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音版《孝经》赏析(13)广要道章第十二

《孝经》赏析(13广要道章第十二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孝经》12章:广要道。这里的“广”字,是进一步讲清楚的意思。本章所要进一步讲清楚的,是第一章中提出的“要道”,指出其实行的途径和成效。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在《孝经》“开宗明义”章中,孔子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所谓“至德”,是指至美之德。所谓“要道”,是指要约之道。孔子解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个“至德要道”,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首章对于至德要道”,只是简略提及,而没有详细论述。所以,在本章“广要道”及下一章“广至德”中,分别申而论之,这就是以“广”字命名此二章的原由。首章是至德”在先,而“要道”在后,此二章则是“要道”先于至德”,这样的安排有接续上章的考虑。上章说,不孝乃是“五刑”三千条罪行之首,为礼教所不容。本章则强调,要以“要道”教化之,使之变而为善。作者认为,“以要道施化,化行而后德彰”,“道”与“德”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为先后。
    本章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出实行“要道”的途径。“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意思是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懂礼貌讲和顺,没有比倡导悌道更好的了。这一句,强调君王以身作则的作用。君王能够行孝道,则民众自会效法,亲爱其君。君王能够行悌道,则民众也会效法,礼顺其长。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意思是说,扭转不良风气,改变旧的习俗,没有比乐教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好的了。安定君王之心,治理一国民众,没有比礼教的规范警示作用更好的了。这一句,强调礼乐在教化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孔子向来以“礼乐”并称,因为二者既有不同功能,又有密不可分的互补关系。“礼”的要义是一个“敬”字,其基本功能是规范人的等级、节制人的行为。人要立足于世上,就必须学“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理性的自觉,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身,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各种诱惑,规范自己的言行。“乐”的要义是一个“和”字,其基本功能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孔子认为,就教化的功能而言,“乐教”是一个人品德养成,人性完善的最高层次。因为音乐起源于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物刺激有感而发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情感,尔后再深入到人的理性世界。正如孟子所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尽心上》)这就是说,单纯的说教不如音乐能深入人心,从而产生更为深厚的感动、教育和潜移默化作用。实际生活也证明,无论是欢快的音乐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振奋还是悲哀的音乐给人带来的伤感和沉思,都能深深地打动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层,阐述实行“要道”的显著成效。“礼者,敬而已矣。”意思是说,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这一句承接上句“莫善于礼”而发。传统社会的礼,是用以正君臣、父子之别,明男女、长幼之序的。礼的内在依据是孝悌,而其表现于外的根本精神,就是一个“敬”字。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这一句,依然是强调天子的表率示范作用。这里的“千万人”,是举其一国民众的大数而言之。意思是说,所以,天子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会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会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一国之中的千万人高兴愉快。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这一句,是对本章的归纳总结。意思是说,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为什么把推行孝悌之道和礼乐教化称为“要道”的意义所在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经》广要道
广要道
十三经十三经 >>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要道章》的启示/《广至德章》的启示/《广扬名章》的启示(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谈》)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三十八)
修福修慧最好的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