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检验临床面对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单系病态造血(MDS-RS-SLD)1例


作者: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杨新宏


患者男,81岁。主因:贫血2年,乏力1.5年,加重3个月,于2017-03-15入院。


一、病例特点:


1. 患者老年男性,起病隐匿,既往体健。既往“脂肪瘤”切除术,前列腺增生、心房颤动病史,余、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2. 病史2年,主要表现为乏力,伴活动后心悸,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低,无出血、溶血、感染、浸润等表现。曾补充造血原料1年,期间监测血红蛋白波动于“85-90g/L”。3天前患者乏力加重,查血红蛋白61g/L,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3. 查体: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03/4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2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未触及,肋下可触及脾缘,双下肢无水肿。


4.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78×10^9/L, 血红蛋白61g/L,血小板计数200×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3%,MCV111.00fl。


贫血三项:叶酸6.49nmol/L,维生素B12 1030.000pmol/L,铁蛋白1256.00ng/ml。


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贫血原因待查:依据患者目前血常规表现为血红蛋白最低为61g/L,存在贫血。依据患者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不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

 

三、诊断及依据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恶性克隆性干细胞疾病,以凋亡过度、无效造血为特征。骨髓出血病态造血,可表现为一系或者多系血细胞减少,贫血可呈大细胞性,骨髓活检可见原始细胞分布异常(ALIP现象),细胞遗传学检查常有染色体异常,待完善骨髓象、骨髓病理、染色体等检查助诊。


2. 巨幼细胞贫血:本病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血常规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大细胞性贫血。该患者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有叶酸水平减低,但患者规律补充造血原料1年无效,不支持本病。


3. 慢性病贫血:常伴有慢性感染、炎症、肿瘤等基础疾病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属铁代谢异常性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或小细胞低色素改变,网织红细胞多为正常,储铁(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外铁)增加,血清铁降低,血清铁饱和度及总铁结合力降低或正常,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数量减少。患者老年男性,为肿瘤好发人群,应警惕本病,但患者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待完善骨髓象、肿瘤标记物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补充辅助检查


1. 转铁蛋白1470.00 mg/L。


2. 男性肿瘤标志物:CA199 30.44U/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054ng/ml,余正常。


3.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蔗糖溶血试验、血清酸化溶血试验、冷凝集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均正常。


4. 腹部彩超:脾大。


5. 右髂上棘骨髓象:增生活跃,G=52.50%,E=40.00%,G/E=1.3:1。粒系增生,以中、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部分晚幼、杆状、分叶核粒细胞的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呈菊花样,约占15.0%,可见双核粒细胞,分叶不良粒细胞占5%;红系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晚幼红胞体小,浆量少,核固缩,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形态正常;单核细胞比例、形态正常;全片共见菊花细胞28个,分类25个,其中幼稚巨核细胞1个,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6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16个,裸核2个,血小板成堆分布。


小组化四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30%,积分36分;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阴性;骨髓铁染色外铁无粒,内铁阳性率98%,其中环铁40%;巨核细胞酶标染色共见巨核细胞21个,正常巨核细胞(胞体>40um)17个,多核巨核细胞(胞体>40um)3个,大单元核小巨核细胞(25-40 um)1个。附图



6. 外送流式:成熟淋巴细胞群6.56%,髓系原始细胞群0.45%,幼稚及成熟粒细胞群占63.73%,成熟单核细胞群占0.61%,幼稚红细胞群占27.25%,嗜碱细胞群0.22%;各系比例如上,髓系原始细胞比例不高;粒系以中幼粒细胞及之后阶段为主,未见明显分化抗原表达异常;红系、单核细胞未见异常表型;可见2.52%B淋巴细胞,Kappa/Lambda=0.18,比值明显减低,表达CD19,CD20,不表达CD5,CD10,CD11c,CD103,CD25,为CD5-CD10-单克隆B淋巴细胞。


7.外送骨髓活检:HE和PAS染色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80%-90%),粒红比例减小,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幼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红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不少,分叶核为主;可见多个淋巴细胞灶,形态成熟;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网状纤维染色(MF-1级)。诊断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红系比例增高,可见多个淋巴细胞灶,结合流式细胞学检查提示发现2.52%的CD5-CD10-单克隆B淋巴细胞,不除外B淋巴细胞瘤累及骨髓,建议结合临床特征及基因重排进一步明确。


8. 染色体:46,XY[11]。


9. 外送基因重排:IGH、IGK均阴性,TCRβ、TCRγ:均阳性。融合基因:BRAF-V600E、MYD88-L265P均阴性。


10. 二代测序检查SF3B1突变阳性。


结合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发育异常>10%,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5%,二代测序检查SF3B1突变阳性,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单系病态造血(MDS-RS-SLD)。


备注:

BRAF-V600E突变,主要发生于黑色素瘤、结肠癌和甲状腺癌中。

MYD88-L265P突变可以引发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介导的NF-KB信号的激活,促进细胞增殖,被认为参与到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标题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DS、MDS/MPN和铁粒幼红细胞贫血之鉴别及WHO2016新标准简介
【第三十期】基层检验网形态学培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上常见几种贫血的骨髓象及血象变化特点
第五版WHO造血淋巴肿瘤新分类中MDS和AML分类更新解读补充|造血淋巴肿瘤|细胞|造血|骨髓|
第五版WHO分类MDS和AML(解读更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