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音版《孟子》赏析(17)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赏析(17)人不可以无耻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四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四节,节选自尽心上》孟子告诉人们,人能知耻,就可以终身远离耻辱。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所谓无耻”,就是没有羞耻心。 无耻之耻”的第二个“耻”,作动词用,解释为“以……为耻”。”字语助词,表示宾语提前无耻之耻”,也就是“耻无耻”把没有羞耻心,视为可耻的事。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视为可耻的事,那就不会做出羞耻的事情来了。” 

关于“耻”的意义,《说文解字》说:“耻,辱也。从心耳声。”可见“耻”字的含义,是指个人对错误行为发生一种脸红耳赤的情绪反应,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

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耻辱,它是一个人道德感,自尊心的重要体现,对于个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制约力量。因此,儒家非常强调知耻的重要性。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他强调有道德的人应该“行己有耻”(《论语·子路》),把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国家政治昏暗时不求变革而照样拿俸禄、出使他国不能完成使命等行为,看做是耻辱;而把有仁德、行义事看做是无上的光荣。他一贯倡导慎独、内省、正己,强调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并且非常重视人的操守、气节,大力褒扬那些追求名节、荣誉的人们。孟子把知耻视为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他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认为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在这一节中,他又明确地指出:“人不可以无耻”。康有为在读《孟子》时也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

隋朝人王通说:“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中说·关朗》)知耻,无论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外敌侵略,蒙受巨大的民族屈辱。无数志士仁人在为民族独立和复兴而斗争的时候,喊出了“勿忘国耻”的口号,成为动员和激励全民族奋起抗争的时代最强音,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附:

【原文】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①。无耻之耻②,无耻矣③。”

                                        ——《尽心上》 

【注释】

无耻:没有羞耻心。

②无耻之耻:把没有羞耻心,视为可耻的事。第二个“耻”,作动词用,解释为“以……为耻”。之,语助词,表示宾语提前,无耻之耻即“耻无耻”。

③无耻矣:就不会做出羞耻的事情来了。即终身远离耻辱之意。

【译文】

    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视为可耻的事,那就不会做出羞耻的事情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孟子如何看待“耻”?
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尽心上·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无耻
【经】《孟子》 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之德行与富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