雾弥漫,寒气逼人。芦苇环绕汀渚,野雁几只点缀其间,另则凌空与游于江上者相呼应,为冷寂的江面凭添生意。江畔渔夫坐草篷中,双手交叉胸前,弯腰缩颈,不胜寒冷地望着水面,期待着有鱼上网,神态十分生动。本幅布局行笔简洁,意境古雅宁静,与院藏宋燕文贵「寒浦渔罾」同一构图,以本幅之笔墨较胜一筹,惟仍属元明之际所作。

宋 宋人 渔父图105.4cmX53.5cm 局部

宋 宋人 浴鹅图181.4cmX98.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人 浴鹅图181.4cmX98.2cm 局部

宋 宋人 折槛图173.9cmX10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故事画,描画朱云折槛的故事。在《汉书‧朱云传》中有详细记载。西汉成帝时(西元前三三至七年在位),宰相张禹恃宠而骄,朝中大臣多因张禹曽为皇上的老师,而不敢加以纠举弹劾。一日,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当着公卿大臣面前,请赐上方斩马剑斩佞臣,皇上怒斥朱云以下犯上,竟然当廷污辱其师,于是下令要将朱云处死。朱云攀着殿槛抵抗,以至槛折。此时左将军辛庆忌(?至西元前十二年),卸下冠帽印绶,叩头力保,朱云才得以免其罪。事后当要修缮殿槛时,成帝却要保留原状,借以表彰忠臣,并作为日后的警诫。画家将此史实,安排在御花园中,藉由乔松、湖石构置出的庭园景,省略多余的人物,虽与史实略有差距,但突出了主题,并且强化了画面的美感,这是画者布局巧妙之处。由于此画未署名款,很难据画风推测为南宋那位名家所作,又这类圣贤故事画,附有政教宣传的功用,所以主供宫中悬挂。

宋 宋人 折槛图173.9cmX101.8cm 局部

宋 宋仁宗坐像188.5cmX 128.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仁宗坐像188.5cmX 128.8cm 局部

宋 宋神宗后坐像174.7cmX 11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神宗后坐像174.7cmX 116.7cm 局部

宋 苏汉臣 灌佛戏婴图159.8cmX 70.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婴戏图题材多样化,取材广泛。最多为“庭院婴戏”的画题,其中常见一种是“灌佛戏婴”的题材。此图画中有的婴孩装扮成僧侣模样,有的手抬佛像,有的模仿大人礼佛,将成人严肃的宗教仪式变为有趣的游戏。

宋 苏汉臣 灌佛戏婴图159.8cmX 70.6cm 局部

宋 苏汉臣 货郎图159.2cmX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汉臣为宋代最杰出的风俗画家之一,很多现存的<货郎图>,都宣称为其所作,然多为明代作品。这些明代货郎通常衣着华丽,并非生活中商贩的真实写照,而是具有表演性质的宫中节令活动。本幅描绘一货郎手推载满生活杂玩的单轮货担,向前景六位孩童兜售。此图虽然没有款印,但是其中货郎清秀的面像、孩童手拿傀儡人偶的安排、货担上的羽毛等细节都与现在藏在日本有吕文英印的货郎图类似,有学者认为此应为吕文英作品。

宋 苏汉臣 货郎图159.2cmX97cm 局部

宋 苏汉臣 开泰图99cmX6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了梅花下童子骑羊。羣羊饮龁寝讹。纷绕其侧。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可谓栩栩如生,可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苏汉臣的画风。左方褾绫处行书题跋:宋苏汉臣九孝图。神品。南友主人藏。

宋 苏汉臣 开泰图99cmX6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苏汉臣 婴戏图58.7cmX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苏汉臣 婴戏图58.7cmX34cm 局部

宋 宋太宗立像74.5cmX 4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太宗立像74.5cmX 47.4cm 局部

宋 宋太祖半身像(二)51cmX3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太祖半身像(二)51cmX38.6cm 局部

宋 宋太祖坐像191cmX 16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太祖赵匡胤(927-976)身着淡黄色圆领大袖宽衫,腰系玉装红束带,脚穿皂纹靴,头戴由软翅幞头改装成方形硬胎的展翅乌纱帽。画幅无作者款印,仅座椅的扶手空白处,以小纸浮贴,上书「宋太祖」三字。画史著录,王霭、牟谷、僧道辉均曾为太祖写真,但因无存世可靠画迹堪供比对,并不能据以判定此像,是否与上述三人有关。院藏太祖像共四幅,除本幅为全身大轴,余均为半身像。

宋 宋太祖坐像191cmX 169.7cm 局部

宋 夏珪 归棹图126.9cmX5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夏珪 归棹图126.9cmX57.2cm 局部

宋 夏珪 山水47.6cmX3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珪,字禹玉,钱塘人。南宋宁宗、理宗时任职画院。擅画山水、人物,与马远齐名,时称「马夏」。此图画山居悠然闲静之状,远山峦峰高耸,瀑泉直泻而下,轩舍散落,雅士、樵者步行其中。全幅笔墨浓淡有致,林木丘壑明暗对比清楚。幅中未见画家落款签名,据旧传原签题作夏珪。山林坡石之布局与笔墨技法,画风虽近,仍有不及,当出自稍晚夏珪后学之手。

宋 夏珪 山水47.6cmX32.5cm 局部

宋 萧照 画山腰楼观179.3cmX112.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幅中央绝壁处外侧,有「萧照」二字款署。传说北宋末年他于太行山为盗,一日劫获李唐,才随之习画,后亦入南宋画院。本幅左侧画山岩崖壁,岩块多方折峻峭。由此中段山体延伸而出一平台岩块,上立有二人相对与谈,似正在远眺对岸景致。此画山体构成已脱去北宋大观式山水巨障效果,而与李唐<万壑松风图>讲究物象丰厚的近观山水相近,借坚实岩块、迷茫远山,营造出实、虚相对的景致。

宋 萧照 画山腰楼观179.3cmX112.7cm 局部

宋 燕文贵 三仙授简46.3cmX4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燕文贵 三仙授简46.3cmX41.3cm 局部

本幅无款,旧签标为燕文贵。燕文贵(活动于十一世纪)于宋太宗(976~-997在位)时为画院只候,擅长画山水。但此幅画风已入南宋,约作于十三世纪。松下岩洞内三人赤足踞坐。右方人物扎双髻、蓄胡,肤色却如童颜般润泽,手持素卷。居中人物身着树叶,表情肃穆,右手持笔,地上放置砚台。左方人物神色庄严,披发赤膊。内容反映出道教洞天观念下,修真学道者因特殊机缘,得以进入洞穴获致道法、经诀等。右方人物应为修道之士,遇仙传授成仙秘诀的天书。

宋 扬无咎 画蝴蝶花56.9cmX2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扬无咎 画蝴蝶花56.9cmX29.2cm 局部

宋 赵伯驹 阿阁图73.3cmX55.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远山烟云飘渺,殿阁三重精巧宏伟,高台上宫女乐舞,旁列宦侍。画中楼阁装饰繁密,山水青绿设色,似天宫非人间。主体建筑屋顶「三重檐歇山」,脊饰瓦兽描金,斗栱徒存形式。前方临水殿之铺作排列均匀,形制近元代官式建筑,应是元代宫廷画家所作。

宋 赵伯驹 阿阁图73.3cmX55.6cm 局部

宋 赵昌 画花鸟45.8cmX2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赵昌 画花鸟45.8cmX29.5cm 局部

宋 赵昌 岁朝图103.8cmX5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昌(10-11世纪间),字昌之,四川成都人。善画花卉,每于清晨朝露下,对景描摹,故自号写生。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有「铺殿花」一条,谓徐熙(9-10世纪间)于缣素上描绘花卉奇石,掺以鸟虫,专供宫廷挂设之用,又名「装堂花」。此类作品布置多较工整繁密,不刻意表现自然生态。<歳朝图>的构景命意,不无侔合处,或即徐熙「铺殿花」的传派。本幅虽有「臣昌」二字款,但以笔墨画风论,应是宋以后画家的托名之作。

宋 赵昌 岁朝图103.8cmX51.2cm 局部

宋 赵宗汉 雁山叙别93.6cmX3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汪君子卿,余幼年馆契也。尝游学浙中,登庆历进士,谢官归鴈山将终老焉。适宗汉奉使出镇广南,便经浙东过访留叙,临行出此索题,遂识数语,聊适别意云。嘉佑二年五月廿又九日,定远将军赵宗汉识。

宋 赵宗汉 雁山叙别93.6cmX32.5cm 局部

宋 宋真宗后坐像177cmX 12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真宗后坐像177cmX 120.8cm 局部

宋 宋真宗坐像175.4cmX 11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宋真宗坐像175.4cmX 116cm 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远·水图丨西园雅集图丨溪山无尽图丨雪景四段图丨豳风图
【南宋四大家】马远作品(高清全集)
南宋 名家绘画作品欣赏
南宋四大家 · 马远画选
马远:孔子见荣启期图团扇、庄子、江上小船图、 溪桥策杖图等
一百幅宋画,带你领略国画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