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眸人生》补记(五)“世界读书日”畅想

“世界读书日”畅想


2011年4月23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回顾了读书对于自己成长进步的意义,查阅了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读书的论述和故事,写了一篇“读书对人生的意义”的博文,发表在光明网我的博客中,引起了较大反响,点击率达到8184人次。有的网友点评说:“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的网友在评论中引用了我在博文结束语中的话:“应当摒弃浮躁的心态,潜下心来,认真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更多的网友是表示学习,给予鼓励,希望我多发这样的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讲到了读书对于人的一生的重要意义,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杰出人物,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2500多年以前,孔子向身处乱世中的弟子们提出要求:“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他关于君子要信仰坚定,勤奋好学,要用生命来捍卫信仰的思想,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勤学尚德,追求真理,人文日新的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笃信与好学是辩证的统一。一个人怎样才能树立起坚定的信仰呢?这就要加强学习。孔子一生学而不厌,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认为自己的学问是“学而知之”,是靠后天的勤奋读书获得的。很多人把学习当作“苦差事”、“敲门砖”、谋生工具,孔子却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乐趣和生活方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论语·学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就是他的切身感受。孔子虽然信而好古,但并非食古不化。他的名言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他反对死读书、读死书,注重向他人学习,向实际生活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每事问”(《论语·八佾》),就是他的经验之谈。他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实实在在,言行一致,认为君子的行动比言语更重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就是他的治学风范。他还强调“过则无惮改” (《论语·学而》),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有了错误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纵观孔子一生的治学精神,学而不厌的求知欲望,是他学习的动力源;学思结合的求真精神,是他获得真知和智慧的途径;学用一致的求实态度,是他做人做事的根本。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把“内圣外王”之道视为人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就是修身养德,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是外王基础,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达到内圣的境界,基础上实现安邦治国的外王理想。外王是内圣的目的,只有实现了外王的目,内圣才最终完成。世界上与华夏民族同时形成的古老民族大都已经衰落、灭亡或被打散唯有华夏民族历经五千年苍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尤其是面对近代以来深重的民族危机,华夏民族与中华境内各少数民族团结起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洗清百年屈辱,走上民族解放、民族复兴之路。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笃信好学,积累深厚人文底蕴,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知行统一的实践观、天下大同的社会历史观以及主张变易、承认矛盾、追求和谐、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最终为马克思主义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经世致用、读书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便自然而然地将读书运用到救国、治国,治理天下的革命实践当中。他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明确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17页)他反对学而不思的陋习,强调学思结合,善于独立思考。他酷爱读史,写下了大量批注,妙语联珠,风趣而有哲理,展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史书中鉴取历史兴亡之道,推陈出新,阐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和为政方略。毛泽东反对闭门求学,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主张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向社会实际学习。他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就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他专程赴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多次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的不良作风,号召大家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以此洗刷唯心精神。他强调搞调查研究要有眼睛向下,不耻下问的态度,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毛泽东反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他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23页)这正是毛泽东一生的光辉写照。在青年时期,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在革命战争最艰苦、最紧张的环境中,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他一生涉猎之广博,钻研,运用活,无人可比。毛泽东嗜好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读的最后一本书是《三木武夫》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顽强地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了。他几乎是在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书,伴随毛泽东度过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读书学习,是他坚定革命信仰,寻找救国真理,成为一代伟人的阶梯。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人生来说至关重要。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学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歌德有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曾寄语青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莎士比亚对阅读的重要性有独到见解:“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立下读书报国之志。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来到东北的沈阳读书。在一次修身课上,校长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回答:“为明理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为吃饭,为不受欺侮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是由于读书如此重要,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每个角落每个人都能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这一活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推动国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使全民阅读活动成为“国家工程”。

党和国家对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要求各级党组织走在前列。毛泽东缔造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党。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党在自身建设上的一条根本性经验。党的十六大开始,中央政治局形成了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在党中央带动下,一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发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讲话,他要求广大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他引用我国古人的话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在《回眸人生》学生时代(四)中,我讲述了自己由于“文革”的遭遇,“大学梦”破灭,又与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机遇擦肩而过的经历,工作深感知识的匮乏,深感失去上大学机会的切肤之痛,只想用多读书、勤学习的办法弥补这一缺憾。“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我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阅读的益处和知识的力量。

于是,我把自己的切身体悟凝练成下面的文字,寄语当代青年:

    面对当今时代,每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志向的中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年,都应当摒弃浮躁的心态,潜下心来,认真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与孔子
爱国说① | 蔡元培:爱国心维系一国命脉
爱国说③ | 李大钊谱写“青春之国家”序章
【鹰眼头条】《中流击水》首播获赞,网友:共产党先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毛主席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代表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历史贡献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