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与湖州

这几天一直在看有关湖州的书,也一直在想,有哪位文人的气质和湖州这座城市相符,因为和这座文人气质城市有关的名人实在太多了。今天想说说苏轼。为什么不叫苏东坡呢,因为在离开湖州前,他还没有在东坡种地的经历,所以还不叫这个名字。苏轼与湖州有缘,一生到过湖州4次。他和文同一起成为湖州竹派的宗师,他把湖州称为水云乡,当然他在湖州写的《湖州谢上表》为他引来了一场乌台诗案,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然而,苏轼天生乐观的性格,他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湖州却是他最心满意足的地方。

 第一次在1072年冬,苏轼任杭州通判,受江南转运司差遣,到湖州帮助湖州知州孙觉勘察堤堰、治理水患。“转运使”自唐以后为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到北宋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去湖州前,湖州的年逾八旬的老诗人张先到杭州游玩,苏轼陪他游览西湖,两人以《江城子》唱和。《江城子》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湖州知州孙觉是苏轼的好友。孙觉(1028-1090),字莘老,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胡瑗、陈襄的学生,是苏轼、王安石、苏颂、曾巩的好友,是黄庭坚的岳父,是秦观、陆佃、王令的老师。此时,孙觉创建“墨妙亭”,聚境内古碑30余通。苏轼看过诸碑以后,感慨万千,写了《墨妙亭记》和《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长达24行,赞扬孙觉“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第二次是10749月,苏轼离开杭州到密州任知州,途经湖州,湖州知州李常作东,在湖州碧澜堂欢聚畅饮,赋诗填词,邀请诗人张先等6人雅聚,张先作《定风波》(《六客词》)为记。

   第三次是元丰二年(10795月,苏轼主政湖州,不过仅仅当了3个多月“湖州市长”,7月底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派人逮捕进京。3个多月间,苏轼为湖州留下了70多篇诗文。

   第四次是1091,苏轼由杭州知州升迁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进京途中奉旨视察湖州、苏州水灾,与曹子方、刘景文等文人在湖州欢聚。苏轼回忆起17年前“六客宴”的情景,物是人非,便写了《定风波·后六客词》记载此事。1074年的“六客宴”这场雅聚,足以载入文学史,虽然过去了945年,但仍让人感到风雅尚存。

    湖州,给苏轼的生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是苏轼生活的转折点。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徐州知府调任湖州知府,四月二十日到湖州任。四月的江南,荷花盛开。面对据曳的荷叶,苏的心却前所未有地宁静。他终于来到了梦里桃源。这次到湖州任职,算得上处心积虑。尽管在徐州政绩卓著,但其实到徐州的次年,他就在策划离开。

    元丰元年(1078),他接连给范子丰去了三封信、以徐州事烦改抽不久留为由,请求帮助“乞东南一都”。因其殷勤托请,这有徒湖之命。苏轼的确厌倦了政治的反复无常,而期待一处清幽。而他果然得到了他的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清幽一一湖州。苏轼心满意足。到湖州后,这种满足几乎布满城四肢百骸。他体味看湖州的山水,对一切光景都感到喜悦:“夜来雨洗碧瓚岏,浪涌云屯绕郭寒。(《超孙率老七绝》)他饮下吴兴名酒、如同饮下生命中最初的春光:“乌程霜稻袭人香,酸作春风霅水光。

    他在湖州各处游荡,仿佛那就是他与生俱来拥有的日子:“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夜晚他站在湖州溪边,凝视灯火闪烁,竟想就此放舟而去:“夜桥灯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在“言时事多不便,更不可说,说亦不尽”的政治风浪里,湖州是苏轼逃离的桃源。熙宁年间,朝廷形势瞬息万变。过去的五年里,王安石两次起用两次罢相,新法推行几起几落,变法派内部争权夺利,朝臣互相倾扎。苏轼身在其中,深觉人生如梦、韶华易近,“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游惠山并叙》其ー一)又觉翻云覆雨的无常,“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复。”(《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但他不能掌控又不能逃离。故接到移湖之命,苏轼欢欣鼓舞。

    他至今记得熙宁五年(1072)初识湖州时的清幽。七年前“桃源”的记忆犹新,“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过准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其三)他诗意的内心复活了,苏轼游遍了湖州。“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湖州的每一处,都引动苏轼小小的喜悦。也许景象原本平淡无奇,但诗人苏轼已经枯菱太久了,过去几年的飘零与失意,使他的心仿徨无计,他的诗眼已不再明亮,他的诗心已不再欢畅。如今这些淡和消沉的一切都将过去,苏轼将以一百首、一千首诗句来唱和湖州的幽静美好,以补偿那失去欢笑的死寂。

     他游览湖州毎一个寺院,登飞英塔,游道场何山,泛舟城南,绕城观荷登法华山。他与秦观等人泛舟于城南笤溪,溪流之上,几人分韵赋诗。他与同僚胡祠部游览王羲之到过的乌程县法华山,不拘身份以山泉濯足,兴尽而归。他甚至整日整日投身湖州的静谧之中。就像某日,他与王适、王遹兄弟相约绕城观赏荷花,之后又漫步城南五里的岘山五花亭闲坐,傍晚时分踱进飞英寺。看到故人章惇的飞英寺题诗,苏轼微笑着依韵和诗。如此一日,如人桃源。苏轼在湖州如鱼得水。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其二)。

道场山顶何山麓 ,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道场山是湖州吴兴区南郊的一座山

建有一座万寿寺

而“爱山广场”的“爱山”两字就来源于此


(道场山内的万寿寺)

登上飞英塔,眺望远方,看着太湖烟波缥缈

他内心深受震撼,于是写下了

这座现存唯一的“塔中塔”

千百年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

对它驻足、赞赏、题咏不绝

     诗人往往能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美食。湖州物产丰富,苏轼特別赞赏其蟹与酒。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丁公默送蝤》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宇四首》其三)吃需慢品,慢慢地剥开,仔细地挑食,再佐以美酒。苏轼终于能过几日缓慢而悠闲的日子。湖州的“慢”,在于无事。也许湖州最宜养生,湖州人也最懂生命的本质。物产丰盛而无生计之优百姓安居乐业不争不讼。于是苏轼得以豪饮,得以出游而彻夜不归。吏民冷我懒,斗讼日已稀。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与王郎昆仲及几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首》其四)

    当苏轼在湖州岸边,于风中静静享受夜色,他仿佛此刻横斜的孤舟,远离凶险的政治潮流,没有了往日的仿徨孤单,他的心如同远处的灯火,虽然弱小,然而温暖。我行本无事,孤舟任斜横。(《与王郎昆伸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首》其二)湖州的苏轼,终于宁静喜悦。元丰二年(1079)端午,苏轼忽然兴起,与秦观、祖无颇等再次往飞英寺而去。他兴起而至,寺内住持始料未及,急忙撞钟集合众僧迎接太守,忙乱之际,有和尚“颠倒云山衣”,大家相顾错乱而笑。

    而洒脱的苏轼毫不见怪。他心中一动,赋诗一首,这首诗流露了他的心迹。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英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首》其四)湖州的清幽使苏轼冲突已久的心获得了久违的平静。细数到此为止的宦海生涯,苏轼发现,苦难是那样层出不穷,欢乐是这样風指可数。惘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揭来震泽都如梦,只有苕溪可倚楼。(《次的周开祖长官见寄》)

      直到此刻在湖州,他才重新尝到宁静困散的滋味。因这宁静在他生命中失而复得,他开始真正思考逃离困窘已久的仕途。然而,如火的性情可以证明,苏轼内心对朝廷和未来并未绝望。他终于没有终走向归隐。他没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他的“归隐”是“中隐”,是在“仕”与归”之间寻找平衡。“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心也许,苏轼已经不一样了。他的心已新生变化,对于为政的理想,他已经心不再抱有必胜的信心。而目前,他且享用湖州的桃源氛围吧。

     湖州江山风物,不类人问。加以事少足,直拙者之庆。偶然冒出归蜀的想法,也只是偶然罢了。此间湖山信美,而衰病不堪烦,但有归蜀之兴耳。苏轼向来不是孤独的人。他的愉悦必与人分享。到湖州后,苏铽常常呼朋引类,共湖光山色。既然如此近便,通判杭州时认识的朋友都先后联络了。或亲来,或托人礼尚往来。杭州表忠观道士钱自然到湖州拜见苏轼。苏轼敬仰却无缘得见的故人命汝尚之子俞温父来访。当然苏轼毕竟是苏轼,虽然在湖州的清幽温和中得以暂时遣悲怀,然而一顾忧天下之心依旧热烈。

   众所周知,中国最好的毛笔产自湖州,这对于苏轼这样一个书画大家来说,不是如鱼得水了吗?另外,如果杭州是一个大家闺秀,那么湖州的山光水色便是一个小家碧玉。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条件,苏轼大概可以忘了之前的种种苦难了吧。没过多久,“湖州画派”便声名远播。除了画,还有诗。“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苏轼是山水通吃的。

    湖州城南有四大溪流,北有千顷太湖,水网交错,泊荡星布,于是他又吟出“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因此,湖州之前被称为“水晶宫”,苏轼来了之后便又多了一个名字——水云乡。

    可那件事还是发生了。苏轼上任湖州三个月时,向朝廷递交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是一份官方文书,但苏轼毕竟是个文人,字里行间难免带一些个人感情色彩。然后,那些早就想对苏轼下手却一直没有机会的新党人终于抓住他的小辫子。他们又从苏轼的诗作中挑出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到皇帝面前告状。于是凭着“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等几条罪名,苏轼就被请回朝廷喝咖啡了。杀与不杀,朝臣们因为苏轼争辩了103天。但这一回,苏轼的老对手,此时已经退休在金陵的王安石却上书为苏轼分辨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正直的人,只会较量,但不会陷害。也许是王安石的声援起了作用?103天后,苏轼走出京城的大牢,打点行囊,准备去那个穷乡僻壤的黄州出任团练副使这个空职。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前半生,学苏轼,学习他的工作哲学,可得“欣然”;学习他的处世哲学,可得“超脱”;学习他的做事哲学,可得“负责”。

    后半生,学苏东坡,学习他的生命哲学,可得“清欢”;学习他的生活哲学,可得“趣味”;学习他的艺术哲学,可得“境界”。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学苏东坡。江南水乡湖州,给诗人太多的创作灵感,也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走在湖州的街头,或许你还会想起这个伟大诗人的许多趣事。

    在湖州,至今还有许多和苏轼有关的山、亭、台、阁,如苏台山、学士山、爱山台、六客堂、四贤堂、爱山街等,你还能想起哪些地名吗?欢迎给我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韵湖州 | 跟着诗词云游,静享美好时光
苏东坡在湖州
苏轼的一生,不如其诗词光辉灿烂,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苏轼庐山名诗《题西林壁》是怎样写出来的?
【觅苏记】湖州爱山台:乌台诗案(下)
不止半月泉,处处皆佳绝!这里是苏轼吟诵的湖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