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铁山与徐宗浩的四十年交往和三十件遗墨轶事

近日,

 铁笔松风   晋祠博物馆藏赵铁山精品书画展 

正在吉林市博物馆展出。

该展览遴选赵铁山先生不同时期

创作的篆、隶、行、楷书法作品,

以及不同题材绘画精品30件组,

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

先生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骨,

“铁笔松风”赵铁山,从晋祠北上吉林

赵铁山(1877-1945),

名昌燮,字铁山,

山西太谷人,

民国时期中国著名的书法大师,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就享有“南吴(昌硕)北赵”、

“大江以北无出其右”的美誉,

被书法界誉为“华北第一支名笔”。

这位大家,

不仅是山西书法艺术圈的领军人物,

也属于“京津画派”艺术家。

北京有一个著名画家叫徐宗浩,

与赵铁山有长达四十年的交往,

书信来往传情不计其数,

更珍贵的是互赠书画,

且共墨绘事填诗赋书,

不但留下大量绘画和书法,

也留下一段珍贵的京晋名家交往史。

左:赵铁山  右:徐宗浩

赵铁山与徐宗浩的四十年交往

和三十件遗墨轶事

赵铁山在民国不但是山西书法艺术圈的领军人物,也是“京津画派”的艺术家。

在山西腹地晋中盆地,有一座古城叫太谷,在民国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中国的华尔街”最早是1934年蒋梦麟来太谷所写散文《太谷之行》,发表在当年的杂志《独立评论》上。

太谷这座“中国的华尔街”古城,以“大观楼”为中轴线,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太谷古城在清中期到民国繁华的时候,几乎汇聚了晋商所有的总号,还诞生了众多银行家。地处东北角的田家后巷,有一处院就是赵铁山的故居。

太谷赵铁山先生故居

图源:老家太谷

赵铁山以故居所绘《雁雀图》

赵铁山的故居分布为“五院一园一圃”,即东偏院、拨贡院、怀安堂、司马第、心隐庵、心田艺园、花圃。东偏院建于清康乾时期,由赵铁山的祖父兴建,拨贡院兴建于清晚期,1909年赵铁山考取拨贡后由大哥桂山、二哥云山修建入住,心隐庵院由云山和铁山兴建。“心隐庵”是一栋小二楼,前楼是赵铁山的“藏书楼”、后楼是赵铁山的“心隐庵”,早年名曰“容我轩”。

其时,远在北京,有一个著名画家叫徐宗浩,江苏武进人,诗书画三绝,画竹尤胜。书法宗赵孟頫,儒雅秀逸,几可乱真,一洗世俗柔媚之习,流露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亦诗,工篆刻,富收藏,是民初京津画派的主要成员,也是中国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任常务副会长。他与金城、齐白石、周肇祥、黄宾虹、陈半丁、于非闇、王雪涛等一批艺术家活跃在京津地区,形成京津画派的艺术核心。赵铁山活跃在山西,艺术交流早却已溶入京津画派,尤其与核心人物徐宗浩互相赏识,然后义结金兰,留下一段艺术佳话。

1910年,赵铁山上北京任职,之后与徐宗浩开启了长达近四十年的艺术交往。赵铁山四次北京访徐,徐宗浩两次太谷访赵,又书信来往传情不计其数。更珍贵的是互赠书画、诗词、图书,可考证的笔墨绘事文献多达三十多宗。

赵铁山先生

图源:老家太谷

01

赵铁山与徐宗浩北京初识义结金兰

其实,赵铁山在太谷便早闻徐宗浩大名。在北京任职时,于1911年10月7日,赵铁山慕名到北京宣南廊坊二条,访时任益恒银号总经理、书画名人徐宗浩。赵铁山说明来意,两人一席交谈,画绘结缘,随后二人订交,以茶代酒,从此义结金兰。

赵徐二人义结金兰后,约定择日补宴祝贺。10月10日,徐宗浩应赵铁山之约赴宴。徐宗浩回访赵铁山,在其住处先观其刻印、所书魏碑、篆书及珍藏石鼓碑帖,徐称赞《石鼓碑帖》最妙。

10月20日,赵铁山又约徐宗浩见面,谈良久。临别徐宗浩知赵铁山喜篆刻,送其一册《印存》,对日后赵铁山篆刻开金石新风大有裨益,至今留在赵家当传家宝。

02

徐宗浩太谷初访赵铁山

1916年9月29日,三十五岁的徐宗浩抽身从京城到山西晋中收古画,于1916年9月30日中午,从祁县办完画事,赶往太谷。赵家是太谷晋商四大家之一,大院是晋派大院代表性建筑,称“五院二园”,即由东偏院、怀安堂、司马第、拨贡院、“心隐庵”、心田艺园、花圃组成。

赵铁山得知义弟徐宗浩来访,携四弟漁山出门迎接。徐宗浩下了马车,寒暄后进入东偏院,入司马第,过怀安堂,赏拨贡院,最后进入“容我轩”。“容我轩”早已墨香四溢。铁山、渔山让座、上茶,寒暄过后,稍待休息,赵铁山先拿出所藏傅山几幅真迹同徐宗浩一起欣赏,徐宗浩对傅山书画大加赞赏。观完铁山所藏书画,展纸舔墨,徐宗浩挥毫作《君子图》,寓意“君子之交”。徐宗浩作完提笔给赵铁山,赵铁山心领神会:“养吾兄作君子图,我自然配君子诗了。”于是挥毫配诗。

饭后赵铁山又请徐宗浩观赏元王蒙《王叔明山水軸》、清华嵒《新羅花鳥軸》、清《方士庶雪山軸》、清板橋《竹石軸》,徐宗浩大加赞赏,随后还在日记中记下:“均佳,其板橋屏四幅兩竹兩蘭當雙鉤之,為時已晚,未能遍觀為憾。”

赵铁山君子图

03

徐宗浩寄赵铁山画诗

徐宗浩太谷访赵铁山回北京半年,回忆在太谷与赵铁山绘画作诗之雅趣,于1917年2月8日,徐宗浩提笔致赵铁山书,又题画寄赵铁山:新竹成阴护草庐,潺湲流水绕阶除。闭门且喜从吾好,一盏青灯夜读书。

04

赵铁山京都二访徐宗浩获赠印稿四册

1919年10月30日,赵铁山到北京琉璃厂火神庙夹道,拜访刚移居新址的徐宗浩。徐宗浩新居为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渔洋)旧居,清乾隆时《四库全书》副编篡程晋芳(鱼门)也在此居住。

民国八年(1919年)徐宗浩买进这所小院。该院为前后院,自己在后院设计建了三层砖砌楼房,底层是地下藏品库,二层是请赵铁山书额的“砚香阁”(卧室),三层“竹圣楼”是画室和书房,南房三间为饭厅和厨房。

在居所,徐宗浩拿出所藏历代书画真墨迹、宋拓善本碑帖等,让赵铁山观赏。其中所藏唐《妙法莲花经卷》、宋《文湖州雪竹轴》、元《赵孟頫高峰和尚行状卷》、明《夏昶淇澳清风图卷》、清《郑板桥墨竹轴》等珍贵书画,涵盖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品。赵铁山大开眼界,彼此更为倾倒。这一日也是赵铁山终身难忘的一天。临别,徐宗浩又赠送赵铁山新印《遂园印稿》一部四册。赵铁山的篆刻一印千刀,秦凤汉刀古韵拙金,徐宗浩多次赠送的《印稿》有新开刀之功。

05

赵铁山为徐宗浩题《砚香阁》额

徐宗浩去太谷时,见古城内牌匾横立,赵铁山书匾额尤一枝独秀,如“大观楼碑”、“太谷中学”匾、“山西广誉远”匾、乔家大院的砖雕《省分箴》照壁、临汾鼓楼“声寄河汾”匾、临汾“博物馆”三字匾、太谷“大觉寺”匾、“太谷图书馆”匾、“山西省银行”匾等,便写信让好友赵铁山为其写匾额。

1919年7月,赵铁山为徐宗浩北京琉璃厂新居书“砚香阁”匾额,与“竹圣楼”匾额上下呼应,又与“岁寒堂”“石雪斋”“双松宦”等,互相映照出一处藏在深巷里的书香院。

06

徐宗浩为赵铁山赠《墨兰》

徐宗浩收到赵铁山所书“砚香阁”匾额后,又回赠赵铁山诗画。1919年12月16日,徐宗浩来书并赠画《墨兰》一幅,又作《山园》、《瘦胜梅花》诗。徐宗浩兰花题识一首:回首山园夜话时,燕云晋树总堪思。遥知月白风清侯,满室花香一卷诗。款署:己未十月,写奉铁山先生政是。石雪居士宗浩并题。钤印:徐宗浩印、石雪子、角印:画隐、侠骨禅心。徐宗浩松梅一首:瘦胜梅花健逊松,浮生四十已龙钟。弹棋赌酒情都怯,独到挥毫未暇慵。此诗画留存至今。

此图为徐宗浩画《墨兰》一幅,

准备给赵铁山,并又作诗二首。

07

徐宗浩为赵铁山母挽太夫人联

1920年1月13日,徐宗浩致赵铁山书,挽其太夫人联:淑德仰名门画获时闻贤母训,补音未远道生刍我愧古人风。赵母刘太恭人挽联。

08

赵铁山为徐宗浩长子书结婚贺联

1920年9月,徐宗浩四十岁,迎来长子成人之喜,第一时间告诉义兄赵铁山。铁山为之高兴,提笔为徐宗浩长子结婚写篆书贺联,并写信致贺。赵铁山篆书八言联释文:迎福上堂翁悅嫗喜,納祥開戶子眾孫多。款署:養吾尊兄仁大人作翁志喜。庚申中秋,鐵山趙昌燮奉賀。此书为珍物仍留存徐家。

赵铁山篆书八言联释文:

迎福上堂翁悅嫗喜,納祥開戶子眾孫多。

09

徐宗浩为赵铁山所书《说文解字序》题签

1920年9月,赵铁山所写《說文解字敘》,徐宗浩为其题签“趙鐵山寫定說文解字敘 部首篆附 毘陵徐宗浩題簽”,托常子襄由京刻印。赵铁山题记:庚申日寒中,為牙痛所困,事事廢輟旬餘。一室無聊,即案頭楊詠春、吳愙齋二先生書說文建首,參臨破悶,日三五紙不等,此第二冊也。篇中系次閑與楊本異者,依吳所書也。斆何蝯叜,用長鋒羊穎,提高而書。天寒墨凝,難如掔運。既不得楊之圓腴,復不似吳之雄健。舊鐵臨訖記 。

1920年9月赵铁山所写《說文解字敘》

10

徐宗浩为赵铁山画竹二幅

1921年1月25日,徐宗浩夜复赵铁山书,为其画竹二幅并题诗。徐宗浩墨竹题识:平生着处惟栽竹,嗜好真同王子猷。记得推篷湘水曲,一枝清影落寒流。款署:庚申十二月,石雪道人为铁山先生用柯丹丘笔意写此并题。钤印:东海(白文)徐石雪诗书画(白文)竹隐盦(朱文)。赵铁山得徐宗浩赠竹二幅,并赏诗意。

徐宗浩竹图

11

赵铁山参加“第一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

1921年11月,“第一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徐宗浩参与筹划此次展览,推赵铁山作品参展,此展在国内影响深远。12月15日徐宗浩致赵铁山书,附《中日绘画联合绘画目》一本。此次参展也是赵铁山融入“京津画派”的一次重要展事。

12

赵铁山致徐宗浩书,

并附《存刻碑版三》《石印兰亭》

1922年3月,赵铁山致徐宗浩书,并附《存刻碑版三》《石印兰亭》各一本。

13

徐宗浩寄三枚《扇面》赠赵铁山

1922年3月15日,徐宗浩邮寄其三枚《扇面》赠赵铁山。

14

赵铁山进京二访徐宗浩

1922年6月上旬,赵铁山到京访艺术界友人。14日回晋前,到徐宗浩琉璃厂新居拜会,徐宗浩忙于中国画学研究会展览事宜未晤,晚遂往赵铁山住处访亦未晤,赵铁山已离京。这次赵徐未见面,二人都有遗憾。

赵铁山画朱竹

15

徐宗浩为《大佛山人兰亭临本二种》题跋

1922年10月,赵铁山应同人之嘱,请其兄云山书《大佛山人兰亭临本二种》二种印行,徐宗浩曾由都门寄赠一跋。赵云山大佛山人兰亭临本二种题跋:

松雪跋《兰亭》云: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又云: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大佛山人,天资功力举世无匹,藏雄秀于朴茂之中,是善用退笔者。展玩数过如饮醇醪,敬志数言藉伸钦仰。款识:壬戌九月,毘陵石雪居士徐宗浩识。钤印:徐宗浩印(白文)遂园(朱文)

铁山也回信对王羲之有深研:右军字势,无美不臻,唐宋摹本,不过得至一端而已。然每观一帖,必有一帖之独胜处。此本盘曲处,最胜尤妙,在盘曲处,皆以正大出之。学王书,易涉侧婿,常临此帖,可以不堕此径矣。宋拓《十七帖》,转技之中,皆舍异趣,实能道得此帖妙处。学书此,于此二语悟入,得晋贤三味不难。《乐毅论》刻攀冈与中者,虽甚忙,不得废文字,即读亦不可废。

这是赵铁山与徐宗浩对《兰亭序》研究的史料,也是考证《兰亭序》的重要文献。

赵铁山与徐宗浩研究《兰亭序》手稿

16

徐宗浩致铁山书挽辞云山

1922年,赵铁山所寄《大佛山人兰亭临本二种》让徐宗浩题跋。入秋以来,忽被风寒所困,咳嗽不止。在病中又突闻云山兄仙逝,倍感伤怀,给铁山兄去信以表哀悼。

1923年10月,徐宗浩致赵铁山书:前上数行,并附画册,度邀青及。入秋以来,忽为风寒所苦,日夜嗽不止,困惫万狄。顷由京寓转到手翰,惊悉令兄云山先生遽返道山。往年在尊斋,惜未与伯氏一握手,至今怅怅。春间为跋所书兰亭,始悉其书法精绝,极思求书一帧,以增辉蓬荜,岂意竟不可得耶!生无促膝之欢,死无执手之别,其为哀痛,胡可云已。仅撰挽联,寄恳代荐灵几,稍尽迟迟,临发西望,涕泪横集。我兄新愈之体,务羹勉节悲思,为道珍重不宣。

徐宗浩为云山书作跋,有幸见墨迹甚佳,本想求一墨宝,不料天妒英才,徐宗浩百感交集写下哀词,以示悼念。

17

徐宗浩致铁山书并诗二首

赵铁山不但欣赏徐宗浩书画诗,也知好友操刀制印,所以乞刻一方。徐宗浩手腕有伤,十余年未满足兄长之求,顿觉过意不去,遂将“访墓图,且补图画,作诗”,寄于铁山。

18

赵铁山赠徐宗浩千字文等三种

1925年3月,赵铁山用篆书将《在昔篇》、《朱子周易五赞》、《千字文》三种寄赠徐宗浩,徐自制牛皮纸书套合装,题签:太谷赵铁山先生书集存。

19

赵铁山参加“第四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

1926年,“京津画派”组织“第四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6月18日至30日在日本东京、7月7日至11日在日本大阪举行。徐宗浩推赵铁山参加此次展览,5月25日将其作品送至天津新铭船交于金城(拱北)。赵铁山由此与金城、陈师曾、徐宗浩、齐白石的作品走出国门,参与中日文化艺术交流。赵铁山在京津画派艺术圈成为活跃人物,其作品展流入日本,也为日后在日本一举成名留下伏笔。

赵铁山所绘《花鸟图》

20

赵铁山赠徐宗浩《篆书》《正书》各一本

1926年,第四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成功举办。得知举办成功的消息,赵铁山以祝贺之意,于1926年9月为徐宗浩撰新书《篆书》《正书》各一本,寄赠徐宗浩。赵铁山的篆书掘钟鼎之劲拨,揉石鼓之圆润,破秦篆之直板,摘瓦当枝叶,入古出新枝,自出机杼。徐宗浩曾记录:“鐵山書篆大進勝於楷隸,而楷書亦勝清道人。”

赵铁山隶书

21

徐宗浩太谷二访赵铁山

1927年5月9日,徐宗浩因公事到祁县,专程到太谷看望铁山、渔山昆仲。这是继1916年后,徐宗浩第二次到太谷,赵铁山很高兴,在“荣斋”拿出所藏《宋拓华山廟碑》《雲麾将军碑》四种拓本欣赏,并将与云山研究所悟讲给徐宗浩,徐赞不绝口,连连称妙哉、妙哉!

次日,徐宗浩在“荣斋”为赵铁山题书册《南华经》。款识:丁卯四月,薄游山右,访铁山先生于太谷,承示所书《南华经》。先生于书,四体俱妙。此册古厚静穆,在晋唐之间。而道德高尚,学问渊雅,诚今代异人也。用志数言,以伸佩仰。石雪居士徐宗浩。此评为之精典,又深知铁笔松山者。

22

徐宗浩赠赵铁山《诗稿》一册

1930年1月9日,赵铁山得徐宗浩书,并《诗稿》一册。此诗收入徐宗浩过太谷赵铁山吏部(昌燮)招饮停云山馆即席赋:风流文采日沉沦,海内如君更几人。瓯北才名擅今日,明诚著录忆前尘。杯盘错落皆珍味,主客欢娱率性真。自笑此行殊不负,一樽相对洞庭春。赠赵渔山(昌愿):清秋策蹇访幽居,十载神交执手余。三径竹梧甘隐逸,一楼花萼映图昼。古金乐石从君好,蒻笠棕鞵遂我初。蟹紫鹅黄山馔美,今人不忆武昌鱼。赠史卓如:胜集停云襟抱开,梁园宾客尽邹枚。旧游已是十年往,嗜古不辞千里来。环极文章犹昔日,康成弟子尽英才。匆匆赋别真堪惜,未与茱萸九日杯。

徐石雪诗稿

23

徐宗浩为赵铁山书像赞

1935年2月23日,徐宗浩为赵铁山书像赞,并致书(附所存《说义》二册、《麓山寺碑》一册、《吟香诗》四册)。徐宗浩心隐庵主人现像赞:蹇蹇先生,三晋之英。孝友恭俭,力践躬行。学本六经,才兼三绝。莲污不染,菊香晚节。鹤癯而瘦,松老益森。瞻对玉照,古镜古心。此像赞十二句,是日后赵铁山为徐宗浩画像赞的姊妹篇。

24

赵铁山为徐宗浩题砚铭金刻文

1936年9月,赵铁山寄为徐宗浩题砚铭金刻文。

25

徐宗浩致函赵铁山并撰《叶太夫人墓志铭》

1937年1月3日,徐宗浩致函赵铁山,为叶太夫人书墓志铭。

26

徐宗浩为赵铁山题六十岁祝寿诗

1937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二,是赵铁山六十周岁生日。太谷广升远药铺掌柜王志杰备了厚礼派人到赵家给铁山祝贺生日。赵家的家俗,向来是不专门做生日的。铁山对王此举实在不爽,遂将礼物退回。可是,到生日当天,他的学生及太谷多位文士秘密安排给他过生日,一切就绪才告知铁山。铁山不得已而待客,凝神命笔,给远在北京的知己好友徐宗浩写了四首绝句,末一首云:勿谀勿颂勿铺张,只乞兰言助举殇。或贶一联悬坐壁,或摅交谊纪瑶章。

2月22日,徐宗浩和赵铁山四诗,题朱竹便面寄之。

徐宗浩铁山寄示近作奉和二首:

有钱难买是闲身,高卧林泉远市尘。

一卷新诗一瓢酒,陶陶且复乐天真。

王城如海好藏身,棐几湘帘逈绝尘。

若要足时今足矣,麤衣饱饭葆吾真。

《东坡答毕仲举书》云:处事得安稳无病、麤衣饱饭、不造寃业,乃为至足,之复期寒,感叹无穷。

徐宗浩次韵铁山见寄:

故交零落几人存,珍重衣襟旧酒痕。

香送沈楠风过栏,影移竹柏月当门。

栖身松水客徐则,抗志云天潮赵湿。

松雪貂毫希鹄墨,何时促膝与君论。

27

因战事通信中断,

多年后徐宗浩写信致赵铁山

1938年6月21日,徐宗浩来书。铁山三兄先生侍史:世事纷纭,久未通侯,驰想不可言惟。动履安胜为颂。此间自荷花生日后,日在风鹤中。然举目九州岛岛,安流何处,亦只得静以处之。

近有二绝句录呈一粲。

弃除世事君机先,现不尤人易怨天。

莫必须叟争寿夭,空留老眼看桑田。

相煎太急泣同根,得失鸡虫岂足论。

回喔近无缘极深,倾仰小诗留简口。

诗名久慕罗昭谏,书法雄奇近公无。

何日宣南话良夜,一灯相对两清臞。

28

徐宗浩六十初度致函赵铁山

《徐养吾六十小像》

1940年,赵铁山六十三岁,徐宗浩六十初度。这是人生大事,8月6日,徐宗浩来书,托题民国著名肖像画家王美沅所绘《徐养吾六十小像》。赵铁山自然放在心上,当也感慨万千,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想当年初识风华正茂,如今已雪染两鬓。随即为老友撰像赞。

民国著名肖像画家王美沅所绘《徐养吾六十小像》

29

赵铁山为徐宗浩书

《养吾老友己卯六十初度像赞》

1941年1月,赵铁山为老友徐宗浩写《养吾老友己卯六十初度像赞》:

秀真在骨,飘飘欲仙。春风朗抱,温然蔼然。入岫之云,在山之泉。躬行素位,尚志乐天。纬史经经,兀兀穷年。三余游艺,铁砚磨穿。临池水墨,吴兴是专。绘事坛索,落纸云烟。寄情従好,兰竹精研。五七字句,斗酒百篇。古今印人,金石结缘。壁经鼎彝,汉碣秦权。学以日邃,德以弥坚。文字撑肠,万卷一墨。静者心妙,玉润珠圃。石雪去歲六十初度,友人為冩照,近來函索題。前一赞未盡意,複數翻刪改,輒難得穩愜,別擬此,並書寄正,庚辰。

赵铁山写完不满意,又数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赵铁山为徐宗浩书

《养吾老友己卯六十初度像赞》

30

徐宗浩为赵铁山书《赵君墓志铭》

1945年5月19日,赵铁山与世长辞。7月31日,徐宗浩得赵子言函,悲痛万千。从义结金兰,到中日书画联展,又玩古鉴赏,书画墨未断,诗作吟未停,信传鸿雁飞,手足至相连。8月24日,徐宗浩连续三日为赵铁山撰墓志。

徐宗浩书太谷《赵吏部墓表》

余弱冠游祁、谷间,获交赵君铁山。既归京师,君方官吏曹,时时得谈艺之乐。君归里,书札往还四十年无间。盖幼时朋好,凋谢殆尽,惟君岿然独存。近年君以疾不能粤,寂日以为忧。今春得君和诗,又见题傅青主画赞,笔划精谨,意谓渐当霍然。而讣忽至,感念畴昔,为之潸然。其子克讱不远千里具书并事,状来请墓道之文。发书叹曰:余与君相好久,方羹晚岁访君凤凰山下,商榷古今,欣赏书画,以乐余年,而君先我而逝,则可与言者何人哉?君直谅多闻,则所以资益我者,又何人哉?忍以不文辞耶,按状。君讳昌燮,字铁山,号汉痴,又号檾斋。其先自明季有讳永祥者,由交城迁谷,遂为太谷人。下传至讳秉智者,以商业起家,是为君曾大父。大父讳淑,本生大父讳谓,俱诰赠如制。父讳维周,廪贡生、候选训导,诰封中宪大夫。妣氏孙、氏刘,俱封恭人,氏胡貤封宜人,中宪公有丈夫子四,君其叔也。长曰昌燕,光绪己丑举人,河津县训导。次曰昌晋,光绪甲午举人,内阁中书。季曰昌愿,国学生。君颖悟过人,博闻强记,见者称许,年十九补县学生员,与诸弟侄辈研讨经世之学,旁及校斟目录碑版书画。每日课罢,诣诸兄所,辩论经史疑义,或审鉴古器物,尝夜分不倦,后理家事亦如之,盖若十年如一日。

诗云: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君家有焉,宣统纪元。君应拔萃科,受知于汪公颂年,得刊选。明年朝考,仲兄阅其文曰:洁净清膄,必售之作也。榜发果列第一,及殿试黜置二等,明俦多叹息以为君屈。而君处之泰然,以录事分吏部。君欲弃去,仲兄促就职,旋输粟改主事,奏留本部,部裁签分农工商部。舍伯兄病,假归,甫抵里,而朝旨逊国矣,自是遂不复出,在里主家塾事。癸丑,伯兄卒,无子,以子克讱为嗣。己未,丁继妣,刘恭人忧。癸亥,仲兄复卒。数经大故,兼之家政商业丛集一身,而求书画文字者,堆案盈几,晨夕挥洒不缀,坐是发痔疾,遂为终身之累。

君性刚毅,平居不苟言笑,与人交若落落寡合,而谦卑自牧,尤厚于风义。赵耦渔君师也,殷志先君友也,所遗诗文,为之序跋、刊行。其戚旧贫乏者,馈助以财。而承先世勤俭之风,自奉未尝侈靡,布衣疏食,萧然如寒素。季弟患风痹呻吟床褥者,年余卒不起,江南商业数丁世变,复耗甚。丁丑秋,战事猝发,不一月县城沦陷,避地养屙。不胜家园之戚,忧深思远,病日加剧,竟郁郁而卒。时共和三十四年乙酉五月十九日也,年六十有九。

娶武氏赠安人,生子一克庄,女一克婉适孔繁榕继。贾氏赠安人,生女一抚于伯氏适李联昌。再继乔氏,生子二人,克讱嗣伯氏,克兢幼亡,遗命以克讱次之,两子为嗣。女四,克婠适曹联瑞,克好适曹联吉,克适嫥常凤铭,克媺续适曹联瑞。孙男三,励堂、逸堂、勚堂。克讱以是年八月初十日,葬君城西新莹,武、贾二安人祔焉。

君为学淹贯古今,践履笃实,所为诗文,清真温雅。于书法用力尤深,大小篆兼杨濠叟、吴清卿之长,分隶隽古不减冬心、小松,楷法率更,近三十年三晋碑版多出其手。画得青藤、白阳遗意。篆刻远宗秦汉。着有《檾斋诗文集》《读书杂钞》《心隐录字学私淑问学篇》等若干卷,藏于家。君治家尤有法度,往年访君于寓斋,向夕其子侄孙辈鱼贯而入,侍立庄静。君略问日课,命之退,仍鱼贯而出。余深叹其严肃,君则谓形势耳。然求之近世士夫家,何可多得耶,惟君学行卓然,晋人皆知之。无待于表而后著,况因陋如余奚足为君重。继思今虽知之,久而人或不知,故卒书之。后有修邑志者,按而刊之。庶之传之愈远,又非金石所能及也。

31

徐宗浩为赵铁山指写花卉题签

1949年10月,赵子言请徐宗浩为赵铁山指写花卉题签。

题签:赵铁山先生指写花卉十页。己丑十月石雪居士题籖。钤印:徐宗浩印(白文)

徐宗浩为赵铁山题《徐宗浩题指画花卉十册》

赵铁山与徐宗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动荡的岁月,因书画而结缘,一生君子之交,堪称世纪典范。在赵铁山与徐宗浩近四十年的交往中,他们艺术交流实迹可查者三十多帧,互赠佳作四十四幅篇,书信来往不计其数。他们的友谊,可谓四季常青,在中国书画史上亦不多见。

作者后记:虽然对赵铁山与徐宗浩的艺术交流做了一些研究和整理,其间得到徐宗浩儿徐国昱先生的大力帮助,查阅资料,纠偏正误。赵铁山嫡孙赵勚堂校字勘别,非常感谢。赵徐的艺术交流源源流长,定当拾遗补著,为广大读者继得后续之音。

参考文献:

1.徐宗浩《石雪斋日記》第五册——第四十三册

2.徐宗浩《石雪斋詩稿》卷一——卷四

3.徐宗浩《石雪斋文稿》第一册

4.徐宗浩《石雪斋未定草》(第二册文稿)

5.《民国山西读本考察记》



鸣谢:文博山西、山西晚报、铁缘人的美篇、老家太谷、杨俊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城故事】(七)赵铁山艺术年鉴(修改稿)
隐藏乡野几十载 孔祥熙亲笔书法石碑面世
赏赵孟頫玉枕《兰亭序》,精妙灵秀,遒劲飘逸
赵松雪书论《兰亭十三跋》书法收藏
赵昌燮书法作品
清末民初篆书大家赵铁山、常赞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