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札记·第17期】第2章 君子论 第11节 君子之处世态度——敬

【论语札记·第17期2章 君子论

11 君子之处世态度——敬

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论语·宪问》)修养自己,以恭敬的态度待人处事。他所强调的,就是君子的处世态度。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君子立身处世的根本。只有修养好自己,而又能敬重他人、敬业奉献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

君子对父母要孝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反哺报恩,赡养父母,是子女尽孝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责任。然而,许多人误以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孝。孔子以饲养犬马和赡养父母相对比,告诉人们这是一种世俗偏见。就是犬马也一样有人养着,如果没有对父母的尊敬之心,又与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在这里,孔子揭示出孝是血缘亲情的表达,其本质是一个“敬”字,强调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经济上的赡养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发自内心的爱敬之情《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君子尽孝,首先要对自己的父母尽爱敬之情,这是顺理。如果丢失了对父母的爱敬之心,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也就违背了道德和礼义。这就是悖理。一个人,如果不在爱敬父母的善上下功夫,反违背人伦礼法,欺世盗名,虽然能一时得志,但是君子却并不看重这种行为

君子对上级要尊敬。孔子评价春秋时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子产,认为他具备了四项君子之道:“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在孔子看来,行己“恭”,事上“敬”,对民“惠”和“义”,这正是子产修己治人的大节,是君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为政之道,其中包含有可贵的民本思想。《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礼的要义是一个“敬”字。一个人要立足于世上,就应当依“礼”而行,在家,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外,要谦恭待人,尊敬上级。而领导者怎样才能赢得民众的尊敬呢?孔子认为,“临之以庄,则敬。”(《论语·为政》)你能够以庄重认真的态度对待民众的事情,民众才会真心地尊敬你。

君子对事业要笃敬。学生子张问,君子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告诉他两句话:一句是“言忠信”,说话要忠诚,讲信誉;一句是“行笃敬”,做事要厚道,能敬业。这样,即使走遍天下也行得通。反之,如果“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就算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论语·卫灵公》)。樊迟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回答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这是对仁的基本内涵的阐释。仁道,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虽广大而高远,归纳起来,不外乎对己、对事、对人三项。对己突出一个“恭”字,对事突出一个“敬”字,对人突出一个“忠”字,做到这三条,便可算是实践了仁的精神。这是人类普遍通行的法则,故而孔子强调,人的这些宝贵品质,“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九思”的忠告,指出君子对九件事要格外重视,认真考虑,其中一件就是“事思敬。”(《论语·季氏》)

君子对人生要敬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这个“畏”,就是敬畏,涉及人的信仰问题,是更高境界、更高层次的“敬”,是内心中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崇敬和神圣的情感。信仰是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如果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精神依托,失去了前进动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要坚定人生信仰,就不能丢掉敬畏之心。一个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从而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做事。

今天我们讲敬畏,还要强调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人生。

一要敬畏道德,向往和追求尊道德、学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什么有些人深深陷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泥潭,或者去拼命追逐那些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丑恶现象?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缺少了对道德的敬畏。

二要敬畏法律,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将法律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为自觉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为什么有些人“一朝权在手”,就滥施淫威、胡作非为?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缺少了对法律的敬畏。

三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只有对历史心存敬畏,才会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努力使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千载留芳”,而不搞那些对不起历史,让后人耻笑的苟且之事。

四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只有对百姓心存敬畏,才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真心真意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而不会在百姓面前摆架子,更不会糊弄百姓、欺侮百姓。

五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只有对人生心存敬畏,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多干顺民意、合民情、利民生的好事。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论语》阅读札记(二)】/ 傅安平
《论语》为政篇第二
怀德怀土细思量——《论语》悟读【75】
孔子的“三畏”
《论语》名言15句,感受儒家智慧
《论语·为政篇第二》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