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拍卖市场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拍卖市场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为藏品作价,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为藏品定价,而且定价之后,也不是为了让藏品在市场之中能继续正常地流通,这里的作价是有另外的一层含义和作用的。“作价”者们的目的,是在找到一件卖相上能担得起一个“度”价钱的藏品,只是外观和卖相上能符合要求就行。然后将其买进或者定下,在与拍卖公司协商佣金和操作方案之后,再到拍场上将其价格炒高,再将这件藏品抵押给银行。

有些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首先三方(委托方、买受方、拍卖公司)事先约定“真实” 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此后,就进入了表演阶段。以落槌价为1000万元的标的为例,在其他市场买进时需支付货款300万元,炒作到1000万元之后,再加买卖佣金 共计200万元。因为是买卖一手托,经与拍卖公司协议后,总佣金可能只有10%,也就是100万元,然后按1100万元的总价抵押给银行,如果银行照惯例给八成的额度,可以贷得880万元,减去买入价和佣金之后,至少可以得到480万至580万元,并且等于是将藏品卖给了银行。如果标的不是买下来的,而仅仅是用定金定下的,更无须支付全部货款,那总投资就更少,等于空手套白狼,而且这个价钱都是演给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

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也会采用这种方法来热心地为上市公司进行“收藏” ,所不同的是,他们会买具有真实价值的藏品,因为藏品可以挂在他们的办公室等场所,由他们来享用。

通常发生虚增成交价情况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

其一,拍卖公司为创纪录。拍卖是一个黑洞行业,谁的最终成交价越高,好东西和大买家就会越向谁的公司集中。有了好东西和大买家,又可以拍出更好价钱,再吸引更多、更好的东西和更多、更大的买家,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其二,卖家等钱用,或者为了能确保成交,不得不接受买家或拍卖公司的要求。

其三,卖家为了不使自身形象受损,或者为了获取其他更大利益(比如配合股市的坐庄动作等),要求买家或拍卖公司配合他们行动,而做“表演价”。

其四,买家为了能在短期内就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或者为了能向银行、保 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取得更高的财产估值,从而人为炒高最终成交价。

其五,买家为了能改变或者树立自身形象,或者为了做广告等等,所以人为炒 高最终成交价。

这些表演事件的幕后真实情况,是其他投资者们所不了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 有时人们看到一些并不出色的藏品,会热炒到非正常高度的真正原因。如果一旦贸 然介入,或者真的相信了这些表演价,在他们下一次再拿出来拍卖之时,以表演价为基础去计算增值率,将蒙受巨大损失。

艺术品庄家造市、托市手段高

如果某个机构或个人,要做某类艺术品或某位艺术家作品的庄家,经常会采用或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拍卖。

拍卖作为经济生活中常用的交易行为,极易引起轰动,也极易引起跟风效仿的连锁反应。因此,造市的“穴头儿”、“庄家”们不会随便放弃如此快捷、便利并且隐蔽的手段。做某一艺术家或某一品种的庄头们,因其已掌握某位、某种、某流派、某类艺术家或艺术品大量的标的,常常会抬高一幅(件)拍品的价位,而带动全体同类标的价位的炒作行动。抬高一幅(件)拍品的价位,就会起到点燃市场、启动市场的关键作用。而且仅仅抬高一幅(件)拍品的价位,所需资金也有限,所用时间也很短,所做文章也不大,牵扯精力也不多,而所起的作用,常常是事半功倍。

造市的“穴头儿”、“庄家”们最常用的“做市”方法是:拍场高价单件虚假成交;制造传播虚假消息、制造炒作虚假纠纷;虚假的频繁交易等。

拍卖公司一场艺术品拍卖会结束之后,大约有5%至8%的成交标的的买受人不 来付款,这已变得十分常见,这种现象称为“场下流标”,这种现象的频繁出现绝非偶然。

股市庄家拍场做

某上市公司如在净资产收益率、单位净资产、每股利润等会计项目上达不到国家的配股要求之时,可以以艺术品类资产与公司内的不良资产相置换,达到粉饰会计报表以便符合配股资格的要求。有时,上市公司的每股利润、每股净资产都会因此而有巨大的改善,其最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操作技巧和 其中的奥妙,是那些非艺术品和股市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们,所不易或根本不能理解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也很隐蔽,不易被中小投资者们甚至其他机构投资者所发现。

值得一提的情况是,某些精明的上市公司或股份公司,或是在股市上炒作上市公司的庄家们,为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者干脆仅仅为粉饰其年度会计报表,以利抬升股价或者出货,会先用上市公司低价收进一批某位或某类的艺术品,然后于拍场上大幅度拉升的做法,从而改变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年度会计报表。这样,其所掌握的整批标的,在进行新的资产评估之时,会为其带来许多好处。进行配股圈钱、出货、资本运作或其他操作等等时,就变得十分方便了。

艺术品类资产无须进行坏账准备,亦不存在产品的技术更新、时间更新、流行更新、文化更新等等。艺术品类资产在进行公司资本重新评估之时,亦存在相当的弹性,可为公司在这阶段赢得较大的利益。

拍场艺术品:企业间内幕交易的媒介

艺术品,尤其是拍卖场上的艺术品,极易成为某些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内幕交易的理想媒介物。

试想若进行一项内幕交易,又会有什么标的可以让进行者们既可以冠冕堂皇、有恃无恐地为所欲为,又让其他参与者及观众为之拍手叫好呢?

其中对内幕交易者们吸引力最大的,是艺术品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可以在每年的12月31日来进行,而在这之前,却可以不让任何第三者知道。若利用其他资产进行置换,评估单位、公证单位和原产权单位等,甚至他们的普通员工,都可能泄密。而利用艺术品就不同了,在一个会计年度的最后一天下午,在事先只有董事长一人知晓的情况下,利用艺术品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拍场作秀托回拍品

有的时候场上的买受人与委托人虽然以各不相同面目出现,其实是同一批人,他们策划于密室,表演于拍场,其主要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为拍品“定价”。近年来,有些画家为了给自己造势,邀请朋友在拍卖会上哄抬自己作品的价格,拍卖会结束之后,画家将价款还给买受人,或者画家再补若干张作品给买受人。某些“聪明”的年轻的艺术家或没有“名头”的“艺术家”们,发现了一条成名的捷径,那就是通过拍卖公司所举办的拍卖会进行“市场炒作”。 某些中青年艺术家、收藏者或某些没有进入市场的艺术家,需要为手里的作品确定一个为“市场认可”的价位,他们就到拍卖场上自买、自卖一番,以期获得举世公认的“真实”价位,在今后的销售之中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还有一些人是为了评职称、走后门等,或者行“关系”贿,为领导喜欢的画家,或者艺术机构领导们的作品定价。

2.委托方因为种种原因,不希望拍品的成交价太低,就在竞价的开始阶段加入竞价,达到托价的目的,以使成交价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钓鱼”。拍卖场上常常有一些跟风的买家,他们察言观色,跟着“大买家”上,他们极易成为委托方托价“钓鱼”的猎物。

吃“画虫儿”的表演

现在有一些专门出入于拍卖公司的“倒爷儿”,亦称“画虫儿”。这些“画虫儿”们对于活跃艺术品市场、发现价格、增加交易等,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由于他们的频繁交易、频繁买卖,会使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节奏和规律受到干扰。而且,这些“画虫儿”们的品位不高,也会对艺术品投资之中一些带方向性的因素形成制约。

“画虫儿”们在拍场上的表演,可能会给投资者们带来损失,这样也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会在以下的拍卖进程之中,对投资者造成更多、更大的损失。

一般情况下,“画虫儿”也是有迹可循的,他们常常对半真半假的标的感兴趣,投资者们如果发现某些人专买或多买此类标的,就要小心了;“画虫儿”对于名家重品,或拍卖公司的重头戏的标的、高价位的标的,很少参与竞投,甚至在刚刚开始竞价,当价位尚处于很低的水平之上时,也少有举牌应价;“画虫儿”们多是三 五成群的一伙,在拍场上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画虫儿”常常应价很“到位”,竞价技巧十分娴熟,但所出之价一看就知是“虫儿”价。

投资者们对“画虫儿”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照“画虫儿”的购买兴趣,原则上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行动路线,即可少受或不受其干扰,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在拍卖会上选择座位时,尽量远离“画虫儿”们的集中地;

3.在竞价过程之中,不要与“画虫儿”过多纠缠。

4.预展之时就要多观察“画虫儿”们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拍前串通:控制成交价

有些买家,尤其是一些文物贩子、文物“虫儿”们,为降低成交价,扩大利润 差价。他们之间往往不会竞争,他们还会在拍卖会之前串通约定好价位,来控制、垄断最终的成交价。约定最终成交价范围的方法有:私下进行模拟拍卖,通过内部竞争,决定最高出价和最高出价者;协议最高出价和最高出价者;抓阄决定谁是最高出价者等等。

文物贩子和文物“虫儿”们,一般选择那些流通性好、成交活跃、成交价起伏大、参与投资者众多、市场形象比较好的藏品种类。这其中以邮票、邮品、古籍善 本、瓷器和中国画为最突出。尤其是在邮票、邮品拍卖上,几大邮商和所谓的几大集邮家之间的串通行为,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一些有“势力”的人,在拍卖场上施展他们的“势力”,胁迫其他竞买人就范,而使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成交,然后再到其他拍卖会上,哄抬价格、制造买气,误导他人购买,从而赚取不当利益。

拍卖师养买家

拍卖是人为的交易活动,既然是人为的交易活动,就绝不会像拍卖公司自身标榜的那样,是铁板一块,绝对遵守三公一高原则的。

拍卖场上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买家出了价钱之后,又有其他新的买家出价。但是,此时的拍卖师就像瞎了一样,对其他新的买家熟视无睹,仍然一槌定音,落槌敲给了第一位出价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拍卖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监管机制不健全,致使拍卖师的“黑槌”大行其道;拍卖师与买家串通一气;拍卖师与卖主或“虫儿”们恶意串通;拍卖师自己或拍卖师的亲属买拍品;特权阶层人士买拍品。

其实,在任何有人为因素操作的地方,都可能有不公正存在。但是如果是作为拍卖会,这种完全需要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价高者得的原则上的交易方法,也堕落到这种地步,着实让人吃惊。拍卖公司和拍卖师传统的公正角色,此时早已经荡然无存了,拍卖公司和拍卖师明显地侵占公众利益,是属于违法的行为。

拍卖公司:卖家代表?

在一般原则下,拍卖公司在拍卖会开始之前,会一再宣称“在拍卖会的全过程 之中,本拍卖公司代表卖家的利益”。其实,现在的许多拍卖公司,不再代表任何人,而仅仅是其自身利益的代表,标榜自己是容许的,也能被接受,但是,标榜之后的实质内容早就不见了,而且还常有一些“猫腻”。

利用拍场做中国文物的出境是有一套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的。但是现在不法分子,将拍卖会场当成是走私中国文物出境的良好通道。

电话委托的“猫腻”有时我们会发现,凡一到重大标的、明星标的、高价值标的的时候,或者有连续几件标的溜拍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此时电话委托适时地出现了。其实,这些电话委托,就是“猫腻”委托,就是拍卖公司的“托儿”。

“争端”的计谋有时在某些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争端”频起,这其实也是某些拍卖公司的“调控”手段。投资者们如果不了解某些拍卖公司的工夫全是花在这些事情上头的,贸然加入竞价,就会入套,成为他人案上的羔羊。

拍场上的骗局还有许多,花样也在不断翻新。投资者们在今后的拍场决战之中, 一定要多加小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会搞钱的女人,早已在拍卖场叱咤风云
艺术拍卖竞价有诀窍
艺术品拍卖全攻略!
【艺术品拍卖标准化报告之二】116项评价指标的背后
金铃称要做中国最有价值拍卖师
解密拍卖行业潜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