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眸人生】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小传-贾陆英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小传》

贾陆英

个人简介

(一)简历

贾陆英,男,1947年3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汉族。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毕业

1969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共太原市南城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太原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太原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太原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副级)。中共太原市八届市委委员、市十一届人大代表。2007年6月退休。

社会兼职: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顾问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原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

曾荣获太原市先进工作者”(市劳模)、“太原市模范组织工作者”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文化经典。

主要研究方向

1、以问答形式逐章逐句解读《论语》,从历史与现实相辉映的角度,探究和感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2020年11月12日,《论语问答录》电子版在《华韵国学网》发表,近8个月时间,阅读量超过24万。

2、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于2012年7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主是,探讨鸦片战争以来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三种文化鼎足而立的新格局下,中华文化的历史走势和发展方向。

在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合的历史脉络主要原因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儒学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以下主要观点:

1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核心是弘扬中华文化,重构中国人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是近百年来中华文化发展的主线。

3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4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合,是包括哲学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在内的全方位融合。

主要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

学术经历研究历程。

我的祖籍是河北省井陉县吴家窑乡长峪村,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就坐落在我的家乡。1949年太原解放,我们全家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太原,住在文庙巷。这条古色古香的街巷,有全省最高层次的文物考古单位——文庙、太原古老的传统民宅建筑——四合院以及别具一格的街巷风貌,文化氛围浓厚,给我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烙印

1954年9月1日,我第一次踏入母校太原市小五台小学的门。记得四年级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以我的作文为范文,进行作文评讲,课后还特意把我叫到身边鼓励了一番。如果说,写作算是我一生中的一个特长的话,这次经历便是重要的起点。

六十年代初,我考入太原六中(进山中学)。上初中时,在父亲办公室书柜里,看到了新出版的四卷《毛泽东选集》。翻开第一卷,《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著作吸引了我。我虽然看不大懂,但其中许多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事例,使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仿佛心中开了一扇敞亮的窗户。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正是这“两论”启迪了我的心智,指引我拨开迷雾,辨明前进的方向;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分析综合,汲取工作、生活所需要的营养。

高中三年,我幸运地赶上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各方面工作大有改进的好时期。学校号召学习毛主席著作,我被评为“学习毛选积极分子”和“三好学生”。《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是必读书目之一,刘少奇在《论修养》中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及儒家思想中许多名言,他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加强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一观点深深影响了我,指引我走上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关系的学术道路。

1966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开始了紧张的高考准备,我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那时,重理轻文之风盛行,我这个大家眼里的 “高材生”,怎么会去学文呢?班主任动员我改志愿,我坚持说,这是我的爱好。记得是一个炎热的晚自习,—条“停课闹革命”的爆炸性新闻,使宁静的课堂沸腾了。从那以后,我和同学们一样,被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狂潮之中。不久,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就像一瓢冷水浇在身上一样,我的热劲被冲走了。从那时起,直到1969年12月参加工作之前,我几乎没有再走进校门,每天坐在家里看书。1973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我心中燃起一线希望。然而,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机遇又一次和我擦肩而过。1977年恢复高考,一方面由于自己工作比较顺利,一方面由于妻子要生孩子,就没有报考。我的“大学梦”就这样彻底破碎了。1983年,经组织推荐和考试,我上了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大专培训班。1992年,又上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领导干部班。就这样,经过26年以后,总算从另一条途径补上了大学这一课。回想起来,如果不是那场狂潮,我在高中毕业前就会加入中国共产党。恰在那时,太原六中成为狂潮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学校党支部被诬为“黑支部”,我的入党愿望也成为了“泡影”。9年之后,1975年4月,我在太原市南城区文教局工作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预备期)。回想起来,如果不是那场狂潮,我也许会成为一名学者,但命运却把我带进了“官场”。我主要从事文稿写作工作,深感知识的匮乏,只想用多读书、勤学习的办法弥补这一缺憾。读书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了我获取信息、把握政策、研究问题、认识规律和寻找对策的能力。我喜欢读哲学书和人物传记。这些书,打开了我心灵的一扇又一扇窗户,引起了我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连串问题的思索,我从中获取了无穷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也得到了说不尽的乐趣。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太原市南城区东岗小学教师。两年之后,1971年12月,调南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期间,学习了揭批林彪事件的材料,有感而发,平生第一次写了一篇《识破骗子的[笑中刀]》的杂文,投给《太原日报》,几天之后就发表了。当我看到自己写的文章第一次刊登在报纸上时,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激动。不久,区委宣传部《通讯组》的刘大寿、邱斌同志来找我,商定从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陆大斌”作为笔名,在《太原日报》上发表文章。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陆大斌”的思想评论文章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太原日报》的显著位置上,一时间,在南城区机关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后来,根据区领导指示,又以“中共南城区委大批判组”的名义,在《太原日报》发表了几篇“批林批孔”文章。卷入这场闹剧,虽然是当时形势下的奉命之作,但也反映出那时的自己由于阅历浮浅,涉世不深,缺乏政治上的敏锐性和辨别力,而盲目跟风的幼稚病。直到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我才逐渐提高了认识。

2010年,也就是三十多年之后,我在《[论语]札记》一书的引言中,回忆了这一段经历以及自己的感悟:

小时候我喜爱《论语》,其实是被那些经典的人生格言所吸引。“文化大革命”的10年,正是我从19岁到29岁的年龄段,按照孔老夫子的说法,应该是从“志于学”到“而立”的阶段。然而,“文化大革命”搞乱了政局、搞乱了经济、搞乱了社会秩序,也搞乱了广大群众、包括我个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更是搞乱了我对孔子、对《论语》的初步认识。国学热的兴起,重新点燃了我学习《论语》、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便结合自己多年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切身体验,结合当前社会、当今时代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重新开始全面地、系统地、力求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论语》。对于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我想弄个明白,想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眼光做出判断。

在《关于评价孔子的几点认识》一文的结尾,我写道:

任何历史人物,包括孔子,他们的言行都不可能脱离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历史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贡献中走到今天的。我们应当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他们,汲取他们思想的精华,作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而不应当用今天的眼光、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的,我们有着前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理应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这才叫无愧于前人。当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回眸历史的时候,应当对他们的贡献抱以自豪、感恩和敬畏的态度,而不是相反。

我之所以不惜笔墨地引用上述感悟,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个反思。它告诉我,对于任何事物,都不应采取盲从的态度,而应当独立思考,认真辨别。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1988年7月,为适应组织部门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加强宏观管理的要求,市委组织部决定成立研究室,任命我担任了第一任研究室主任。1989年,党中央下发9号文件,提出对已经入党的私营企业主加强教育管理的问题,这是当时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空档,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带领几位同志先后深入到我市私营企业发展迅速的清徐县、南郊区进行调研,并收集了其余7个县(市、区)的有关资料,写出一份调查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市私营企业主党员的基本状况、他们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党组织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育管理的建设性意见。这个调查报告在1990年全省组织系统调研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发表在《山西支部建设》、《太原调研》等刊物上,经市委秘书长批示,市委办公厅以“内参”上报省和中央有关部门。

1988年,我和省委组织部研究室有关同志合作完成的“省辖市党政领导班子结构方案”研究报告,获全国组织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收入中组部汇编的《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1990年,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和我部研究室抽出专人,组成课题组,就“县级党委领导体制的改革思路”进行专题调研,由我执笔最后完成的调研报告,被中组部选入《党建广议——评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党建的影响》一书,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在研究室工作期间,我的论文“强化组织部门宏观管理的职能”,获“山西省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并在大会发言。我的论文“用生产力标准评价干部的几点思考”,发表在上海《组织人事信息报》、甘肃《组织人事学研究》、辽宁《人才与管理》上。

1991年8月,我担任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3月,又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肩上的担子重了,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业务素质。于是,从1992年8月至1994年12月,考入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毕业论文“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评定为优秀论文。2001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

2002年6月,我离开工作17年的市委大院,到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担任常务副校长。2003年7月,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学员头脑,成为各级党校的中心任务。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市委党校集中一个月时间,分四批对全市县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我以“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题,承担了第一讲的任务。讲稿于2003年7月14日,在《太原日报》理论版以整版篇幅发表,后被大型理论文献《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收录。

2007年10月3日,《人民网》就一篇《在中国当官越来越“难”》的文章展开讨论。该文表示:在中国,要当好一名官员,“难度系数”正越来越大。不但单凭喝茶、看报来打发时日的“庸吏”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贪官”们日子越来越“难过”,就算是一些兢兢业业真想有所作为的官员,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此论一出,在网民中激起强烈反响。《人民网》希望就中国的官是越来越难当,还是越来越好当发表意见。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担任党校主要领导之后的切身体验,写了一篇《在中国当官真就那么“难”吗》的博文,在《人民网》发表,《光明网》很快予以转载,《太原日报》全文刊登,引起了一定反响。我的主要观点是:

中国的官是越来越难当,还是越来越好当,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种单凭喝茶、看报来打发时日的“庸吏”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贪官”们日子越来越“难过”,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一件好事。说“那些兢兢业业真想有所作为的官员,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这倒未必。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官,既“易”又“难”,“难”中有“易”,“易”中有“难”。问题的关链在于,要搞清楚“易”在哪里,“难”又在哪里,从而学会由“难”转化为“易”的辩证法。一是要勤奋学习。这是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官由“难”变“易”的基本途径。二是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说它难,是因为要付出很多,甚至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利益;说它不难,是因为这本来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只要我们胸怀天下,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真想有所作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三是要公正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广大群众看一个干部好不好,“公正”和“廉洁”是最重要的两条标准。少数贪官落马,说到底是自己打倒了自己。只要我们清清白白做人、公公道道办事、堂堂正正当官,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这说明,能不能当一个有所作为的好官,关键取决于自己。

这,也可以说是我从政的人生感悟。

2008年1月16日,我依据太原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发生的真实情况,写了一篇“市委书记为什么要打断副市长的发言”的时政评论

据悉,某市近日召开经济形势分析汇报会,市委书记要求大家进行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思想的发言,不要念稿子,要讲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许多人的发言还是在念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套话连篇,言之无物,听来乏味。市委书记就打断了某副市长照本宣科的发言,态度鲜明地对这种会风提出批评。此举在干部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会风是领导作风的一个缩影。时下,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为什么习惯于念稿子呢?

一是怕费力气的懒汉思想。脱开稿子讲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必须在平时就沉下去扎扎实实做工作,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学习和总结提高,必须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了如知掌,必须亲自动手事先吃透情况,这是要下真功夫的。让写作班子代劳,自己到会上念一念,既省事又轻松,何必去吃那个苦呢?

二是怕担责任的太平思想。写作班子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政策依据;既有上头的精神,又有下面的例子;既全面,又周到。虽然是官样文章,套话多一些,但念着“保险”。脱开稿子讲话,难免讲出考虑不周的话,有时甚至还会讲出得罪人的话。放着“太平官”不做,何必去冒那个险呢?

三是怕丢面子的虚荣思想。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本来就腹内空空,不善言辞,让他脱开稿子讲自己的话,简直是“太难”了。讲不好,人家说自己没水平。倒不如当一个“撞钟”的和尚,或者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既“露不了馅”,又保全了面子,何必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

这些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事业心、责任心,缺乏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市委书记的这一做法,是逼着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提高领导能力的一着好棋。但愿此举能够成为改进会风的良好开端。

当然,任何事物都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领导干部所作的报告往往不是个人意见,而是领导集体的意见,而且要交付大会审议或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当照着事先经多方征求意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形成的稿子去讲。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另当别论。

这篇时评很快出现在《人民网》显要位置,很短时间点击率就达到36500多次。若加上众多转帖网站的点评,点击率可能会再翻一倍。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它击中了时下文风、会风不正的要害

2011年8月4日,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邀请,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体会和经验积累,从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素质这个角度,讲了自己的体会。讲稿经整理后,以《关于文稿写作的几个问题》为题,发表于2011年8月5日《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网站予以转载。

退休后,时间充裕了。2007年4月到2009年上半年,我在有关报刊、杂志和网站上,连续不断地发表了许多国学方面的经过筛选和整理,汇集成书。国学,从学术意义上说,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它的精华集中体现在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价值观中,由此,我定书名为《智慧·人生·境界——国学哲理古今谈》,于2009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论文集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其一,怎样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其二,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今天,我们怎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文中,对处理好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作了这样的回答:

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棵大树的话,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它的根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它的主干,外来的其他民族的健康有益文化为它增加了营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它的灵魂。把握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退休后我在《太原日报》上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论语的文章。2008年底,《太原日报》派专人到我家联系,说报社决定开一个新的版面,取名《学习》《学习》周刊“读史笔记”专栏约我就传统文化的学习发表文章我正想就学习《论语》写一点东西,就爽快地答应了。2009年3月6日在这个栏目中相继发表了“学而不厌:孔子的人生写照”,“诲人不倦:孔子的人生追求”、“内省不疚:孔子的人生态度”、“博施于民:孔子的人生理想”等十几篇读《论语》的文章。后来,《学习》周刊停办,我依然按照自己的计划,我的博客中发表读《论语》的文章。经过进一步深钻细研和整理,于2010年12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论语>札记》。全书分为三编:

第一编,与《论语》有关的成语典故。收集了由《论语》直接生成或经过引申、转化而间接生成的成语典故231例,这些成语典故充分体现了《论语》的精华,抓住它,就找到了学习《论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第二编,新解孔子之“四论”。抓住《论语》中孔门师徒反复探讨的“人之所以为人、人如何才能为人”这个主题,按照“人生论”、“君子论”、“教化论”和“治世论”四个专题,从“四论”对当代人有何启示、借鉴和指导意义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

第三编,争鸣与交流。由于近百年来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过于激烈的批判甚至否定,致使好几代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满脑子都是负面影响。这一编汇集的,就是我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回应。对不同意见的深入交流、探讨和争鸣,将有助于大家进一步形成共识。

我在学习和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史记》、《礼记》、《孟子》、《荀子》、《周易》以及宋明理学等经典中的相关史料。这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为我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经过一年半努力,2012年7月,我的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却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气论哲学,可以作为接引来自西方的新唯物论思潮之“内应”(《张岱年全集》第1卷,第198页)。本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上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下接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学,具体深入地探讨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历史走势,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始终是一条主线的结论。

2011年10月,国际儒学联合会在武汉大学召开“近现代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应邀参加,并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为题作大会主题发言。2012年12月,国际儒学联合会对“近现代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收到的论文加以精选,出版了专刊《国际儒学研究》第二十辑。我的大会发言“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一文,收在“理论探索”栏目中。

2011年10月22日,我应邀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与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主办的《东西方论坛-2011》,主题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于主题的敏感性,吸引了《人民网》、《光明网》等首都多家媒体关注。根据论坛组织者的安排,我在会上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为题发言,并参加专家与记者对话采访会。会后,《人民网》记者陈叶军特意约我,就此话题为他担任编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撰文。那时,正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全会发表的公报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受此启发,我以“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题,把我发言稿的角度略加修改,提交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几天之后,就在《专家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和《人民网理论频道》中全文发表。《求是理论网》等多家重要网站转载了此文。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创刊号”也收录了这篇博文。

2013年3月22日, 我收到光明网社区部吴丛丛先生一份邮件称光明网在中宣部理论局和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支持下,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博客,您也是其中的成员。“理论专家博客”第一批拟邀请30名专家希望您能加入我们的专家库以便有合适选题提前和您联系采访。6月26日下午,我接到光明网编辑田文姝女士的电话,她说:“理论专家博客”有声评论栏目定名为《五老评热点》(“五老”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授、老模范)。本周拟采访您,题目是: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依据这个题目,采访稿分析了网络时代的利弊网民意见表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造成的危害及后果,并就如何提高网民个人素质,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制止各类歪风邪气,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引导网络走向科学发展,走向文明进步,走向公平正义,走向和谐共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6月27下午4时接受电话采访,6时左右,田女士告知,栏目已制作完成,以音频、图文、网友互动等多种方式呈现放在了光明网首页的重要位置。

2014年9月10日,我接到《光明网》理论频道编辑宋雅娟女士的电话,说理论频道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专家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栏,下一期电话采访我,谈谈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公民的日常言行中。据此,我准备了一个稿子。9月13日下午接受电话采访,9月15日,采访的音频和文章在理论频道发出,宋雅娟女士敲定的题目是:“于生活细微处见核心价值观”。我的主要观点是: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提炼,主要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去掉这三种表述形式中重复的内容,有10个字堪称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这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和。“10字美德”今天依然在广大群众中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它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检验和实践淬炼,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认同;二是它准确反映了中国人立世、处世、行世的基本准则,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和印记;三是它言简意赅,鲜活凝练,通俗易懂,具有易于传播和传承的品格;四是它底蕴深厚,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广泛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是社会精英和广大平民普遍认同、接受并奉行的行为准则。“24字核心价值观”汲取了“10字美德”的精华。只有立足于“10字美德”这个根本,“24字核心价值观”才有牢固的根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才能通俗化、大众化,“接地气”,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2017年7月22日,由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中国实学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港澳中心举办!会议的宗旨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我以“马克思主义引发的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为题,着重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魂聚气的精神力量;三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态正在形成;四是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这篇论文被《领导干部学国学》公众号确定为精选发言,于2017年8月14日发表。2018年3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发此文。2018年4月28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公众号转发此文。中共山西省委机关刊物《前进》杂志2018年第二期,全文发表了这篇论文。

(二)代表学术著作

1、《智慧·人生·境界——国学哲理古今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2、《<论语>札记》,《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3、《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

(三)代表性学术论文

1、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山西《人事》杂志,1987年,第12期

2、用生产力标准评价干部的几点思考,太原日报,1988年9月28日,上海组织人事信息报转载

3、强化组织部门宏观管理的职能,《组织人事学研究》,1988年第2期

4、23名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说明什么,《党的建设》,1989年,第9期

5、党管干部的原则不容否定,党建文汇,1989年第11期,全国党建优秀论文二等奖

6、省辖市党的领导班子结构方案(执笔人),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

7、加强对私营企业主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执笔人),山西《支部建设》,1990年,第3期

8、县级党委领导体制改革的思路(执笔人),《党建广议——评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党建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11月

9、当前领导干部世界观改造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白山出版社》,1992年第6期

10、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太原市委党校《理论学刊》,1994年第6期,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全国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

11、环境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山西日报,2002年5月10日

12、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5期,山西省社科联2004年度“百部(篇)工程奖”二等奖

13、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太原日报,2003年7月14日,《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收录,《中国经济出版社》

14、党的思想路线与太原改革发展实践,太原日报,2004年8月16日,山西省社科联2005年度“百部(篇)工程奖”二等奖

15、把握规律性,增强自觉性——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体会,太原日报,2004年10月15日,《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第六卷》收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16、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太原日报,2005年10月21日,《现代高等教育》编委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

17、毛泽东对《论语》的古为今用,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入选《中国知网》,孔子研究院《孔子文化季刊》

18、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国际儒学研究》,《九州出版社》,2012年

19、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创刊号],2012年第1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家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人民网理论频道》、《求是理论网》

20、马克思主义引发的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年3月30日,《前进》杂志,2018年,第二期

注1:顾问小传前言:“这次出版的第二辑收录了34位国际儒联顾问的小传,其中,中国31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3位、台湾地区5位),韩国、德国、新加坡各一位。”

国际儒联顾问联络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小传》,意在引介国际社会各个方面的读者们,通过阅读这些儒学和国际学术文化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小传,去了解他们的治学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而且能够“登堂入室”去领略他们文章著述中的思想文化价值,学习他们在思想、学术方面的智慧与识见,以利共同促进国际学术文化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注2:国际儒学联合会于1994年10月5日在中国北京正式宣告成立;1995年7月在中国民政部注册登记,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性学术团体(国际性社团)。联合会永久会址设在中国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逊,被时代选择的人生
哲学思维与工作方法
掌门人!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长孙,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孔氏南宗奉祀官
今天!全省聚焦济宁!
祝福申维辰
从“计划”走向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