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帝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论帝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论帝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史国强

  帝丘一名,始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原文为“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可知帝丘始名与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有直接关联。在先秦典籍中,“丘”与“墟”意同。宛丘,亦名宛墟,姚墟,又名姚丘,轩辕之丘又被称作轩辕之墟。据此,帝颛顼之墟简为帝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至于帝丘的地望,勿庸考证,史籍记载备详,且古来无大的争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汉书·地理志》亦明载“东郡濮阳故帝丘”,此类记述,不一而足,于此不赘。按濮阳一名,始于战国。广义上的濮阳,实即古之帝丘。1987年濮阳“中华第一龙”出土后,日本《读卖新闻·晚刊》以《距今六千年,在河南帝丘,中国发现最早的龙》为题介绍其事。濮阳即帝丘是为人们所认可的。古帝丘跨河连济,沼泽遍布,草木丛生,禽兽奔突,益于远古先民在此生活繁衍。在中国历史上,濮阳一带一直是州郡的交接地带,阡陌网结,九河绵络,平野连云,数十座城池点缀其间。至今,濮阳地区仍是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和其他帝都一样,帝丘有着自己的光辉历史,有着自己的骄傲,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肇造孕育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伏羲的圣地

  帝丘之名出现以前,已知在濮阳一带只有雷泽地名。雷泽是上古时期著名的湖泽,其位置在帝丘东,广袤百里,水险草深,至北魏时依然是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的大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在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一伏羲。

  伏羲,太昊氏,亦名宓牺,有“人文初祖”之誉。《易系辞·下释义》载伏羲为“三皇之最先”。后人尊伏羲为人祖,传说他与女娲共同创造人类。我们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龙对中国政治权威的崛起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①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创造了中华民族,从古文献上看,龙首先创造了伏羲,大凡龙的传人多尊伏羲为祖,伏羲氏族的形成地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那末,伏羲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说,伏羲氏形成于帝丘,帝丘是龙民族的始源地。

  《淮南子·坠形训》载:“雷泽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山海经·海内东经》及《史记·五帝本纪·正义》等文献也有类似记载。《诗含神雾》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河图》也有“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的记载。郦道元《水经注》记述更为明了,“雷泽……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大迹,即雷神之迹。说白了,就是雷泽中人首龙身的雷神在泽畔行走留下的足印。雷神即龙神,“龙雷同类”②,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步入龙神的大脚印,感而怀孕,于是生下了伏羲。伏羲是什么形象,汉画像石不乏其例,皆人首龙身(或人首蛇身),与雷泽中雷神(龙神)“龙身人首”的形象相比较,完全一致,给人以“子承父形”之感。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雷泽是太昊(伏羲)部落的圣地”,“雷泽中居住的神,无疑是太昊部落的创造神”③,当然也是伏羲氏的祖先。据此可知,龙最早造就了伏羲,或者说伏羲氏族。伏羲孕育于雷泽,雷泽是伏羲氏族的祖庭圣地。从某种意义上讲,难道不可以说没有雷泽,便没有伏羲乃至伏羲氏族么?雷泽在帝丘东,帝丘就是肇造孕育龙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的圣地。

  事实上,伏羲氏族是一个庞大的龙族集团。他“以龙纪官”④,在伏羲生活的时代,帝丘地方已经有龙文化流传的结论是可以肯定的。无论龙的实质是什么?是鳄鱼、是蟒蛇、是雷电、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等等,都不影响帝丘是龙的起源地的结论。1987年秋在帝丘(濮阳)西水坡发现距今6400多年的蚌壳堆塑的龙图案,为这一结论提供了铁证,其时代与伏羲氏族活动的时代相符,正所谓:“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⑤在西水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灰坑中发现大量蚌壳,这应是伏羲氏族食用的水生动物遗骸。竺可祯先生在他著《五千年来的气象变迁》中指出,上古时,濮阳这一带的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出3℃以上,约相当于现在长江流域的气温,水生和陆生动物繁多,为远古先民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现在,在帝丘一带经考古调查,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几十处,这又是远古先民大量在帝丘定居形成聚落群的佐证之一。

  至于华胥氏在帝丘雷泽履龙迹而孕,却在千里之外的甘肃成纪生下伏羲之说,笔者认为必然有误。伏羲是东夷部族首领,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不可能孕于帝丘而生于成纪,很可能生于成阳。考成阳,在雷泽东南岸,本汉置县,隋更名雷泽县,故城在今濮城镇(今濮阳东)东南,其地有尧陵。成纪或为成阳之误,依此说,伏羲之母华胥氏受孕于斯,生伏羲于斯,就顺理成章了。

  二、影响深远,享誉天下的千古帝都

  我们知道,帝丘是颛顼所都,具有千年帝都的历史也是从此开始的。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十岁辅佐少昊青阳氏,二十岁即帝位于帝丘,有孺帝之称⑥,既然颛顼十岁起即在曲阜为少昊帝辅政,为何不“代少昊氏”,而偏偏移都帝丘呢?在颛顼来看,帝丘必然有比曲阜建都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涉及颛顼建都的基础,探讨颛顼为什么建都帝丘的问题了。

  ()颛顼何以建都帝丘?

  伏羲氏族在帝丘一带形成并发展壮大,其影响逐步向四周扩展,后来伏羲率主要力量南下至陈,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建都,而留在雷泽广大地域的是以农业为主,以渔猎辅之的东夷部族,即后来的蚩尤部落。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及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都认为蚩尤部落为东夷集团,郑杰祥《夏史初探》也认为“蚩尤可能是东夷族的著名首领”。何星亮著《中国图腾文化》明载:“蚩尤部落当是少昊部落的后裔。”孙作云《蚩尤考》载:“蚩尤之蚩为蛇,其族为蛇族”。⑦事实上,蚩尤部落就活动在伏羲氏族最初活动的地方,即帝丘、曲阜、涿鹿等地,可知蚩尤部落确是伏羲氏族集团的一支,或者说是伏羲留在故乡的后裔。黄帝部落南下,与蚩尤部落发生激战,杀死蚩尤(今濮阳市台前县城关油坊村,原属山东寿张,有蚩尤之墓)“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这就是黄帝及其氏族集团占据中原的开始。

  考黄帝有长子青阳氏玄嚣,次子昌意。黄帝部族入主帝丘一带,封青阳于江水(《中国古都概览》一书说在今安阳一带),挥师继续南下,占据嵩山地方,黄帝又封次子昌意于若水(今新郑、密县一带)。黄帝这一措施,对于巩固新开辟地区的统治是十分有益的。蚩尤灭亡后,黄帝为长期控制东夷地区,又令青阳氏自江水徙至曲阜,继位行太昊之法,称少昊氏,实际上成了东夷集团的首领。原蚩尤部落就成了少吴属下,这当是《周书·尝麦》中“命蚩尤于宇少昊”的原意。同时,黄帝又令昌意自若水迁居帝丘,代青阳氏主政。昌意曾随其父黄帝大战蚩尤,娶女枢为妻。女枢或长于濮水,故有女濮之称,嫁昌意后名昌濮(《大戴礼记·帝系》作昌濮,有的文献作昌仆,《书序·疏引世纪》谓昌濮即女枢),昌濮遇黑龙玄玉图而生颛顼⑧。昌意之兄青阳自江水东进入曲阜为少昊帝后,昌意即自若水北进到濮水,筑城建制(今濮阳市南乐县有昌意城,见《魏书·地形志》、《读史方舆纪要》),代其兄治理帝丘地方,为其子颛顼后来建都于此奠定了基础。

  颛顼十岁离开其父昌意到曲阜辅佐少昊青阳氏,二十岁时,少昊帝崩,颛顼代少昊氏,但他没有在曲阜定都,而是回到了他少年时代生活、其父昌意一直管理的地方,在濮水一带建都,从而完成了东夷族文化与华夏文化的第二次大融合(第一次当在青阳氏自江水入曲阜之后)。查《竹书纪年》、《易系·疏引世纪》载颛顼“在位七十八年”,死后葬濮阳城外广阳里⑨。这就是帝丘的由来,也是濮阳地方最早建都的时代。

  考诸史籍,颛顼都帝丘“传九世三百五十岁”⑩(《祭法·疏》作二十世,亦有作八世者),死“葬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帝丘是远古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世系虽依古籍资料,但未必准确,它应是历代史家所推测的子孙承袭关系。不过,这其中应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和素材,反映了一些历史的真相。对于中国远古的传说时代,我们也不必十分苛求。

  颛顼属黄帝氏族,是黄帝族的主要分支。在帝丘,他因袭了黄帝、青阳氏、昌意的领地和习惯,加以大胆改革,促成并扩大了与东夷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使黄帝部族在当时的九州之内形成巨大影响,黄帝文化浸入各个氏族集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初步的也是最早的文化统一,所以说,“在黄帝族的后裔中,以颛顼为首的高阳氏族对后世影响最大”。“颛顼没有显著的武功,却是声名洋溢,超过黄帝。”这一切,均以帝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帝丘成为影响深远,享誉天下的千古帝都。

  ()颛顼在帝丘

  首先,颛顼在帝丘对原始宗教进行了大胆的、空前的改革,改革了“民神杂糅,不可方物”的状况,把神事与人事区分开来,从而在客观上限制了神权,肯定了人的作用和价值,大大推进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尚书·吕刑》中记载的颛顼的“命重、黎绝地天通”,“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浸渎,是谓绝地天通”。“颛顼看来,崇高神圣的事业,只能由他和南正重、火正黎参加……”。“这一次的改革虽然只限于宗教范围以内,可是对于文化的进展也有好的影响。”

  颛顼在帝丘时期,中国第一次出现比较统一的文字。此前,各氏族部落之中已经创造出具有文字功能的刻划符号,甚至有的部落仍然沿用原始落后的结绳记事法。各氏族的符号十分繁缛,氏族部落之间不能相互交流。于是颛顼属下的宗教集团中的仓颉等人,便出面组织整理统一记事符号,使之整齐划一,在各氏族部落之间统用,这就是中国最早的较为统一的文字,今帝丘北南乐县境内有仓颉陵和仓颉庙。徐旭生先生说:“如果仓颉实有其人,或者仍属于高阳氏等氏族的宗教集团”。

  颛顼在帝丘,规定男女有别,并约订成法,令天下遵之。《淮南子·齐俗训》载:“帝颛顼之法,妇人不避男子于路者,拂于四达之衢”。在颛顼都帝丘之前,虽然母系制度已经逐渐为父系制度所取代,但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戛然而止,必然有一个两种或数种文化叠压并行的阶段,许多旧的习俗还在延续。当时,真正的男尊女卑之风未必完全形成,女性毫无顾忌的习惯依然存在。到颛顼都帝丘之后,他以宗教主的身份,用宗教的强大势力明确规定男重于女的地位之后,父权制度才实实在在地确立起来。就历史的发展来看,父权的确立,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颛顼在帝丘规定近亲不准结婚媾合,否则将受到惩罚。晋人干宝著《搜神记·卷十四》就记载有一同母男女结亲,颛顼把他们流放到崆峒之野,结果生下一个怪胎的故事。

  颛顼在帝丘还创造了远古最大的原始宗教圣地——玄宫。这个时期,氏族集团首领实际上是大宗教主,是大巫。颛顼也不可能例外,他自诩为鬼神的代表,要按照鬼神的意志安排各种事务,并强调属民像服从鬼神那样服从颛顼的统治。玄宫虽然是宗教场所,同时也是颛顼的政治活动场所。远古的宗教和政治是很难分开的。玄宫由颛顼创建,一直延续了数代,直到禹时,颛顼后裔高阳氏仍然主持玄宫,成为职业宗教人。玄宫,即是主体色调为黑色的宫室,从这里可以看到颛顼时代尚黑的习俗。其实,黑色是颛顼终身崇尚的神秘色彩,《拾遗记》就记载颛顼出生时遇见黑色的龙背负着黑色的玉石图版,即所谓“昌濮遇黑龙负玄玉图而生颛顼。”

  诚然,颛顼在帝丘还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有益于发展远古文化的措施,对于后世来说,影响深远。绝地天通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成为最原始的行业分工,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天文科学的发展。但是这一变革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事实上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最初分工。这实际上意味着等级和特权的萌芽,随着脑力劳动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完善和加强对体力劳动者的指使和管理,社会必然走向阶级分化而逐步成为有阶级社会。

  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的地方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然而,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有其原始的根系。譬如发达的天体科学研究源于原始的天象预测,远距离杀伤武器的使用,受早期弓箭的影响,奔驰迅速的运输车辆最初不过是牲畜牵引的木车,先进的钢铁锻铸工业或者萌芽于原始社会的铸铜手工业,等等。上述种种,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帝丘已经窥见蛛丝马迹,能够寻觅到原始科学的发展轨迹。

  颛顼在帝丘实施了绝地天通的重大举措,由此开始出现职业的宗教服务人,大大推动了天文科学的发展。这里套用徐旭生先生的论述:“比方说,日月的行度,岁时的长短等类,就非有相当长的时间的观测,很难得到一个略近的数字。当日的牧人与农人终日忙于生产的事务,没有功夫作这些精细工作。这些工作必须有专业的人才可以开始。重与黎以宗教事务为专业,当然免于普通琐碎事物的扰乱。他们祭神也需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因此也就会促使他们对于岁和月的长度作一些观测。迟之又久,对于岁和月的长度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认识。《尧典》所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这就是说重和黎及其后人积累很长时间的经验所得到的结果。我国谈历算历史的人几乎全体总是一开始就说到南正重火正黎,并不是没有道理。”

  正是在颛顼建都帝丘时代,在帝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天文历法——颛顼历,把一年定为366天,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是很了不起的,难怪在过去的学术界,人们把颛顼和重、黎看成中国历法的开山鼻祖。

  帝丘是发明弓箭的地方。帝喾之时,有穷氏在帝丘辖域内的一个名叫锄(也写作鉏,今滑县境内)的地方定居,其首领名羿,其祖名翚,发明了弓箭,受封于锄,故有穷氏也称有弓氏。《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锄,为帝司射,历虞夏”。其实,有穷氏部族早在颛顼时代就已发明了弓箭,或者曾帮助颛顼打败过不可一世的共工,其首领翚(或称挥、晖)被颛顼封为射正,所以《帝王世纪》才有有穷氏“帝喾以上,世掌射正”之说。有穷氏的首领翚因为发明了弓箭,成为中华五大姓之一的张姓的始祖。所以说,帝丘又是张姓的起源地。

  帝丘是早期铸铜工业的中心。夏朝初年,方国昆吾在帝丘建都。昆吾人擅长铸铜业,《墨子·耕柱篇》记载夏后启在昆吾铸九鼎的历史事件。九鼎,王者之器,是夏朝乃至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是江山和王权的象征。在先秦文献记载中,屡有诸侯问鼎、求鼎之事,实质是窥伺王权。正当夏朝初建国力强盛之时,夏后启以九州贡金铸造象征着九州之域的九鼎,这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必然选择当时天下冶铜铸造技术最佳,且具有铸造巨型成品器物能力的作坊来完成。既然夏王启指定昆吾国担此重任,可知当时帝丘的铸铜业技术甲于天下。《战国策·东周策》载:“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记述虽然不免夸张之嫌,可以想见九鼎规模之大。早在夏朝初年,帝丘就能铸造如此大规模的铜器,可以肯定,帝丘在当时是全国铸铜业的中心。

  商部族的先公相土(亦称相士)曾居帝丘,并在这里发明了马车,成为中国最早的客货运输交通工具的创造者。马车的运载形式,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直至建国初年仍然沿用,尽管车型、牵引套式有所变化,但都是在最原始的马车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并逐步臻于完善的。

  相传,春秋时卫国人在帝丘发明了最早的汲水工具——桔槔,用于农田水利灌溉。这一汲水形式,也沿用了数千年,至建国前还有人使用。

  古代帝丘曾经是科技发展中心之一,是全国科技最发达的地方,蕴孕了部分现代科学的萌芽,给历代哲人以启迪。应当说,帝丘在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四、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从颛顼建都帝丘到春秋时卫国迁都帝丘,绵亘二千多年,在大部分时期内,帝丘都是中原地区知名的都市。期间虽然尧舜未在此建都,但帝丘却是知名的商埠,《尚书大传》就有虞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的记载。顿丘在帝丘西部近处。据《帝王世纪》记载:“相居帝丘,于周为卫”,可知,帝丘也曾做夏都,且夏的重要方国昆吾也于此建都。在帝丘东西邻近,还有夏的邦国顾和韦。公元前629年,卫国迁都于帝丘,直至秦迁卫元君于野王,卫国在帝丘建都388年,经历了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帝丘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原地区知名工商业城市。春秋时期,卫国政治稳定,加之地理条件优越,人民勤劳朴实,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及桔槔灌田,使得农业迅速发展,牵动手工业的勃兴,从而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这个时期,卫国较少战事,百姓能够安居,特别是庄周曾垂钓于濮阳,向来“乱国不居”的孔子却在卫国居住达十年之久,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事教育和论道活动,大大提高了卫国的知名度。帝丘、铁丘、咸城、清丘及澶渊等地都是当时发达的商业城市。到了战国,帝丘便成了同其他诸侯都邑一样著名的商业城市。

  帝丘的文化也相当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当时,卫国青年男女于桑苑劳作,于濮水浣纱,舞兮蹈兮,歌兮咏兮,优美的欢歌笑语不绝于野。难怪战国时魏文侯听古乐则欲卧,听卫郑之音不知倦。《诗经》载有十五国风凡一百六十篇,其中卫国就有三十九篇之多。“桑间濮上”、“卫郑新声”就是卫地文化繁荣的写照。

  春秋时期,帝丘一直为各国诸侯交往的通衢。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后,帝丘又因在古黄河东岸,卫境内成了诸侯会盟的胜地。查《左传》从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95年间在卫地就会盟15次,仅在戚城会盟达8次之多。

  卫国建都帝丘时期,帝丘一带“贤哲递兴,代有闻人,卓卓先型,昭然在目,”有“卫多君子”之誉。仲子路坦率耿直,蘧伯玉贤德笃厚,柳下惠坐怀不乱,闵子骞至孝至仁,吴起变法强楚,子贡善言能贾,吕不韦创成《吕览》,都能够名垂青史,各领风骚。至于战国以后,也就是说自广义上的濮阳取代了广义上的帝丘以后,日月轮回,寒暑往还,至今又有二千多年历史。期间沧桑变化,陵谷移易,出现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诞生过不少可歌可泣的有名人物。晋楚城濮大战,重耳以退避三舍闻名诸侯,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诞生在濮阳;郑晋铁丘鏖兵,至今犹见累累白骨;项羽战秦于河阴,吕布拒曹于濮阳;梁晋在南城大小百余战,宋辽于北门订城下之盟,都是著名战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濮阳籍历史名人中有政治家汲黯,军事家南霁云,科学家僧一行,外交家李义琛,史学家张大素,戏剧家宫天挺等,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千古帝都的帝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书不尽意。她所蕴含的帝丘文化已经和正在为人们所重视,学术界对于帝丘的研究(其中包括所有涉及帝丘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可以说方兴未艾,我们祈望有更多更新的重大突破。

  注:

  ①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353359

  ②《论衡·龙虚篇》

  ③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374

  ④《竹书纪年》笺引《通鉴处纪》

  ⑤邹衡1988年夏为濮阳出土中华第一龙题

  ⑥《竹书纪年·通笺》

  ⑦孙作云《蚩尤考》,载《中州月刊》1941年第二卷第4

  ⑧《拾遗记·颛顼》

  ⑨《左传·昭公十七年·疏》

  ⑩《左传·文公十八年·疏》

  11《史记·集解》

  12郑杰详《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

  13《国语·楚语》

  14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二章第五节

  1516

  16《搜神记·卷十四》:“昔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帝放之于崆峒之野,相抱而死,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二头四手足,是为蒙双氏。”

  17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二章第五节

  (本文作者史国强,1953年生,濮阳市南乐县人,大学文化,研究员,濮阳市龙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龙乡纵横》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考古学会会员。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20余部。其中《中国姓氏起源》(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文选自《孺步集》,原载《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
祝融八姓与祝融文化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遥望圣王时代(永久收藏!)
三皇五帝
(转)中华万年文明史
中华文明至少应该有九千年的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