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阳·24节气丨春分 临汉门

本地音乐人杨雄伟原创作品

来自江南久久

00:00 06:04


  春分 临汉门  


图手绘丨简白

文丨江南久久


襄阳,作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又兼具"古城"的美誉。不仅是因为其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有津津乐道于百姓生活的名人逸闻,有煌煌铭刻于史册典籍的历史事件,更是因为"金汤巩固"的城墙,千百年来守护着城池里的百姓,铸就着"铁打的襄阳"。从古自今,巍峨的城门依旧安在,并以其无声的威严,勾勒着襄阳城的轮廓,刻画着襄阳城的背景,保持着襄阳城的风貌!

 

"临汉门"就是古城襄阳当之无愧的标志!

 

"临汉门"又叫小北门,应是面临汉江而得名。临江一面的拱形城门上方写着"临汉门"三个大字,那浑厚、沉稳的气势,在蜿蜒逶迤于汉江之滨、高大威严的古老城墙之上,相得益彰,犹显古朴典雅、意蕴远达!

 

在另一面向北街,望昭明的城门上,镶嵌有匾额"北门锁钥",是清代时的别称,此四字更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冷兵器时代,汉水的天堑自有铁打的城池固守,那豪情与壮志,犹如城门上威武的兵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守城将士的信念和决心,当然,其在古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显而易见。

 

在小北门古老的城墙之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城楼较为完好地留存在城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这座城楼为清代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具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脊吻、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整个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之上,共有四柱三间,为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整体为砖木结构。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

 

这座立于风口墙头的临汉门城楼,更是矗立在襄江两岸百姓的心中。在几百年流转的沧桑岁月中,它曾经了多少次的毁损,就迎来了多少次的修复:

 

明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起义军平毁城垛与城楼;

清顺治五年(1648)徐腾茂、张仲重修;

道光六年(1826)襄阳知府周凯重修临汉门城楼,之后,城楼主体一直保有其清时建筑风貌;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冬,由市政工程处干部冯建业与水文站技术员高崇兴提议,从城建经费中抽集7000元,请本地工匠依原样恢复重修;

"文革"期间,自然与人为带来部分损毁;

1977年重新修葺;

1988年严格遵照传统工艺,恢复历史原貌,修旧如旧;

1993年到1997年多次小修。

 

如果说古城墙的损毁,更多地是它必须肩负的战争使命,那么修复,则完全是缘于人们对它的热爱与需要。

 

几年前第一次登上临汉门城楼,还可见各种与古城墙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装框悬挂在楼内的墙上,供游人直观明了地初识与古城池、古门楼相关的人文历史。而今年春分时节,当我们再次来到临汉门,却见城楼大门紧锁。环楼四顾,多根木质廊柱底部正渐渐腐朽,赫然呈现凹槽,至于城楼上早年粉饰的油漆,更加爆裂斑驳,风动时,便大块大块地脱落。

 

从北京来襄阳工作二十多年,现已退休的刘老先生,闲暇时总会陪老伴逛逛襄阳古城墙。看着日渐颓败的城楼,刘老先生说,如今全国各地都在为自己城市的旅游名片,寻找更久远的历史背景,咱们襄阳祖先留存下来这么好的物质财富,却没有被用心保护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真是让人痛心遗憾!

 

因为另外加补了十元参观费,我们争取到一个打开城楼铁锁,进入楼内拍摄相关图片的机会。来自诸葛亮出身地、山东临沂的一位游客张先生,看见城楼的木门半掩着,也欲推门进去探看楼内的景况,却被把守在门前的临汉门景区管理员粗暴地撵走

 

当我与张先生聊起对这件事的看法时,他宽厚地笑着说,可能是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吧,可以理解。不过,古城楼就在眼前,却不能顺利入内,只是在门外瞟见里面有一块写着"天下第一城池"的匾额,斜靠在墙角,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毕竟这里是我们老乡诸葛孔明成名出山的地方呀,在情感上来说与其他的地方还是不一样的。张先生接着讲了他前两年去义乌参观考察时,义乌市市长说的一席话,那个市长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所有外地游客都是义乌的客人,谁要得罪了客人,就要砸谁的饭碗因为一个城市,只有有了人源,才会有财源,有了财源才能更好地建设和保护自己的城市。临别时,临沂的游客张先生说:"襄阳古城墙看起来保护得还不错,就是太冷清了。"

 

来到临汉门的游人,若顺蹬城马道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其实是另一个景点,就是沿古城墙西行五百余米,位于襄阳城西北角的一处"城外城"遗址。那里曾是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当年有大敌来犯,激战襄阳之时,朱序的母亲韩夫人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当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时,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后来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最终保住了襄阳城。

 

金代诗人李俊民专门为这段英勇事迹写下过一首诗《夫人城》,诗前有序"在今襄阳西北一里"。显然,这个位置所指应是襄阳临汉门城楼处以西,也就是现在这段被称为“夫人城”的城墙。这里承载的一段千古佳话,彰显了历史上铁打的襄阳,不仅仅只是依赖于城墙的牢固,城河的天堑,更是因为历代都有热爱这座城池、勇敢智慧的襄阳儿女。

 

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上世纪的1982年,市政府修复城墙垛堞时,于城墙上专门修筑了一座纪念亭,内塑韩夫人石雕像。

 

如今,临汉门城楼与夫人城纪念亭都临江迎风,伫立于襄阳古城墙之上,两两呼应,更襄阳平添了几多名胜古迹所特有的风采。驻足这个英雄城池的墙头,是观赏襄阳的山、城、洲、水绝好的视野。当春乃发生,携友近前来,凭栏远眺去,淼淼汉水、绵绵群山、"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的美景便可尽收眼底,还有那栉比鳞次的现代化建筑,连接汉江两岸的一座座大桥,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

 

 这一刻,多么希望,

在历史的发展中,古老的襄阳城,

能永保本色风貌!






图一 ▲:  临汉门上眺汉江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图二 ▲:   城门上的将士风采  弦月下的古城一角  千百年来  临汉门犹如铁心男儿  敞开的是英雄情怀  守护的是黎明百姓!




图三 ▲:    一段斑驳旧时光  化作一阙城墙  凝固岁月  筑起希望  叫我怎能不以一颗温柔的心  一来再来  来看你  看你的沧桑传奇  看你的春夏秋冬  看你的古往今来




图四 ▲:    倾听历史的厚望  回首过往的辉煌  但愿古城的乡愁  刻在心底落在行动上  



图五 ▲:   年轻而古老的现代化城市  让人期待  更需要用心关怀  祝福我们的家乡  襄阳



本文文字作者:江南久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墙(组图)
毁建轮回——中国古城墙的命运
广东古代第三大城市!揭阳城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平遥古城墙-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古城墙
【转载】盘点中国古城墙之一
襄阳古城——导游词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