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

       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三大常规之一,随着病人的日益增多,医院每天面临着大量样本,以此同时,血常规分析技术也有了飞速发展,从三分群转向五分群,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采用了先进的流式细胞术进行自动化分析检测,在流程上由手工计数走向流水线,检测效率得到提高,血常规报告时间大大缩短,能准确快速为血液学的疾病状态、疾病的判断、疾病状态鉴别、确诊、疾病随诊监控中提供重要临床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

      (图片为sysmex公司XN系列机型,在血细胞数检测方面,通过三大核心技术;流式细胞术,核酸荧光染色,半导体激光进行检测;增加了检测血小板数的新型荧光染料(PLT-F通道)、在白细胞数检测的所有标本中的有核红细胞修正功能(WNR通道)、用于白细胞数处在低值的标本的检测模式(LW模式),将各自的检测精度都予以提高。)

 1、WBC(白细胞)

 白细胞在体内主要起到防御的作用包括:粒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系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中性粒细胞

 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病理性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值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

 病理性增高: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减少:见于多种传染性疾病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等。

 嗜酸性粒细胞

 病理性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感染,脾切除,术后恢复。

 病理性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激素等

 单核细胞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结核,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

 嗜碱性粒细胞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

 2、RBC(红细胞)

 联合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红细胞是体内最多的血细胞其内含有血红蛋白参与了体内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可以通过红细胞检测参数和形态进行诊断或鉴别。

 病理性增高: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致使血液中有型成份相对增多像呕吐,高热,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绝对性增多:有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增多主要见于组织缺氧,和EPO代偿性增多。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常见原因由骨髓造血停滞,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丢失过多。

  3、PLT(血小板)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中脱落产生,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在止血中起到重要作用。

 原发性增高:见于骨髓增生综合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反应性增高:急性和慢性炎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

 病理性减少: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障,巨细胞性贫血;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参考来自:①第四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②临床检验基础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图片来自:①临床检验诊断学图谱上册

信鸿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常规报告单,一文读懂 (超全版)
查血常规,真的是医生和医院想要挣钱的“套路”吗?别傻了!
解读血常规:说说你不曾注意的红白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一文看懂血常规
血常规不会看结果?只需要看懂这3类数据就足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