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练智慧|三脑合一情绪管理
userphoto

2023.08.03 湖北

关注

忍不住发脾气,怎么办?

我们常常讲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做平和父母多么重要,很多妈妈也明白,甚至常常告诉自己有脾气要忍住,但还是会常常被负面情绪困扰,即使事后后悔、反思,依然改不了发火的习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先来看看我们的大脑如何运作,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问题。

我们的大脑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它们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 爬虫脑:大脑核区是我们第一个大脑,这部分大脑突出的特征是本能地掌管着人类的根本机能,比如呼吸、心跳、运动、早期感觉系统等,但不能控制人的情绪。

● 情绪脑: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阶段,形成了大脑边缘系统,它从脑干接受信息,并据此操纵着人们的情绪反应。但是,同脑干一样,大脑边缘系统的反应也是无意识的和自发的。

● 思维脑/皮质脑:哺乳动物大脑开始新的进化,进化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大脑皮质,正是这部分大脑使我们具有了更高级的能力,即分析思维、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能力。

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像我们大脑进化的过程,从生理到情绪再到思维,参照我们处理孩子问题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看到孩子一直玩手机,我们身体上的第一反应,是恨不得马上抢过来甚至把手机扔掉(生理脑在起作用)。

接下来就是情绪上表达不满,数落孩子如何不对,如何让自己生气、失望(情绪脑在起作用),最后等我们平静下来,我们才会想如何制定规则,甚至有的妈妈也会后悔当时至于那么大动干戈吗?

每次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往往是我们处理孩子的问题不顺利的情况下产生的副产品,但是很多父母却被情绪控制,把这种负面情绪变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就发火、责骂甚至惩罚,以为这样就可以给孩子震慑从而让孩子听话。

其实这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破坏亲子关系,造成孩子更加抵触、抗拒、不配合的恶性循环。所以说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要解决我们家长情绪的问题。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天生就爱发脾气,知道了大脑运作的原理后,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根本无法改变。其实我们自己的情绪是可以调试的,既然知道了大脑的运用习惯,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一步:舒缓怒火(生理脑)

当我们再次遇到让自己生气、焦虑的问题,第一反应是想责骂,甚至是动手的时候,可以试试以下方法缓解怒火:

 深呼吸 

当我们察觉到情绪快要爆发时,可以提醒自己深呼吸,给自己5秒钟的时间感受呼吸,呼吸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神经。

 给自己缓冲情绪的时间 

当我们想要责骂孩子的时候,可以暂时转移下注意力,让自己生理上紧张、气愤的情绪得以缓解,给自己的生理脑片刻的休息时间。例如喝杯水、暂时离开事发地等方式。

情绪的产生属于正常的生理脑反应,我们不需要因为消极情绪而产生愧疚、自责等心理,首先我们需要接纳它。

但接纳并不代表情绪一定要冲着孩子发泄,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正确的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情绪脑和思维脑来协助。

第二步:觉察自我(情感脑)

当我们经过生理脑,慢慢进入情感脑的这个期间,我们要让自己学会用没有伤害的方式,表达情绪。

 隔离 

当我们自己和孩子,或者是和爱人有冲突,对方都很激动的时候,为了避免情绪爆发、冲突升级,可以选择给双方一个独处的机会,时间需要长一点,比如半个小时左右,这个期间自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整理一下思绪,让自己不会一直处于混乱中。

 记录感受 

我们之前提到,脾气不是无法改变,是可以控制的,那么管理和调整情绪的开始就是觉察,而记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觉察的方式,它也是一个可以让情绪“看得见”的方式。

当你拿起笔的时候,开始可能会写得很乱,记录的就是“我真的非常生气,孩子又不认真写作业,拖拖拉拉……”,慢慢我们就会写到“上周老师都叫我去学校了两次,我都觉得烦……”,其实很多当下发的脾气,都是过去事情的积累,需要我们找到联系。

从当下的情绪回忆到过去的事情,这就证明我们已经从生理脑过渡到情感脑,因为生理脑只有当下的反应,而情感脑不仅有当下,还有过去。

第三步:清晰表达(思维脑)

当我们度过生理脑、情感脑进入思维脑,我们开始思考真正的解决方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我们提到的写作业不认真、玩手机超时、赖床迟到等等,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且每个孩子适合的方法还不一定相同,但不变的是,我们需要传递清晰的信息给思维脑。 

 就事论事 

当我们回到理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孩子就事论事,不是一顿唠叨和抱怨“你怎么又玩手机,上次就和你说过,你今天晚睡起不来,明天会影响上课效果“……我们应该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看到的问题,不夹杂情绪和埋怨,坚定而平和地说:我看到你玩手机已经40分钟了,你打算什么时候结束?

 用“要做”替代“不要做” 

面对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给的信息太多,又是发脾气、宣泄情绪,还有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弄得孩子都不知道哪句话是气话,哪句话是要求,所以如果你让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请清晰、明确地传达你期待他做什么,而不是一直说不做什么:

过马路的时候,你不要乱跑  VS  过马路的时候,我需要你紧紧拉着妈妈的手

你怎么还玩手机,早点睡觉  VS  我们约定的是10点之前睡觉

用后者的方式说话,孩子才能清晰地知道行为的导向,而不是只记得妈妈一直发脾气。

真正的情绪管理,绝对不是一个“忍”字,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控制情绪,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不让自己忍耐和积压不满,小情绪会表达,大脾气才不爆发,这一点,在处理孩子的问题和伴侣之间的矛盾都是一样的。

面对孩子,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但是通过不断的修炼,相信我们最终会平稳地解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11):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如何管控情绪
【家长必读】学会情绪管理 远离鸡飞狗跳
不发火不是靠“忍”,一份实用的妈妈情绪管理指南(值得收藏)
人有三个脑
图文详情
“男孩,就要晚一年上学”:脑科学家,揭穿了这些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