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82期】音频学《论语》孔子为什么极力推崇泰伯

音频学《论语》孔子为什么极力推崇泰伯

泰伯篇第1章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泰伯,可以说是道德最高尚的了。他三次让了天下,百姓却找不到什么实迹来赞扬他。”

泰伯,是周朝始祖古公亶(dǎn但)父的子。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二子仲雍、三子季历。依照礼制,身为长子的泰伯拥有君位继承权。但是,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就想传位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后,为了使父亲的心愿得以顺利实现,便与二弟仲雍一起躲避隐居到吴地。古公亶父死后,泰伯有意不回来奔丧,后来又依照吴地的习俗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位给姬昌,他就是周文王。文王以德治国,国力日渐强盛,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文王的儿子武王当政时,推翻了暴君纣王的统治,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所谓民无得而称焉”,是指泰伯对让位的事迹从不传扬,故“无迹可见”,百姓也就找不到什么事实来称赞他。

孔子为什么极力推崇泰伯呢?泰伯三以天下让,体现了中华民族礼让为先的传统美德。他隐居吴地,只求心安,不为人知,致使“民无得而称焉”,这也是传统美德。既让且隐,所以孔子称赞他有最高尚的品德。

附:

8·1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②。”

注释

①泰伯:周朝始祖古公亶(音dǎn父的长子。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对让君事迹从不传扬,故“无迹可见”,百姓也就找不到什么事实来称赞他。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道德最高尚的了。他三次让了天下,百姓却找不到什么实迹来赞扬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论语】泰伯篇第一则
做了好事是德,不留名更是至德
再读《论语》:泰伯第八.18
孔子所崇拜的人(一)
“论语”新解 “泰伯篇第八”第17、18、19、20章
论语连载(189)《泰伯篇》第1章,“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