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阳·24节气丨立春 汉江


图手绘丨简白

文丨江南久久


汉江,又称汉水。据《嘉庆一统志.汉中府.山川》记载:汉水,在宁羌州北,源出嶓冢山。


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县嶓冢山。向东南穿越秦巴山地,流经陕南和鄂西北丹江水库,出水库后继续流向东南,经襄阳,迂迴向东,汇入长江。


流经襄阳的滔滔汉江,将拥有2800年风雨历史的古城,自然而然地划分为了一座独特的双子城。


江北的樊城,已然成熟为现代工业、商业重镇形象,而江南的襄城,则依旧延续历史文化、政治名城风貌。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人们往返这南城北市的工具,主要靠的是渡船。在这片江水两岸,虽然没有大美的自然风光,却也有"长河一叶扁舟上,时光仿佛被拉长"的悠然境象。


说起这江中的舟船,其生命更比襄阳这座城还要久远。据襄阳市城市规划师陈家驹老先生介绍,至少在3100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人们于此傍水而居,以渔为生。可见渔舟和渡船才是这汉江的灵魂,才是这古城的祖屋。


在远古时,逐水而居的稀疏人家,渡口是风雨时刻的避风港,码头最终成了这片江域的地标。现在依然留存的码头风景,有著名的小北门码头、隔江相望的大码头、檀溪码头、官渡码头、千福码头、鱼梁洲码头、梯子口码头、廻龙寺码头、林家港码头、闸口码头等等,可以遥想当年,人们汇聚而来,抱团取暖,绵延不绝的休养生息,倚赖这条闪烁着母性光辉的大江,吃水、浇灌、运输、南来北往。


在时光更迭,日月如梭时,江中行舟,也是如梭般往返,并人烟逐渐阜盛。当长河流逝,人生复来,沿江两岸,城池渐长。


城因水而生,水再繁荣城。襄城与樊城,终不负汉江所望。从1969年以来,桥梁,开始替代密集的舟船。汉水,变得更加宁静秀美,襄阳,焕发出新的生机。


1970年5月20日建成通车的襄阳汉江大桥,襄阳人习惯称为汉江一桥,是公铁两用大桥。整个铁路桥长892.6米,公路桥长812米。


1992年5月1日建成的襄阳长虹大桥,南起襄城檀溪路与环山路交叉口,北接樊城大庆西路与长虹路交叉口,全长2187.35米,微呈拱型的桥面宽22.5米。


襄阳卧龙大桥于2013年9月29日建成通车。北端位于樊城区贾洼,南端位于襄城区环城路营盘村,4581米的桥长,122.5米的塔高,310米的主跨,成为汉江桥梁史上,最长、最高、最大三个第一,俨然一座小型的“桥梁博物馆”。


就在这"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汉江两岸,古有百舸争流,今有桥梁飞渡。汉江孕育的古城,更有子民在不断地创造着这里的传奇。


沿着汉江两岸,生活继续前行,并在前行的路上,追寻历史足迹,细数流年往事,分享从前的美好!


你看,古隆中/仲宣楼/昭明台/襄王府/护城河/临汉门/拱宸门/震华门/习家池/老龙堤/广德寺/真武山/解渚佩/观音阁/米公祠/山陕会馆/陈老巷/樊城城门/樊城码头/水星台/人民广场/鹿门寺/鱼梁洲/岘山,还有很多很多,依旧在汉江两岸,以各自的特色存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母亲河汉江,襄阳的血脉……




图一:1970年5月20日开通的公铁两用襄阳汉江一桥。这种经典设计,是汉江之上,怀旧情结里,永不褪色的风景!



图二:1992年5月1日建成的襄阳汉江长虹大桥。略带呈拱型的桥面设计,让驶行其上的视野仿佛进入电影大片的某些情节,宽阔而爽朗。



图三:2013年9月29日落成通车的襄阳卧龙大桥。桥的中部,百余米塔高的斜拉索,犹如一幕动人的故事,正被徐徐拉开帏幕,江风拂来,风情万种。



图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刻,汉江是一首流淌的歌。



图五:你来或者不来,襄阳,汉江,还有我,总会诚心地等待。


——T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襄阳码头文化
江滩公园重现樊城老码头 打造滨江生态公园(图)
风雨古城襄阳 讲述一段水与城的故事
【拾穗集】中山前街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的襄阳漕运
在首尔汉江乘游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